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立志傳

第十卷 春天狂想 第二十章 文 / 黑鬍子

    第二十章

    國府首先打破了與日本之間的僵持的態勢,國府外交新聞發言人表示,國府將對部分日本在華資產解凍,日本金融市場隨後對中國政府的言論做出反應。不過日本政府卻遲遲未表態。

    中國政府的這種高姿態是代有政治目的的。

    政界和金融界一些「中日親善派」認為,中國擺出了高姿態,日本政府遲遲回應也非常不妥當。

    楊洪森的私人經濟顧問李德爾斯,借返美之機,再次訪日。

    日本高層對此高度關注,對於強硬派楊洪森主動尋求中、日和解,日本內閣認為其可能是接受了孫中山的進一步指示。

    雙方的密談極為務實,所涉及到的是以經濟為載體的政治問題。

    李德爾斯此次帶來一個阻止日本經濟持續衰退的《南京—東京經濟復興計劃》,這份計劃書讓一些日本政客頗為心動。

    「南京方面希望與日本政府建立沒有敵視的,相互平等合作的合作關係。」

    「難道你不認為南京首先對我國的敵視嗎?」內閣大臣松浦說道。

    李德爾斯笑了起來,「據我所知,孫總統極願意與日本建立一種親密的,如同兄弟般關係,可是現在,我並不認為這是南京單方造成的。」

    東京與南京的關係最初沒有那麼糟糕,在孫中山未完成統一前,雙方仍保持著友好的關係,而軍方的擅自行動,內閣應對失當,造成了東京與南京關係破裂,即便事實如此,松浦也不會承認這些。

    「如果南京真的有誠意,應當表現做出進一步的表示。」

    「在進一步表示之前,楊洪森先生想知道貴國的態度。」

    「楊洪森,你難道不是代表南京政府?」

    「我僅代表楊洪森在授權的範圍內履行職責。」

    松浦不敢小看李德爾斯這個私人顧問,在巴黎和會期間,正是由於他在中間穿針引線,最終促進了中日多個問題的解決。

    「你所帶的復興計劃我看過了,但我甚至不知道你們的這個復興計劃說的什麼?」

    李德爾斯驚訝的看著松浦,疑惑的問道,「你真的仔細看了這份計劃嗎?」

    「當然」。

    即便李德爾斯沒有經過專業訓練也能看出松浦在撒謊,他可以肯定眼前這個裝腔作勢的日本官員,也許翻了幾頁紙,又或者壓根就沒有看。

    「松浦先生,面對經濟衰退日本政府有什麼更好的措施,難道連日本政府的經濟專家們都認為這種經濟衰退只是短期現象嗎?」

    「日本的不存在任何經濟衰退。」

    李德爾斯苦笑,日本的經濟如同跳水般的衰退,而眼前的這位內閣大臣卻否認眼前的一切,那還有什麼好談的,「對此,我只能表示遺憾,同時希望日本經濟能挨過將要到來的冬季。」

    全球經濟目前都處於戰後的衰退期,因為地域的原因,表現的不相一致罷了。日本經濟戰前經濟增長率一度達到13%,平均在7%。

    在結束了歐戰,經歷了米騷動之後,日本經濟增長率僅2%,鄉村到處是破產的農民,城市內到處是實業的工人,對政府不滿的下層人士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如果不能有效的阻經濟衰退,減少破產和失業人口,政府將會破產。南京方面所提出的復興計劃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計劃有利於日本經濟的振興,而同時也必將增強南京的經濟實力。

    日本1918年財政收入約11億美元,中國1919年財政收入約8億美元,日本預計1919年財政收入約在11億美元左右,而中國1919年財政收入提出翻一翻的口號。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科收集的情報,中國1918年鋼鐵產量為61萬噸,比上一年度增長2.8倍,1919年南京政府提出鋼鐵翻二翻的目標。與之相比,日本1918年的鋼鐵產量下降至55萬噸。除了鋼鐵業,中國的紡織、水泥、面積等發展迅猛,如此下去,中國經濟將在不久的將來趕超日本。看看那些驕傲的中國人,生產的鋼鐵只是比他們日本多了那麼一點點,立馬就將自己吹成了亞洲第一鋼鐵大國,如果不是美國搞配額,中國搞禁運,日本的鋼鐵生產中國拍馬也趕不上。

