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碗大開殺戒
鄂州是長江重鎮,又是大宋錢糧要地,是以鄂州知府的地位較之其他州的知州和刺史要高,為三品官,童師閔犯法,按制度來講,應該押解進京,享受「三堂會審」的待遇。可王鈺並沒有這麼做,如果將其押解進京,童貫在汴京,事情或許會難辦得多。不但不能押解進京,還必須從速處理,否則京城就會收到消息。
宣武元年十月中旬,丞相,武州郡王王鈺,於鄂州大堂開審知府童師閔貪贓枉法一案,鄂州通判,權代知府事許柱國陪審。百姓聞知童師閔倒台,奔走呼告,尚未升堂,鄂州知府衙門就被裡三層,外三層,圍了一個水洩不通。百姓們都想親眼見證,這個鄂州有史以來最大貪官的下場。
此案不但涉及鄂州大大小小十餘位官員,甚至還牽連到國家最高財政機構「三司」的京官,是為前宰相蔡京倒台以後,大宋最嚴重的一樁弊案。童師閔被逮捕後,涉及此案的鄂州十餘位官員全部被淮西衛戍衙門控制。本來軍政分開,互不干涉,這是王鈺親自定下的國策,只因此案事關重大,不得不權宜行事。
已時,丞相王鈺升堂,鄂州百姓有幸目睹了這位大宋最年輕執政者的風采,雖然百姓們都知道,名動天下的小王相爺是個年輕人,可當親眼看到王鈺時,仍舊不免一聲驚呼。
王鈺與許柱國同坐於大堂之上,謙讓一番後,王鈺拍響了驚堂木,下令帶犯官童師閔及以一干人等。童師閔被囚於衛戍衙門,由指揮使劉三石親自押送到鄂州大堂。他剛一出現,圍觀在堂外的百姓立刻群情激憤,唾罵之聲。不絕於耳。童師閔面不改色,趾高氣昂,雖然身披囚衣,帶著枷鎖,卻還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
「跪下。」劉三石將童師閔押上大堂,用力一按。
「下官鄂州知府童師閔,拜見王爺。」童師閔面無表情,直著腰板跪在地上。
「童師閔。你在鄂州知府任內,貪贓枉法,巧取豪奪,私吞朝廷河工款項,指使鄂州秀才梁一中冒充本王,收刮民財,以上種種,你可認罪?」王鈺問道。
童師閔把頭一揚。朗聲說道:「下官無罪,以上控訴,皆為坊間謠言,王爺不可輕信。」
知道他不會這麼輕易認罪,王鈺扭頭對許柱國使了一個眼色。許柱國會意,從案上取過一樣東西,走下堂來。那是一道手札,許柱國展開手札。示於眾人,而後轉身對王鈺拜道:「王爺,此物乃今年五月,犯官童師閔寫給下官的親筆手札,讓下官批准將朝廷撥給用於河工的五十萬貫錢挪作『花石綱』採購之用。」說罷,將證物呈上堂去。
王鈺看了幾眼,哼道:「童師閔,這可是你親筆手札?」
「是。下官當時因為……」童師閔還想辯護,王鈺卻已經打斷了他的話:「本王問你,你只需要回答是與不是,不必辯護。朝廷撥下的河工款項,理當用於整頓長江堤防,你卻想挪作他用。只此一條,已可判定你挪用朝廷款項地罪名。通判許柱國拒絕了你的要求,你又假造公文。提走五十貫工程款。可有此事?」
童師閔料想抵賴不過,索性點頭承認道:「確有此事。但下官此舉,是為向聖上盡忠,才不得不……」
「啪!」驚堂木一聲響,王鈺極不耐煩的中斷了他的講話:「傳證人鄂州府衙押司孔武。」
堂下走上一人,對王鈺大禮參拜後,跪於地上,押司,不是朝廷編制內的「官」,而是「吏」,官由朝廷委派,拿的是朝廷的俸祿,而吏則多由官府招募,吃的是官府地餉錢。
「孔武,犯官童師閔在任鄂州知府期間,多次派遣你至各處採購花石綱。既是代表官府採購,當有賬冊,帶來了嗎?」王鈺問道。
