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清帝國

龍騰世紀 第一百八十章 攤牌 文 / 半生恨雨

.    1886年農曆二月初八的早晨,朝廷:u|些日子他們中不少人到處奔走,上竄下跳就是為了今天。每個人都是喜氣洋洋的樣子,終於可以議和了,他們的財路也有保證了。都說千里為官只為財,但方懷連續幾次反貪污,把他們的錢袋子都掐住了,下面各府各縣能撈錢的事情都被盯得死死的,自然孝敬也就少了,這讓他們不得不另謀財路。結果近幾年工商業大發展讓他們看到了機會,如今他們中不少人都在各地商行、工廠裡入有干股,有些甚至就是那些商行、工廠的後台老闆。而俗話說朝裡有人好辦事,地方的那些商人也樂得有這樣一張保護傘。於是,漸漸形成了一股勢力。

    這次與英國的戰事打成這樣,讓他們中不少人心驚肉跳了好一陣子,生怕英國人一個不高興派艦隊殺過來,那自己在沿海的那些家業就全毀了。天幸英國人似乎也不願再打下去,提了如此寬鬆的議和條件,他們哪能不趕緊跳出來。

    在一旁等候上朝的還有英國公使歐格納和法國公使巴諾禮,他們此時正旁若無人地交談著打獵的經歷,彷彿對中國皇帝的答覆好不擔心。在他們看來,中國皇帝如果不是弱智的話就會懂得選擇。周圍的官員叫到兩人都連忙過來問候,看這個樣子,議和之後洋人又會像以前一樣擁有說話的權力。趁早交好豈不是萬全之策。

    直到宮門內突然傳來三通鞭響,百官才站回上朝地隊伍中去,但在互相交換的眼光中,總有若有若無的笑意。這下子不但錢袋子保住了,說不定還能得皇上賞識。經過這次,皇上應該知道彭左一派不可靠,治理國家還要自己這些人。

    而方懷新提拔的那些年輕官員心思也很複雜,說實在的,對於英法的實力他們知之甚深。如果真的與英法繼續打下去,最後即便打贏,國家也打廢了,社會說不準得倒退回二十年去。但是英法囂張的氣焰。主和派官員那奴顏卑膝的樣子都讓他們憤懣不已,堂堂華夏什麼時候像這樣沒有骨氣過。

    而在一牆之隔地**外,幾十名記者頂著清晨的寒風翹首以待。自從方懷放寬民間的輿論,承諾不以言罪人後。各地的報社就悄然多了起來。報社成本不大,又能闡述己見,不少士子都以辦報為時尚。除了官辦地《大清日報》,也湧現出了像《國聞報》、《循環日報》、《申報》、《金陵早報》等一些有影響力的報紙。和談的事情已經成了全國最關注的事情。這次來地除了京城幾大報社的記者,天津、奉天、保定的記者,還有從上海、南京坐了一天一夜火車趕來的記者。甚至在這群人中還出現了外國人地身影。

    平旦時分。宮門終於緩緩打開。上了油的門軸依然「嘎吱」作響。百官正準備一擁而入。卻發現裡面似乎有人要出來。

    三十六面黃底青龍旗迎風招展,兩邊是一身黃呢軍服的御林軍。這是天子地儀仗!果然,旌旗背後行出一身明黃龍袍地方懷,此時他高坐在馬上,一手牽著韁繩一手握著白鹿皮作鞘地天子寶劍。百官見了連忙跪倒在兩旁,山呼「萬歲」。

    用寶劍一磕馬股,方懷來到百官面前。寒著一張臉的他冷冷道:「都用兩條腿跟著來。」說著看到一旁地歐格納和巴諾禮道:「帶二位公使進去奉茶,待朕回來再給他們答覆。」

    說完,方懷打馬就衝了出去。後面御林軍舉著旌旗連忙跟上。而此時百官面面相視,不知道方懷肚子裡賣得什麼藥。而恭親王奕和李鴻章更是意識到了不對,但此時也只有先跟下去再說。

    這支隊伍一經過**就立刻引起了記者們的轟動,皇上再加上文武百官,這是要往哪裡去啊?

    猜想著,記者們都紛紛跟了下來。

    前面方懷一身明黃高坐在馬上,然後一群文武大臣步行在後面跟著,再加上記者。這樣的隊伍穿街過市,聯想到今天是十天期限的最後一天,哪能不引起轟動。中國百姓是最愛熱鬧的,頓時有不少百姓跟在隊伍後面,結果人流越來越多,眨眼之間便達到了數萬人的規模,而且這個規模還在不斷擴大,有些人睡得晚,這時便顧不得沒睡足,擦了把臉就衝了出來;有些生意人起得早,這時卻乾脆把鋪子關了,擠到隊伍中去。

