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新呂布

第1卷 第150章 鮮卑將亡,慕容成漢家 文 / 黑石頭

    第150章鮮卑將亡,慕容成漢家

    呂布說了許多打算,恨不得每件事都盡快辦成。

    一邊田豐笑道:「主公。此些事,件件工程浩大,需緩緩行之。如今東北方平,人員稀少。需輪次而行。」

    呂布聽了大笑到:「哈哈哈……是本王操之過急了。總之萬事皆勞累子策了,子策可便宜行事便是。」

    戲志才笑應到:「主公之交代,志才銘記在心,日夜不敢怠慢。」

    於是呂布便留下戲志才主理東北之事。隨後全數留下九萬餘步騎**。戌守城池,討伐殘餘蠻夷。

    張頜早引一軍追擊東部鮮卑。高順也引一軍要討伐三韓。臧霸又引一軍渡過黑水(黑龍江)往北攻佔黑水流域。

    後來東北水軍建立後,又於黑水奴兒口渡海攻佔苦兀島。(後世俄庫頁島)最後還向西殺到北荒山。(外興安嶺)

    呂布臨走之前又傳令并州刺史徐晃調兵北上擴疆,直打到北海(貝加爾湖)。不久後徐晃又與臧霸聯軍消滅北海區域的丁零羌。

    東北之地的蠻夷力量,基本上被呂布大軍消滅在綠水西岸與扶余草原。所以向北擴疆並不難,幾路大軍並沒遇到什麼抵抗。最大的敵人反而是氣候。

    後來大漢北方疆域北擴便從朔方北上到北海北岸(貝爾加湖),再往東到東海之邊苦兀島。橫豎四五千里。囊括了整個黑水(黑龍江)流域,北海及北荒山南脈。

    北荒山上天寒地凍,漢人實在無法登上北荒山山頂。

    漢軍雖無敵於北方。可打過北海和北荒山後,便很難再繼續往北前進了。這倒不是有誰可以與大漢騎兵對抗,最大的敵人卻是來至於天氣。漢軍只好在北荒山脈(外興安嶺)南脈幾處山坡上,與北海北端設碑文立傳。

    對於那極北的地方。在那裡天寒地凍,一入秋便潑水成冰。到了冬天更是漢人無法生存。

    對於這狀況。後來呂布結合對付躲入單單大嶺深山蠻夷的經驗。便下了一條軍令,實行寒遷掠人制度。

    何謂寒遷掠人?就是一到寒冬。無法居住的地區,便把士兵在入冬前往南遷。遷移到可以度過冬天,比較南部的地區。雪化後再北上。

    掠人。顧名思義,就是掠奪人口。只要在這片土地內,見到不是漢籍的人,不論是誰,全都掠走。為奴三年,而後教授漢化,編入漢籍。靠近北極的愛斯基摩人,在後來極長的歲月裡,成了漢軍重要的擄掠對象。

    同時北方萬里疆域也給呂布帶來無窮的利益。北海以南,陰山以北,鮮卑山以西。數千里廣闊的漠北,成了呂布治下戰馬、牛羊的牧場。牛羊以億計算。扶余平原千里沃土也成了呂布的糧倉。後來倭國的金銀礦,每年又給洛陽輸送整船整船的金銀,成了奠定紙質漢幣的硬通貨儲備。

    不久後。大漢朝廷又在鮮卑舊地建立『卑州』。在原烏恆、扶余、肅慎、沃沮之地建立『遼州』。高句麗、樂浪、三韓之地建立韓州,後改為『漢州』。以及倭國及苦兀島和並為『倭州』。此為東北四州。

    只是卑州與遼州地廣人疏,每州土地廣闊數千里。可人口極少,每州不過百餘萬。漢州與倭州人口也共計只有百萬左右。四州萬里之地新立之時,人口不足四百萬。比中原一個州郡還少。還是後來呂布鼓勵生育,人口才緩慢增加。寫這麼多其實都是後話。

