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立志傳

第八卷 鬍子記 第一章 文 / 黑鬍子

    第一章

    一戰歐洲戰場,1916年4月15日,隨著德國火炮的咆哮,開啟索姆河二次會戰的序幕。

    隨之,無數德國飛機成群結隊的飛向協約國陣地的上空。

    無數噪雜地聲音從德軍戰壕中躍出去。

    德國人為進攻前做了充分的準備,當這些鋼鐵怪物躍馬而出的時候,一個新時代開始了,接著這個新時代就結束了。

    德國人的戰斧一直砍到巴黎城下時,他們很快就遇到一個新問題—地雷,英、法布大面積的佈雷,這些地雷有效的阻擋了德國戰車的前進的腳步,當他們在高速的前進中停下來的時候,火炮成為了打擊坦克最為有效的武器。當協約國在索姆河二次的大敗之後,迅速組織反擊,更多的人力、更多的物力投到這裡。英、法都在加緊生產自己的坦克,而德國國內一片歡騰,德國已經攻至巴黎城下,勝利就在近前。

    比起那些大賺特賺的資本家,楊洪森為此小賺了一把,接著他很自覺的從這種短期的危險生意中退了出來,對於未知的一切要保持謹慎的態度,而且相對於賺錢,楊洪森更想得到歐洲人手中的先進生產技術。為此,楊洪森建立起了一個龐大的間諜網,而這個間諜網讓楊洪森的生意又如魚得水。

    如果楊洪森只在中國這麼瞎折騰也沒有什麼,但是他跑到國際舞台上折騰,這讓他觸犯了一些潛規則。

    對於那些歷史背後的東西楊洪森並不瞭解。

    楊洪森從經濟顧問李德爾斯處收到了一份摩根先生的電報,從這份電報中楊洪森嗅到了一絲不快,而電報上的用詞卻是非常地的優雅,它敲碎了楊洪森一直以來的優越感。

    李德爾斯察覺到了這位中國老闆的不安及不滿,這是一個同樣心狠手辣的主。李德爾斯發現中國老闆突然坐在哪裡大笑起來。

    戰爭的背後總是有一群商人,最初他們是從戰爭中謀利,之後開始學著操作戰爭。

    很顯然這些金融家也操作戰爭,他們通過向交戰雙方提供技術、情報乃至於物資,很好地把握著戰爭的進程。戰爭的本身並不能產生多少利潤,但由戰爭受製造出來附屬產業卻能瞬間造就出無數個千萬、億萬富翁。這種遊戲並不是楊洪森這樣的穿越人士所能玩,雖然他有一些信消上的優勢,但是這些優勢有著很多的不確定性。不管怎麼說德國勝利對這些金融家來說好處太多了,不過這種事情還是少發生的為妙。楊洪森忍氣吐聲地躲在陰影中賺取自己應得的分子。

    戰爭爆發以來,國際市場對鋼鐵、麵粉、紗布等需要猛增。如鐵砂礦的價格比之戰爭初期翻了數倍,每噸已突破300元大關,而麵粉、紗布更是供不應求,中國經濟正經歷著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

    戰爭在這時顯得不合時宜,孫中山採納了楊洪森的建議。這樣南京政府在這時候突然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調頭,把重點放在經濟建議方面。這一時期北方官僚資本也在迅速膨脹,但是政府卻依然窮的叮噹響,內閣的爭奪也越加激烈,黎元洪有著南京和西南三省的支持,與段祺瑞爭奪著領導權。被危機深深包圍的段祺瑞深知此時的北洋十分不妙。

    一方面是南方經濟的迅猛發展,一方面是北方經濟的逐步惡化,政府向日本借款,結果使得北方的良性資產逐步為日本控制,日貨充斥著北方,小業主紛紛破產,嚴重的土地兼併導致農民無地可種,社會矛盾越加激化,如此發展下去其最終的結果就是北洋的徹底崩潰。

    北洋需要找個突破口,戰爭成為了段祺瑞最後的選擇。

    當初袁世凱將兩江讓給楊洪森是個巨大的錯誤,中國三分之一的財政收入在兩江。目前楊洪森控制著七個省,根據私下溝通,南京留守政府的財政收入超過了中央政府。比起北方赤字財政,南方的財政充足,在這麼下去,北洋政府可就真的要破產了。

