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龍一聽,急忙謙恭地致意道:「原來是長孫大人,失敬、失敬。大人才華橫溢名,功績超群,言者多有敬意。下官早已經仰慕已久,一直打算登門拜訪,沒想到在此相見,實乃榮幸。」
長孫無忌聽李林龍此語,臉上暗含得意。李林龍見客套話說的差不多了,話鋒一轉,言道:「大人知識淵博,下官深感欽佩,然今日大人之觀點,下官實在不敢苟同。請問大人,是聖上掌握政權,還是商人掌握政權?是朝廷制定政策,還是商人制定政策?」
長孫無忌不加細想,張口說道:「當然是聖上掌握政權,朝廷制定政策!」
李林龍笑著答道:「既然聖上掌握政權,那麼在發生災難時商人膽敢囤積物資,哄抬物價,聖上難道沒有辦法制約嗎?商人多重利懼生死,朝廷律令一出,商人則會迅速見風使舵,此是必然。其次,朝廷既然推行發展商業,理應防患與未然,制定切實可行、針對性強的商業交易律,以高懸寶劍威懾在商人的頭上,當商人為一己私利公然與朝廷作對時,殺一儆百,則商人懼之,足可防患於未然。第三,設立的管理機構有監控平抑物價之作用,當物價超出正常准許範圍,管理機構可強制壓價,則物價當可控制。所以法令制度配套,則完全可以避免長孫大人擔心的情況發生。
至於大人所說商人奸詐,多有欺騙,此言不錯,無奸不商,無商不詐,可朝廷取的是稅收,用其之長,充盈國庫何樂而不為?大人說發展商業不是正道,那麼請問能夠使百業興旺,人民生活富足,國庫收入激增的事情不是正道,那還有什麼是正道?而其他朝代沒有發展商業,並不能證明發展商業不好,大唐自建國以來所實行政策,多是開拓性的政策,即使使用前朝的一些政策,大多也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前朝不大力發展商業,主要對商業發展之知甚少,看其弊、不能治其弊,看其利、不能用其利,國力不夠強大,惟恐風吹草動、影響國之根本,再者也缺乏英明神武的有為明君。反觀我大唐,君主英明,國力強大,知其弊利,可防可控,優勢條件具備亦,足可以推行。」
李林龍知道自己的言辭有些激烈,長孫無忌心裡一定不會舒服,但不駁倒他,太宗焉能信他。
太宗聽著點點頭,應道:「島國的政策很好,但各國國情不同,所用政策自不相同,彼之良策未必實用我國,好了,這點不多說了,朕還聽說愛卿知曉那島國新式武器製造方法?」
太宗忽然轉移話題,李林龍心中暗自責怪自己,急於求成,反而導致皇帝不快。見他問自己,知道太宗是戎馬一生,自然對軍械感興趣,便應道:「臣在那島國學習了一些皮毛,略知一些火炮製造技術,那火炮威力巨大,如果製成火炮,一炮可殺傷方圓5-10步範圍內的敵人,百炮齊鳴則可轟擊500-1000步範圍內的敵人。如若有敵人精銳兩千,則炮擊後不死即傷,幾無戰鬥之力。火炮還可連放,而我方則不損一人。適於平原和攻城作戰,有摧枯拉朽之功。」
太宗一聽激動站起道:「真有這樣好的武器?比之利弓、強弩、投石機如何?」
李林龍應道:「不可相提並論,平常箭羽不過可射百步,強弩也不過三至六百大步,而投石機不過二百大步以內,再遠則勁道失盡,威力不存,而火炮或可達到六、七百大步,防禦敵騎衝鋒來講,無異增加了一道勝算。」
太宗久經沙場,豈能不知道這種遠程進攻的武器對於戰鬥勝利的關鍵,他連聲說道:「製造是否困難?」
李林龍按照自己在大學裡教授講授的有關火炮原理知識說道:「只要鑄成青銅火炮管,從前面炮口放入鐵丸、鐵片,而內裝火藥,裝有少量火藥的捻心在外,點燃捻心,則捻心燃燒,直到炮內,火藥產生燃燒爆炸、推動鐵丸、鐵片向前就可以了,原理簡單、製造可行。當然除了火炮,我還可以製造轟天雷、火箭等武器。」
太宗頻頻點頭,言道:「你當助朕造出此等利器。」
李林龍應道:「臣願為陛下出力。」
太宗很高興地說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你的才華朕很賞識,朕決定賜汝等黃金百兩、綢緞百匹。並封你為……」
眼見太宗要封官了,李林龍的腦袋一轉,搶先說道:「陛下,微臣有一事相求,不知當說否?」
太宗見他搶先發言,不由得一愣,但出於禮貌忍住未怒,言道:「但說無妨!」
李林龍鞠躬道:「皇帝陛下,臣本是四方遊歷之人,從沒想入朝為官,後結識太子,深覺太子仁德寬厚,更感我大唐仁義治國,故投身東宮效力;今蒙聖上召見,且對臣慈愛有加,愈加受寵若驚。可以說,幾種情感相加一起,為朝廷奉獻力量的渴望猶如閘水一般不放不快。然今未立寸功,陛下就如此厚愛臣下,欲要再一步恩賜官職,心中甚是惶恐。陛下恩賜官職,這是無上的恩寵與榮耀,然臣確實不敢冒領,恐愧疚更深。但陛下的恩寵亦無法拒絕,思來想去,有個想法,既能讓臣為朝廷做些應盡之事,又能展示皇上對臣的恩寵。」
太宗有了興致,言道:「說來聽聽。」
李林龍清清嗓子,拱手言道:「微臣心想,如果陛下恩賜讓臣籌辦一新學堂,就可以使臣把遊歷所學施展出來為朝廷培養出一批忠君愛國、為民敬業、學有實用、學有所長的學子來,如此一來,臣為朝廷出力了,心中有所安,而人才培養出來則有利於國家和社稷。臣還想假若由太子擔任名譽堂主,並時常前去訓話指導,那麼這批學子定然成為忠於朝廷的骨幹之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