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賈寶玉新傳

第七卷 滿江紅 第二章 楔進山東(上) 文 / 空空道人

    第二章楔進山東(上)

    目前的局勢對滿清、對南明來說都是最佳的機會。

    對王燃來說,南明內部的軍事實力已經得到了統一,隨著黃得功部的歸心和與清流一脈達成的諒解,內憂已除……這也是寧國府一案帶來的非常意外的好處……否則王燃此次出兵北伐,怎麼也得在金陵駐留部分人馬防範內部可能產生的意外,根本不可能傾巢而出,再加上山東之役中本來就受到的損失,北伐的效果自然會大打折扣。

    現在少了山東的五萬人馬,卻增加了黃得功的十萬兵馬相助,也算得上是意外之得。只不過黃得功的擔子明顯加重……既要防範來自長江上流的左夢庚,還要扼守金陵,防止其它方向可能會有的攻擊。

    另一方面,寧國府一案帶來的另外一個好處是給王燃的「疑兵之計」提供了絕佳的煙幕彈……王燃、黃得功兩人可以明目仗膽地進行戰爭準備,而不讓清軍懷疑他們的真正企圖。

    可以說,南明在內部已經達到了截止目前為止的最好局面,而在王燃看來,外部的時機同樣更是稍縱即逝……南明雖然四面皆敵,但敵人的重點卻都不在南明的身上。尤其是滿清,它的兵力佈置嚴重失衡,絕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在陝西、山西一帶,北京至金陵一線兵力相對單薄。王燃的總兵力雖然較滿清為少,但只要運用得當,卻可以在這條線上形成局部的優勢……王燃的總體戰略正是基於對手的這種佈置而設。

    王燃的作戰意圖很明確,趁清軍主力偏移之機,集中優勢兵力吃掉弱勢之敵,並打通金陵至北京一線,取得政治上的主動,打亂清軍的部署,再來個混水摸魚。

    如果不能抓住這個機會,一旦清軍結束了李自成方面的戰鬥,必將全力南侵,介時王燃很明顯會面臨一場「持久戰」,全力自保尚且不瑕,短期之內肯定沒有餘力部署如此大規模的北伐。

    對多爾袞而言,目前也是夢寐以求的好機會。從內部方面,滿清的內部在入關之前就已經亂的差不多了,定鼎北京之後,雖有皇帝的哥哥豪格與多爾袞搗了一陣亂,但很快就被多爾袞鎮了下去。目前多爾袞在滿清可謂是乾綱獨斷,故此並不存在一直攪得南明不安的內憂之患。

    而在外部,隨著局勢的變化以及陝西多鐸部對李自成部的不斷打擊,終於打出了一個超級內奸牛金星和一個大漢奸左夢庚。這兩位的出現不僅可以使滿清得以迅速結束對李自成的進攻,全力對付南明,而且也極力大增強了滿清的實力……李自成部下的戰鬥力不用說,除了真正的八旗精銳,能和李自成部正面較量的部隊還真不多,當年號稱明軍中最具戰鬥力的吳三桂鐵騎也不是他們的對手。至於左夢庚,不管他的戰鬥力如何,只八十萬這個數字本身就極具威懾力。別的不說,滿清的兵源是不用愁了。

    對多爾袞來說更具誘惑的一點也正是出於王燃的佈署。在多爾袞看來,明軍的兵力部署實在太分散……有十萬人馬在海外,有十幾萬人馬用於了北伐……滿清在總兵力上具有優勢,在金陵方向更具備了絕對加十分的優勢。只要抓住戰機,完全有條件形成對南明軍隊的分割包圍,一口一口吃掉他們。

    多爾袞的作戰意圖同樣明確,趁莊子固兵團遠征未歸,將南明的北伐部隊陷在山東,集中優勢兵力吃掉河南李巖部與南京黃得功部,進佔金陵,然後再掉過頭對付北伐軍。

    不難發現,王燃和多爾袞在決策上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把奪占對方的「首都」當成第一優先序列……這與王燃原本時空中的「斬首行動」很類似。正所謂蛇無頭不行,拿下了對方的首腦之地,不僅可以將對方的組織變成一盤散沙,打亂相應的軍事部署,其具備的政治意義以及由此產生的連鎖效應更是無法計算。