「回王爺的話,小人歷次下鄉採購花石綱,知府大人都未曾撥給半錢銀子,是以並無賬冊。」孔武小聲回答道。
「這就奇了,沒給你銀子,那你的花石綱從何而來?」王鈺又問道。
「都是搶的!看上誰家的東西,就硬搶,不給就拆房子,簡直就是土匪!」
「我家祖傳一方奇石,供於家中,孔武帶人下鄉,搶奪之中,打爛我祖傳奇石,反派下我二十兩的捐作為賠償!家父執意不交,被抓到鄂州大牢,折磨至死!又要小人交五十貫錢才允許領走屍首,求王爺替小民作主!」
大堂之外,人聲鼎沸,百姓紛紛控訴童師閔一幫貪官污吏的罪行。王鈺不得已,連拍五次驚堂木才將這陣勢壓了下去,這就是所謂的「民怨沸騰,怨聲載道」。
童師閔受千夫所指,仍舊一副死豬不怕滾水燙地架勢,心知王鈺必定收集足夠的證據,自己抵賴不過,索性在後面的審理之中,只要有罪名,一概承認。審理下來,他的罪名竟然達十九條之多,計有貪污公款,收受賄賂,徇私枉法,強搶民財等十九大罪狀。並一連供出了十餘名同夥,全是七品以上官員,涵蓋鄂州治下除夷附縣以外的各個縣衙。
王鈺在官場混了這麼多年,仍舊不免心中震動,小小一個州府,竟然挖出幾十名貪官,甚至到了無官不貪地地步。童師閔家中,搜出黃金一千六百多斤,白銀兩千六百萬兩,另有古玩,名人書畫,珍寶玉器的,粗略折合白銀,超過四千萬兩。
四千萬兩,這是個什麼概念,四千萬兩,等於大宋去年財政總收入的近一半!一個知府,在任內能貪污到國家一年總收入的一半!這個童師閔,竟然比蔡京還要厲害!如果把鄂州所有貪官地財產加在一起,這個數目,只能說是天文數字!
「四千萬兩,可以組建十支泉州水師。可以供養上百萬的軍隊一年,可以讓全國的老百姓過上一個月。童師閔,你身為知府,應該知道大宋律令,本王讓你自己說說看,應該怎麼判你?」王鈺看罷童師閔財產清單,沉聲問道。
童師閔沉吟不語,對堂外百姓的憤怒充耳不離。一眾犯官。跪於堂下,瑟瑟發抖。
地方官員代表朝廷司儀行政,最接受老百姓,百姓對朝廷地看法,多半體現在他們身上。鄂州吏治弄成這樣,如果不從嚴從重處理,難平民憤。
暗歎一聲,取過犯官名錄。王鈺執筆沾上硃砂,所有人的目光都匯聚在他這支筆上。一筆勾下去,多少人就得掉腦袋。
「鄂州主簿洪至民,斬立決!鄂州府衙押司官孔武,斬立決!富成縣令周封。斬立決!富成縣丞高義,斬監候!」王鈺手中硃筆,在名錄上飛快的勾劃著,絲毫不手軟。百姓拍手稱快。堂上貪官哀聲四起。
宣判完所有貪官後,王鈺看著名錄上那唯一沒有被打上勾的名字,突然遲疑起來。這可是老岳丈地義子,素顏的兄長。
許柱國見王鈺為難,心知他還沒有下定決心要殺童師閔,從堂上起身,至堂中央跪下,王鈺一陣愕然。問道:「許大人,你這是……」
許柱國神情肅穆,雙手取過頭頂烏紗,跪拜道:「王爺,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童師閔罪惡滔天,下官許柱國,懇求王爺。秉公執法!肅清朝綱!」
堂外百姓見許柱國如此一說。知道事情或者還有變故,紛紛下跪請命。甚至有人衝破衙役阻攔,奔至堂上,連磕響頭,請王鈺為民作主,還百姓一個公道。
王鈺何嘗不想殺掉這個童師閔,可官場上沒有絕對,砍個腦袋很簡單,可這後果,誰替自己想過?如果不是童貫一直以來大力支持,自己哪會有今天?一旦殺了童師閔,童貫會是什麼反應?他那一班親信故吏,又會作何感想?
