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傲世三國之縱橫

第二卷 崑崙湧五河,烈火浴鳳凰 第一二二章 孟德提先手,文台藉世資 (二十一) 文 / 黃河大鯉魚

    更新時間:2012-11-10

    分派完了任務之後,朱俊親自登上了點將台,敲響了代表著總攻命令的牛皮大鼓。

    等到朱俊交響第一聲鼓聲之後,早已經準備好待命的發令兵敲響了剩餘的二十面直徑超過一丈的牛皮大鼓。這些鼓聲整齊劃一,激勵著每一位士兵的心。

    孫堅早已經整理好了陣型,聽到鼓聲之後鬆開了控馬的韁繩,手持長刀一馬當先沖在了最前面。

    僅僅跟在孫堅身後的永遠是對孫堅最忠心的祖茂。在他們兩人身後,緊跟著孫家的族兵以及孫堅起家時招募的江東子弟兵。

    雖然孫堅被朱俊任命擔任前鋒,但是孫堅麾下畢竟有兩萬多人,不可能一擁而上攻向黃巾軍的防線,互相之間也要分配好先後順序。而且孫堅麾下士兵成分複雜,像周家招募的鄉勇以及九江郡的郡兵和孫堅一同作戰的時間並不長,對孫堅還不是十分認同,孫堅自然不可能把他們派到最前擔任主攻。事實上,孫堅對那些士兵的戰鬥力也不是十分放心,因此將周家招募的鄉勇和九江郡的郡兵安排在了最後。

    孫堅親自沖在了最前面,沒有任何的戰術,直接衝向了黃巾軍防線的最中央,這裡是黃巾軍防線最堅固厚重的地方,但是孫堅依然將這裡選擇作為進攻的方向。

    看到漢軍發起了進攻,站在最前方的黃巾軍輕步兵握緊了手中的兵器,一臉肅然的盯著眼前離自己越來越近的漢軍,他們的臉上沒有絲毫的恐懼,有的只是慷慨赴死的決然,為了保護防線最後的家眷,他們願意獻出自己的生命。

    由於淮泗之間河流較多,並不是十分適合騎兵作戰,而且這裡並不產馬,因此孫堅手下除了不到一千人的核心精兵之外並沒有其他的騎兵,大部分士兵都是步兵,這些步兵自然不可能跟得上騎兵的步伐,隨著進攻的漸漸向前推進,步兵漸漸的落在了騎兵的身後,跟在孫堅身後的除了他自己的那數百騎兵之外就只有朱俊之前劃撥給他的五千三河騎兵。

    三河騎兵指的是在司隸河東郡、河內郡、并州西河三郡駐紮訓練的騎兵,這些三河騎兵一直是大漢王朝最重要的機動力量,雖然三河騎兵不如羽林營的騎兵精銳,但是數量卻遠遠多於羽林營的騎兵。而且羽林營的任務主要是防守京師洛陽,在黃巾軍起事之前,三河騎兵的主要任務是支援北方的前線,如果北方的遊牧民族突破了大漢的長城,這些三河騎兵可以直接北上支援前線。

    在竇憲徹底平定了北方的匈奴之後,大漢在北方就幾乎沒有了任何的戰事,主要的敵人變成了西北的羌人,因此三河騎兵的重要性漸漸降低,為了省出軍費進行西北的戰事,三河騎兵的數量也一再削減。

    二十年前,涼州三明聯手平定了涼州的羌人叛亂,為大漢在涼州贏得了二十年的和平,大漢窘迫的財政終於有所緩和。正好此時東北方向的鮮卑也開始崛起,不斷的侵擾大漢在并州和幽州的邊境,為了抵禦鮮卑人,大漢逐漸加大了對三河騎兵的投入,而三河騎兵也有了機會參加實戰。

    等到黃巾軍起義爆發的時候,三河騎兵是大漢政府軍序列中除了邊軍之外為數不多的有實戰經驗的軍隊。大漢朝廷將這支軍隊調撥給朱俊顯示了朝廷對朱俊的信任。

    但是三河騎兵在豫州的表現卻讓朝廷上下十分失望。習慣了在寬闊的草原上作戰的三河騎兵在山嶺縱橫、河流密佈的穎川郡作戰顯得十分的不習慣,被黃巾軍屢屢偷襲得手,最後甚至被黃巾軍包圍在了長社縣城,還是依靠曹操帶領的援軍才被解了圍。

