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立志傳

第八卷 鬍子記 第二章 文 / 黑鬍子

    第二章

    孫中山神經被段祺瑞挑動了。

    黎元洪在憲法草案未出台前繼續沿用臨時約定,段祺瑞否定了約法,甚至把黎元洪避的辭職,他推選馮國璋做總統,能當總統馮國璋很高興,嘿嘿地上去了,接著一個維護北洋權益的憲法就此誕生。

    南方不承認這個憲法,予以堅決反對,國民黨議員直接退出了北方議會。

    段祺瑞直接將國民黨議會開除國會,重找了一批人強行通過了《中華民國憲法》。

    南方軍力、經濟、政治的實力讓孫中山自我空前膨脹,在政治交涉無果後,他發佈了討伐令。

    這一切全都在楊洪森的預料之中,楊洪森立即進行部署,一切正如楊洪森所預料,當北洋軍向商城,湖北北部發起進攻後,兩廣的陸榮廷以調停之命派兵進入湖南。

    孫中山氣惱之極,因為陸榮廷投靠了北方政府欲剿殺他們。他任命楊洪森為三軍總司令對段、陸二人進行反圍剿。

    楊洪森接過指揮棒後,第一個命令就是要求黔系劉顯世出兵牽制陸榮廷部,這個命令自然沒有效果,兩邊都不好得罪,劉顯世生病了。

    楊洪森在南京誓師,決定先南後北,號令集結在江西、福建的各部南下廣東,解放廣州。

    楊洪森還是老戰術,一路從福建進入廣東,一路從江西進入廣東。只是這次兵力更加厚實,參戰的部隊由二個師變成了五個師,總計6萬人。對於南京方面的作戰動員,陸榮廷顯然有些低估了。

    「敵人的炮火很猛烈啊!兄弟們都快,頂不住了。」某前線指揮衝著話筒大聲吼著。

    「一定要頂住他們,頂不住老子就槍斃了你。」陸榮廷掛了電話,眉頭深鎖地看著地圖,

    楊洪森由福建和江西兩路直下廣東可以說是輕車熟路,桂軍連戰連敗。陸榮廷發現自己想糊塗心思是多麼的可笑,遇到楊洪森這號就算是想也憋在褲襠裡。

    討伐陸榮廷只進行了二個星期,桂軍受不了。對於國民革命軍的分進合擊,桂軍很想集中兵力,但是國民革命黨根本不給他集中兵力的機會,南京方面海路襲占廣州,從身後把桂軍切成了幾段,廣東境內的粵軍各路官兵、民軍見陸榮廷大勢已去,紛紛援腳,陸榮廷隻身逃回了柳州,但是楊洪森沒有打算放過他,他以南京軍政府發了一份電報請陸榮廷來寧擔任顧問委員。

    南京那就是一個大監獄,陸榮廷遂在柳州宣佈下野,希望政府允許他安居於廣西老家。

    楊洪森不准命陳銘樞派兵請陸榮廷來南京當顧問委員,陸榮廷攜家眷逃亡法屬殖民地。

    考慮到此時吞併桂系的時機還未成熟,楊洪森任命投效南京的原陸榮廷的部將陳炳焜為廣西都督,任命胡漢民為廣東省長。楊洪森最初是打算提名孫科出任廣東省長,孫科也是躍躍欲試,可是孫中山認為孫科太年輕,要學的還很多,還需要磨練,孫科因為改任為廣東香山縣縣長。當然這不過是一個過渡,過些日子楊洪森便會找個尤頭提名他為廣州市長。

    段祺瑞沒有想到陸榮廷這麼菜,一個月都堅持住這麼就完了,當然北洋進攻湖北也極不順利,馮山達部突入平漢線重鎮信州,用重炮把信州城門直接給轟開了,接著擺下塹壕戰,雙方相峙不下。

    對於北洋軍說不打就沒有生路了,一個河南省養了近三十萬軍隊,這要是憋下去非出事不可。

    河南原本只有趙倜一部人馬,王占元來到河南不久就被上調中央,河南一下子多了十幾萬人馬,養不起,實在是養不起,那就只要好裁兵,可是王占元手下的那幫子人什麼都能提,就是不能提裁軍,這些人撤至河南散開後一人霸著一塊地盤,不但不裁兵,而且都在徵兵,繼爾進一步擴大地盤,結果趙倜這個河南都督的政令也就能出城門。

