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龍一路東行,連行兩月左右到達遼東一帶。
此時的遼東白雪皚皚,正是隆冬季節。
想起過去征戰的歲月,李林龍感慨萬千,睹景思人,不由得懷念起那些在遼東戰場馬革裹屍的蒼鷹軍弟兄。他特意穿過蓋州,祭奠奪取和保衛蓋州戰死的一萬多蒼鷹軍將士。
「我有一位好兄弟叫阿都勇的就戰死在這裡,他要是不死現在也是一方大員。」李林龍站在蓋州城外專門為蒼鷹軍將士修的英烈園阿都勇墓前感傷地對雅婷說道。
「龍龍,這個英烈園好大呀!看不到頭,難道那次戰役死傷這麼多人嗎?」孫雅婷見園裡密密麻麻林列著大大小小的墳墓,驚奇地問道。
「一寸山河一寸血,每寸土地都是將士們用生命換來的。誰都可以忘記他們,我卻不能忘記,那可都是生龍活虎的漢子啊!可現在卻永遠長眠在這裡,看了讓人感傷!」李林龍心情憂暗,邊說著邊在墓前焚上香。
牛羊等祭品擺放在祭桌上,有將士給李林龍倒了三碗酒。
「第一杯酒,我敬園中所有的將士,是你們的英勇戰鬥保證了我蒼鷹軍戰無不勝,也確保了我大唐子民安居樂業,無外患之憂,請喝此杯酒。」酒撒在了地上。
「第二杯酒,我敬阿都勇為首的所有死難的蒼鷹軍大大小小的將領,是你們身先士卒,英勇拚殺,才確保了我蒼鷹軍軍威巍然屹立。請。」酒再次撒在了地上。
「第三杯酒,我敬阿都勇我的好兄弟,當兄長的看你晚了……」酒又撒在了地上。
「再倒三碗酒。」他說道。
有將士倒了三碗。
李林龍說道:「我陪大家喝三碗酒。」他一杯杯端起喝了下去。
「龍龍,你這是幹什麼?」雅婷見狀想攔阻他。
李林龍酒量並不大,三碗酒下肚,已經醉意朦朧,這些天心中憋的怒火,不由得發洩出來,他把最後一個碗摔在地上,憤恨地說道:「我率弟兄們南征北戰,無非為了我大唐國富民強,外無憂患,本身並沒有想朝廷感功禮遇,而如今非但無感功禮遇之事,卻屢遭排擠和疑忌,這不讓人心寒嗎?怎麼不讓人憤懣!」
雅婷規勸道:「別說了。小心傳出去,讓陛下知道。」
李林龍冷笑。
英烈園外忽然馬嘶人沸,一大群人出現在園門口。
李林龍的親從們全都握刀在手,那些紫薇學子會武功的也都摁住兵器。
遼東是高句麗人多的地方,李林龍的鐵血政策,自然有很多人恨他,所以大家都很小心。
「稟大帥,是建安州都督朱斯聽說大帥來了,特來拜見。」守在園門的親衛跑來稟奏道。
「哦。讓他過來吧!」李林龍應道。
朱斯自己走了過來,見著就要行大禮。
李林龍扶住他,高興地說道:「原來是兄弟,快起來。」
「大哥,兄弟真的好想你,這次到蓋州,說啥也得住上幾天。」朱斯激動地說道。
李林龍拉住他的手說道:「我是過客,這次就叨擾一宿,以後有時間在過來住幾天。」
「大哥,這次奉朝廷之命征討倭奴國,以後那裡就是你的封地。你還能經常回來嗎?」朱斯有些憂慮。
「我的學生、部下到處都是,我豈能不管他們,我一定要回來的!」李林龍堅定地回應。
……
高宗對前一陣子因官員調動受李林龍施暗手沒有做成之事,一直耿耿於懷,從營州高侃傳回來地消息,知道李林龍已經過了鴨淥水,他想把李林龍勢力再次拔除的念頭又萌生出來。
在朝堂上面對群臣,他說道:「按照慣例,邊軍將領定期更替,現在北庭都護府大將軍任雅相、西征軍大總管裴行儉都任職兩年以上,應該有所輪換,諸位愛卿意下如何?」
兵部尚書梁建方出班應道:「陛下,萬萬不可,最近邊境軍情奏報不斷。大食方面,大食聯軍二十多萬與西征軍對峙;吐蕃軍隊因劉審禮投靠,也蠢蠢欲動,威脅蔥山路一帶。任雅相、裴行儉熟知地方情況,又都是將才,可以震懾他們,臨陣換將,恐震動全盤。」
許敬宗最近收了任雅相和裴行儉送的好處,再加上得到他們將要投靠他的暗示,所以也出班說道:「朝廷現在可用將才並不很多,有二人鎮守邊境,可保朝廷無憂,換了他們將導致軍心不穩,外敵則有機可乘。」
他的話音落,那些得到好處的大臣們也紛紛出班反對換將。
高宗心裡不樂,可是大臣們都是從社稷角度說事,自己沒有理由駁斥,便換話道:「雍州都督婁師德雖然剛任命不久,此人是名善戰武將,但治理地方軍務能力另人擔憂,放在雍州不妥,朕想應調他去回京候旨,另外任用。」
「陛下不可,雍州一帶現在是高句麗、百濟、新羅移民聚集區,狀況十分不穩,需要一員猛將鎮守,婁師德可勝任此職。」說話的是丞相裴炎,他因為人正直與同樣正直的婁師德互為欣賞,彼此交情深厚,故從友人角度出班為其說話。
高宗見自己的提議被群臣接連否決,暗思:朝廷現在可真是錯綜複雜,想動李林龍的人,看來也會觸動很多人的利益,並不容易啊!
