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公主將李林龍強行留在駙馬府裡,一住就是三天。三天時間裡,只要一有空隙,她就激情如火地與他翻雲覆雨,其大膽和放肆的妖媚功夫讓人眼花繚亂,果然是個風情萬種、不同凡響的蕩婦。當他身體被掏空,而她激情也減弱時,一輦花轎終於把他打發回了荷花院。
秀香見李林龍疲憊,急忙扶他進堂屋坐下。李林龍想到自己被當成小白臉關了三天,心中甚感氣憤,也深覺對不起不知所在的雅婷。
剛喝口茶,就聽到外面喊道:「聖旨到!李林龍接旨。」只見院門口一群侍衛護衛著一名太監手拿著黃色絹緞的聖旨走了進來荷花院。
李林龍急忙出了屋子跪地接旨,太監展開聖旨高聲宣讀道:「大唐皇帝詔曰:朕聽聞有東宮昭陵校衛李林龍者,才華橫溢、博學堪用,故朕定於今日辰時接見其人,望其盡展才華,不負厚望,欽此。」
他聽完這聖旨心中暗想,瞧來定是太子在皇帝面前極力推薦了自己,這個機會太好了,自己當好好應對,把握機會。應對皇帝的提問,說淺了不行,沒有人拿你當回事;說深一點,誰也不指望你能做到,顯得高深莫測或許更好。
領旨後,秀香幫他換上嶄新的官服,在宮中太監的領引下去面聖。
不久,到了皇城腳下,李林龍目視外城長大約三百米以上,城樓高大約三十米左右,一進內城便是宮殿廣場。從正面拾級而上,便是唐宮闕樓大殿,前列歌舞平台,圍以玉柱雕欄,用以表演皇宮慶典,而過平台便是金鑾殿。此時,金鑾殿前武士林立,刀槍亮盔透著冷森森的威嚴。
唐朝皇宮建築顏色簡潔明快,飛簷樓榭則壯觀氣派,顯示著大唐的威儀。
穿過刀槍林立的武士群,他交出隨身攜帶的佩劍後才獲准進入大殿。殿中龍椅上端坐一身黃色繡有活靈活現真龍大袍的唐太宗李世民。殿中除了幾個帶刀侍衛和幾名太監宮女,站在兩側的官員只有三、五人,太子也在其中。
「拜見聖上!」一個太監大聲的對李林龍吆喝道。
李林龍不加細想地跪下叩頭大聲說道:「臣李林龍參見聖上,願聖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唐太宗的聲音從大雄寶座上不緊不慢地傳來。
站起來後,李林龍才真正看到這位偉大皇帝的龍顏。太宗的四方面孔異常憔悴,惟有那雙眼睛看起來依然炯炯有神。他的臉上沒有笑容,但神情給人感覺很慈祥、很和藹。
「最近朕耳朵裡灌滿了有關你的新聞,雖身體不佳也急於想看看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物。看來很年輕嗎。不知道在愛卿年輕的外表下,是否真有傳說中的文滔武略,匡扶濟世的才學。」李世民盯住他的雙眼緩慢地說道。
這是統治者常用的方法,如果你在他威嚴的注視下,表現出慌亂和緊張,那麼他一定會覺得你不堪大用。
李林龍盡量裝作不緊張,深呼吸,然後躬身致意道:「皇帝陛下少時隨高祖皇帝自晉陽起兵,以才略仁德名動天下。人皆不敢因陛下年輕而存小嗣之心,概因陛下聰慧過人,尋常人等未可及也。故英雄不問歲數,才子不計年齡。而臣確平常之人,才不過五斗、智不過寥寥,乃愚鈍之人,偶被他人論及,概因與太子相識之緣故,不足以稱道。」
太宗微微點點頭,說道:「愛卿很是自謙。朕聽說愛卿遊歷四方之國時,見過一島國財力軍備都很富足強大,而究其原因源於制度完善,你可否略講一、二。」
李林龍略一思考應道:「臣的確見過,該島國尚不及我大唐一州道之大,與我大唐浩瀚文化,幅員遼闊,物產豐富相比,猶如瑩火之光,自不堪比。不過臣觀之,雖很多不及我大唐,但有一、二,卻貌似略有所長。陛下想細聽,臣只好敘述,所述如有不當,請陛下諒解!」
李林龍這些話,唐太宗聽了很受用,不禁頻頻點頭,應道:「但說無妨!」
李林龍清了清嗓子,娓娓道來,「那島國先祖據說來自我中土大秦,因知大秦酷法嚴吏,民多生怨,則秦不能長存之因也,故改革國政,推行仁道,其國則長治且久安,而所謂人道即以民為本、為民所想。」
因符合了唐太宗的觀點,他又點了點頭。
