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清帝國

龍騰世紀 第一百八十四章 六府一寺四衙門 文 / 半生恨雨

.    不得不提出日本明治時期日本人對待機會的態度,福島介一和黑田罔立刻搜集了大批關於這四艘法國法國戰列艦的詳細資料,他們甚至讓法國船廠的設計師們拿出了一份在原1881年設計上的改進方案一併寄回國內。

    「奧什」號,只有一艘。設計航速16.5,排水量10820,裝甲厚457mm,1881年6月在洛里昂海軍船廠開工建造,1883年9月停工,從此廢棄在船台上。其上層建築設計錯綜複雜,體積龐大,極像巴洛克風格的酒店式建築。兩個粗壯的圓柱形裝甲桅塔高高聳立在雜亂的上層建築之上,頂部帶有封閉式的桅盤,裝備有小口徑速射炮。桅塔內部是空心的,設有吊運彈藥用的絞車和供人員上下用的旋轉樓梯。「奧什」號最大的特色是它的火炮設計,它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既有露炮塔又有封閉炮塔的戰艦。首尾各一座單聯封閉炮塔,裝備model81式28口徑寸炮,中部的露炮台裝備2model81式28倍口徑炮,另外還有1個可以安裝副炮的炮位。如果說英**艦是以高行速、平衡的性能著稱,德**艦是以裝甲堅固著稱,那麼法**艦就是以他們的火力強大著稱,「奧什」號正好充分地體現了這一特點。

    「瑪索」級是在「奧什」號的基礎上改進而來,一共三艘。分別是「瑪索」號、「莫戈特」號和「海王星索」級改進了「奧什」號複雜地上層結構,減輕了船體重量,因而只有10558噸,這還是「瑪索級」加強了主炮口徑以後的噸位,其裝4model81式28倍口徑炮,副炮炮位也增加到20,而航速和裝甲都與「奧什」號一樣。

    這樣無論從噸位、裝甲、航速、火力上都全面超越中國「定遠」級的大型鐵甲艦立刻讓日本君臣怦然心動。尤其是法國船廠的開價,「奧什」號開價390日元,三艘「瑪索」級每艘開465日元。折合成白銀分別是260兩和300兩,比起同時開始建造的「定遠」級僅貴了一百多萬兩。雖然因為技術的革新,後續建造肯定還要追加費用,但比起英國「科林伍德」號750日元。折合白銀五百萬兩的價格,價格實在便宜太多了。

    日本政府當即令福島介一和黑田罔買下了最便宜的「奧什」號,並將其更名為「九州」號。不過在是否繼續購買三艘「瑪索級」的問題上,日本政府產生了很大地分歧。

    在陰森昏暗的天皇寢宮中。御前會議正在緊張地進行著。

    海軍卿川村純義目光灼熱地道:「海軍省的意見是立刻買下他們增強我們的實力。只有實力強大了才能獲得英法地支持。如果這四艘強大的鐵甲艦不是廢棄在船台上,再不出手,那些法國船廠就要破產的話,皇國恐怕要再拿出一倍的價錢買下他們。有了他們。大日本海軍就能全面超過清國海軍。」

    「可是川村君,你難道想讓皇國破產嗎?即便動用國民捐獻地款項、從法國人那裡得到的貸款以及為這次戰爭準備的資金,仍然有數百萬日元的缺口。如果買下這四艘巨艦。皇國今後十年都將為還清債務而努力。」伊籐博文此時皺起了眉頭。他並不支持全部買下這四艘巨艦。在他看來,如此冒險地舉動是不可取的。或許得到這四艘巨艦能在一時超過清國海軍,但兩國交鋒是整個國力的較量,並不只有軍事一方面,對大日本來說,得到朝鮮才是最重要地,那樣可以擴大日本地生存空間,也可以得到日本工業急需地資源。

    「這一切有了軍艦之後都可以清國人那裡拿回來,如果我們放棄了這次機會,那些軍艦將會被很快拆毀,或者是轉賣給他國,我們將永遠無法超過清國海軍。」一向在御前會議中不甚發言的川村純義此次為了這四艘鐵甲艦幾乎拼盡了老命。

    陸軍大臣山縣有朋腰板挺得筆直,用他那一貫洪亮地聲音說著話,只是語氣已經頗有些急躁:「我們難道要將皇國今後的國運賭在這樣四條法國人不要的破船上嗎?征服大陸最終還是要靠大日本陸軍,動用如此多的資金,那麼我們的戰爭準備怎麼辦?支那和英法即將交手,這正是我們佔領朝鮮的大好機會。有了英