    河南兵多、稅多、賦雜、捐如牛毛、數以百萬計的逃難的人群正浩浩蕩蕩的去安徽、下湖北。

    這種被北洋高級將領無恥地的稱作「亂民流」

    幾百萬流民如果處理稍有不當便會造成動盪。

    這幾百萬流民的安置對於南方政府來說確是個大問題,北方的亂民流對南方的北伐大計極有影響,民生問題促使孫中山在北伐的問題極為謹慎,楊洪森的作法便是以工代賑,為這些流民提供足夠的工作崗位,最低的生活保障,而這就意味著大量資金的投入。

    沒有了陸榮廷,南京政府不在有後顧之憂,南軍在信陽一帶的反擊隨同展開。

    陸軍建設方面,楊洪森追求火炮至尚的理念,進攻前猛烈的火炮壓制給北軍士兵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陰影,與北洋軍相比,楊洪森缺少足夠數量的騎兵,但是他擁用著一定數量的裝甲車部隊。

    南、北軍事衝突爆發後,西方各國紛紛居中斡旋,其中日本最為賣力,英、法、美等國其次,北洋軍在信陽一帶損失兵力超過2萬人,許昌、洛陽、鄭州不斷遭到了南方空軍的打擊。段祺瑞也派了飛機南下支援,但南方空軍的數量和質量均超過北洋軍,使得河南的制空權完全掌握在了南軍手中。

    為了配合陝西的靖**,空軍開闢了空中走廊,對陝西境內的重要軍事據點進行轟炸,同時向渭北的靖**提供有限地械餉支援。

    陝西革命黨人發動數萬群眾在三原修建起一座臨時機廠。雖然六架飛機不足以改變陝西的戰局,卻能極大的鼓舞革命軍將士的士氣。

    駐紮在安康的馮玉祥部通電全國拒打內戰,馮國璋等直系將領發現皖軍現在鳥槍換炮,比兩江那會不但能打,而且裝備更好,機槍和炮火優勢太過明顯,各一線部隊傷亡很大。

    鑒於北軍的傷亡,段祺瑞遂請各國主持和談。

    「中央方面將任免胡漢民為廣東都督,鍾斌為廣西都督,不知這樣是否滿意。」

    「兩廣目前已在我黨控制中,如果想就和平達成一致,我方意見是北洋軍退出陝西,至於賠款給個300萬元就行了。」

    「割地賠款,那有這樣的道理。」

    「那咱們就別談,那就繼續打,看看是你們的桿子硬,還是我們的桿子硬。」

    雙方都派出了以軍人為代表的談判團,雙方談著談都眼紅脖子,個個扯衣服,挽袖子。最後在日、英、美、法的協調下,雙方實現全面停火,陝西保持原來的態勢,兩廣交由南京留守政府,至於賠償則從海關釐金盈餘中扣除。南、北雙方分別在北京和南京簽訂了《停戰協議》,南征失敗對段祺瑞的影響不是很大。

    南征雖然失敗了,但是意義重大,一方面南軍的真實實力被暴露了出來;另一方面直系被打殘廢了。

    新的總統,新的內閣,馮國璋把段家的女性成員全操了一遍。

    日本方擔心段祺瑞倒台會影響其在華利益,對於段政府請求提供軍援,思量再三者答應了下來。日本這次的軍援數量大、質量很高,北軍得到了大量75mm火炮,至於100+的重炮,日本口頭表示未來將幫助助建,至於未來是何時那就老天和日本人自己知道了。作為交換日本對滿、蒙進行了更為廣泛的滲透。

    段祺瑞利用日本的軍援大肆擴充皖軍。

    「丫的,這傢伙口口聲聲說北洋經費困難,娘的他這是要把老子給吃了。」馮國璋大罵著,一班將領更是憤憤不平,他們在前方拚死拚活,姓段的卻在他們後面捅刀子。

    「大帥,你可要拿個注意,這樣下去,咱們手中的部隊都沒了。」

    馮國璋頭痛啊,段祺瑞有日本人支援,腰包鼓鼓。可他手中沒有錢,可這養兵是要花錢的,而他們也要想辦法找個「乾爹」才行,既然段祺瑞投靠日本人,那他們就投靠英美,也去拉些外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