李林龍繼續說道:「臣認為,島國既名理國之根本乃民心,則其國所推行政策自然是符合以民為本的良策。這些良策考慮百姓利益,百姓當然支持。而如何才能制定出以民為本的良策呢?臣以為島國是觀百姓所求知曉的。尋常百姓大多所求不多,無非盤中之餐日益豐富、生活所需不愁缺少、文化娛樂自然舒心三點而已。只要出台的政策都能滿足這三點,則民生安定、內無紛亂、國亦長治久安也。而要滿足三點關鍵在於民富,民富則三點都可滿足,反之則有其心而無其力,民怨不可避免。既說民富是關鍵,而如何使民福足呢?道理其實也很簡單,農工商三業齊頭並舉,農業為基、工業為枝、商業為葉,三業相輔相成,猶樹之枝繁葉茂,民眾自發尋求發財支點,朝廷政策加以保障,則民富可成。」
太宗聽的仔細,突然問道:「我大唐以農業為主,而工商業為次,聽你所述,那國兩業也大規模發展,如何發展?「
李林龍應道:「觀其島國政策,臣以為單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存在弊端。試想,農業受自然影響頗大,如遇天災**,農戶收成巨減,不但農戶賴以生活的田地顆粒無收,忍饑挨餓,國庫無法收稅還要撥款救濟,則國庫容易枯竭,貽害非淺,國脈必然動搖。而工商農三業齊頭並進,則有以下優點,其一,國庫收入不只農業稅收一塊,還有工商業兩塊,農業收入減少,工商業收入尚可保障國庫所受影響不大,並可挪出資金用於救助災民;其二,工商業發展迅猛,可以轉移增加的人丁,使其容易找到其他活路,有所收入,避免因人口增加,土地不增,收入減少而產生的矛盾,也消除了農戶因沒有土地收入鋌而走險,利於朝廷的穩定;其三,農工商全面發展,必然帶動大唐各領域的全面發展,稅賦可投入其他建設,而百姓也可以擴展多種收入渠道,民自然易富,蘇州、揚州一帶百姓富庶,都是源於此理。」
他見太宗聽的專注,繼續說道:「那島國有句民諺: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臣也以為,發展工商業,不外乎朝廷出台扶持鼓勵政策,配套保障律令,創造良好的寬鬆的工商業發展環境。有這些措施,則工商業當可蓬勃興起。觀我大唐廣州已成為商貿大都會,波斯、天竺等地的商人、僧侶雲集從事商品貿易等活動,而朝廷則在廣州設市舶使,管理對外貿易,規範商業發展;朝廷在各大都市建『市』,並設人負責管理,這樣措施也有利於商業的繁榮,而美中不足的是沒有全面推廣。所以說我朝發展商業有其基礎,只要進一步擴大規模,推行有益其發展的鼓勵支持政策,建立和完善相應的管理機構和制度,則必會促進其蓬勃發展。而對於工業講,我大唐也有相當基礎,鹽葉、刺繡、瓷器、鐵礦、銅礦、印染、釀酒等生產都有相當的規模,只要出台鼓勵各種作坊進一步擴大的激勵政策,促進作坊主利潤增加,則作坊定會如雨後春筍在九州大地遍開其花。而使作坊成為名副其實的工業,還要朝廷投入加大生產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有好的技術,必然促進作坊的產量和產品質量提高,日積月累則工業可成。」
他說道這裡,旁邊一位鬍鬚微白,年約五旬的老者說道:「你如此看重發展商業,可知商人大多唯利視圖,奸詐欺騙,不事生產,*嗎?如此鼓勵此中奸人四處興起,則其日長,奸人定然形成氣候,真遇災禍,則商人蜂蛹而起、囤積物資、哄抬物價,百姓生活窘迫,豈不天下大亂?歷代帝王和王朝都無一例外以農為主,抑制商人快速崛起,則民風保持淳樸,乃穩定長久之道,也是先人總結的治國經驗。你是欺朝廷無人,不知其危害而胡亂鼓吹,讓朝廷放棄治國基石而改用敗國之道,用心何在?再者說,你竭力鼓吹商人興國,不錯,商人通過投機取巧,雖可帶動些地方經濟短期發展,然以欺詐和巧取為贏利手段,非王朝正道,不可為朝廷所取亦!」
李林龍聽完心下愕然,頓覺此人不同凡響,講的冠冕堂皇,符合聖人之道,頗能鼓惑聽者,他轉身欠身致意道:「請問大人高姓大名?」
那人手輕摸額下的微白鬍鬚,應道:「老朽長孫無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