    的艦隊牽制支那海軍,我們可以從容地在朝鮮登陸。

    就在這時一直默不作聲的明治天皇突然開口了:「要想佔領支那,必先征服滿蒙;要想征服滿蒙,必先佔領朝鮮。松下君的話朕還實在在耳啊,雖然我們需要強大的軍艦,但帝國的國策還是以佔領朝鮮為首要之務,所以這一段時間還是做好國民的戰爭動員。」

    「哈伊」所有人齊齊低頭答應。

    此時身處北京的方懷正在積極利用這段時間改革朝廷的機構,明確各部的職能。

    從兵部劃出海軍衙門,專門管理海軍軍務,主事之人稱海軍大臣,而兵部以後則主要負責陸軍的事務;

    從工部劃出通商衙門,專門管理全國工商和對外貿易,主事之人稱通商大臣,而工部以後則專門管理水利、鐵路等大型工程的建設;

    徹底將外交事務交給總理衙門,禮部以後則主管教育和祭祀之事;

    另外,方懷還將自己原來用於反貪,隸屬於刑部的監察司和都察院合併在一起成立御史衙門,主事之人稱御史大臣,專門負責檢舉不法之事,類似於後世的檢察院。此外刑部今後將只負責各省抓捕犯人之事,審訊之事則交給大理寺;

    後世將將方懷這次改革之後的中央主要機構簡稱為「六部一寺四衙門」。

    而在地方,方懷也主要是利用清朝原來的官職。清朝的官僚機構是在中國幾千年封建歷史中千錘百煉繼承下來的,其實有不少科學和合理的地方可以借鑒,只不過因為職能不清,往往出了一件事情,巡撫可以管、布政使可以管、按察使也可以管,各官員都互相推諉,因而造成了政府工作效率的低下。所以方懷做的就是明確各官員的職能,按照省、府、縣三級,治理民生交給巡撫、知府、知縣;治安緝盜交給提刑、提轄、捕快;監察交給御史、都司、監司,審訊交給按察使、州判、通判;教育交給學台、學監、學政;稅務交給布政使、織造、主簿。各官員依舊以巡撫、知府、知縣為首。

    機構改革的結果就是各個派系都在盯著這個巨大的蛋糕,於是如何分它又成了一件令方懷頭疼的事。按照方懷的私心裡的想法,在新的官僚機構沒有形成之前,現在朝廷中的三大派系都是要拉攏的。用洋務派來推行新政,用士林來監督洋務派,用親貴大臣來平衡兩派的勢力。按照這樣的指導方針,方懷劃開了這塊蛋糕。

    洋務派當然是要重用的,他們現在畢竟還代表著先進的方向。所以恭親王奕還是總理大臣,兼軍機首輔;李鴻章也還是戶部尚書;而原本一直養病的丁日昌則復出接替崇厚的工部尚書一職;

    士林的三個代表人物,李鴻藻任大理寺卿,徐桐接管御史台,正是取其監督的作用,只有思想較為開通的翁同酥被方懷任命為禮部尚書;

    親貴大臣中,禮親王世鐸正式成為吏部尚書,剛毅也升為刑部尚書,成為一顆可以左右局勢的棋子;

    當然方懷也不會虧欠自己夾袋裡的人,彭玉麟出任海軍大臣,他的兵部尚書一職由醇親王奕譞接任,而崇厚則調任通商大臣,其他如容閎升任禮部侍郎,嚴復出任海軍衙門主事,張出任通商衙門主事等。

    楊士琦進來的時候,方懷正好在思考這些事情,五年的親政經歷已經將他磨練得越來越成熟了,所有事情都會經過深思熟慮才會決定。

    看到楊士琦,方懷微微露出喜色道:「杏城,是不是日本人咬勾了?」

    楊士琦點點頭,對於方懷的計劃他完全只能用震驚來形容,如果真的成功了,最少十年之內日本將無力為禍,大清也可以得到十年安心發展的機會,最重要的是杜絕了日本在這個關鍵時刻摻和進來的可能,現在英法隨時兵臨城下,北面俄國也蠢蠢欲動,就是國內也有作亂的苗頭,這個時候日本人再攪進來,大清就真的是大廈將傾了。

    不過楊士琦還是覺得局勢不甚樂觀,日本頂多是壓在駱駝背上的最後一根稻草,真正要解決的是英法的威脅,如果大清撐不過這一關,得到四艘一等鐵甲艦的日本,十年後將真的成為大清的肘腋之患。但直到現在為止,楊士琦還看不出方懷採取了什麼措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