正思考時,一大臣出班奏道:「臣參中書令李義府貪贓枉法,搶奪人妻,霸佔土地等十三大罪。」
接著又有十多人出列奏道:「臣等也參中書令李義府。」
高宗心裡暗驚,他求助的回頭看簾後的武媚娘。
……
李林龍到了平壤。
孫仁師、劉仁願熱烈歡迎他的到來。
「山主,下一步如何具體運作?」孫仁師問道。
李林龍知道自己一系的人因為自己被朝廷遺棄,人心非常不穩,都盼著自己拿出個具體章法。
他也覺得該把自己心中的打算說出來,道:「這些年我苦心經營目的就是想大唐永保繁榮昌盛下去,使我朝百姓世代永享安樂。為此對外率軍開疆擴土,消滅潛在的危患;對內在西疆、西域、遼東和這半島推行嚴密的治國律制,發展經濟,以制度和法律約束百姓,效果取得了一些,但因是地方政策與朝廷律法多有牴觸,推行起來也很困難;在思想上我主抓編寫了《武學法則》舉國推廣,為的是改變百姓奴化思想,樹立自強奮鬥之心,但這也是朝廷忌諱的。所有這一切可以說都剛有起色,卻又面臨夭折。夭折的原因就是朝廷不是咱家的朝廷,而是當今陛下的朝廷,咱的措施、辦法再好,陛下怕危害他的統治也斷不會用。」
孫仁師、劉仁願都低下頭思考。
許久,孫仁師道:「山主,你就沒有考慮用非常辦法,更換陛下之策,立一個我們需要的皇上嗎?不走其他道路,老是委曲求全,用不了幾年,陛下必然把你的這些學生、部下統統換掉,那時山主的雄偉抱負也化為煙雲。」
李林龍搖頭感歎,應道:「現在不是良機呀!只有等到朝廷亂時才有機會,所以大家只有忍,保住權力地位再圖良策。我目前先率軍奪取倭奴國諸島,發展生產民生,以為基地。我預測三年後吐蕃進攻土谷渾,再有七年,與我大唐開戰,那時我當回到中原。」
孫仁師難過地言道:「還有十年呢,太漫長了,怕等不到那天,我們的軍權都被收走了,想助山主也幫之不上。」
李林龍道:「我所有的部下、學生,目前大多都是三十歲左右,個別四十歲左右,這樣的年齡只要不犯錯誤,忍辱負重,十年後當是大權在握之時。」
「以後與山主怎麼聯繫?」孫仁師問道。
「當有人經常與你保持聯繫,會有我的指令給你們的。」李林龍應道。
劉仁願見話語太沉重,插話說道:「山主,我把我的軍隊都調到平壤一帶來了,加上山東和遼東的海軍,實際上咱征討倭奴國的軍隊可以達到**萬人,加上民工有六七萬,咱帶到倭奴國的可以有十五萬左右人,再加上陛下答應給咱遷移十萬百姓,咱能有二十多萬人口了。」
李林龍揮手打斷了他:「現在不要太樂觀,我估計倭奴國不會束手就擒,當會拚死與我作戰,你們探知他們防禦情況如何?」
劉仁願應道:「倭奴國設置了幾道防線,第一道太宰府(在九州)建「水城」。(註釋:實際上是一座用於防禦的土壩,壩長1.2公里,底部寬80米,高十幾米,外側是一條5米深的水溝)。集合兵力五萬眾。第二道在難波城(今大阪)附近海面還有一支由兩千艘戰船組成的十萬軍隊,準備用於同我水軍決戰之用,那條水道並不寬闊,利於他們小船機動,而不利我大船運動。第三道是難波、平安京(今京都)和平城京(今奈良)構成的三角防線,有兵力七萬多。」
李林龍思考半天,笑著說道:「倭奴國未開化之國,沒有兵法概念,因此防線佈局可謂漏洞百出。我看這樣,我軍兵分兩路,一路在陸路登陸直取難波、平安京和平城京三角防線,他們的聚集區沒有城郭,大多都是寨和木寨,好破。水陸水軍繞過去,封鎖難波入海口海面,把他們水軍困在水道裡,陸上勝利後,封鎖他們水軍的補給,不用打,他們水軍在四面圍困下沒有糧草就崩潰了。最後咱們集中兵力打太宰府,那些鱉兵,沒了後援,也就是個王八。」
幾人都大笑了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