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新呂布

第1卷 第152章 群臣殿議,只為禪位事 文 / 黑石頭

    第152章群臣殿議,只為禪位事

    於是劉辨便說道:「其實孩兒也不是非做這皇帝不可,每日早朝就很煩人。朕想多立個皇妃,都當心大臣們說朕好色,惡勞好逸。這皇帝朕也做得挺累的。只是朕若禪位,可要是以後有事,別人要殺朕。那時誰能救朕。」

    何某見劉辯既然也不是很想做皇帝。便更加自信到:「我是你親娘,還能害你。你要是禪位,自然要先和你阿父說好。我向你阿父要個免死金牌,保你一生無憂。到時你做了個安逸王。整天整夜的打麻將,玩女人,也沒人會把你怎麼樣。可是你若是佔著皇位不理事,你阿父回來了還不恨死你。」

    何某說的對。劉辯自己也不想總是這麼早起來早朝。而且還老是說那些他不喜歡的事。要是能整天玩樂,又不用當心有人害自己。倒也可以接受的。

    何某見劉辯深思,看是有些猶豫。便再說道:「你不見你阿父稱王一事,朝中大臣多少人贊同,那些人都想著依附你阿父。要是他們見你怠慢朝政,又想著要做什麼開國功臣。那時還不是慫恿你阿父稱帝。別看現在你阿父無稱帝之心,若是被那些個貪心的大臣給說動了。你阿父一旦下了決心,那便是板上釘釘,鐵定了。以其那時被逼禪位,不如趁現在你阿父還無稱帝之心,自願禪讓。可博得千古美名。更能叫你阿父歡喜。」

    劉辯被何某說得越是覺得該禪位於呂布。這皇帝實在做得累,而且還很危險。搞不好小命不保,前者那個董賊就是先兆。

    於是劉辯便決定禪位與呂布。但是卻和何某提出一個要求,要一個免死金牌。那才是最最最有保障的。

    既然劉辯願意禪位。何某便糾結張玄、嚴忠等人準備次日早朝商議這事。

    皇帝要禪位乃是天下最大的事。張玄、嚴忠二人不敢怠慢,分頭行事。一邊將消息透漏給趙雲。叫這個護京大帥做好萬全準備。因為呂布不再洛陽,要洛陽安定就全靠趙雲了。而後便糾結王朗、華歆等一推擁護呂布的大臣,暗中商議好如何與反對的大臣爭辯。

    次日。劉辯不等別人催請,自己便早早的起床去上早朝。

    大臣們見皇帝今日早早的自己來上早朝,紛紛側目道奇。不想劉辯上朝第一件事,便叫大臣們驚亂不已。

    只見劉辯端坐於皇位上。對群臣說道:「自古帝王,雖號稱相變,爵等不同。至乎褒崇元勳,建立功德,光啟氏姓,延於子孫。庶姓之與親,豈有殊焉。今朕以不德,繼序弘業,遭率土分崩,禺凶縱毒。天幸垂憐,得武王庇佑,捍朕於艱難,獲保宗廟。華夏遺民,含氣之倫,莫不蒙焉。故而今朕欲禪位與武王呂。眾卿以為如何?」

    劉辯這話一出,殿下嘩然。王允、楊彪等人紛紛勸說不可。只是這事太后在背後教唆,劉辯也想通這皇帝要是自己沒本事,那是坐不久滴。不如聰明點。來個禪位,保得美名,又可以換個免死金牌。那以後可不用當心誰敢害他了。

    於是劉辯執意禪位。太后何某又在背後一力支持,禪位一事便大有一邊倒的趨勢。

    不過禪位事關重大,自然不可能一日便議下。南華子得呂布重用,一聽說劉辯要禪位,便立即飛書告知呂布。於是呂布便火速奔回洛陽了。

    洛陽對於禪位商議不下,呂布便已回到洛陽。

    呂布進洛陽時天還沒亮,連夜安排大軍回營休息。自己也顧不得休息,見此時天將破曉,便帶著典韋及數百名近身侍衛連夜往宮中趕來。

    呂布一行到宮門前,正逢於禁領班把守。呂布便喚開宮門,也不叫人服侍,直接全都打發了。只留典韋及隨身侍衛尾隨至大殿。

    典韋受呂布命把守殿門,也不招呼宮中宮女、女官出來服侍。

    呂布一人走進大殿。此時大殿不是議事的時間。只有幾盞宮燈照亮,光線有些幽暗。呂布心中有事,細細盤橫著劉辯禪位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於是一人便如木雕一般,站立在皇位大座前。左手劍柄,右手鞘尾,把魚腸寶劍橫在後腰。雙眼盯著皇位思磨起來。

    呂布不想做皇帝,有很大的原因是受後世影響的。

    呂布是個熱血軍人,也讀過書。知道五胡亂華,北方蠻夷對漢人的惡毒。知道有些蠻人將漢人女子當作兩腳羊,白天煮食,晚上姦淫。知道北方蠻夷對漢人的擄掠屠殺,所以呂布對鮮卑不會有仁慈之心。屠殺牙帳不會手軟。也知道元朝時北蠻對漢人的奴役,漢人被視做賤人。更知道後來東北的滿清對漢人的統治。乃至後來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最後連一個荒蠻島國,都能在漢人的領土上橫行無忌。這些都是呂布深入骨髓裡的記憶。

    現在呂布有機會回到這些事情發生以前,所以他心中的反侵略征服**就特別的強大。

    當一個人被人欺辱到極限時,他或許反而能忍耐。但是。一旦有機會報復時,就絕對不會放棄。現在呂布就是那種心情。他要征服北方,要征服東方,要征服西方。漢人被奴役的歷史記憶,使呂布有極其強烈的征服**。

    呂布是熱血軍人。他沒有那些腐儒所倡導的能容乃大,只有反侵略的征服**。要他呂布去包容?!

