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時候百官全部跪在了地上,那些原本主和的官員一個個額頭上冒著汗珠,瑟瑟發抖。只有恭親王奕、李鴻章等少數幾個人琢磨著方懷這一番做作到底是什麼意思。
方懷在這時候繼續道:「朕讓人計算了這些日子你們上的奏折,主和的有581份,主戰的只有76份。你們主和的理由說來說去只有兩點。一,我大清國庫不充,沒錢打仗;二,我大清兵馬不壯,比不得人家船堅炮利。」
「好,今日朕就跟你們來論論這兩條。」說著方懷一揮手:「拿上來。」
頓時楊士琦帶著幾個侍衛把成捆的紙張搬了上來,楊士琦把其中一疊遞到方懷手上,方懷就揮舞著那疊紙張道:「這些東西,是我大清各省官員貪墨的情況,朕今天就要把他們公諸天下。讓天下的百姓看看我大清是真就沒錢打這一仗還是被你們中間那些食國而肥的傢伙昧了去。每年數億兩的收入,落入國庫的不到三成,督撫剋扣、地方留用、官員胥吏大家分肥,國家的銀子在你們手裡一轉就便揣進了自己兜裡。到了國家生死存亡的時候,你們還只顧緊捂著自己的錢袋子,寧願讓天下的百姓一輩子奴顏婢膝,也不肯掏出一兩銀子來。真以為朕是少年皇帝,不敢用霹靂手段嗎?」
底下爆發出了巨大的聲浪,誰也沒料到方懷會把這種官場默許地陰暗面暴露在陽光底下。在場的官員都面色尷尬。他們中除了那些年輕的官員,有幾個沒有吃過地方的孝敬,而之前他們也沒覺得有什麼不應該,因為這早已是官場上公認的規矩。看著周圍群情激憤的百姓,恭親王奕臉色鐵青,他終於知道光緒要幹什麼了。他要藉著激起的這股民心收權,把權力全都收到他手中,用來推行他的那些新政。
果然,方懷用力的一揮手道:「既然是這樣。那麼各省督撫就把徵收厘稅之地權交出來,由朕親自派人去收,哪個省的督撫不交朕就撤哪個省的督撫,朕決不讓三軍將士的血因為這樣摟黑心錢地人而白流。」
這話說出來。底下的聲浪就更加大了。光緒這個少年皇帝在百姓心中的形象一下子與明君英主掛起勾來。奕則在心裡歎了口氣,這個時候除非他肯與大清同歸於盡,否則這個權力是不得不交出來了,也許這個小皇帝真的能做得比自己好。而且他正年輕,如日方中,而自己卻已經老了,奕此時只能這樣安慰自己。
方懷此時站在亭上。看著密密麻麻地百姓:「與英法開戰是一定的了,朕回去就會答覆英法,這一仗是我大清的生死之戰。勝了。國存;敗了。國亡。除了統一徵收厘稅,朕還會在全國發行國債。當然還有在全國徵兵,朕知道你們中間有不少旗人,當年祖宗定下的規矩,八旗出則為兵、入則為民,但問問你們自己,你們還有幾個人能上戰場殺敵?比起這些漢子,八旗男兒地勇氣到哪去了。朕身為旗人都為你們臉紅啊,朕在這裡宣佈,以後每戶旗人若無一人從軍者,均革除出旗,發往遼東種地,而在戰場殺敵立功者則編入八旗。」
方懷今天一番話,最震撼的就是這一段了,這等於改動了清朝最根本的八旗制度,沒有軍功不得入八旗等於廢除了八旗地世襲制度,而准予出旗也解決了八旗一些下層旗人生活困難地情況,他們不再是不能經商、不能作工、不能種地,死巴巴靠著月錢餬口地旗人了,便可以自謀生計養活家人了;這一切根本上的改變卻因為披上了一件外衣而有所不同,旗人歷來重視武事,認為除了科技只有當兵才是有最前途地,八旗兵的戰鬥力每況愈下成了不少旗人心中的恥辱,他們一直緬懷那支「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天下勁旅,所以當方懷提出以軍功作為旗人的標準時,更容易為大多數旗人所接受。
不過這樣的改革必定會損害到一部分人的利益,只是人們此時都處在熱血沸騰中,還沒有好好琢磨這一番話所造成的深刻影響。