小小一支硃筆,此時重逾萬斤,王鈺拿著筆,怎麼也勾不下去。就在此時,忽聽堂下一人高呼:「求王爺為民作主,處決貪官!」
猛然抬頭,王鈺大吃一驚,跪於堂下的不是別人,而是耶律南仙!自己已經夠為難了,她還來搗什麼亂嘛!
「南仙!你……」王鈺面露不悅之色。
耶律南仙視若無睹,慷慨陳詞道:「吏治關係民生國本,若不澄清吏治,國家難保長治久案,百姓不得安居樂業,王爺身繫重任,位高權重,理應為民請命,妾得王爺青睞,不忍王爺因小失大,請王爺三思!」
百姓們此時方知,原來這位是武州郡王的侍妾,果然是巾幗不讓鬚眉。
耶律南仙不應該來,她若不來,王鈺在許柱國及百姓地懇求之下,或許會下定決心,處斬童師閔。可她一來,讓王鈺大為惱火,將手中硃筆往案上重重一拍,高聲喝道:「童師閔身為一州知府,需小心行事,容後再判!」說罷,冷哼一聲,拂袖而去!
聰明的女人,不會在別人面前讓自己的男人難堪,耶律南仙向來聰明,不知這次卻為何如此糊塗。童師閔沒有殺成,反倒觸怒了王鈺,可謂得不償失。
府衙後堂,王鈺暴跳如雷,高聲訓斥耶律南仙不應該出面請願。後者安坐於椅上,垂著頭,任由王鈺發火。
「別人請願也就算了,你跟著起什麼哄?你這不是讓我難堪嗎?你向來都能體察我的心意,這回是怎麼了,你傻了你!」王鈺是真地動了肝火,自從認識耶律南仙以來,兩人連句紅臉話也沒有說過,更別說罵了。
耶律南仙默不作聲,等王鈺罵完以後,才抬起頭來,輕聲問道:「王爺罵完了麼?」
剛剛壓下去地怒火,被耶律南仙這麼一句,又給挑動起來,王鈺怒極反笑,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連連點頭道:「好,好。你說說看,你為什麼要這樣作?」
「我是為了王爺。」耶律南仙銀牙錯咬,起身跪於王鈺身前。
「為了我?你倒說說看,丞相的侍妾,跑到公堂上,跟他唱反調,使其下不得台,這叫為他好?南仙。你是個聰明地女人,我一路走來,什麼事都會跟你商量,尊重你地看法,可你要知道,我是個男人,你往公堂上這麼一跪,你叫我怎麼下台?百姓會如何議論?哦。我一個男人,見識反倒不如你一個女流之輩?你倒是公私分明,我成了忠奸不明的昏官!」王鈺額上,青筋直冒,神情可怖。
耶律南仙其實料到王鈺會生氣。可她跟童素顏不一樣,童素顏一門心思都放在王鈺身上,即使王鈺作錯了事,她也會苦口婆心的勸導。絕對不會跟他對著幹。可她不一樣,北方女兒地豪爽,造就了她直來直去的性格。
兩人陷入了沉默,相識以來頭一次吵架,讓他們都猝不及防,沒有絲毫準備。吳用站在門外好久,進退兩難,這會兒見他兩人停止了爭吵。才小心翼翼地踏進房內,到王鈺耳朵小聲說了一句。
「什麼?她來了?」王鈺這一驚,比剛才看到耶律南仙跪在堂下還嚴重。怎麼可能,消息已經傳到京城了?自己不是專門把童師閔關在衛戍衙門的大牢,就是為了防備消息走漏。可怎麼到頭來,還是傳到了京城,甚至連她給驚動了?
