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立志傳

第十卷 春天狂想 第十九章 文 / 黑鬍子

    第十九章

    兩江經濟在高速發展的時候,城市人口也在迅速增長,作為一個新階層,工人力量也在茁壯成長,楊洪森不能無視他們的存在。

    俄國的十月革命、日本的米騷動都充分證明工人與農民一樣不可小視。

    中國的工人力量還很弱小,隨著中國經濟進一步的發展,工廠數量的增加,工人的數量必然增長,按照中國目前人基數推斷,未來中國的工人力量將是最龐大的數字。所以,現在就在組織規劃好。

    上海一些頗有遠見的實業家很早就提出為工人增加工資、提高福利、縮短工作時間等等,但整體的情況是中國經濟在增長,資本家的利潤在提高,但是工人的生活水平卻在不斷下降。

    在城市中工薪階層是工業產品的主要消費群,而中國資本家更看重出口,而不是內需,這些人並不在乎工人們是否買得起他們的工業產品,因為國外的市場需求很大,購買力更強,獲利的利潤高,即使放棄國內市場,他們依然有足夠的利潤。

    楊洪森卻不能和這些資本家一樣短視,中國的企業太過依賴於國際市場,若國際市場出現波動,比如經濟危機什麼,這些出口企業蒙受巨大的損失,對國民經濟更是沉重的打大。

    當外國商人虎視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時,中國商人卻自己出局了。

    楊洪森利用強大的國家機器對國民經濟進行干涉,大規模的挖掘、培育國內市場。

    拉動內需的前提是國民手中要有money。

    沒money,沒市場,沒內需,有money,有市場,有內需。

    別看現在是民國,但農村的那種封閉小農經濟依然存在,這決定了目前中國工業產品主要消費在城鎮,而不是鄉村,通過中國當前稅收情況可以充分反映了這一點,城市稅依然是國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

    工薪階層增加收入的前提是,資本家們願意與他們分享利潤,可是更多的資本家不願與他們分享利潤。

    「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二條腿的工人滿地都事,你不幹,身後有的是人干。」

    大量進入的城市的外來務工人員為資本家們提供了過剩的勞動力,所以他們在選擇勞動力方面有著更多的餘地。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他們降低工資、延長工作時間,而工人們為了在城市中得以溫飽,不得不接受資本家的壓搾。

    工薪階層在城市中生活要精打細算,購買生活所需的工業產品時,他們首先考慮的是價格。在這一方面,中國的資本家敗在日本和歐美商人的面前。

    別看中國工人的工資少,但是其購買力無比強大,這就是市場潛力。

    在楊洪森所屬的兩江財團,對於工人福利極為重視。

    楊洪森接受過強大的政治教育,而且曾倒著閱讀過德文版的《資本論》,對於資本家的本質有著充分的瞭解,對於他們剝削的方式有著深刻的認識。

    資本家通過zhan有剩餘價值來實際利潤,而這其中又分為絕對剩餘價值和相對剩餘價值。

    根據國外的先進經驗,美國的資本家們已經提前進入了相對剩餘價值時代。而中國目前仍停留在半調子的絕對剩餘價值時代。

    絕對剩餘價值剝削太露骨,太野蠻,太不文明了。

    楊洪森收起了他的那張血盆大嘴,讓自己看上去更想一個慈善家,而非資本家。

    如美國商人福特提高工人時薪一樣,兩江財團在1919年全面提升工人薪金,由此帶來的轟動效益遠超過美國的福特。工人可以通過購買公司股份參加公司的分紅,財團還提供教育、衛生、住房等多項福利待遇。工人的積極性、創造性得到了提升,企業效率取得了增長。工人在相同的時間內創造了更多的財富,而他們的創造的財富與他們享受的福利、增長工資比例卻下降了。未能充分認識到相對剩餘價值的絕對剩餘價值孫中山,稱讚楊洪森為「中國民族資本家的驕傲」。

    兩江財團再次擔當起了國府政策風向標。國府很快對國有控股公司的工資、福建等進行了調整,國會方面在楊洪森的推動下通過了《工會法案》。

    這讓楊洪森在工薪階層中的支持率迅速攀升。

    孔熙祥並不懂楊洪森的那套相對剩餘價值論,「未來每年拿出那麼錢去迎合那些工人值得嗎?」

    「我親愛的大姐夫,對於實業你的不懂。商人追求的是短期效益,而我們實業家追求的是長期效益。」楊洪森用桌子上的蛋糕向他解釋了什麼是相對剩餘價值。

    孔熙祥笑道,「這樣說來,增加了這麼多利潤,分給工人一些也沒有什麼?」

    楊洪森的講解孔熙祥並沒有完全吃透,這引起了宋子文的白眼,宋氏三姐都聽懂了楊洪森的意思。

    宋慶齡說道,「這樣說來工人們的收入相對來說沒有增加。」

    「正是如此,與他們所創造的利潤增長率相比,收入應該相對下降了。」

    宋慶齡坐在那裡地思考著什麼,楊洪森微笑著說道,「如果您想進一步瞭解的話,我向你推薦德文版的《資本論》。」

    「那可是布爾什維克的東西。」孔熙祥說道。

    「對於我們的世界,他同樣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

    「謝謝玉琨的推薦,我會拜讀的。」

    在這種家庭聚會通常都在宋藹齡的住所,楊洪森在這裡從來不談政治,國際經濟是這裡的重要話題。但是政治與經濟有著緊密的聯繫,想要完全不談政治那又是不可能的。

    當楊洪森將話題轉到日本經濟的時候,宋子文說道,「我看日本人經濟崩潰了最好。」

    孔熙祥道,「中、日經濟相互依存,如果日本經濟崩潰,只怕我們中國經濟也會受到波及,更甚者會。」孔熙祥嘖嘖嘴,一臉憂國憂民的架式。

    孫中山最擔心的日本因國內經濟導致對華的政策的改變。

    日本的如今的經濟狀況,一方面是由於畸形的現代化發展,一方面是來自中國的競爭。後者對日本的影響更大,由於中國的競爭日本經濟在歐戰期間沒有得到充分發展。在中、日、朝這個經濟大循環中,中國的市場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中、日關係一直不能正常化,也直接影響到了日本的經濟。

    未來日本想要重新進入中國市場的難度非常大,前景不容樂觀。日本政府希望中國放開市場刺激國內經濟,但是孫中山可不敢輕易把那道門打開,這會引起連鎖反映,目前他只能一點點地向日本開放市場,一下子全面開放是不可能的。

    美國雖主張「門戶開放,利益均沾」,但在太平洋上美、日爭霸越演越列,這進一步促使美國不願與日本分享中國。

    中、日政治分歧在無法得到妥善解決的時候,楊洪森在經濟方面是不會做出太大的讓步,這一點日本政客們也是清楚的。日本的經濟正處於震盪調整期,這一期間將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而日本經濟的崩潰代表著日本軍人力量崛起,標誌著中、日之間的戰爭進入倒計時。時間對楊洪森來說是相當寶貴,楊洪森仍需要5至10年的時間,時間一到就算日本人不挑起戰事,楊洪森也會挑那個頭。

    在對日問題上楊洪森主張附條件的妥協,這代表著國府對日本強硬立場有所鬆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