    「如果不對南方用兵,北洋政府在數年內就會崩潰。」段祺瑞痛心疾首的說道。

    可是,政府要員們繼續緊吃,對南方用兵打贏了還好說,這敗了死的不是更快。

    段祺瑞認為北方之所以壞到如此程度就是因為黎元洪整地,必須把他趕下台,將政權牢牢的握在北洋集團手中。

    黎元洪一下就成為了傀儡總統,他的總統辦公室一下變的清冷起來。段祺瑞派心腹徐樹錚將黎元洪總統大印給拿走了,為些黎元洪做個批示還要拿到徐樹錚處蓋章。

    徐樹錚倨傲不遜把黎元洪氣的下令討伐徐樹錚,段祺瑞護短,黎元洪氣的下令討伐段祺瑞,雙方爭的不可開交。趁著北方大亂,楊洪森開始著手準備平定廣州。

    廣州是除了南京之外國民黨的一塊重要的革命基地,這塊基地不能長久的控制在桂繫手中。

    孫中山做出了決定,楊洪森隨即展開行動。

    陸榮廷很害怕,南京這次不只是要解決廣東問題,看架式把他也給順帶解決了。

    南京政府擬將桂軍整編為六個師,軍隊開支由南京政府支取,不過團以上軍官需到廬山參加軍政培訓,待培訓結束後回原部隊任職。

    廬山軍政培訓班,它的大名陸榮廷知曉,既然知曉又怎麼會派軍官過去。

    陸榮廷聲稱「我們只接受北京委派和調遣。」

    蔡鍔在美國治療,病情大為好轉,期間蔡鍔、蔣百里在美國研讀軍事,暫時無法回國。滇軍完全控制在唐繼堯手中。唐繼堯與楊洪森的關係非陸榮廷可比,而且他現在正在努力控制四川。

    四川可以被稱為「小中國」,這裡的軍閥之多勘稱全國之最,

    蔡鍔能鎮住他們,但是唐繼堯不行,他私心太重,老是想著怎麼吃掉人家,跟蔡鍔沒辦法比,這也是這些川將要求蔡鍔能繼續留任的重要原因之一。

    唐繼堯與這些川將矛盾深厚,其中實力強盛的劉存厚、熊克武等,其中熊克武最不服唐繼堯。熊克武因屬國民黨陣營,所以部裝備極好,財政上除了南京的撥款外,還能在自己地盤內搞一點外塊,重慶可以算是四川最肥一塊,唐繼堯當然想把這裡收歸直轄,熊克武根本不理會,雙方開始只是小衝突,接著就是大衝突。唐繼堯打不過熊克武,就拉上楊存厚等人幫忙,這些人哪都是真心幫忙,結果四川打的昏天黑地,就算孫中山亮出話也沒有用,以至於孫中山感歎,「軍閥不滅,國將不國。」

    孫中山這話雖沒有泛指性,但是傳到陸榮廷的耳朵裡就完全變了味。

    「孫大炮要對我們桂系下手了。」

    黔系的劉顯世不願結盟陸榮廷而得罪孫中山,他的軍隊有太多的國民黨人了,如果哪天真要搞起來對他就太不利了,所以他奉行中立。這樣一來陸榮廷可以結盟的只有北方的段祺瑞了。

    段祺瑞認為對南方發動戰爭的時機已經成熟,他私下與陸榮廷協商平分兩湖,北京控制湖北,桂系控制湖南,陸榮廷欣然接受,不過他留了一個心眼,待北方動手後自己再動手。

    在對南方用兵的問題上,北洋內部的意見並不十分統一,馮國璋反對用兵,因為戰事一開,衝在最前面的是他們直系,但是段祺瑞的政治許諾讓馮國璋動了心。對南方用兵的了決定最終被敲定,那麼剩下來就是怎麼將戰爭的罪名按到南方政府的頭上,對於段祺瑞這樣的政治老手實在是太小兒科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