正百思得其解時,紅秀與童素顏的身影出現在門口。王鈺急忙上前牽住童素顏雙手。連聲責備道:「唉,這大老遠的。你跑來幹什麼?」
「王爺,為妻是擔心你,所以才不得不趕到鄂州來。南仙呢?」童素顏握著王鈺雙手,感覺到他因憤怒而微微顫抖。
「王妃,二夫人跪在地上呢。」紅秀偷偷打量了耶律南仙一眼,悄聲說道。
「要你多嘴!」王鈺白了紅秀一眼,輕喝道。紅秀撇了撇嘴,不再說話。吳用很知趣地退出門去,王爺一家在異地他鄉團聚,王妃一到,這件事情肯定能得到圓滿的解決。
童素顏放開王鈺地手,摸索著向耶律南仙走去,後者一見,趕緊伸出手接住她,小聲說道:「見過王妃。」
「怎麼回事?你怎麼跪在地上?」童素顏奇怪的問道。雖然妻妾跪夫,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可王鈺一直以來,不喜歡家人在他面前下跪,這在寶國公府是人盡皆知的。
「我觸怒了王爺的天顏,不敢不跪。」耶律南仙故意說道。
「那肯定是你作錯了事情,王爺才罰你下跪的,咱們家王爺英明神武,從來不會作錯事情。」童素顏這話王鈺聽著刺耳。索性坐在一旁,看這一妻一妾,一唱一和。
耶律南仙看了坐在一旁生悶氣地王鈺一眼,點頭道:「王妃說得極是,咱們王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諸子百家,無所不通,運籌帷幄,絕勝千里,橫掃千軍,無往不利……」
「行了行了,別給我戴高帽,起來吧,我可沒叫你跪下。」王鈺見兩個女人十分默契的跟自己耍著嘴皮子,心裡地怒氣消了大半。
童素顏扶起耶律南仙,兩人一左一右坐在王鈺身邊,童素顏又招呼紅秀道:「紅秀,你去把咱們從京城帶來的甘瓜拿給王爺嘗嘗鮮。」紅秀領命而去。
「王爺,近年來大宋聲威日盛,連吐蕃諸部也望風來投。王爺入蜀以後,吐蕃六谷部遣使入朝,上表要求內附,並進貢了馬匹及土特產。聖上差王歡到府上,賞賜吐蕃進貢甘瓜。還說這都是王爺治國有方,四海臣服。」童素顏知道王鈺生氣,所以好話說盡,王鈺明知道她是在恭維自己,不過也聽得舒坦。
不多時,紅秀捧著一盤切成小塊的甘瓜走了進來,奉到王鈺面前,仔細一看,我道是什麼稀罕物,原來是哈密瓜。王鈺沒到宋朝前,全國各地隨處都可以買得到新疆哈密瓜,到了宋朝,這東西倒成稀罕物了。
「素顏,鄂州的事情你都知道了吧?」王鈺一邊索然無味的啃著哈密瓜,一邊問道。童素顏既然來了,那想必童貫也知道了。
「是地,前些時候,父親到府上。說兄長在鄂州犯了事。讓王忠攜帶他地親筆書信到鄂州來。第二天,想必是父親又覺得事情不太妥當,讓我也親自來一趟。」童素顏如實回答道。說罷,命王忠入內,交上童貫地親筆書信。
王鈺接過,盯了王忠一眼,不輕不重的問道:「倒是奇怪啊,你到底是我王家地總管。還是童家的總管?」王忠為之語塞,識趣的退出房去。
王鈺將那封信丟在案上,也不急著看,轉向童素顏問道:「這童師閔到底是什麼來路?」
「兄長是父親義子,早年父親在西北督軍,部下一員將領戰死,留下遺孤,父親大人認為義子。撫養成人。我還沒有到童府的時候,兄長便在外作官,難得回一趟京城。大婚之時,他請求回京賀喜,父親不准。是以王爺不認識他。」
「哦,這麼說來,倒真是我大舅哥了。那素顏我問你,你想我怎麼作?」王鈺故意試探道。
