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清帝國

龍騰世紀 第二百二十章 關外 文 / 半生恨雨

.    在中國東北,大興安嶺與長白山之間,有一片面積35萬寬闊平原。它由遼河、松花江、嫩江、黑龍江、烏蘇里江等數條大河沖積而成,除了灌溉條件良好,它還是最肥沃的黑土,正所謂「用手一捏直冒油,插根柴禾也發芽」。世界上只有三塊這樣的黑土,一塊在沙俄的烏克蘭省,一塊在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另一塊就在中國東北。而中國的這片黑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

    但長久以來,這樣一塊肥沃的土地卻被閒置,宜林則林,宜牧則牧,種上糧食就是大豐收的沃土竟然只有一些利用率不高的牧場,實在是暴殄天物。

    還好現在的東北平原已經開始慢慢有些變化了,由於山西、陝西兩省沿黃河各府下達了「禁墾令」,大量的居民被遷移到東北,這些世代以耕種為生的農業人口立刻讓這片關外的沃土變了樣。現在站在平原上遙望,平疇沃野,麥浪如波。而且隨著關內土地兼併益發嚴重,越來越多的人口遷移到這裡。

    對於土地的政策,方懷所做的和中國歷代帝王正好相反,他不是抑制兼併,反而是鼓勵兼併,他甚至頒布法令,當一戶擁有土地達到一定數量可以減免賦稅。為此,民間幾乎掀起一股併購土地的風潮,而土地的價格也一漲再漲。

    這樣做和英國當年的「圈地運動」有異曲同工之效,造就了一大批地失去土地的廉價勞動力。雖然連續經歷了幾年的戰爭。但因為主要戰場都在國外,沒有影響到國內經濟繁榮的地區,所以工商業還是得到迅猛的發展。在基礎條件較好的東南沿海已經開始出現工業革命的苗頭。大量的人口湧入城市,變相地為工商業發展注入了動力。

    而那些兼併後的土地則構成了一個個類似於德國容克莊園地大農場。它們不再使用以往那種落後的包租耕種制度,而是聘用自由的農民。農民也不再與土地息息相關,變成了農莊的僱員。而由於工業發展對原料地需求日益增加,這些農莊開始集中大規模地種植一些經濟作物,這也成為中國農業區域種植的開始。

    新開發的越南柬埔寨地區和關外東北地區都有大量閒置的土地,這就吸引了大批地人前往開墾。因為新頒布的法令規定只要在荒地耕種兩年以上就可以獲得土地的所有權,以現在土地越來越貴的趨勢這實在是一條發家致富地好途徑。所以對於帝國在緬甸戰爭的關心,這些新興的地主階級甚至超過了剛剛發展起來地資產階級。而在後來帝國對外擴張地過程中,這些新興地主和資產階級成了最有力地支持者。

    當然方懷的這些改革措施也出現了一些不好地現象。首先是巧取豪奪土地的事情頻頻發生,民間的地主勢力勾結縣吏鄉紳對百姓手裡的土地採用非法的手段進行併購,對這樣的行為方懷自然是決不容情,抓到一起。官員和地主即立刻處斬,為此他甚至用上了自親政以來少有的嚴刑峻法。這樣的歪風必須剎住,否則良策變成了弊政,還會引起社會的混亂。當獲得一份收益將要冒上兩倍的風險時。這樣的行為自然會停止,現在民間的土地交易基本可以做到公買公賣。

    出現的另一個不好的現象是,一些百姓為了擁有更多的土地。開始了濫墾濫伐。一些樹木茂密的山地被修成了田地。要解決這樣的問題除了頒布相應的法律法規外。還要做到因勢利導。山地多數貧瘠,不會有好的收成。即便加上這些山地能湊足幾十畝地,減免一定比例的賦稅,但因為每畝地的稅額是固定值,所以實際上是虧了。這樣的話,百姓自然而然不會再去盲目開墾山地。

    現在,東北平原中南部已經開始有了較好的發展,而北部的三江平原,過去這裡是一個山間盆地,每到雨季,三條大江的洪水滾滾而來,一齊湧向這個排水不暢的低窪原野,造成江水氾濫。再加上這一地區緯度較高,冬季漫長,氣溫較低,蒸發微弱,存於地面的積水蒸發不掉,滲不下去,更排不出去,長年累月的積水就演變成「除了兔子就是狼,光長野草不打糧」的大沼澤地。

