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清帝國

龍騰世紀 第七十四章 日本 文 / 半生恨雨

    日本天皇宮邸內,日本天皇也正在與眾大臣再商量朝鮮事態的發展。

    「這麼說我們是失敗了?」日本明治天皇面無表情地道。

    井上馨站起來道:「陛下,此事乃微臣思慮不周,低估了中國在朝鮮的力量,請陛下治罪。」

    明治天皇擺擺手道:「算了,中國人已經打敗了法國,即便沒有此事,我們也是要退兵的。」

    旁邊盤膝而坐的伊籐博文開口道:「本來我們可以迅速增兵高麗。造成既成事實,逼迫中國人妥協的!可沒想到中國這個老大帝國,已經腐朽不堪成那個樣子,仍然可以打敗法國人。」

    山縣有朋有些不甘心地道:「現在帝國的新式陸軍已經有七鎮,而中國的新軍還遠在越南,只要我們把兵力全部投入進去,就可以迅速佔領朝鮮,退兵的事情還請陛下再多多考慮。」

    明治天皇沒有說話,海軍部長樺山資紀出言道:「本來帝國擁有海上優勢,我們可以依仗『扶桑』等新式艦艇保障帝國登陸軍隊的安全、威懾中國京畿地區,而且還可以威脅中國的海上運輸線路。可是現在情況變了,我們已經失去了對中國的海上優勢。中國海軍雖然在馬尾海戰受到重創,可是在後來海戰的結果表明:中國人已經能充分發揮俘獲法**艦的的戰鬥力,而攻陷峴港之後又有新的法**艦給中國俘獲,相信現在中國人也已經將這些艦隻修繕一新,隨時可以投入作戰了,如果這時候與中國開戰,即使我們迅速佔領了朝鮮,中國也可以憑借他們的海軍優勢從容調集軍隊,甚至利用海軍切斷我們的補給線!我們只有『扶桑』、『金剛』、『比睿』、『築紫』四艘主力艦,根本無法阻止中國人。」

    明治天皇聽了樺山資紀的話微微思索道:「這麼說中國海軍的實力已經遠遠超過我們了?

    「恐怕是這樣,陛下。」樺山資紀低頭道。

    明治天皇這時雙眼注視著前方,一臉的絡腮鬍子更顯現出他的威猛。

    「朕深感強兵為富國之本,而強兵於我日本首先是海軍,揚皇威於海上,日本才能得以生存和發展,沒有海軍就沒有日本,你看過征討清國冊了嗎?

    「是的。」眾臣齊齊低頭。

    「這一計劃要在5年內做好進攻中國的準備,朕會與海軍大臣和參謀本部商量增加海軍軍費的,在5年之內,軍艦的數量和火力都要超過中國,一定要超過他們。」明治天皇一拳砸在桌上,似乎要增強他自己的決心。

    日本,吳鎮軍港。

    奉命回航的「扶桑」、「金剛」、「比睿」三艘鐵甲艦和「築紫」號巡洋艦進入軍港。

    伊東佑亨從「扶桑」號鐵甲艦上走了下來,「扶桑」號是日本在英國samudabros船廠定造的,排水量3777噸,1878年回到日本,是當時亞洲國家最強大的軍艦,可以說是日本海軍的驕傲。「扶桑」的建成大大刺激了中國政府,直接推動了中國的鐵甲艦計劃。

    這時,坪井航三和東鄉平八郎分別從「金剛」號和「比睿」號兩艘鐵甲艦上走了下來。坪井航三此時一臉陰沉,彷彿正在壓抑著怒氣。

    伊東佑亨拍了拍兩人道:「走,喝酒去。」

    在酒桌上,坪井航三徹底爆發了出來:「為什麼政府不同意我們和支那海軍決戰?只有掌握制海權,才能保證日本的生存。有海岸線的國家不去爭奪制海權,就等於陸地國家不設邊境線,海軍是攻擊型的軍種,不是用來守港灣的。」

    東鄉平八郎點點頭道:「我也認為應該進攻,主動進攻的結果只有三種,第一種我們勝消滅中國海軍佔領中國;第二種我們重創中國海軍佔領朝鮮,與中國談判;第三種我們敗,全軍退回日本進行國土保衛戰。」

    「對,」坪井航三拍著桌子道:「如果戰勝了中國,日本就取得了巨大的生存空間,中國有豐富的礦產、糧食、勞工,日本將成為亞洲的第一強國。」

    伊東佑亨依然面帶微笑,冷靜地道:「那如果我們敗了呢?」

    坪井航三這時粗著脖子道:「那我們就去切腹盡忠。」

    伊東佑亨見坪井航三喝得實在有些多了,開始在那裡胡言亂語,而酒町裡還有很多海軍的軍官和水兵,便喝止道:「你死就死了,可日本怎麼辦?」

    坪井航三對伊東佑亨還是有些敬畏的,於是不再說話了。

    東鄉平八郎這時道:「日本被大海包圍著,就像在汪洋中掙扎的一隻船,不奮爭就會被吞沒,西方列強絕不會放過日本的,日本只有迅速強大起來才有生路,所以我們才維新變法,才向外擴張,歷史上日本每一次向外擴張都被中國阻止,但這一次中國那個老大的帝國已經腐朽了,他們自顧尚且不暇。本來照這樣發展下去,日本遲早會超過中國,然而這幾年中國卻有些變了,他們似乎也已經發展到變法維新的邊緣,這對大和民族是危險的。中國和日本就像兩隻老虎,兩虎之間早晚有一爭,與中國比,日本太小了,所以日本的頭上永遠存在著危機,而中國一旦也實現維新變法,發展起來,他的發展潛力不是我們所能比擬,所以日本只有在這之前以小拼大去戰勝他們。」

    伊東佑亨默然無語,良久方才道:「日本現在實力尚弱,還有待加強,倘若戰爭一起,俄國趁機南進,奪占朝鮮,坐收漁人之利,這將對日本更加不利。因而我們要繼續積蓄力量,縮節冗費,趕添海軍,三五年後,看看中國情形再作決定。在維新事業未發展到相當程度以前,我們不應輕舉妄動的貪圖向外發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