童素顏神色突然黯淡下去。好一陣都沒有說話,隨後方才言道:「於私,他是我兄長,我本該求王爺放他一條生路。但素顏知道,王父既然要法辦他,自然有你的理由。婦人不得干預政事,這是自古的鐵律,素顏別無所求。」
見她語氣低沉。神色黯然,王鈺倒是於心不忍了:「你就不想替你的哥哥求求情?」
「即便官人能饒他,國法也容不下他。官人只需秉公執法,事事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童素顏深明大義,反倒更讓王鈺為難。左思右想,不得要領,只能拆開童貫親筆書信看了起來。
這一看。直看得王鈺火冒三丈。本以為童貫來信,無非就是動之以情。讓自己放童師閔一馬。可誰想到,這封書信裡面,竟是滿紙倚老賣老,甚至語含威脅的說辭。什麼「家和萬事興,家國一體,縱犯王法,也當從輕發落。」,「師閔罪狀,或是坊間謠言,或是奸賊陷害,也未可知」,如此種種,儘是替童師閔開脫罪責,暗示自己不要把他怎麼樣。
「哼!豈有此理!」王鈺將信往桌上一拍,冷哼道。
十月十六,王鈺於鄂州大堂宣判,鄂州知府童師閔,貪贓枉法,魚肉百姓,罪大惡極,按律處以極刑,綁赴市曹,開刀問斬,家資充入國庫。但王鈺還是看童素顏和童貫地面子上,對童師閔的家人,從輕發落。童師閔伏法之後,鄂州城一片歡騰,百姓扶老攜幼,前往刑場觀看童師閔被處斬,甚至像逢年過節一樣,燃放炮仗焰火,以示慶祝。並推舉代表,給王鈺送上「愛民如子」的牌匾。
童師閔伏誅,鄂州知府職位空缺,百姓請求留許柱國為知府,但王鈺另有安排。將那趕牛車救災的夷陵縣尉破格提拔為鄂州通判,權且代理知府事,待審院官重新派遣知府人選。
而許柱國,則被王鈺免去了鄂州通判的職務,連同家人,帶回京城。鄂州百姓知道,許大人這是要高昇了。王鈺儀仗離開鄂州時,百姓焚香遮道,稱頌恩德,一直送出五里之外。
此事震驚天下,王鈺連自己的大舅子也下得了狠心處斬,其澄清吏治態度如此堅決,讓天下貪官為之收斂。可王鈺自己心裡明白,真正的麻煩還在後頭,童師閔一案,必將成為一條導火線,至於這條線能引爆什麼,還是個未知之數。
十月底,王鈺回到京城,重新理政,作的第一件事情,就讓滿朝文武震驚萬分。他竟然要廢除延續百年地財政制度,罷除三司,將三司財權,重新歸於戶部。此事,遭到了以輔政王趙廣為首地朝中大臣極力反對,就連從前依附於他的童貫門下一班官員,也加入到了反對王鈺地行列之中。趙桓受到了鼓舞,按下王鈺的奏章,不予批准。
十一月初,樞密使童貫,拜會了三司使商仲揚,輔政王趙廣,消息傳到王鈺耳朵裡,卻不見他有任何動作。次日早朝,童貫,商仲揚,趙廣。聯絡了十餘位大臣,聯名上奏,稱祖宗家法,不能擅自改動,極力反對王鈺罷除三司,重立戶部地舉措,言辭頗為激烈。
童府,童貫書房之中。高官雲集。三司一班官員,以及童貫門生禮部尚書,工部尚書,樞密院眾屬官,甚至王鈺管轄的審官院眾屬官都聚集於此。王鈺一回京,就下此重手,要撤消三司,廢除延續百年的祖制。這件事情鬧得人心惶惶。朝野內外,議論紛紛。
「樞相,王爺這一次不跟您商量,就擅自作主,要罷除三司。下官受皇恩。擔任三司使一職,歷年來是兢兢業業,為國家理財,總不能什麼原因都沒有。就要免我的職吧?只是下官人輕言微,不得不求救於樞密相公,還請您老主持公道才是。」三司使商仲揚,在此次事件中,首當其衝,三司要是沒了,他這個三司使還頂什麼用?
