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賈寶玉新傳

第七卷 滿江紅 第二章 楔進山東(下) 文 / 空空道人

    第二章楔進山東(下)

    洪承疇是王燃北伐路上的一根釘子,王燃想要進軍北京就必須首先處理好洪承疇這五萬兵馬。否則即便是打到了北京城下,洪承疇的回防也會使北伐軍受到來自背後的威脅。

    但洪承疇確實不是那麼好對付的。隨著北伐軍的進抵兗州城下,洪承疇對部隊進行了進一步的規劃,將其「節節抵抗、步步設防」、以守對攻、拼消耗的作戰理念發揮到了極致,對麾下五萬人馬做了最適宜於拖時間的的安排……沿北伐軍的必經之路,在兗州部署一萬人馬、在濟南部署三萬人馬、在德州部署一萬人馬……這就像是在一條直線上一字排開了三個節點,頗有些一字長蛇陣的意思,節節相合、首尾呼應。

    洪承疇同時下達了死命令,各城沒有他的命令一律不准出城迎戰……自己目前這一階段的任務是拖時間,這樣做明顯可以將風險降至最低。

    「大人的安排真是妙到毫顛……不僅可以防住正面的北伐軍,便是賈寶玉真的領著青州兵從側面進攻濟南,這三萬人馬也足夠應對……」濟南城牆上,洪承疇正率領手下官員視察城防,手下甲讚歎道:「以此三座重鎮為依托,別說守二十天,一百二十天也沒有問題……」

    「兗州有什麼消息嗎?」身著一襲文士長衫的洪承疇嘴角噙著略帶高傲的笑容,背負著雙手、瞇著眼睛遠眺著南方,竟有一種儒將的氣質:「北伐軍有沒有開始攻城?他們還在鄒縣嗎?」

    鄒縣是緊靠著兗州城南的一座小縣城,此前北伐軍的最後一個動作便是攻陷了那裡。

    「攻城?肯定沒有!」洪承疇的手下乙語氣中滿是嘲弄:「說起來,那些北伐軍也著實可笑,居然在鄒縣開始整修城防……據密探回報,城上已經準備了不少的火炮和萬人敵,擺明了是想防守……真搞不清楚他們這是想要繼續『北』伐還是想防著我們『南』伐!」

    洪承疇的戰情準備工作相當充分,情報傳遞暢通無阻,關於北伐軍的動態倒是能及時掌握。一時間眾人都狂笑起來,說實話,北伐軍的這一舉動怎麼看都顯得很幼稚……鄒縣畢竟只是一座小城,戰略地位也不強,而更重要的是,整修城防需要大筆的時間,它還沒修好,金陵城恐怕已經被打下來了。

    「大家不可輕敵!值此關鍵時刻,不可有絲毫疏忽……以防對方有什麼陰謀詭計!」洪承疇正色說道,不過他眼中露出的笑意顯然暴露出了他的真實想法。

    「我倒是希望那幫笨蛋一直修下去……」手下丙笑著說道:「這樣我們什麼也不用干便可以完成攝政王交待下來的任務了……」

    希望畢竟只是希望,並不能完全代表現實……手下丙還想再說上兩句,一名小校飛奔上來。

    「報!」小校單膝點地:「明軍已經出了鄒縣,正向兗州行進!」

    「來得好!」洪承疇一拍城牆,轉頭吩咐到:「通知下去,一旦明軍開始攻城,便按計劃出動騎兵從背後不斷襲擾敵方陣營,策應兗州的防衛……」

    從兵力上說,明軍的總兵軍近十萬,是兗州守軍的十倍……長時期地守住兗州自然是不可能,但在濟南的協防下,守上十天絕對不成問題。

    「兵書有雲,『三則攻之、十則圍之』……」手下丙再次暢想起美好的未來:「要是明軍打這個算盤就更好了……兗州城的補給足夠再挺上二十天的……」

    手下丙再次失望。

    北伐軍的作法透著強烈的莫名其妙,它既沒有「攻」、也沒有「圍」,而是選擇了「繞」。

    「『繞』?」洪承疇一皺眉,看著面前再次前來報信的小校,有些不確信地追問了一句:「明軍『繞』過了兗州城?」

    也難怪洪承疇感到疑惑,一般情況下,「繞」應該說是一種極其不明智的做法,這無異於孤軍深入……在兵力佔優的情況下,大隊人馬自然是可以繞過必經的城池,但此後的補給問題就麻煩了……被繞過的城池守軍即便不敢主動出擊大部隊,也完全可以形成對對方補給線的衝擊,截斷對方的後援……沒有了援助補給,你的大部隊不是孤軍又是什麼?