    不過隨著三十萬保安軍開到這裡進行屯田,這裡的情況也有所改觀。一

    積水的土地已經可以種植小麥和高粱,由於土層深厚沃,收成還算不錯。

    而就在三江平原的最頂端,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交界處,那個被中國人稱作伯力,俄國人稱作哈巴羅夫斯克的地方,幾艘炮艇和十幾隻木船組成的船隊駛了過來。

    幾艘炮艦隸屬於俄國黑龍江艦隊,這時,從為首的「比羅比詹」號上走下一個俄**官。早已在岸邊等候一路人馬連忙迎了上去。

    「恩澤將軍,我們又見面了,你們的人準備好了嗎?」穿著長筒馬靴的俄**官道。

    在他的對面,一個體胖身寬、穿著清軍少將軍服的軍官點頭哈腰地答應著,一臉諂媚地道:「布羅斯克將軍,這點小事情還讓您親自從對岸跑過來,實在是太麻煩您了。我的人都準備好了,正在周圍看著。」

    布羅斯克點點頭,道:「將軍,這些軍火你們一定要盡量秘密地運走。」

    「明白,明白……」肥頭大耳的恩澤滿臉堆笑道:「您放心,這附近已經被劃為禁地,我們做的事情絕不會洩漏。」

    「這樣就好,那我們就開始吧……」說著話,布羅斯克讓手下的士兵把幾艘炮艇和十幾艘木船上的箱子搬了下來,這些都是俄國造的三年式步槍和子彈,至於火炮,連俄軍自己都缺,當然不可能給了。

    說實話,就連著俄國步槍都不怎麼樣,而且關外四旗也不缺這些軍火,他們裝備的都是美國黎意槍,加特林機關鎗,德國毛瑟槍,格魯森行營炮。這些俄制軍火是用來裝備保安軍的。

    負責這次交貨警戒的是鑲白旗第95團新任的團長鐵良,能當上上校長,這實在是非凡的恩遇。他也知道這是禮親王的恩典,換作平時,他一定感恩戴德,可現在……

    雖然上面一直沒說,但憑著關外四旗古怪的舉動,他也能猜出點什麼。正紅旗說是駐防奉天,實際上人馬已經到了錦州,正藍旗和鑲紅旗也是調動頻繁,一些人無緣無故就被調到清閒的地方或是派到講武學堂去唸書,剩下的不是各王府的胞衣就是底下的佐領。加上這些日子鑲白旗又頻繁與俄國人接頭,看來朝廷裡風言幾個王爺與皇上不和並非是空來風。而且差不多到了針尖對麥芒的時候了。

    可是幾個王爺加起來的勢力有皇上大嗎?就說這手裡的兵將,他是帶兵的,這樣的事情最清楚。去年大操的時候,鑲白旗就和第二師掰過腕子,完全不是人家的個。就是其他各師,他也沒信心打贏那些在緬甸戰場上百戰餘生的部隊。別看四旗操練得似模似樣,但部隊不是靠練出來得,是靠打出來的,

    不過鐵良還不蠢,他知道自己身邊肯定有人盯著他,這個時候只有走一步算一步,要是起事真的能成,功臣裡面絕不會少了自己。要是不成,自己手裡握著兵權,也可以見機行事。

    就在京城暗流湧動,關外雲波詭秘的時候,原本可能注意到這種異常的各個勢力卻同時忙不過來。以奕譞、左宗棠、彭玉麟為首的保皇派此時正忙著還未結尾的中英之戰,奕譞要以他鐵帽子親王的身份壓服各地的勢力,把軍隊所要的錢糧、勞力、舟車都籌集上來;左宗棠還在家中養病;彭玉麟身兼海軍大臣,軍機處總管等一身要職,各種命令要下達,各種情報要匯總,各種問題要解決,幾乎一個人要掰成三個人用,至於眼皮底下的京城和一直安靜的關外似乎被忽略了。

    而洋務派此時也正忙著另外一件事情。馬來亞終於被攻下,第一師、第四師、第二十五師、第二十六師一共七萬大軍如同摧枯拉朽一般掃蕩了怡保、吉隆坡、柔佛巴魯等地,圍困了新加坡。一萬英軍和一萬馬來軍勉強據守著柔佛海峽,但明眼人都看得出,在士氣、後援全無,兵力和火力又處於劣勢的情況下,新加坡的英軍已是日薄西山,沒有多少時間了。

    在方懷的暗示下,洋務派的官員開始頻繁地和英國人進行接觸,雙方正圍繞著停戰的條件暗地裡互相試探,討價還價,似乎也沒有注意到這股詭異的暗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