    『啊呸』。等到他呂布征服所有的敵手後再包容吧。等到所有人都成了大漢的國民時再包容吧。

    現在!只有征服。征服所有敢反抗大漢的人。

    所以。征服北方,征服東方,征服西方,征服南方。就是呂布最大的心願。可是如果呂布做皇帝,那這一切都將有極大的變數。

    其實呂布也想做皇帝,可是這個皇帝不是隨便就能做的。弄不好是會大亂的。這就影響到呂布征服天下的心願了。

    所以在征服天下與做皇帝之間,呂布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征服天下。當然。如果做皇帝無人反對的話,那他也是樂於做這皇帝的。但是。這有可能嗎?!

    所以在征服天下的大計內,皇帝又算個球。征服天下的大願,要比做個皇帝對呂布更有不可抗拒的誘惑力。

    要征服天下的前提是,大漢不能亂。若是大漢久亂不息,那還談個屁啊。

    呂布想了很久,想了很多。直到天亮後,大臣們紛紛進宮早朝。皇帝、太后也來了。所有的人看見呂布突然回到洛陽,都大吃一驚。

    皇上、太后及大臣們見呂布回洛陽,知道必是為禪位一事而回。

    於是便紛紛對位入定。何某、劉辯見呂布雙眼緊閉,像木雕一般立在殿下一動不動。也不敢出聲,與大臣們一樣,靜靜的等待呂布開口。

    呂布又想了許多後世三國的事。記起曹丕篡位,記起司馬昭之心。想著自己做皇帝,死後子孫會不會也被人篡位。再加上受後世教育影響,使呂布對於是否做皇帝,更加沒有太多心思。更加確定他要的是民族的強大,國家的興盛。

    太陽緩緩升起,大臣們也紛紛進了議事大殿。紛紛見到呂布不知何時站立在大殿之上。先是一陣騷動,吃驚不已。隨後便又不自禁的安靜了下來。整個大殿氣氛極為詭異,大有暴風雨來臨前的安靜。

    皇帝劉辯見這氣氛也是緊張得要命。太后何某更是知道呂布為什麼突然回來。只是今天已經到了最後攤牌的時候了。何某便在心中盤算著該如何與呂布來次對決。

    不過何某畢竟是女人,感覺朝堂上因呂布的肅然,而引起詭異的氣氛。也給弄得心慌意亂。

    只是不一會兒。何某想到什麼,人便淡定了下來。不自覺的摸了摸小腹,隨後便自信滿滿的露出一個撫媚的微笑。

    過了好一會兒。呂布才睜開雙眼。先是盯著何某看了好一會兒,見何某竟然也滿臉撫媚的看著自己。臉上露出的微笑,還十分得意。呂布有些不解。

    何某見呂布抬頭看自己,先是有點心虛。隨後便再次撫摸了下小腹,自信隨之而來。便對呂布報以撫媚一笑。

    呂布一時猜不透何某心思,便轉身環視群臣。

    大臣們早就領教了呂布的威嚴。呂布在大殿上殺過丁原,殺過董卓。且每次當殿殺人都毫無先兆。大臣們早就給呂布的氣勢震懾住了。現在差不多都猜到呂布為什麼會突然回來。見呂布眼神冷厲的掃了過來。急忙紛紛低下頭,避開呂布的鋒芒。

    特別是嚴忠、張玄、王朗、華歆等謀和太后的人。更是急忙低下頭,像是做錯事的孩子一般。盯著地板看。

    呂布轉身環視一圈。而後回頭對劉辯說道:「皇上。臣兵出蓋馬關,力戰東北數蠻夷於北寒之地。數十萬軍民同心協力,連連告捷。東北蠻夷逐一被破,無需太多時日,北疆萬里疆域便將攬入大漢之地。此乃千古不遇之天與機遇。自古來。北方遊牧蠻夷便時常窺寇我中原富庶,我大漢遭北蠻之禍久矣。若臣趁此時機,徹底剷除北蠻之根。那時。將去我大漢永世北患。此乃千萬年之大計。可惜。在臣將功成之時,卻突聞洛陽有驚世之舉。臣不敢稍有分心,只得火速回兵洛陽,以防不意之亂。若是因此而廢了攬平北疆大計,那當是千古之罪也。」說到最後幾句,呂布卻是盯著何某看的。便是要說給何某聽。

    何某見呂布盯著自己,說的儘是千古大計。心裡反而幽怨到:你只想著你的千古奇功,你怎麼不為我想想。現在肚子都被你弄大了,你就不會關心我一下?只去關心你的大計。

    呂布那眼神分明是怪自己壞他千古大計,何某越想就越較勁。現在也顧不得什麼君臣之禮。便說道:「武王大計固然重要。只是要先攬外,需先安內。武王功績海宇無疆。皇上自知年幼無威,無力憂心社稷。便與哀家商議禪位一事。待禪位大事計議安定。那時有功之臣各歸其位,各正其名。你自可為大漢萬年之計,去行那不世之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