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立志傳

第九卷 保平爭勝 第三章 裂痕 文 / 黑鬍子

    第三章裂痕

    李德爾斯和蓋爾特都是芮恩施這裡的常客,他們最近談論最多的問題就是戰爭。

    「華府,還沒有最終下定決心嗎?」蓋爾特問道。

    芮恩施回答道,「是的,他們考慮的問題實在是太多了,而英、法正在向華府施加壓力,總統本人並不喜歡孫中山。」

    李德爾斯問道,「那麼總統對楊先生的看法呢?」

    「更糟糕。」

    李德爾斯搖了搖,「我看前景不容樂觀。孫中山是一位不亞於袁世凱一樣的偉大的領袖,但是楊洪森卻是另類,他這個人很實際,如果美國政府不適當的表現出對他的支持,他會從其它方面下手。」

    英國、法國都有可能,法國人的可能性不大,英國的心思實在難以讓人琢磨,至於意大利遠遠不夠份量,哪些俄國人,他們的貪婪不在日本人之下。

    「你是說他會尋求英國人幫助。」

    「這個可能性很大,英國人不會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過分擴張的,中國作為扼制日本的一枚重要棋子。」蓋爾特平靜地說道,「不過,你們認為日本能打贏這場仗嗎?」

    「難道日本打不贏嗎?」芮恩施希望美國干涉,在他看來楊洪森支持朝鮮這招非常的過激。若總統不是因為個人的喜歡的原因,適時的進行出手干預,此事將會有可能圓滿的解決。可現在事情很難用談判的方式解決,雙方要不然打個兩敗俱傷,要不然一方先倒下。如果結果是後一種情況,那麼倒下去的必然是中國。中國除了擁有人口的優勢外,其他方面遠不如日本。

    「日本打不贏。」蓋爾特笑了笑。

    李德爾斯淡淡地道,「難道又是你的那個理由嗎?」

    「你不是和我一樣認為中國能打贏嗎?」

    「那是在條件滿足的情況下,」李德爾斯搖了搖頭,他是幾個少數知道楊洪森財政狀況的人,當然這僅僅正常的收入,而楊洪森絕對是一個斂財高手,這傢伙通過美國的金融機構,把他的資本越滾越大,這到不是說他在美國賺了多少的錢,而是利用倫敦、紐約的金融市場將那些黑金變成美鈔。

    「我不認為資金存在任何問題,但是中國工業薄弱,,我是說戰爭需要武器,但是美國的軍火輸入卻受日本的限制。」美國向中國的軍火輸入必須從日本中轉,戰爭時期日本是不會允許美國向中國輸入軍火的。

    蓋爾特笑道,「只要資金不是問題,那麼這就根本不是問題。相信你應該知道中、日之間的那些私下交易吧!」

    「多少知道些。」

    這兩個傢伙在美國政府官員面前大談走私,芮恩施對此事也有所知,當初他向國內提出對楊氏企業提供特別關稅的意義正在於此,但是這傢伙不但不收斂,反而將生意越做越大,甚至一些美國政府高官也加入其中。

    「總統對此可是非常的不滿。」芮恩施插嘴道。

    威爾遜總統本來就不喜歡楊洪森,再加走私、洗黑錢,中國當美國是什麼?

    蓋爾特突然嚴肅起來,「我希望總統不要因為個人感情影響到他判決力。如果您真的想知道中國人是否能打敗日本,不如請邁德爾將軍過來。」

    邁德爾此時正在瀋陽督陣。

    邁德爾這個人芮恩施接觸過多次,這是一個標準的職業軍人,雖然脾氣暴躁,但卻沒有什麼城府,在退役前以上校軍銜離職說明上面還是有人欣賞他的。他與楊洪森的私交甚密,雖然擔任的職務是軍事顧問,可是他的權力相當於陸軍部長。你問他能與中、日戰爭的勝負,那麼回答只有一個,中國必勝。

