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清帝國

龍騰世紀 第一百五十一章 欽察關攻防(1) 文 / 半生恨雨

.    「文爵。」待盛懷宣謝恩後,方懷看向站在最後的伍廷芳。

    「臣在。」伍廷芳面色異樣地應道。

    「聽說你曾在香港洋人的法院裡任職,後又留學英國,攻讀法學,可有此事?」

    伍廷芳微微點頭道:「微臣介末之事,尚勞皇上記得,確有其事。」

    後世說起伍廷芳,多數人只記得他是民國第一任外交部長,便以為伍廷芳是外交才能出眾。其實有誰知道伍廷芳真正的長才是在司法方面。伍廷芳曾在香港高等法院裡工作,後入英國倫敦學院攻讀法學,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和律師資格,是我國近代歷史上第一個法學博士。在辛革命後,伍廷芳其實更長時間擔任的是司法部長的職務,是他仿照西方法律一手建立了中國近代化的法律體系,包括建立律師制度,在審判活動中實現律師辯護的措施。

    在方懷的改革計劃中,司法是個很重要的部分。一個國家要想發展,想從小到大,由弱變強,受到很多複雜因素的制約,但民心無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日本之所以能在近代崛起,公然和中國較量,這是因為他們民族心理中那種強烈地危機感所分不開的;而中國能在解放後二十年間從一顆螺絲、一盒火柴都要進口發展到建立完善的工業體系,與那時候人心齊、人人為這個國家奉獻分不開的。得到民心,不僅要戰爭地勝利。還需要真正地關心百姓,改變中國司法制度的黑暗絕對是非常必要的事情,歷史上因為一件冤案而掀起起義的例子比比皆是。

    「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在中國古代得治國哲學裡便早有提到。其實說到治國之術,西方國家拍馬也趕不上中國,中國幾千年的思想文化都是圍繞著一個「經世治國」來發展的,不管是儒家的孔孟之道,還是道家的黃老思想,其體系之複雜都不是西方那種部落式管理方法可以比擬的,西方人地長處在科學技術的繼承發展上。

    這其實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在唐漢興盛。卻在近代落後的原因。在漢唐的時代,科技地進步對國力的影響遠不及百姓生活安定、社會秩序井然對一個國家的國力影響大。世界歷史上也只有中國能維繫這樣數百萬平方公里大的一個疆域幾千年,這充分反映了中國古代地治國之術多麼強悍。這是因為古代社會的生產力主要是由人民提供的,人口的多少是國力地象徵之一。

    而到了近代。科學技術成了第一生產力,國力的象徵從人口多少轉變成了人口的素質。這樣,閉關鎖國、盲目自大地中國人便落後於世界了,百姓地愚昧成了制約中國發展地最大障礙。

    「朕幼年讀書的時候就聽過一句諺語。天下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這句話到我大清朝更是到了極致,民間小兒都道『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朕決定倣傚西方,改革我大清地司法制度,要徹底剎住這股食民而肥的歪風。」

    大陸氣壓轉高。海洋高壓中心趨向衰弱。來自雲貴高原強勁的東北季風。逐漸驅散印度洋的濕熱氣流。空氣乾燥。雨量稀少,河流萎縮。叢林失去光澤,變得蒼老了。野草枯黃,樹葉飄零,山花凋謝。秋風起處,枯枝敗葉簌簌下地。林中又鋪上一層厚厚的枯葉。

    戰火在旱季點燃了一座恐怖的山隘。

    隘口兩邊,大山聳峙,重重疊疊,一座山肩上扛著另一座山,連雲接天,高不可測。隘口內,斷壁峨,林木叢生,荊棘遍地。即使在旱季,這裡也終日水汽迷濛,陰雲慘慘。

    不管什麼時候,巴克萊中將總穿上一身筆挺的卡嘰軍裝,馬靴也彷彿是剛剛擦過的一般,手上還戴著白手套。軍服上三道英王賜給的綬帶,肩章上鑲有星星、皇冠、寶劍和官杖,顯得威風凜凜。

    不過巴克萊中將的心情卻是一片晦暗,自從克欽山失陷後,他便把指揮部搬到了欽察關。如果這裡再失陷,周圍一馬平川的曼德勒根本堅持不了三天。他已經把手裡所有可以抽調的部隊全部調到了欽察關,糧食、彈藥也從曼德勒的倉庫轉移到了欽察關的山谷裡,曼德勒甚至只留下了五百人的治安部隊。

