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立志傳

第十一卷 夏天到了 第三十七章 文 / 黑鬍子

    第三十七章

    參與對話的中、日外交官也都是老朋友,雙方在記者面前親密擁抱攜手走進了會場。

    整個談話遠程均在英、美代表的監督之下。

    雙方代表都表現出了文明人應有的涵養,中國代表沒有爆出粗口,日本代表也沒有砸桌子走人。

    談判近四個小時,實質性內容完全沒有涉及。正因為如此雙方談的極為融洽。雙方代表甚至一度就蘇門答臘的咖啡進行了學術上的探討。

    談判無聊的讓人打嗑睡。

    中餐和午餐十分的不錯,美國代表對紅燒肉有著特殊的吃好,以至引來了中、日代表的陣陣鄙視。

    英、美這次發火了,中、日代表只得坐下來乖乖的談。

    中、日雙方的敵視政策已經嚴重影響到了遠東的經濟秩序以及各國在遠東的利益。英美需要中、日之間簽訂一份長期的和平條約,而不是一有機會就給對方放血。遠東的格局是二強分立,日本不能太強,中國不能太弱,現在這個時候中方明顯zhan有優勢,為了平衡就要扶持一下日本,對中國進行適當的打壓。

    在英、美調停下,中、日就朝鮮的三·八線再次做了明確,對於雙方在朝鮮的駐軍數量進行了限制。

    日本聲稱他們裁撤軍隊300萬,陸軍常備軍僅有20個師團。

    美、英要求中國削減常備軍數量,中國反對大幅裁軍,因為他們與日本不同,中國與蘇俄接壤,布爾什維克正嚴重的威脅著中國陸上安全。

    中**隊數量雖多,但軍費開支只有日本的三分之一,而且軍人在國民所佔比例小於日本。

    不過在美方的強烈要求下,中方代表稱,願意在現有350萬陸軍的基礎上,裁撤130萬。

    日本方面要求中國停止「重巡洋艦」的建造計劃。

    《華盛頓條約》只是規定中國不得建造或擁有戰列艦,未對中國重巡洋艦等做出明確、細緻入微的規定。在華盛頓會議,中國海軍並不是重點,他們可是連前十都沒入圍,如果不是日本人一再要求,以及台灣問題,中國政府甚至連簽字的資格都沒有。

    在台灣的問題上,美、英要求中方嚴格按照《馬關條約》以及《華盛頓條約》相關的規定履行。

    台灣是大日本國的領土。

    那麼中方是否可以將中國公民移民大陸呢?或者通過去公民表決來最終他們的去留。條約只是約定了將台灣割讓給日本,並沒有將上面的人也一起割讓給日本。人是自由的,他們是自由的公民,任何條約都不能剝奪他們自由和獲取民主生活的權利。

    美國人不願與中國人探討什麼自由和什麼民主。因為談這個會場上很快就能聽到攻擊性的語言,還在桌上飛舞的拳頭。

    「這樣的條約我們不會簽訂,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前是,現在仍在是。」

    「即使雙方在此問題存在著嚴重的分歧,我建議今天就進行到這裡,大家應當更加冷靜的考慮一下。」

    楊洪森討厭柯立芝,討厭他的那套孤立主義,痛恨他高額關稅保護主義。儘管如此,楊洪森還是接受了美方的建議,當然最後還是需要聽總統的意見。

    黎元洪除卻了接受沒有別的選擇,或許未來能收回台灣,但是那時候的總統鐵定不是他。

    對於他個人來說,這一天過的實在是太糟糕了。

    在中國政府舉行萬國招待會上,楊洪森與各國大使親密攀談著,美國大使祝賀協議的簽訂,同時為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順利完成感到欣慰。

    第一個五年計劃根本不算什麼,因為第一次制訂這樣的大計劃,所以楊洪森將門坎設的較低,以至於第一五年計劃超額完成,不過有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經驗,在第二年五年計劃的編制上更加科學合理。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極大的鼓舞了中國精英們的熱情。