「至於你們……」說著話,方懷再次看向第四師第二旅剩下的一千多將士:「朕答應你們,第二旅每一個倒下的士兵都會入英烈祠供子孫萬世膜拜,而且朕還要授予你們『天字第一旅』的稱號,這個番號永不更迭。」
聽到這話,第二旅的士兵和軍官一個個站得筆直,滿心裡都是熱血沸騰的感覺,「天字第一旅」這樣的稱號是讓千秋萬世都記住他們的功績,這樣的榮譽比任何加官晉爵更能抓住這些百戰餘生的將士的心,所有人齊齊敬起了軍禮。
「……中國與英法的和談就這樣破裂了,當時所有人都以為中國皇帝瘋了,他竟敢這樣挑釁稱霸了世界300的日不落帝國,而且他們還有可能獲得法國的支持。
這樣的結果英國人當然是非常震怒的,他們立即開始向遠東集結他們的艦隊,除了保留足夠的力量對付俄國在波羅的海佈置的『彼得大帝』號戰列艦和三艘『葉卡捷琳娜二世』級戰列艦,本土艦隊中兩艘『蹂躪』級、一艘『無畏』級、一艘『莊嚴』級、一艘『海神』級,地中海艦隊中的一艘『不屈』級,一艘『亞歷山德拉』級都開始駛向印度,這些都是萬噸左右的巨艦,他們能摧毀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的艦隊;而法國議會也開始討論出兵意向,雖然因為上一次對中國戰爭的失敗,有很多人持懷疑的態度;另外還有日本,這個始終對中國人抱有敵意的鄰居,也偷偷在南韓展開了他們的秘密行動。
除了這些與中國處於不同陣營的國家,從後來公佈的資料上看,中國人的盟友在這一時期的行為也並不顯得如何光彩。德國和美國幾乎立刻停止了對中國的暗中援助,試圖通過扼住中國人的脖子逼他們議和;俄國則調整了他們在遠東的兵力,主張向遠東擴張的圖哈聶夫上將開始指揮遠東集團軍。
不過這一切並不妨礙那位十六歲的中國皇帝在國內獲得崇高的聲望,當中國中上層統治階級的官員都害怕即將降臨的戰爭時,他從那些瑟瑟發抖的官員手中接過了他們的權力,大刀闊斧地實施起他的改革政策。他取消土地稅徵收的手續費(火耗),減輕了農民的負擔;懲治貪污受賄,改善了政府的工作效率;撤銷大批徵收商業稅(釐金)的關卡,促進了工商業的繁榮;統一幾十年來雜亂無章的稅務徵收體制,增加了中央財政收入;廢除腐朽的貴族世襲制度(八旗制度),增強了軍隊的戰鬥力。
亡國的威脅掩蓋了一切矛盾。這些本來需要經過無數次陰謀和算計,甚至根本就不可能辦到的事情就這樣在他手中輕易地得以實現。當後來那個令人目瞪口呆的結果出現時,有人甚至懷疑這樣的形勢是他故意造成的。
當然,他的反對者認為,在那樣強大的外部條件下,只要是個正常人都會選擇和談的道路,但他卻走向了正好相反的方向,能夠有最後的結果只能歸結為運氣,畢竟人不是上帝,不可能預料到一切將要發生的事情。
不過不管怎麼說,這位十六歲的中國完全成功地推行了他的改革計劃,只能說運氣總是眷顧強者。」
——《中國與西方近代關係史》詹姆斯.克瑞爾曼【比】
方懷的一番話很快就通過中外各大報紙傳遍了世界,這次有著深遠意義的講話被稱為「二月宣言」。其結果讓所有人大為詫異,英國人開出的條件已極為寬鬆,甚至願意劃緬甸而治,所要求的不過是幾個通商口岸,按照方懷一貫促進通商的態度,這樣的要求不難答應。這也是英國本著要把中國從俄國身邊拉過來的意思所給出的,卻沒想到方懷竟斷然拒絕,不但提出要英國歸還三次緬甸戰爭中佔領的土地,還要求收回海關關稅抵押,重新核定各通商口岸稅率。
這樣的條件明顯沒有任何與英國人和談的意思,因為這意味著英國不但要把已經併入印度支那殖民地的三塊緬甸土地吐出來,還要歸還兩次鴉片戰爭所得到的權益。這完全是戰敗條款,倫敦政府要是答應了這樣的條件,那麼他們就可以立刻宣佈垮台了。英國公使歐格納聽到這樣的答覆,扭頭就離開了皇宮,嘴裡只是念叨著一句話:「戰爭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