    「是的,大人,」小校確定地回答道:「明軍已經『繞』過了兗州城,正向泰安逼近!」

    洪承疇等人全都一怔,雖說明軍可以輕鬆地拿下守軍不多的泰安,但這又能怎樣呢?……前有濟南、後有兗州,兩座重鎮都不是輕鬆可下之地,明軍這不等於主動把自己置於兩面被包夾的死地嗎?

    「立刻通知出援的騎兵返回濟南待命……密切關註明軍的動向,隨時通報!」洪承疇皺著眉頭思索了一會兒,命令到。

    對方既然不打算攻城,想從背後襲擾的打算自然就落了空……讓這些騎兵正面和十萬人打野戰可不是一個好主意。而在理不清對方脈胳的情況下,採取以靜制動的策略顯然是最穩妥的方法。

    「依標下看來,最好就讓這些笨蛋打下泰安城,」手下甲得意地發表著自己的見解:「說不定他們又得修上幾天城防止我們『南伐』,這一來一回,二十天很快就到了……」

    手下甲在預測方面顯然比手下丙要強的多。很快消息又傳了回來,不到一千人、沒有配備強大守城裝備的泰安城在半個時辰內被告城破,而明軍果然也開始修城。

    說實話,手下甲猜測北代軍修泰安城只是飽含嘲諷之意的玩笑之語,而當這句玩笑成為現實之後,反而有些不知所措。

    「你是說明軍是一邊修城,一邊繼續向北開進?」手下甲沒有絲毫中獎的喜悅,滿面疑惑地看向前來報信的小校。

    「是的,據報明軍留下了約兩萬人馬於泰安,其餘七萬人馬繼續北進,前鋒已經出了泰安城!」小校報告道。

    「大人,明軍這一招顯然是想防範來自兗州和濟南的兩路夾擊,在一定範圍內確保其後顧無憂……」手下甲對著洪承疇分析道:「難不成他們是想集中兵力,一舉拿下濟南?……扼守此中腹之地,使我首尾不能相顧?」

    「有道理,」手下乙附合併提出建議:「大人,要不要兗州守軍銜尾出城衝擊一下?……即便不能有所斬獲,也可以干擾其行動,有助於查明其其實意圖……」

    「引計不妥,」手下丙立刻反駁到:「大人早有令在先,『一律不許出戰』,尤其是在此情況不明之機,更不宜輕舉出城……」

    「難道就看著他們在我們中間砸下這一根楔子嗎?」手下乙叫起來:「這可等於掐住了我們的頭……一旦明軍對濟南發動進攻,我們就缺少了來自兗州的策應!」

    手下乙與手下丙爭執不下,手下甲卻突然又發現了一個問題,他不覺看向怔在一旁的小校:「你剛才說有兩萬守於泰安、有七萬繼續北進,明軍此次共有十萬人,還有一萬到哪兒去了?」

    「啊,小人該死!」小校趕緊說道:「報前方軍報,明軍兗州南面的鄒縣駐留了一萬人馬!」

    眾人均是一怔,很快手下丙就露出了勝利的笑容,事實證明了他與洪承疇決策「不許出戰」的英明……很明顯,如果兗州守軍貿然出擊,除將被守於泰安的明軍阻擊之外,更可能給守候在鄒縣的那一萬明軍以可乘之機。

    「諸位也不必擔心,明軍的下一步目標肯定是想直取濟南……這一點我也持同樣的意見……」手下丙得意地笑著說道:「我們雖然失去了兗州的策應,但兗州的一萬人馬卻等於牽制住了明軍的三萬人,明軍用於攻打濟南的兵力至多也就是七萬……三萬對七萬,別說守二十天,再長上幾倍也沒有問題……更何況我們還有來自德州的策應!」

    手下丙的判斷又一次出了問題。明軍七萬人馬抵達濟南城下後並沒有發動預想中的攻擊,而是再一次「繞」了過去。

    看著明軍從濟南側翼快速「繞」過,刀出鞘、弓上弦、手持火種隨時準備點燃火炮、萬人敵給予那些敢與來犯之敵以迎頭痛擊的清軍全部目瞪口呆。

    「這些明軍到底想幹什麼?」最擅長思考的手下甲也不禁喃喃地自語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