    隨著漢軍的反攻,當攻入多是平原的汝南郡之後,三河騎兵終於發揮出了自己的威力,取得了越來越多的輝煌的戰果,三河騎兵上下也逐漸恢復了自己的傲氣。

    從職務上來說,這五千名三河騎兵的統帥是校尉,比孫堅的正式職務別部司馬高了很多,而且孫堅一直麼有什麼太拿得出手的戰績,所以三河騎兵上下對自己歸屬孫堅統領頗有怨言,對於孫堅的命令也沒打算執行。他們利用自己精湛的騎術很快就抄到了孫堅的身前,打算搶孫堅的功勞。

    看到漢軍靠近,黃巾軍的主帥對弓箭兵下達了命令,五萬黃巾軍弓箭兵立即開始了射擊。

    黃巾軍畢竟是烏合之眾,根本不知道齊射為何物,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頻率進行著射擊,射出的箭矢也是雜亂無章,甚至有些箭矢直接落在了弓箭兵前方的黃巾軍輕步兵陣中,好在那些短弓威力不大,所用的箭矢也是粗製而成,並沒有對黃巾軍輕步兵造成什麼損失。

    除了那些拿著大漢制式長弓的弓箭兵所射出的箭矢對漢軍的騎兵還能造成一點的威脅之外,其他的黃巾軍弓箭兵所射出的箭矢對漢軍最大的威脅也許就是阻擋住了他們的實現,讓他們不得不花費很大的力氣撥開這些箭矢,才能更好的向前衝鋒。

    再衝鋒的過程中,漢軍騎兵一共也只損失了兩三百人,雖然相對於六千人的騎兵總數來說這個數量已經不算少了,但是相對於黃巾軍五萬人的弓箭兵數量來說,這個數量則並不算多。

    三河騎兵最終還是領先孫堅親兵一步和黃巾軍的輕步兵接觸了,面對著精銳的漢軍騎兵,這些老弱病殘組成的軍隊毫無抵抗能力,他們能做的只有用自己的身軀遲滯漢軍進攻的速度。

    到了這個地步,黃巾軍的統領果斷的對弓箭兵下達了向輕步兵陣中射擊的命令,在這麼短的距離內,黃巾軍的簡陋的短工也終於發揮出了一定的威力,給漢軍造成了不小的傷害。

    五千人衝進十萬人的陣中就好像一把鹽灑進了水中,很快就被對手強大的數量稀釋了,漢軍騎兵雖然盡力保持著緊密的陣型,但是隨著他們的深入,陣型還是不可避免的散開了。

    騎兵一旦失去集團的優勢威力就會大大的減弱,分散之後很快就面臨著被殲滅的危險,好在這個時候孫堅麾下的步兵也趕到了。

    步兵的速度相比騎兵滿了很多,不過現在卻成了他們的優點,由於進攻的速度慢,他們可以更好的保持住自己陣型,緩慢的深入黃巾軍的陣型之中。

    黃巾軍的輕步兵防線為了保持陣型,兩翼的士兵無法向中間支援,這就導致實際上抵擋漢軍的黃巾軍只有一兩萬人,在步兵趕到之後,漢軍很快就突破了黃巾軍的防線。

    輕步兵的後面是保護弓箭兵的重步兵,如果實在平原上直接面對這些裝備簡陋的重步兵,三河騎兵可以輕易的攻破這道防線,但是現在,由於剛剛從人堆中衝出來,根本沒有足夠的衝鋒距離,因此漢軍一時之間被阻擋在了這道重步兵的防線之前。

    此時黃巾軍弓箭兵距離漢軍的距離已經十分近了,他們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箭矢更加迅速的向漢軍飛來,由於距離很近,漢軍又擠作一團,因此黃巾軍的弓箭兵根本不用瞄準,就能攻擊到眼前的漢軍,因此發射的速度比以前提高了很多。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