    邁德爾在中國的幾年裡,作為楊洪森的顧問、朋友,對中國極有感情,他對日本人極其痛恨,因為這些日本人比華府的哪些政治還要虛偽。

    邁德爾這個老傢伙在美國比好萊塢的一線明星還要風光,他在中國的傳奇般的經歷,成為了很多鬱鬱不得志的美國陸軍軍官的嚮往。邁德爾參與中國陸軍建設以及一系列的統一戰役,在美國公眾眼裡,中國統一最大的功臣是邁德爾。中、日山東衝突中中**隊的戰果也都計入了他的名下。

    日本政府也不止一次的向美國政府提出了抗議,尤其當邁大爺在瀋陽壓鎮期間。

    楊洪森對於這種大戰役從來不敢亂冒泡,他喜歡聽取手下人的意見,尤其是邁德爾等人的意見。

    楊洪森沒有親自主持會戰讓日本將領多少鬆了一口氣,但是那位美國上校也不是什麼好對付的主。至於中**隊名義上的總司令吳佩孚,聽話其是北洋直系中最得力的戰將。

    中**界以及關心軍事的業餘軍事專家們都傾向於楊洪森主兵,這傢伙打架從來沒有敗過,在山東主持軍務時,日本更是被他屠了十萬,大快人心。

    民間對於吳佩孚做主將普遍擔憂,「這傢伙不會陣前倒戈吧。」

    楊洪森其實很喜歡吳佩孚,吳佩孚出征朝鮮前到北京會見楊洪森,他會見楊洪森卻不是為了商討什麼出征的軍略,而是來辭職的。

    吳佩孚到是心儀這個職位,但馮、曹兩人卻有不祥之感,關外直軍、東北軍開赴朝鮮,接著楊洪森就將數十萬預備兵團開進東北亦兵亦農,這也做的太明顯了,可是他們現在又能作什麼。

    楊洪森再臨北京時極為低調,低調地少有人知道他已經到了北京,那些軍情處以及內勤人員遍及京、津,這麼龐大的特務機構,只怕袁世凱時代也不過如此。

    與馮、曹的會面是這次北行的一部分。南方完全在南京政府的層層管理之中,北方省除甘肅、陝西、綏遠三省處於南京直轄外,山西在閻錫山的控制中,河南、山東則在馮玉祥控制中,直系則控制著熱河、察哈爾、京津、直隸。

    山西的土改雖然沒有南方那些激烈,也算行之有效,受到農民的普遍歡迎。

    管理著河南、山東兩省的馮玉祥在土改中推行也較為順利。

    唯直系控制的地區土改遲遲未動,楊洪森就此事進行協調,此事並非一定要由楊洪森親自來京處理。馮、曹並非鐵板一塊,曹、吳也並非親密無間。楊洪森盡然親自來北京實施離間計,卻是膽大至極。

    在馮國璋面前,楊洪森是大讚曹錕。在曹錕面前,楊洪森是大讚吳佩孚。

    楊洪森對直系下手的第一步便是分化吳佩孚,他重用、欣賞吳佩孚不足以導致曹、吳分裂,但是謠言的力量是可怕的,他會導致猜疑和不信任的出現,先是分歧,接著是冷戰。

    吳佩孚向他提出辭去總司令一職時,楊洪森就想好說詞。

    「子玉,當真是要辭出總司令一職。」

    「承蒙總理厚愛,還請總理另選良將。」

    「你我雖政見不同,但此戰關係國家之安危,勝則一戰復舊山河,敗則割地求和,我中華大地將陷入無底深淵,諸軍中能協調如一,擔當大任者唯有子玉兄。張孝淮雖是將才,怕也指揮不動直軍和張軍,馮玉祥雖是直系出身,只是隔閡早生,戰時恐貽誤戰機。還請子玉兄拋開私怨以國事為重。」

    二號套方案,吳佩孚接受繼續上眼藥水,不接受下巴豆。

    秀才吳佩孚心理怎麼想的楊洪森自然不清楚,不過吳佩孚考慮一番後收回辭職信,楊洪森繼續給吳佩孚上眼藥水。

    楊洪森不但派專機送吳佩孚回瀋陽,還通過操縱南京國會對吳佩孚陞官加爵。

    這讓曹錕極為不滿,因為本來說好吳佩孚辭職來北京幫他,可轉眼間到吳佩孚作了東三省總督,這讓曹、吳親密的關係出現了小小的裂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