    四州之地每年為大漢輸送用不盡的馬匹,糧食和金銀。為日後大漢西征定下不朽的實力。

    有了充足的實力,漢軍便開始新一次整頓軍隊,改裝換面。便是不出轄地的郡兵也跟著換裝備。

    後來的大漢朝廷免費發給一個郡兵的基本裝備有。一年兩雙布靴,秋夏各兩身兵服。一件牛皮甲,一把朴刀。弓弩兵有弓弩,盾槍兵有盾槍。

    **更好。兩雙羊皮靴,秋夏各兩身兵服,一把朴刀。一件牛羊皮與硬木片拼合的鎧甲。一頂牛皮包裹的籐盔。

    步陣兵外加一匹駝裝備的馬匹與一把鋼製匕首。弩兵配巨弩,盾兵配拼槽鋼盾及朴刀,槍兵配鉤鐮槍。

    騎兵外加有一把刺槍,佩刀則是砍刀,一把臂展弩。連騎兵戰馬都配有馬胸牛皮護套,雙蹬馬鞍,馬蹄鐵。後來的御林軍則將籐木鎧甲精裝為鋼片鎧甲,裝備更精湛。

    說到留下主理東北的戲志才,因時刻想著呂布交代的各項大事。又是開荒東北平原,又是援助西面張頜,又要顧及南面高順,還要建東北水軍,又想著挖通遼河與黑水,等等一大堆事。卻件件都是國策大計,怠慢不得。戲志才想著呂布的交代,自是不敢偷懶。日夜操勞,最後不久竟然累死在天罡城。

    這些都是後來的事。瑣事稍微說下就是了。

    話說回來。呂布調兵遣將,各處佈防。又留下盡二十萬兵壯戌守掠邊,修建屯田。最後自己只帶五萬近衛騎,於建安四年五月(193年)回到洛陽。

    話說呂布調兵數路,先說張頜這路。張頜領呂布命,攜帶賈詡為參軍。追擊慕容鮮卑與宇文鮮卑。烏恆人既然投誠,併入漢籍。張頜便出幽州過烏恆地界,直撲東部鮮卑舊地。

    只是東部鮮卑領地也不小,再加上佈置守兵,收繳殘餘。直到夏末才追上東部鮮卑殘餘。

    慕容、宇文二部鮮卑自知不是漢軍鐵騎對手。便盡起部族往北欲逃入鮮卑山。(大興安嶺山脈)只是漢軍鐵騎極快。如今烏恆人又反目投靠漢人,做漢軍的嚮導。東部鮮卑再次北逃不久就被漢軍追上。