    依據王燃原來時空的歷史記載,滿清攻佔北京後,江北的明軍便完全喪失了鬥志,即便只是面對百人規模的清軍小隊,各地城池也是要麼迎敵納降,要麼潰逃南方,其情景與當年日本鬼子侵佔我中華時出現的「一人佔據一縣城」的情況非常類似。而在滿清攻佔留都金陵之後,除了極少數忠義之士尚有抵抗之外,整個士大夫階層都完全放棄了抵抗,軍心、民心消失殆盡。

    王燃、多爾袞兩人的如意算盤打著都很響,但是一場戰爭下來總得分出個輸贏,不可能兩人都如願……互換都城之事大多出現在遊戲之中。

    依據後世軍事專家對此戰的復盤分析,在戰爭的開始階段,也就是王燃剛發動北伐之時,兩人的機會差不多持平。也就是說,雙方其實都有機會實現自己的目標。

    需要指出的是,這種機會上的持平主要是指情報、實力等方面的綜合持平……雖然王燃佔了先手之利,但在總兵力上卻處於絕對的劣勢,而雙方在決定戰爭進程最重要的情報方面都存在著重大漏洞。

    王燃、多爾袞其實在軍事有一個共同點,都秉承「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戰術觀點,因此在情報的側重點上各不相同……畢竟情報系統的力量都有限,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多爾袞自不用說,收到牛金星反水的情報之前,重點都是放在了李自成方面。而且由於王燃的若干層「疑兵之計」,使得他對王燃的兵力佈置並沒有做到知之甚詳,對王燃的真正作戰意圖也不瞭解……在王燃出兵北伐之後,多爾袞還一直以為王燃的目標僅僅就是光復山東、窺測北京。

    而王燃為配合自己的戰略,也是將敵情重點放置在了北京一線,重點搜集北至山海關、南到徐州的清軍實力分佈,對左夢庚、李自成、多鐸等勢力僅限於外圍的掃探,像左夢庚、牛金星兩人反水這樣的對戰局可能引起巨大波動的情報並不知情。因此更無從瞭解多爾袞的作戰意圖。

    事情說起來頗有幾分喜劇色彩……正是因為兩人均不願被別人牽著鼻子走的性格打法,以及兩人對對方作戰意圖的不瞭解,在戰爭的初期,雙方都在不同程度上對對方頗有些「正中下懷」的作戰部署感到了疑惑和一絲竊喜。

    尤其當這種「正中下懷」的部署是對手被自己「帶」出來的時候,這種疑惑與竊喜混雜的心情就更加明顯……別的地方不說,山東的局面就正往這個方向發展。

    洪承疇不愧是前明為數不多的軍事大家,更不愧是滿清的好奴才……他充分領會到了多爾袞「拖」住北伐軍,為大部隊進攻金陵爭取時間的意圖。

    在洪承疇擬定的「節節抵抗、步步設防」戰略戰術中,將兵力沿德州至徐州一線輔開,據城堅守,並給各地駐軍規定了守城時限,如小城守兩天,中城守五天,大城守十天等,根據他的計算,這一路上大小城池十餘座,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拖住明軍的進攻時間,還可以通過以守對攻,消耗明軍的有生力量……從前期的作戰效果來說,這一策略顯然是成功的。北伐軍簡直就在按在自己的思路在行動,雖然由於自徐州至兗州一線全是小城,消耗不了明軍多少兵力,但在時間上卻超額完成了指標。

    「大人,攝政王給了我們三十天的任務,我們已經完成了十天……剩下的簡直太輕鬆了……」洪承疇的一名手下抑制不住滿臉的興奮對洪承疇說道:「不用別的,單兗州、濟南、德州三座重鎮就完全可以……」

    「二十天……」洪承疇不屑的一笑:「只濟南我就可以守二十天以上!」

    洪承疇這話倒不算狂妄,濟南地處要衝,是山東最大的城市,洪承疇在此部署了近三萬人馬,並親自坐鎮此處。

    洪承疇的運氣不錯,濟南是王燃所部山東軍團的大本營,洪承疇在山東之役中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孫光宗只來得及炸毀了濟南城防的火炮和部分火器,還有一大批自製

    「萬人敵」、卻沒來得及銷毀,被洪承疇繳獲……洪承疇對火炮倒不在意,他的部隊本就配備著幾門紅衣大炮,現在再加上這些守城利器,雖然王燃所部有十萬之眾,但想要在二十天內拿下三萬人駐守的濟南城,卻真的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