童貫拉長著臉,一言不發。最近。這位掌兵權幾十年地老宦官十分焦慮。因為以前那個言聽計從的女婿不見了,代之以乾綱獨斷地鐵腕郡王。王鈺翅膀硬了,要想展翅高飛了,這一切,都讓童貫感歎,養虎為患啊。
「恩相,說句不中聽的話,丞相既然能罷除三司。將職權重歸戶部。他日也有可能罷除審官院,將職權重新歸還吏部。甚至罷除您老管了幾十年的樞密院……」禮部尚書是童貫門生,反正禮部不過是個清水衙門,王鈺再改革,禮部也不可能撈到什麼好處。
他這句話,說中了要害,童貫此次,旗幟鮮明的反對王鈺,一來是因為童師閔一案,其實更重要的,是為了自己。王鈺今天能罷三司,明天就有可能罷審官院,樞密院。吏治和兵權,都是一個國家重中之重的權力,王鈺雄心勃勃,看來是不顧翁婿情分了。
「老夫有什麼辦法?他現在是丞相,兼管三省六部,審官院,三司,朝廷大部分權力都在他手中,真正地權傾天下,他能聽我這個老岳父的話麼?」童貫自嘲地笑了笑,顯得無可奈何。
眾官聞言,都是一陣嗟歎,普天之下,還有誰能與王鈺抗衡啊。
「樞密相公,話也不能這麼說。連續幾日廷議,咱們都極力反對,丞相似乎也很被動,一直沒有動作。下官估計,只要我們繼續堅持,而聖上又不批復的話,這件事情他就成不了。」
「范大人言之有理,媼相,咱們不妨在民間士林廣造輿論,聲稱祖宗家法,不得輕易改動。雙管齊下,給丞相施加壓力。他若見阻力如此之大,也不得不罷手。」商仲揚一直是此次反對王鈺的急先鋒,這裡面是有原因的。一來他是三司使,王鈺這一手,要斷他的生路。二來,童師閔被斬,雖然沒有牽連到京城,可保不齊王鈺什麼時候就會來個秋後算賬。還是先下手為好啊。
眾官各抒己見,你來我往,主意倒是出了不少,可童貫就是一言不發。從上次科舉他保薦的狀元落空之後,他就已經察覺到,王鈺似乎不太「聽話」了。可當時他並沒有放在心上,以為是王鈺偏愛陳東,一定要替他急個狀元。可這一次,王鈺一回到京城,就要罷除三司,這個舉動,可是個危險地信號。他不會是想清除朝中所有異己吧?
「罷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事情到了今天這個地步,咱們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童貫無力地擺了擺手,不知道為什麼,第一次和王鈺交鋒,而且在王鈺還沒有任何舉措之前,就讓他感覺十分吃力。他試圖說服自己,把這個問題歸結於首次和王鈺站在對立面,所以措手不及。可他心裡明白,現在地王鈺,早不是當年自己在飄香閣碰到地那個鄉下小子。
眾官在童府議完事後,便告辭離開,各自於童府門前登上官轎,打道回府。三司使商仲揚憂心忡忡,看童樞密今日態度,似乎還有所顧忌,三司能不能保得下來,還是個未知之數啊。
「老爺,回府麼?」行走轎邊,商仲揚精神恍惚,聽下人提醒一句,方才醒悟,略一沉吟,搖頭道:「不,再去一趟輔政王府。」趙廣雖然是個空頭王爺。可好歹名義上與王鈺分理國政,現在這個時候,大家要站一陣線才是。
「起轎!」一聲高喝,轎夫們抬著這位大宋財神爺急步向輔政王府趕去。商仲揚於轎內閉目養神,滿心盤算著接下來的計劃。剛走一陣,轎子突然停了下來。掀開轎簾,商仲揚不悅的詢問為何停轎。