    宇文莫槐與慕容闕機不敢與漢軍硬戰,只帶著數千精壯,盡棄婦幼繼續北逃。

    張頜令人收擄鮮卑婦幼。賈詡在一邊急對張頜說到:「將軍。今慕容、語文二部捨棄婦幼。想是已軍心潰散,當急遣一先鋒火速追擊才是。除得後患,方能無憂。」

    張頜聽後便對夏侯淵喚到:「妙才。令汝引五千騎三百里奔襲。務必追殺鮮卑殘軍,趁機殲滅。」

    夏侯淵自從隨曹操投呂布後。便因是降將,一直只做了個佐將。如今有機會獨自領軍,心中大喜。急領命應喏。夏侯淵便率五千騎日行三百里,急追鮮卑殘部。

    先鋒大軍追擊不出二百里便追上殘餘鮮卑。

    慕容闕機與宇文莫愧帶著數千殘部一路北逃,堪堪將要逃到鮮卑大山。不想漢軍先鋒從背後追來。兩部只得合力迎戰。

    只是如今鮮卑殘軍軍心早已潰散,夏侯淵又是乘興而來。兩軍混戰,漢軍士氣高漲,又佔著裝備精練,騎陣無敵。鮮卑二部殘軍被殺得潰散不已。

    宇文莫愧大將軻比能在混戰中對宇文莫愧大喊到:「大汗。漢軍來勢兇猛,硬戰只會斷根絕種。大汗快帶著族人離開,我替大汗斷後。」

    宇文莫愧知道此戰必輸無疑。眼見慕容部也死傷慘重,便也顧不得。乃帶著兒子宇文吉爾往北繼續潰逃。

    軻比能知道今日必死,乃率自己親部與漢軍拚命,雖然最後還是命喪殺場。留下斷後的數百宇文部也無一人生還。卻也給宇文莫愧時間逃走。

    夏侯淵率軍廝殺,宇文部又敗走。便將兵力都朝慕容部圍了過來。慕容鮮卑不敵,節節敗退。慕容闕機手下一大將步度根護著慕容闕機與其子慕容波河邊戰邊退。眼見宇文部已有一群人退出戰場,知道再殺下去定被漢人滅族。可是現在宇文部逃出一部分人,漢軍全都圍了過來。只是稍微走慢些,便逃不掉了。

    於是步度根便對慕容闕機喊到:「大王。宇文部已潰逃。若在殺下去我們就滅族了,不如向漢人求降吧。」

    說到這步度根是有些來頭的。步度根本是檀石槐的親孫子,和連的親侄子。和連為奪鮮卑王的位置對兄弟下毒手。步度根父親被和連害死,步度根便與兄長魁頭遠逃到東部求慕容部收留。慕容闕機念在檀石槐的情份上,暗中收留了步度根兄弟。

    後來和連戰死雁門關。步度根和魁頭心災樂禍,對於漢人也沒和連那麼仇恨。中部鮮卑地被漢人佔領後,步度根兄弟便在慕容部留了下來。後來魁頭病死,步度根長大便成了慕容闕機的心腹大將。

    如今漢軍氣勢不可抵擋,步度根也知道漢人有一規矩。就是投降後便不再剿殺,只要做三年勞奴,就可以編入漢籍。於是步度根便勸慕容闕機投降。

    慕容闕機也早看出今日不免要亡族。就算能逃出去,密入鮮卑大山又如何。漢軍一路追殺,到時逃入山林也是過起野人的生活。

    慕容闕機盤量再三,最後還是放棄了抵抗的念頭。於是便對步度根說道:「只要漢人不滅我族,我慕容闕機願將首級獻上。只求留我族一條生路。」

    步度根聽後便邊戰邊對漢軍大喊到:「吾部願降……吾部願降……」

    夏侯淵正率軍廝殺,眼見便要將慕容部圍定。聽聞鮮卑一大將說願投降。心想:對方願降,若再殺下去反而逼慕容部拚死抵抗。到時就算取勝了,自己也會損失不少。如今好不容易才獨自領軍,要是損失太重,難免會被主公瞧不起。

    於是夏侯淵為了減少漢軍損失,便喝令兵士將慕容部圍定,停下廝殺。

    慕容部被圍。夏侯淵便大喝到:「下馬棄械,可免一死。」

    慕容闕機也喝令部族停下廝殺。騎馬來到夏侯淵面前說道:「今天我們部族輸了,只求漢人將軍給我族一條生路。我們願意投降。」

    夏侯淵喝到:「若要投降,便先下馬棄械。若無誠意,如何信爾等。」

    慕容闕機知道力戰不勝才投降,漢人自然不會輕信。如果漢人不信就下馬放下兵器。那時難保漢人為除禍患,會趕盡殺絕。

    慕容闕機回頭看看剛剛成人的兒子慕容波河,心中想著留下族根。於是便下定決心,為叫漢人相信自己是誠心投降的。便對夏侯淵說道:「我知道漢人將軍要的是誠意。我慕容闕機今天是真的誠心投降,只求漢人給我部一條生路。要是你們漢人答應不殺我部族,我慕容闕機就自願死在你面前,以表誠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