    這支隊伍一路向東,甚至出了京師的東門。一直到十里長亭方才最終停了下來。

    來到這裡後,方懷便下馬站在亭前,卻一句話也不說。身

    臣們都面色尷尬,既不知道皇上打算幹什麼,也不知什麼。

    終於時間轉到九點,在東面太陽升起的方向,走來一支氣勢驚人的隊伍。說是氣勢驚人,是因為他們每個人都好像一個表情,每個人給人都是一個感覺。而他們的身份則很好辨識,因為他們都穿著整齊的藏青色軍服。

    不過走到近前,這些士兵看上去就有些其貌不揚了。曬得黝黑如炭的皮膚,如同枯枝一樣的雙手,還有長期營養不良使得凹陷下去的腮幫和下巴,眼窩中滿是暈黃渾濁的顏色。一些人的袖管空蕩蕩的,還有一些人臉上留著猙獰的傷疤。

    這是那裡來的難民隊伍,不少官員都心中暗笑。而周圍的百姓也指指點點,有些看到瞎了一隻眼的士兵還忍不住暗自偷笑。

    隊伍停在了方懷的正前方,然後迅速排成了一個方陣,他們沒有理會周圍人的目光,眼睛筆直地望著正前方。

    就在這時,方懷說話了:「今天朕到這裡,是為了迎接面前的這些將士,他們的名字你們或許在報紙上聽說過,他們就是我大清陸軍第四師第二旅。」

    底下的一眾百姓聽到這句話全都震驚了,第四師第二旅的名字現在在天下真的可以用上「婦孺皆知」來形容。以一個旅擊退英軍一個師,在十倍的英軍包圍下,展轉騰挪,苦戰近月,然後突圍而出,近乎神話一般的存在。京城一些茶館裡甚至把第二旅的事編成了說書段子。現在竟出現在自己眼前,還是這樣一副落魄的樣子,怎麼能讓百姓接受。

    方懷這時邁步走到站在最前排的士兵面前,大聲道:「方有升,告訴朕,你們還有多少人?」

    方有升目光肅然,雙腿繃直,用盡胸中所有的力氣喊道:「大清陸軍第四師第二旅滿員6217人,現有1988,全部到齊。」

    人群中頓時一片嘩然,所有人原本都以為這些不過是因為受傷精簡下來的隊伍,卻沒想到這已經是第二旅剩下的所有人。

    方懷似乎還嫌這不夠震撼人心,大聲道:「第四師第二旅聽朕的口令,第一排全部向後轉,把你們的衣服脫下來。」

    不等人群驚詫出聲,站在第一排的士兵已經把上衣全部脫了下來。蜈蚣蚯蚓一般的傷疤爬滿了他們的身體,沒有一個人的背脊看上去是完整的。人群中不少婦女忍不住「啊」地叫出聲,連忙摀住身前孩子的眼睛。這時所有百姓看著那些士兵的眼神全都變了,有崇敬、有佩服。

    方懷這時眼眶通紅地看著周圍的百姓道:「朕一直在想,六千健兒,七成戰死,剩下的人人帶傷,是朕窮兵黷武,把他們害成這樣的嗎?朕今天想問問他們。」

    說著方懷走到前排一名空著一支袖管的年輕士兵前,道:「你叫什麼名字?今年多大了?」

    那名士兵一臉緊張地道:「啟稟皇上,奴才叫張鐵,今年十九。」

    方懷拉起他空空的衣袖,黯然道:「是朕讓你們去緬甸打仗的,將來你這樣子也不好找媳婦,你恨朕嗎?」

    張鐵頭搖得跟撥浪鼓一樣,道:「連長都跟我們說了,如果不打敗英國人,咱大清就甭想富強起來,就得永遠受人欺負。」

    方懷看著他道:「你以後就不能待在部隊裡了,有什麼地方想去,或者有什麼事想讓朕幫你辦嗎?」

    張鐵偷偷望了方懷一眼,最後大著膽子道:「我想把我們連長的屍骨找回來安葬了,在緬甸老林裡,他把乾糧留給了我們八個人,自己沒能走出來……」這樣一個說到自己沒流一滴眼淚的漢子此時卻嚎啕大哭起來。

    人群中頓時有不少人跟著抹眼淚,有些大姑娘甚至暗暗下決心要嫁這樣一個有情有義的漢子。易得無價寶,難得有情郎。

    方懷這時轉過臉來掃視呆若木雞的一眾官員,嘴角帶上了一絲不屑的笑容,就像一個巨人看著螞蟻一樣。「這些士卒都是你們這些讀書人看不上眼的人,但為什麼連他們都知道的道理,你們這些侍郎、尚書,朝廷一品、二品的大員卻不懂。看看洋人的條件,劃緬甸而治,緬甸原本就是我大清屬邦,年年進貢、歲歲來朝,憑什麼給他們割去一塊;賠償他們軍費損失,是他們出兵緬甸挑釁在先,還是我們無故生事,你們都是三榜出身的飽學之士,難道你們讀書就讀出這樣一個是非不分,黑白顛倒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