「老爺,前面有人擋住了去路。」下人回答道。商促揚略吃一驚。誰敢攔朝廷命官的轎。氣沖沖地掀開前簾,走下轎去,抬頭一望,正前方街道上,幾個人抬著一頂轎子,手提燈籠,正好擋住了去路。
商仲揚心中疑惑,走上前去。大聲質問道:「你等為何攔住本官去路?」
那幾人裡,走出一個青年人,約莫二十七八年紀,頭戴一頂抓角小紗帽,身著一領團花拈邊袍。收拾得十分利落,方面大眼,神情陰沉。見他質問,皮笑肉不笑的拱手作揖道:「商大人。奉王爺之命,請大人到王府一敘。」
「王爺?哪位王爺?」商促揚下意識的後退了一步。
鄭僮嘴角一揚,陰笑道:「您說呢?這個時候,還有哪位王爺想著大人?當然是武州郡王,當朝丞相。」
縱使十月天,秋高氣爽,可商促揚仍舊不免打了一個寒戰,失聲道:「本官。本官要務在身,不便……」
鄭僮臉色一變,放下雙手:「大人,您若是不去,可就是讓小人為難了。王爺可是在府上備好了酒菜,從蜀中帶回了上好地沱酒,您就開開恩,不要讓小人難作。」
商仲揚當然知道。王鈺這設地是鴻門宴。旁人不請,專叫自己去。用意險惡,萬萬去不得。想到此處,大手一揮:「請回稟王爺,下官要務在身,容日後再去拜見。」說罷,扭頭就朝自己官轎走去。
「上!」背後傳來一聲厲喝,商仲揚還沒有回過神來,身邊嗖嗖竄過幾個人去,各持鐵棍,不由分說,劈頭蓋腦就朝轎夫打去。那幾個下人四散逃竄,腳底下抹油就開溜。那幾名漢子,一陣辟里啪啦,將一頂官轎砸得稀爛。
大宋開國百餘年,也從來沒有出過這等事情,商仲揚瞪目結舌,呆若木雞。半晌之後,方才勃然大怒:「你們好大的膽子!本官的官轎,你們也敢砸!你們……」
鄭僮根本不聽他的廢話,走到商仲揚面前,把手一伸:「大人,小人給您準備了轎子,請吧!」
「不去!本官就是不去,你能奈我何!」商仲揚一邊往街邊退去,一邊大聲呼喝。
「哼哼,那就休怪小人得罪了。」鄭僮話音一落,把手一招,那幾個漢子衝上前來,押著商仲揚,像拎小雞似的給塞進轎子裡面。鄭僮一起「起轎」,眾人抬著商仲揚,不多時便消失在夜幕之中。
武州郡王府,燈火通明,府門大開,從外望進去,王府大廳上,如同白晝一般。王鈺獨自坐在大方桌旁,頭戴一頂通天冠,身披絳紗官袍,腰束一條方翠碧玉帶。正襟危坐,神態安祥。元豐改制後,官員四品以上穿紫,六品以上穿緋,九品以上穿綠。而如今,普天之下,滿朝文武,只有王鈺一人能穿紅色絳紗袍,這是天子特旨,以彰顯王鈺的舉世無雙。
商仲揚踏進正廳,只感覺脊背陣陣寒意,一撩官袍衣擺,就要行大禮,王鈺已經叫道:「免了,坐吧。」不冷不熱,不輕不重,更讓商仲揚難以捉摸。
「謝王爺賜座。」商仲揚小心翼翼,端坐於王鈺對面,惟恐有半點差池。
王鈺拎起一把酒壺,一邊倒酒,一邊說道:「到四川去了一趟,射洪產沱酒,我這個人沒讀過什麼書,但也知道杜甫到射洪時,寫過一句『射洪春酒寒仍綠』的詩,這酒想來應該不錯。是吧,財神爺?」
商仲揚見他如此稱呼自己,越發地坐立難安,賠著小心說道:「王爺說是,那便是。」
輕笑一聲,不置可否,將酒杯遞到商仲揚面前,後者起身,雙手接過,連聲稱謝。
「到我岳父府上去了?」王鈺抿了一口酒,十分有滋味地砸巴著嘴。
商仲揚喝著上好的沱酒。卻是滿口苦澀,硬著頭皮回答道:「回王爺的話,是的。」
