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唐紈褲

第二卷 名顯京兆 第118章 去財消災 文 / 柳一條

    第118章去財消災

    正如李承乾所言,楊成洲在縣衙張繼初那裡並沒有詢問出什麼特別有價值的訊息。

    表面上一切正常,他的兒子楊善也看似並無罪過,但是唯一有些不正常的就是主審太子殿下對這件案子的態度。

    明明一天就可以結束清明的案子,可是這位太子爺卻一拖再拖,今天下午甚至連審都不再去審,直接稱病歇堂,更奇怪的是,一向可以隨意探視的普通縣獄,這幾日也被太子殿下給下了嚴令,除太子特允之外,不再許任何人進出。

    這些張繼初口中的不解與反常,個個都成了楊成洲猜疑憂慮的對象,無形之中,對於杜荷之前在學堂之中的那種隱約的威脅也是更加相信了幾分。

    「馬萬里那裡,可有了什麼動作?」從縣衙出來,楊成洲一臉陰鬱地輕聲向隨僕楊九詢問。

    與左司員外郎馬萬里的兒子相比,他們家善兒至少在明面上一直都還沒有定罪,而馬得草,盜用吏部公文,指使旁人假冒吏部公差,還有與人合謀傷人性命的罪名卻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跑掉,楊成洲相信,現在的馬萬里,當是比自己還要著急得多。

    只是,希望這個馬萬里不要像他兒子一樣,一心想要將所有的罪名全都推到自己的兒子身上,所以,對於馬萬里這個潛在的隱患,楊成洲亦是不得不防。

    事實上,在接到楊方送回的那封信箋之後,楊成洲就已派人秘密監視起了馬府的一切舉動,原本是想著到了關鍵時刻,好與馬萬里匯力一處,共同營救自己的兒子,但是現在看來,他與馬萬里,是注定不能走到一處了。

    「回老爺話,」楊九恭聲回道:「中午時剛得來的消息,從昨日馬常回府送回信箋之後,馬萬里一直都沒有任何動靜,只是在今日清晨,馬萬里直接行至中書省,像是主動向中書令溫大人認罪令罰。」

    「哦?這件事情確定嗎?」楊成洲的眉頭一挑,多少有點不可思議,馬萬里可不像是那種剛正果決之人啊,怎麼這次行事卻是如此反常?難道他真的要置自己幼子的生死於不顧了嗎?

    「確定。」楊九回道:「中書省對馬萬里的責罰已經下達,縱子妄為,監管不利,不過念在他能大義滅親,主動認罪,所以,中書省對馬萬的具體責罰為,留職反省,停俸兩年。」

    「留職反省,停俸兩年?就這些?」楊成洲頗有些詫異地回聲反問道。

    原本,按著楊成洲之前的設想,因為幼子馬得草的牽累,馬萬里這次便是不死也得脫成皮,至少,他在左丞衙門的前程也會就此斷絕,原以為這廝會因此而起魚死網破之心,利用現在的手中所握職權,搞一些風雨出來,不想現在,這件事情就這麼雲淡風清地讓他給度過去了。

    留職反省,停俸兩年,僅是失職一條,就足以讓馬萬里身敗名裂,退出左司,可是為何這次,溫彥博那老東西會給出這麼輕的一個處罰?

    這其中,定有古怪。

    馬萬里願意捨棄自己的兒子並主動去中書省認罪,本就透著一絲邪門與反常,而中書令溫彥博那廝,則更是給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從輕處罰,什麼時候這個一向嚴厲不詢私情的中書省的頭頭兒也變得這般仁義寬宏了?

    「馬萬里現在正窩在家中,沒有分毫動作,看樣子似真的已經斷了想要營救其子的心思。」楊九輕聲回道:「不過,老爺讓我等關注著的另一個人,這兩天卻是一直都沒閒著。」

    「王耿王逸臣?」想起此案中的另外一個主要人物王晟,楊成洲不由輕聲向楊九問道:「他都做了些什麼?」

    「在得知侄孫王晟牽扯到人命官司之後,」楊九道:「王逸臣一直都在各個衙門及相關官員之間來回奔波,托關係,找門路,甚至連他們太原王氏在長安的大半關係都用上了不少,看得出,對於這個侄孫,王逸臣很上心。」

    「太原王氏?」聽到這個,楊成洲不禁又深皺起了眉頭,沒想到自己一直擔心並防備著的馬萬里沒有任何動作,而自己認為最不可能出動的太原王氏這一次卻意外地跳了出來。

    想那王晟,只是王氏旁系的一個不成氣不足道的小輩而已,為了他,王逸臣那老匹夫竟捨得動用他們王氏在長安所隱藏的勢力,值得麼?

