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禮親王府。
一過了正月,端郡王貝勒載漪就到世鐸這裡串門的來了,笑嘻嘻地給世鐸問了聲好:「五叔,您年干可過得好啊?」
世鐸瞟了載漪一眼道:「是你小子啊,坐吧。」
載漪這時小聲道:「五叔,聽說朝廷裡要改兵制?」
世鐸摸了摸鬍鬚,瞇著眼睛看向載漪道:「這事皇上已經詢問過朝中大臣了,軍機處擬的折子這兩天應該就要下發了,怎麼,你小子又有什麼想法?」
「我不是幫我那群兄弟打聽的嗎。」載漪又伸長腦袋道:「我聽說旗兵都不要了,全部改練新軍?」世鐸點點頭。
載漪一聽急道:「那怎麼成?這樣不所有兵馬都抓在他們手裡了啊?您和九叔怎麼也不攔著啊?」
「攔著?」世鐸冷冷一笑道:「你是沒看到朝堂上的殺氣,懷塔布剛站出來說了兩句,就被皇上問住了,『新軍與旗兵孰強?』換你小子怎麼答話。」
載漪一聽頓時蔫了,新軍的戰鬥力是擺在那裡的,哪個掌旗的王爺也不敢說旗下的兵比新軍強,那可是跟洋鬼子真刀真槍幹過的,載漪只得嘟囔道:「那也不能由著他們胡鬧罷,旗下的那點兵都是祖宗留下來的,誰家捨得啊。」
世鐸此時一臉寒霜道:「可惜他們聰明,咱們也不笨。皇上這次挾大勝之威,一心裁汰旗營,編練新軍,攔是攔不住的,但咱們有別的辦法。「
「別的辦法?」載漪疑惑道。
「我和幾位王爺已經上書,說遣散旗兵,耗資甚大,且士兵流於鄉野,易生變亂。旗兵並非無一戰之力,請准以旗兵改為新軍。」
載漪一聽,頓時興奮起來:「那折子准了?」
世鐸微微一笑道:「當然准了,你別看皇上年紀小,但聰明的很,國庫裡還有幾兩銀子,而且他要硬是逼著那些王爺惹出幾場禍事來,只怕他也不好收場。」
載漪一聽頓時笑了起來。
在一番激烈的爭論後,兵制改革的事情還是定下來了。
經過詳細的調查和計算,除了方懷插手編練的六鎮新軍外,全國共有旗兵、綠營、勇營、防軍、練軍、團練等各種各樣的軍隊八十多萬人,這個結果把方懷嚇了一大跳。後世即使像美國那麼強的國力,他的常規陸軍好像也不過一百多萬人。更何況在生產力遠遠落後的今天。這麼沉重的包袱,難怪中國的百姓會那麼苦。
清朝的軍制大致可分為兵、勇、丁三個層次。兵即是朝廷的常備軍,數額、編製、薪金都有定制的「經制兵」;勇即是官府出餉臨時招募「官勇」,有事時編練為「勇營」,無事時則遣散;丁即是散處與各地的團丁,是朝廷允許的地方團練武裝,也就是官紳組織的「民兵」。
其中旗兵、綠營、練軍屬於朝廷常備軍,旗兵總兵力共約13萬人,又分為「禁旗」和「駐防八旗」兩種。凡入「禁旗」者皆是滿族子弟,主要負責拱衛京師;「駐防八旗」則是漢軍八旗、蒙古八旗、滿州八旗都有,分駐各省及重要城鎮。
綠營則是當初滿清入關時收編的漢兵發展而來的,後來招募的也都是普通漢族子弟。因為所用的旗子顏色是綠的,所以稱為綠營。綠營編制以營為單位,設管帶一人,每營500人。綠營原本是清朝主要的國防力量,但在太平天國戰爭後被全面淘汰,現在只剩下不到10萬人。
至於練軍,它是由綠營發展而來,又與綠營不同,所以清廷只能讓各地官府招募「勇營」以對抗太平軍,卻沒想到卻發揮了出人意料的奇效,湘、楚、淮三軍就是「勇營」的典範。在太平天國戰爭結束以後,清廷對一些綠營開始進行改造,以湘軍將領和湘軍營制對綠營加以編練。具體做法是從直隸綠營中抽調精壯加以訓練,操演完畢仍回原地駐防。因為這些軍隊既不是原來意義上的勇營,也不是原來意義上的綠營,故定其名為「練軍」。他們戰鬥力比綠營稍強,但在編練過程屢次受清廷的干預,成效甚微,**習氣如故。他們約有15萬人左右,集中在東北和京畿附近。
方懷覺得諷刺的是,這近四十萬常備「兵」竟然不是主要的作戰力量。歷次戰事,包括這次中法之戰,主要戰力反而是低人一等的「勇」。
湘軍、淮軍、楚軍這些在鎮壓太平天國起義中立下赫赫戰功的部隊都是「勇營」,他們表現優異,取得了與綠營相同的的地位,成為清廷對內鎮壓對外御悔的唯一武力。
不過這一部分武力有個特點,就是掌握在漢族官員手中,這使得清廷極為不放心,到太平天國戰事結束後,其大部分被裁撤,像當年足足有四十萬精銳的湘軍現在已不足十萬人。
當然也並非所有的「勇營」都像湘軍那樣,淮軍和楚軍由於李鴻章、左宗棠的關係保存了下來,淮軍現在有七萬大軍,楚軍也有六萬人馬。他們分別駐防各地,取代趨於瓦解又恢復無用的綠營。而他們的地位和拿的軍餉這時候其實已經和綠營一樣,因此楚軍和淮軍這樣升級的「勇營」不再稱為「勇營」,而改稱「防軍」。
在「勇」以下就是大清軍隊最低層的「丁」,他們大約有20萬人左右。在中法之戰中出過力的桂軍、滇軍就屬於「團丁」的階層,不過在後世的記錄中,這些代表大清軍隊最低層的團練武裝似乎比那些高高在上的八旗子弟兵要強悍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