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清帝國

龍騰世紀 第七十章 最後一戰(完) 文 / 半生恨雨

    玉屏山的阻擊戰已經進行了三天,陣地前面的鐵絲網被法軍火炮來回覆蓋已經是殘破不堪,那些鐵絲上彷彿被烙鐵烙過一樣的痕跡證明了他們曾經受過多麼猛烈的轟擊。

    不過在鐵絲網前倒下的無數法軍士兵的屍體證明了他們的價值,如果不是鐵絲網的保護,王成和他們的陣地將面臨法軍**裸的衝擊,在十倍優勢的法軍面前,即使著他們再勇敢也不可能完成阻擊的任務,而法軍由於第一次遇到鐵絲網這種防守手段,準備不足,結果成就了後來帝國陸軍的一支勁旅「玉屏山」步兵團的威名。而由此以後,鐵絲網作為一種重要的防禦工事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戰爭中,最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發展到了極致。

    鐵絲網和機槍的出現改變了戰爭的方式,排著整齊的步兵陣形進行決戰已經過時了,依靠人數優勢取得勝利的時代徹底過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依靠火力取勝。

    不過楚軍的陣地也快被法國遠征軍的炮火移平了,陣地上面鋪著的已經不是原來的泥土,而是炮彈掀起的浮土。陣地已經經過反覆易手,塹壕裡塹壕外躺滿了人。

    第二協第一標剩下的人不到原來的三分之一,每個人身上都是炮灰和血結的痂。

    看著手下的兒郎一個一個交待在這裡,王成和已經決定把命交在這了,三娃,喜子,你們黃泉路上慢走,等哥哥一把。王成和數了數最後幾粒子彈。

    「標統,峴港打下來了,大帥說我們可以撤了,快走吧。」第一標第一營營官張紹興沖沖地跑了上來。

    王成和聽了一愣神,可以撤了?他仰天出了口氣。

    「你帶著兄弟們先走,我斷後。」王成和話沒說完就覺得眼前一黑,軟倒在塹壕裡。

    張紹收回自己的手,看著軟倒的王成和道:「對不起了,標統,我答應嫂子把你帶回去。」說完他讓兩個士兵攙著王成和當先撤了下去,他自己帶著一百多士兵斷後。

    當尼格裡和波裡也看到法軍士兵佔領整個玉屏山陣地時,他們差點喜極而泣。這種心情什麼時候出現在與有色人種的戰爭中。

    但接下來的消息又將他們重新打回到地獄中,峴港淪陷了。

    「這不可能,才過了三天。」尼格裡大聲叫了出來,堅不可摧的峴港要塞怎麼可能被中國人在三天裡攻陷,他們有要塞炮,還有艦炮的支持。

    波裡也無奈地道:「這恐怕是真的,尼奧。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中國人在這裡頑強地抵抗了我們三天,卻在今天無聲無息地撤走。這一仗我們輸了,下面只能期盼政府和中國人的談判了。」

    海東嶺炮台失陷的時候,利士比正在指揮艦隊對港口進行炮火封鎖,中國艦隊一直沒有停止對峴港進行衝擊,尤其是海岸炮台和艦隊都對中國陸軍進行打擊後。

    「香帕蘭」和「拉佩魯茨」這兩艘遠東艦隊僅剩的巡洋艦都身受重傷,只能作固定炮台用。若不是「巴雅」那恐怖的280mm主炮和「都威爾」那強橫無比的火力,只怕港口的出航航道已經守不住了。

    但「巴雅」和「都威爾」搶眼的表現改變不了最後的結局,得知海東嶺炮台失陷的消息後,利士比無力地攤倒在他的座椅上。

    世事變化的是如此的快,在今天早晨還讓中**隊一籌莫展,到了日落的時候,一切已經不可挽回了。

    「投降吧,要塞淪陷了。」利士比對身邊的士兵輕輕地道。他還有一句潛台詞不願意說,那就是共和國在越南的統治結束了。

    「巴雅」和「都威爾」號上降下了法國國旗,與此同時峴港總督府尖塔頂上的旗桿上升起了白旗。

    在越南首府順化的法國遠征軍司令部,這個時候已經徹底的陷入了混亂當中。遠征軍幾個旅的指揮官和遠征軍司令米樂中將,都衣衫不整的站在地圖前面,各處遭到打擊的報告如同流水般送了進來。

    先頭第二旅和第四旅已經證實峴港已經落在了中國人的手中,峴港這條唯一的退路被掐斷之後遠征軍的命運,只要稍微有點軍事知識的人都知道,這就意味著絕境!

    法國遠征軍的這些軍官們,怎麼也想不明白,他們兵棋推演至少需要半個月時間才能拿下的峴港要塞怎麼會在三天內被中國人攻陷,難道中國人真的有超過歐洲軍隊的實力?

    米樂現在眼睛死死盯住桌子上的地圖,想找出應付的方法。東面是茫茫無盡的大海,西面是海拔幾千米高的長山山脈,那裡全是熱帶雨林,把遠征軍往那裡帶的話,不用中國人追擊,遠征軍也會全部餓死;而南面峴港已經落入中國人之手,他們的兵力至少有兩個旅以上,而且還有艦隊幫助的守衛,米樂中將想不出有什麼方法可以攻陷;北面是中國近十萬大軍,他們不把遠征軍擠到海裡去已是上帝保佑,更不要說向北突圍了。這樣看來,除非國內派遣大批軍艦前來接應,否則沒有彈藥補充、沒有糧食補充的遠征軍只會在中**隊的強大壓力下完全崩潰。

    「立刻沿海岸線構築工事,我們只有堅守在這裡等待援軍。」眼圈發黑的米樂中將下達了命令。

    (今天半生生日,家裡全是客人,只寫了一點點,大家多多見諒,明天爭取更新三章。)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