    即便是這樣,巴克萊仍感到力量不足。熊熊燃燒灌木從中、被炸毀的大炮下,到處都留下了英軍士兵的屍體。槍支、馬刀、皮囊、軍鞋、軍帽、雨衣扔得

    野都是。

    自1月25起,戰鬥在欽察關四周打響。中國人便發動了瘋狂的衝鋒,三面緊迫,槍彈齊鳴,震天撼地的轟鳴和熾盛無比的炮火仿如地動山搖一般。經過幾天激戰,欽察關下屍骨橫陳,血跡斑斑。密埃河谷地這片叢林沼澤地成了爛泥塘。到處都是又黑又臭的的水坑,炸飛的泥漿把草叢、樹梢和火炮,糊了個亂七八糟。死屍在太陽的蒸曬下臭氣熏天。蒼蠅到處飛舞。

    但好在密埃河谷地無比險峻。南北走向的依諾瓦底江將谷地劈為兩半,谷底四周峭壁環立,重巒迭嶂。谷地內遠征軍占踞的密埃峰和克察山兩大陣地,隔江對峙,攻守相望,互為犄角,形勢極為險要。加上敵人重炮不足,擁有的大多火炮似乎是一些輕火力的,才堪堪抵住中國人那旺盛的進攻鬥志。

    然而中國人還採用了無恥的夜戰。在夜裡,這些中國人在熟悉地形的緬甸人帶領下,帶給遠征軍的威脅是巨大的,密匝匝的叢林給他們幫了大忙。而且他們似乎還經過專門的訓練,在密埃河谷地如此複雜的條件下,他們總能突然出現在遠征軍的鼻子底下,遠征軍往往直到中國人在五六百米的距離上發動炮擊才發現。

    克察山南面的幾處陣地就是這樣丟掉的,巴克萊承認自己對中**隊的戰鬥力低估了,即使在缺少重武器的情況下,中國人仍能在這樣的塹壕戰和攻堅戰中達成不斷的突破,不管戰鬥素質還是戰鬥精神都頗為出色,他們運用的戰術也是歐洲軍隊所未見過的,但不可否認,這樣的小規模部隊運用戰術確實令人眼前一亮。若是自己指揮的是兩個英籍師,一定好好和中國人較量一番。但現在每天晚上遠征軍總要丟掉幾個陣地,巴克萊中將甚至悲哀地算著自己手裡的陣地還夠堅持幾天的。

    看到樹梢上升起的月亮,巴克萊中將多愁善感地歎了口氣,又是晚上了。

    陸鴻是第四師第一旅第28團團長,師部的命令是派出偵克察山和密埃峰結合部的10塊陣地的情形作周密偵察後,挑陣地悄悄下手。

    陸鴻挑了個不是最前沿的,也不是最低矮的,而是敵人比較靠後,比較「安全」的陣地。師部下發的作戰地圖上,這個陣地按10天干編的號是「甲」字陣地。天干第一位。

    由於缺少重炮的火力壓制,攻擊就必須達成最大的突然性,給敵人以意想不到的打擊。進攻「甲」字陣地有兩個加強連。他們從欽察關右側的山腰悄悄摸上去。出擊連隊的官兵們登崖越澗,攀籐附葛,一批一批摸到「甲」字陣地底下,在密林裡埋伏下來,在敵人鼻子底下集中300人。雙方距離只有幾百米遠,夜間甚至能聽見敵哨兵的口令。

    凌晨3鐘,緊張戒備了大半夜的英軍已經睡入夢想,突然炮聲大作,欽察關被震得彷彿要倒塌一般。陸鴻指揮的炮火,集中轟擊隘口最靠前的兩側高地。在這深幽的山谷裡,迫擊炮的聲音特別清脆,特別爆烈,加上山鳴谷應,一炮有三炮的震憾力。

    「甲」字陣地上,炮響的一霎那,英軍士兵兔子似的一下全鑽進了防炮洞,露天的壕溝根本保不住他們的小命,這是用傷亡數字驗證過的。陣地上好像刮起了一陣大風,把鋼炮和重機槍全部卷倒。

    陸鴻手下一共有64門輕重迫擊炮,對準方圓不到300米的「甲」字陣地,一個齊射就能覆蓋一遍。第一排炮一打完,沒炸死的敵兵,剛剛跳起,第二排炮又砸了下來。

    陸鴻拍拍身旁的江寧十一式,哈哈大笑道:「用這傢伙打洋鬼子就是爽啊,兄弟們,加把勁,多轟死他幾個,今晚說不定咱們還能繳獲把左輪。」

    猛轟15分鐘後,炮火延伸,埋伏在陣地下的300名突擊隊員,一躍而起,撲向敵陣。

    一夜下來,巴克萊中將發現自己手裡的陣地又少了好幾個,他只能命令部隊在炮台火炮的支援下進行反擊,奪回陣地。但中國人在陣地上都站的很牢,不斷利用塹壕和地形殺傷自己手裡的有限兵力,即便奪回了陣地,也是傷亡慘重,得不償失。巴克萊現在只能祈禱援軍快點趕到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