    內閣中的爭論仍在在持續著,某些人希望通過區域性合作使日本經濟擺脫困境的同時,又能扼制中國的經濟增長,不過軍方認為這種一想情願的想法是根本無法實現的。

    現在英國和法國都在尋求與中國的經濟合作,日本憑什麼單方面能扼制住中國的經濟增長。

    合作,尋求共同的發展,成為大部分成員共同的心聲。

    天皇下令從遠東撤軍的命令,第一批1.5萬乘船朝鮮返回日本,中、日軍隊「友好」換防。作為對日本的回應,中國也擺出了高姿態。

    繼李德爾斯之後,南京政府派出了正式的商貿代表團赴日就雙方經濟合作框架進一步磋商。

    美、英、法三國對於中、日國政府積極、務實的外交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中、日兩個遠東大國的和解,有利於遠東的和平和持續平衡的發展。

    英、法的態度並沒有換取中國在蘇俄態度的轉變。莫斯科政府的嚴酷的冬季就要過去了。鄧尼金和高爾察克都遭到了可恥的失敗,蘇軍一部正在沿西伯利亞大鐵路向東追殺高爾察克,這個可憐的海軍上將在車裡雅賓斯克帶著殘兵敗將撤至鄂木斯克,在這裡他與謝苗諾夫的西伯利亞軍團完成匯合,對於西伯利亞軍團高爾察克感到無比的親切,他準備帶著這群兒郎對身後的蘇軍展開反擊,高爾察克再次失敗了,他與謝苗諾夫一起只得繼續向東撤退。

    高爾察克想要捲土重來,就必須依靠西伯利亞共和國的力量。

    喬斯特羅夫總統沒有聲望,缺乏能力,英、法只好將布列拉夫斯基給請了出來,同時要求中國派兵。楊洪森要求英、法給予必要的軍事援助,表面上中**隊正在漫不經心的準備著,實際上中**隊早已行動了起來,楊洪森如此積極行動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錢,很多,很多的錢。

    大約1929萬盎司的黃金正在高爾察克的保護下運往伊爾庫斯克,楊洪森並不清楚這些黃金從什麼地方來的,重要的是他想得到這筆巨額財富,而這批黃金足以讓楊洪森與列寧翻臉,中**隊果斷出擊,奪取了伊爾庫斯克,駐守的4000多名西伯利亞共和軍士兵多數選擇了投降。

    高爾察克、謝苗諾夫都不知道伊爾庫斯克的情況,他們乘坐火車就這樣一頭衝了進去。

    火車站變成了墳場,驚恐的士兵位被交叉火力壓制在了車廂內,士兵的慘叫聲、戰馬的嘶鳴聲,一切都來的太突然了,高爾察克爬在車廂內,直到周圍的一切又重新安靜了下來。高爾察克選擇了無條件投降,他讓派人樹起了白旗。

    車廂內1929萬盎司黃金被放置在近百個木箱內。在一位政治指導師員的指揮下,中國士兵將沉重的木箱裝運到早已準備好的馬車上,士兵們被告知箱子裡裝的全是化學武器。

    高爾察克本準備與這些中國人商量一下,卻招來了一頓痛打。

    解除武裝的俄軍被分別帶到木屋內等待槍決,不過讓高爾察克沒想到的是,他和幾位軍官不在名單之內。那位懂得俄語的軍官走到了他的面前,「你是高爾察克嗎?」

    「我就是亞歷山大·瓦西裡耶維奇·高爾察克上將。」

    軍官將左手的證件與右手上的照片比對著,「您自由了,這是您的槍。」

    高爾察克握著手槍看著轉身而去了中**官沒有說話,在不遠處又是一陣驚人槍響,一排捷克士兵倒上血泊中,他看到捷克兵團的日·蓋達將領在站在一棟房子前面吼叫著,接著一聲槍響,日·蓋達將領倒在了血泊中。至於那些法國人,他們正用英語、法語、俄語,向這些中**人解釋他們是盟友,但是那些中**人根本就沒有聽懂,他們過高地估計了中國士兵的文化素質,中國士兵機械地執行著槍決的命令。

    那些感到上當受騙的士兵,開始反抗,開始逃亡,他們很快發現根本就無處可逃。

    在馬克沁每分鐘高達600分的射速下,繳械的士兵整片地倒在俄國的土地上。

    高爾察克不清楚為什麼這些中國人會放過他,他的腦子一片空白,神情麻木地走進了車廂,來到了熟悉的車廂,將身邊的俄國女人緊緊地抱在了懷裡,幸福地看著她,從容地舉起手槍

    「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