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亂世強國夢

龍騰世紀 第四十五章 徹底摧毀盛氏 文 / 人生逆旅不言敗

    「李總辦,現在何去何從,可全在你自己。」肖志華緩和了語氣說道:「是跟著盛宣懷帶著賣國貪瀆的帽子一起沉下去,還是--」

    「賣主求榮?」李維格苦笑著搖頭,「我已經五十多歲了,恐怕幹不了這事。」

    「盛宣懷是你的主子,你是他的奴僕?」肖志華不由得嘲笑道:「李總辦五十多歲了,竟然沒學會按著良心說話,真是可笑。」

    「你--」李維格胸膛急劇起伏,額頭上青筋迸現,怒目而視。

    「盛宣懷賣國貪瀆,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李總辦本著愛國熱忱揭發於他,那是民族大義。」肖志華大聲說道:「求榮,也不錯,李總辦求的不是個人的榮華富貴,乃是為國為民直斥奸佞的光榮,孰輕孰重,李總辦自己好好想想吧,明日中午,此事就該見報了。」

    肖志華又拿出一份資料遞給了李維格,很誠懇地說道:「李總辦是個實幹家,且先不論陣營,只談為國家之富強而努力,我們都責無旁貸。這是漢陽鐵廠擴建的計劃,於國於民都有利,希望李總辦能留下助我一臂之力,讓漢陽鐵廠再次成為亞洲第一。」

    李維格是漢陽鐵廠的主要開拓者,他解決了漢陽鐵廠的鋼質量問題,扭轉了漢陽鐵廠建廠以後年年虧損的局面;規劃、組織了1904∼1910年漢陽鐵廠的改造和擴建工程,使漢陽鐵廠成為當時亞洲最大的鋼鐵廠;他還規劃了大冶鐵廠的建廠方案和廠址選擇;創辦了湖南常耒錳礦;興辦了漢陽鐵廠第一座技術學堂……

    正是基於此,肖志華才又打又拉,希望他能幡然醒悟,轉而為革命政府效力,為中國的鋼鐵事業再做貢獻。

    而對於日本領事的交涉,肖志華也做好了應對之策。漢冶萍借債經營,完全可以將其劃分到商業合作上,不就是幾百萬日元嘛,還給小日本就是了。花費這點錢卻能得到漢冶萍的控制權,一點也不吃虧。而且,他還就此事照會了英、美等國駐漢口領事,當然,主要對象是英國。英國視長江流域為禁臠,對於日本偷偷借錢給漢冶萍、欲染指這個中國最大的鋼鐵廠已經不滿意了,豈能再讓日本派艦隊在長江游弋示威。

    日本人,就是欺軟怕硬,你退一步,他會進三步。所以,肖志華才採取了強硬措施,有理,有利,有節,用正當的手段,合理的名義使得日本沒有了干涉的理由。而且他快刀斬亂麻似的將漢冶萍收歸革命軍,給盛宣懷扣上賣國貪瀆的帽子,也是怕盛宣懷再與日本人搞出什麼別的名堂。畢竟漢冶萍名義上是盛宣懷的,就像歷史上盛宣懷先是以漢冶萍抵押向日本借款不成,又以民國政府為對象,設下中日合辦漢冶萍的陷阱;沒有得逞,後又搞了債轉股,使日本人逐漸控制了漢冶萍;這種人,什麼合辦也好,抵押也好,都只是為了自己的資產能得到保全,全不顧國家民族的利益。

    要麼不動手,動手就打他個萬劫不復,永不翻身。肖志華向湖北軍政府借了些筆墨文人,準備搞輿論轟炸。又給上海發了電報,請宋耀如派人聯繫漢冶萍的幾個大股東,許以好處,說服他們一起倒盛。同時,迅速接收盛氏在上海的產業,以防別人也眼紅插手。另外,再讓上海的章太炎組織一批文人,發揮長處,痛罵盛宣懷,將他罵臭罵倒。

    至於武備方面,為了以防萬一,馬當、金雞坡等要塞以及長江內的海軍都得到了命令,處於高度警戒狀態,如果日本人敢來硬的,全力還擊就是必需的行動。

    若說「英而不雄」是善於腦力勞動的文弱書生,「雄而不英」是善於體力勞動的文化盲流,那麼真正的「英雄」便是文武兼備、才智超群的人。

    而黃興,在歷史上被評為「雄而不英」,這與他幾次親自領導起義,甚至親自指揮漢口、漢陽保衛戰,但都以失敗告終有關。他雖學過軍事,但卻不是專業人士,面對強敵,敗了也不應苛責。但同盟會向來有這個毛病,不檢討行動時機是否成熟,起義是否盲目草率,只要失敗了,便將矛頭指向軍事指揮官。

    人盡其才,人哪有沒缺點的。黃興的能力、性格、見識或有局限,但他是一個愛國血性男兒,平素沉默寡言,治學行事,腳踏實地,對待同志,披肝瀝膽,因而能夠得到一般同志的衷心愛戴,在「無爭」之外,一切任勞任怨而不辭卻是事實。

    上次過武昌,肖志華行色匆匆,只與黃興簡單交談了幾句,留下廣州軍政府的會議精神和指示後,便帶兵趕往前線。這次回到武昌,黃興執意請肖志華吃飯,並且在晚上進行了一番長談。

    武昌光復,強敵壓境,黃興作為政府首腦,工作異常繁忙,眼見得消瘦下來。

    「克強,總部支援的幹部可還得力?」肖志華關心地問道:「幾日不見,你似乎又瘦了些。」

    「掉幾斤肉而已,這身體絕對沒問題的。」黃興感激地笑道:「甭說我瘦,你也沒胖起來呀!」

    肖志華淡淡一笑,掏出煙卷點著,深深吸了一口,說道:「克強,你留我住一晚,可有什麼事情?我是知道你的,心裡有話不說出來,很是難受。」

    黃興笑著點了點頭,喝了口茶水潤了潤嗓子,正色說道:「臨時政府馬上就要成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大總統就要誕生,據我估計,應該肯定是在你和鈍初之間產生。只要是自己同志,誰來當這個大總統,我都舉雙手贊成。可我還是覺得由你來當更加合適一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