    委員會就五年計劃在國會上做了詳細的匯報,《中央日報》摘取部分內容大力宣傳。

    這讓日本的鼻頭為之一酸,不過在公開場合,尤其是在英、美領使的面前,日本領使對中國五年計劃的順利完成表示祝賀。

    「中、日兩國都是發展中國家,在各自發展的過程中,應當緊密地團結在一起。」

    「中、日兩國有著深厚的合作基礎,比如說我們都是黃種人。」

    「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是避不可免的,但是我們應當通過對話和作渠道尋找兩者間的共識。」

    「在公正、平等的基礎上,中國政府願意同日本政府發展合作夥伴關係。」

    楊洪森在與日本領使松田正夫交談中著重談到了合作與發展。楊洪森也是亞洲主義的支持者,日本曾著重研究過楊洪森對日政策,更重要的中國與日本同樣對英、美的干涉感到不滿。

    當中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的消息傳到日本的時候,一些人就已經開始思考未來的中、日關係了。

    中國的第二個五年計劃就要開始,總投資230億美元,全國性重點項目超過550個,英、美商人為此躍躍欲試。而讓日本感興趣的是中國從哪裡搞出這麼多錢,難道向美國貸款嗎?這筆巨額投資可是相當於中國30年的財政收入。

    當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的時候,楊洪森就在為第二五年計劃四處刮錢,雖然他現在沒有230億美元,好在這筆錢不是一次性拿出來,既然不是一次性拿出來總會有辦法。

    華爾街方面雖然做出了努力,但是美國孤力主義勢力太強了,貸款提案最終被否決。

    中國經濟發展委會員在國會報告中聲稱已經募集了一半的資金,當美、英、法得知有人私自向中國借款,不顧道上的規矩,為了分享這塊大肥肉,他們也不在矜持。對於還款他們並不擔心,楊洪森可以跑的了一時跑不了一世,而且中國在哪裡,中國沒有錢還就用肉償,反正中國的肉多,割一、兩塊仍然是亞洲的大國。

    第二個五年計劃的目標是由農業國邁入工業國,進入工業資本主義初級階段。

    實業強國一直是中國精英層的最高理想,現在他們離這個目標還有五年的時間。

    「一切個人意志必須服從國家意志,一切個人行動必須服從國家行動。」

    日本對中國聲稱的已經募集至一半的資金持懷疑態度,他們認為中國是在吹牛,但是他們很快發現中國是在挑撥離間。由於中國經濟發展委會員對資金的來源嚴格保密,初始美、英、法都認為中國在吹牛,結果被法國搶先一步,獲得了2.4億美元的巨額採購合同,

    法國觀察家報驕傲地告訴法國公民,法國企業先後淘汰英、法知名企業後取得了中國2.4億美元的巨額採購合同。美、英極為不滿,因為這純粹是暗箱操作,英、美企業都沒有參加。

    德國成為了第二個勝利者,德國政府與中國簽訂了4億美元的政府採納合同。

    就連荷蘭都跑到了美、英的前面。

    中國地博物豐的同時也極為貧窮,中國一時間能拿出這麼多錢,只能說明有人私下向中國提供了借款。

    美國指責英國不正當競爭,因為有證據表面大量的資金正從英屬殖民地流入中國。

    銀行團體系被破壞後,美國一直壟斷著對華貸款業務,英、法銀行家對此早就心生不滿。當美國人的孤立主義開始滋生的時候,他們利用貸款拉攏中國人。這中間既有經濟利益,也有政治利益。

    英、法希望中國與蘇俄斷絕來往,與他們一道加入對布爾什維克的經濟封鎖。

    「這些傢伙,還經濟封鎖呢,蘇俄的外國資本中就屬你們美、英最多,想把我踢出去,門都沒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