「商量怎麼對付本王?」王鈺輕描談寫,絲毫不見發怒的樣子。他越是這樣,商仲揚越是坐立難安,拿眼角餘光四處打量,見這郡王府正廳上,除了他和王鈺。再沒有第三個人,偌大一個郡王府,安靜得出奇。
「不敢,不敢,下官只是到童府拜會老大人……」
「哦?那還真巧,三司使,副使,判官。禮部尚書,工部尚書,簽書樞密院事,樞密院都承旨,一共十一人。同一時間去拜會本王的老岳父。這一不過節,二不逢年,有這麼趕麼?」王鈺自顧喝著酒,卻將今日到童府議事地所有人職務都說了出來。
商仲揚知道隱瞞不過。用力吞了一口唾沫,小聲說道:「或許,或許……」
「彭!」一聲炸響,王鈺將酒壺突然摔在桌上,濺起地酒水菜汗,潑了商仲揚一臉,直嚇得他一個機靈,慌忙起身。垂手肅立,也不敢伸手擦去臉上穢物。
「你當本王是三歲小孩兒?我告訴你,你們去了哪些人,說了什麼話,本王一清二楚!所有官員中,就數你商仲揚蹦噠得歡,這幾日你上竄下跳,猴子一樣。我看你這官是不想當了。本王念你為國家理財多年。本來還給你留了一個正三品地右散騎常侍,現在看來也不需要了。鄂州知府出缺。你去吧。」王鈺抽出一方錦帕,拭去手上酒水,聲音不大,卻是不怒自威。
商仲揚暗暗叫苦,京官放外任,本來就不是什麼好事,現在派自己去鄂州任知府,可是那鄂州官場,被王鈺掃蕩一空,現在提拔上來地,都是今科新中的進士,全是王鈺地門生,自己到那裡去作官,能有好日子過嗎?
「王爺開恩,下官年事已高,不願出京為官。下官情願任右散騎常侍一職。」商仲揚壯了壯膽子,希望王鈺能夠收回成命。
「你有什麼資格跟本王討價還價?鄂州地事情鬧得那麼大,砍了十幾顆人頭,沒抓到你頭上,你以為沒事了?告訴你,童師閔供出了一切,你們三司作假帳,連年增加花石綱的財政預算,這錢不但沒用到該用地地方,反而全進了你們的腰包。如果我沒有記錯,你有十七個侍妾,全都養在外宅,對吧?老人家,注意點身體吧。」
商仲揚駭得手腳冰涼,頭重輕腳,身形一陣搖晃,幾乎昏倒在地。強行定住心神,雙腿一曲,跪在地上。
「王爺,下官不自量力,妄圖以螻蟻之力而撼泰山,冒犯尊顏,萬死難贖其罪。但請王爺念在下官在你手下任職多時,網開一面,放下官一馬。只要王爺一聲令下,下官赴湯蹈火,再所不辭!」
王鈺斜著眼睛打量了他幾眼,肩膀一聳,冷笑道:「你有什麼用啊?本王麾下,人才濟濟,武能定國,文能安邦,你能幹什麼?」
「下官願助王爺撤除三司,還權戶部!」
「嘿,沒看出來啊,你還真是明白人。罷了,我也不跟你東繞西拐,明說了吧,你地事本王替你遮掩過去,從今以後就不提了。鄂州你也不用去,那右散騎常侍的職位,本王也給你留著,哎,不如這樣,你乾脆再進一步,到我中書省來,當一個正二品的參知政事怎麼樣?」王鈺走到他跟前,蹲下身去,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道。
商仲揚一聽,簡直是喜從天降,只差沒有痛哭流涕了:「謝王爺!謝王爺!」
「別著急著謝,本王話還沒有說完。明天早朝,你往上遞折子,同意撤除三司,並彈劾工部,禮部兩部尚書,結黨營私,欲行不軌。折子也不用你操心了,本王讓人替你寫好了,你簽上名字就行,拿去吧。」
一本奏折扔在面前,商仲揚呆呆的看了半晌,突然苦笑一聲,撿出了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