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清帝國

龍騰世紀 第七十一章 容閎歸國 文 / 半生恨雨

    當攻陷峴港的電報火急火燎地傳回京城時,方懷正在和從美國千里迢迢趕回來的容閎談話。

    這位耶魯大學的第一個中國畢業生,如今已是兩鬢斑斑、年過半百的老人,在投身洋務運動的20多年中,他一直把組織青少年出洋留學,培養中國科技人才,當作畢生追求的救國理想。

    同治七年,也就是1867年他將留學教育計劃呈總理衙門,沒有得到答覆。1870年他再次與曾國藩、李鴻章聯名上奏,才獲朝廷批准,自1872到1875年分4批共120名學童赴美留學,由陳蘭彬、容閎分別任「幼童出洋肄業局」正副委員。

    但歷史上,在1881年,因清廷保守派的反對,留學生事務所被撤銷。其時,在赴美的120名幼童中,除詹天祐和歐陽庚兩人大學正式畢業外,其餘尚在大中學校學習,不得已終止學業回國。不過因為方懷的出現,這些學子得以完成了他們的學業,一年之後他們就將畢業回國,可以預見,他們將成為國家各個行業的棟樑之材。

    眼前的老人是方懷讀書時最尊敬的幾個人物之一,1912年4月12日,容閎逝世於美國,終年84歲。彌留之際,他牽掛的是祖國的繁榮富強,他對身邊的兩個孩子說:「你們回國吧!」美國《紐約時報》等報刊均作了報道,美國的人評價容閎說:「他從頭到腳,身上每一根神經纖維都是愛國的……」

    在美國,容閎去世的康洲哈城有容閎紀念碑,在紐約有容閎公立小學,在耶魯大學、容閎的肖像與畢業與該校畢業的布什、克林頓等政界名人肖像並排一起受學生瞻仰。

    這時方懷語氣恭敬地對容閎道:「容愛卿,你的事跡朕早有耳聞,心中也是十分敬佩的。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人才是振興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東西。如今我華夏正面臨恆古未有之變局,外要抵禦強敵,內有百業待興,正需要先生這樣的人物為國惜才,希望先生能不辭辛苦,擔此大任。」

    容閎喃喃念著「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一言,來之前,他就已經從李鴻章處得知自己將會主持這一屆的科舉,他乍一聽到這消息,只感覺到難以致信,他雖然升了禮部郎中,但歷朝科舉最少也是有侍郎主持,怎麼會輪到他一郎中身上,更何況他並非兩榜進士出身,也不符合規矩。但隨之而來的是興奮,因為國家終於重視「西學」了,這可是他大學畢業就定下的夢想。

    容閎此時躬身道:「皇上如此信任微臣,臣當竭盡所能為我大清惜才。」

    方懷笑著點點頭道:「科舉當然要辦好,畢竟全國學子都看著兩榜的名字,但你也不要有壓力,你要為我大清選出些真正有用之才。朕不要那些八股寫得天花亂墜的,朕要的是通實務,知變局,謀一域的人才。這次科舉辦好後,朕還有更重要的事交給你去辦。」說著方懷把他寫的教育計劃拿了出來。

    容閎接過翻開,隨著時間流逝,容閎不由越來越激動,到最後已然是兩眼放光,就像小孩看見了最喜歡的玩具一般,方懷看著他不由好笑道:「容愛卿,你覺得朕的這些想法還有何不當之處。」

    容閎此時放下手中的計劃,正經危坐道:「皇上天縱英才,此計劃正和我大清眼前之困境,我大清辦西學,一缺銀兩,二缺先生,三缺法典,皇上的計劃正是彌補了此三缺,但微臣以為,如今我大清投資辦廠的商人日益增多,朝廷可鼓勵這些商人辦西學,一方面減輕了國家負擔,另一方面這些商人也可得到懂西洋技術的人才,若朝廷不吝爵位,相信這些商人更是趨之若鶩。」

    方懷點點頭:「此策甚好,科舉過後你就去辦,不過授爵一事還需計議一番。」倒不是他捨不得那幾個爵位,實際上用幾個虛銜換來國家教育的振興,怎麼看都是劃的來的,只是現在頑固派和洋務派爭得很厲害,從錢糧到官職,甚至是兵權無不在爭,他雖然偏向洋務派,但也不得不安撫頑固派,畢竟他們還代表著一大票人的利益,一個不小心就可能引起國家的動亂,這個時候不能再給他們找到攻擊的借口。

    接著方懷和容閎聊了聊今年派遣大批學子出國留學以及國內各個大學建設的事情,今年上半年派出的學子史無前例地達到了數千人之眾,用的都是查抄的那批貪污贓款,不過這點人相對於擁有四億人口的國家還是遠遠不夠的,以後每年還將按照這個規模派遣留學學生。

    在方懷心裡提高教育普及的程度和提高高知識水平人才的數量是同等重要的,從短期看,一者是為了盡快提高國民的素質,開啟民心民氣;另一者是一個國家科技水平的象徵,也是國家工業化的保證。所以方懷在普及教育的同時仍花巨資派遣學生出國留學,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甚至是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時,只要能接觸現代科學知識的國家,他都讓禮部挑選幼童前去留學。

    當方懷正和容閎談得高興的時候,小德子一臉興奮地拿著電報來到了上書房外:「啟稟皇上,安南有緊急軍報傳到。」

    方懷三步並作兩步走到小德子身邊,接過電報。看了電報後,方懷心情大好,不由想找人分享一下,看到一旁的容閎道:「容愛卿,峴港已被我大清雄師攻下來了,法國在安南的幾萬軍隊已被團團包圍,大事定矣。」

    容閎雖然剛從美國回來,但對國內的戰事也略知一二,此時笑著道:「恭喜皇上,我大清得此大勝,從此洋人不敢再小視我大清。」

    方懷興奮地點點頭,對小德子道:「去叫恭親王、醇親王和六部尚書速到南書房來議事。」

    容閎一聽,連忙起身告退,以他的品階還沒資格參加這麼高級別的會議,方懷點了點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