    但是,不管值與不值,人現在確實這麼做了,而他們這般行事所導致的直接後果,那就是他楊成洲的兒子必會成為他們的矛頭所指,若是讓他們將罪名推卸成功的話,那他們家善兒這次,可就是真的會凶多吉少了。

    「王九!」想到此處,楊成洲的心中一緊,挺直身子,猛地出聲向楊九吩咐道:「你現在就騎快馬返回長安,讓楊申他們動作快些,務必要在日落之前將那些財物盡數帶到!如有怠慢,回去之後,老夫打斷他的狗腿!」

    「是,老爺!」楊九高應一聲,之後向楊成洲彎身一禮,快速轉身離去。

    去財消災,去財消災,事到如今,最好的辦法也只有是花些錢財買個平安了。望著楊九縱馬離去的身影,楊成洲輕聲一歎,現在這種情況,除了出動一些手中的關係之外,他也只有寄希望於杜荷那廝的承諾了。

    若是真能保得兒子無憂,真能讓他們楊氏安然度過此劫,只是一座酒樓與十二萬貫銀錢而已,他們楊家出得起。

    抬頭看天,時近申時,一個下午已經過了一半兒,雖然現在白天漸長,可是長安距離杜陵的路途怎麼也得兩個時辰,若是楊申他們在長安籌錢時稍遇耽擱,怕就是難以在約定的時間將東西送至杜府。

    若是那樣的話,讓杜荷得了由頭兒,再一張嘴,怕就不是十二萬那麼簡單了。

    楊成洲倒是不怕杜荷會再獅子大開口,無外就是多拿出一些錢財而已,並算不是什麼大事。讓楊成洲有些著急和擔憂的是,若是來回地再由杜荷這麼折騰一回,這時間上,就難免會有一些夜長夢多之類的意外情況,善兒等不起,他們楊氏也等不起。

    一個正午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

    在楊成洲一行坐在杜氏老宅不遠處的酒樓焦急等待的時候,李恪與李泰兩個因為醉酒而陷入沉睡中的小殿下已然清醒過來。

    在下人們侍候著穿戴洗漱完畢,神清氣爽地從屋裡出來的時候,太陽已經西墜,時間已至酉時,再有片刻功夫,就是日落天黑之時。

    想起午時杜荷所說的事情,知道楊成洲極有可能會在日落之前過來杜府,所以李恪與李泰兩位殿下在清醒之後的第一件事,那就是親自過前廳候著,看楊成洲會不會真如杜荷所言,親自過來府上賠罪。

    蜀王先醒,也是先到,等他跨步進入前廳的時候,李承乾與杜荷已經在廳裡候了多時,見李恪從後院兒進來,不由同時向他輕點了點頭,身為主人,杜荷亦是起身招呼蜀王入座。

    之後,魏王李泰也從後院過來,幾人在客廳閒扯了片刻,當太陽西斜,即將沒入天際之時,終聽得外面杜川管家的高聲來報:楊成洲他們,來了。

    李承乾、李恪還有李泰三位皇子殿下靜身在廳內安坐,並沒有因為楊成洲的到來而有一點想要起身相迎的意思,在他們心裡,一個無官無職的楊成洲,還不足以讓他們屈尊出迎,哪怕是,這個楊成洲,是他們名義上的姨丈。

    不過身為主人,在老爹還有二叔他們都沒有出來之前,杜荷卻是不能像是李承乾他們那般大牌,所以,在聽到杜川的稟報之後,杜荷便拱手向李承乾三人告罪一聲,起身出了前廳,到府門外處相迎。

    對於來給自己送錢的財神爺,杜荷可是從來都不會怠慢,尤其是當他見到楊成洲身後跟著的整整五輛巨型馬車之後,杜荷面上的笑意更是燦爛了幾分。

    「楊駙馬果是信人,現在日尚未落,楊駙馬來得很及時。」杜荷面露蜜意地上前拱手,輕輕瞥了眼楊成洲身後的馬車,淡聲問道:「只是不知楊駙馬先前所應之物,可是已備齊全?」

    「金四千斤,帛四千匹,折合銀錢六萬貫,俱已帶到,稍後杜小哥可著人一一清點。」說著,楊成洲又從懷裡掏出一疊契約在杜荷的眼前輕晃了晃,道:「這是『朝天闕』上下所有的契約,稍後老夫亦會奉上。」

    說完,並沒有立刻交結支付的意思,楊成洲輕聲向杜荷問道:「聽說太子還有蜀王魏王三位殿下也在貴府作客,不知老夫可有幸能與三位殿下一見?」

    「三位殿下現就在廳堂之中安坐,楊駙馬請!」知道楊老兒這是想要讓李承乾他們作個見證,所以也並不阻攔,直接伸手將楊成洲請過。

    「有勞!」衝著杜荷輕拱了拱手,在入府之前,楊成洲回身向趕車的家僕吩咐道:「楊申,將車上的東西,全都搬進前廳之中!」

    「是,老爺!」楊申恭聲拱手應是,之後跳下馬車,開始指揮著手下的僕從向杜府裡搬運起車上的金帛來。

    不一會兒的功夫,在楊成洲的故意耽擱下,在他與杜荷進入客廳之前,一堆足有一人多高的黃色金山,數摞光華奪目惹人眼球的白色絲帛,已經滿滿地擺放在了杜府的前廳之中,看得李承乾還有李恪李泰他們三個見慣了大場面的小殿下,全都是一個愣神兒,滿面的驚詫之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