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賈寶玉新傳

第六卷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第二十三章 疑兵之計(下) 文 / 空空道人

    第二十三章疑兵之計(下)

    金陵城的戰爭氣氛突然濃重了起來,一股劍拔弩張之氣也開始在朝廷之上蔓延開來。

    《人民日報》繼大力為北伐外敵造勢後,又開始展開內討國賊的運動……稍有些不同的是,外敵已經說的很清楚,就是滿清,而這國賊是誰還沒有明說。

    「這還不是明說?」金陵的朝堂之上,黃宗曦拿著幾份《人民日報》跳腳:「大家請看,這一期的標題,『深層次分析某些將領不與清軍主動交鋒的原因』……什麼深層次的原因?不就是想說黃將軍與清軍私下有什麼協議嗎?」

    王燃連續幾天一直告病假,除閻應元等手下大將及唐王等「親朋好友」外,任誰也不見。黃宗曦等人找不到王燃,只好請「大家」看。

    「話不能這麼說……『某些將領』,又沒指名道姓說是黃將軍,不過是個代指而已……以」唐王「替死鬼」的身份讓他不得不站出來:「我有三個方面可以支持這個論斷,第一,雖然文章中涉及到的大多案例像是以黃將軍為背景所寫,但誰能說別的將軍就沒有類似的經歷?我統計了一下,有以下三個案例屬於作戰時常見的……」

    「那這一期呢?」黃宗曦臉部的三條黑線相當明顯,也不顧唐王的身份,打斷他的話說道:「『如果黃得功真的裡通外敵,我們將面臨什麼樣的安全威脅?』……這可是指了名、道了姓了吧!」

    這篇文章是林黛玉請《人民日報》特邀軍事評論員史湘雲所寫,對黃得功一旦叛變南京局勢的發展進行了預測,至於預測結果自然是壞到不能再壞……凡是看過這篇文章的人都會立刻心生警惕之心、恐懼之意。

    需要附加指出的一點是,《人民日報》提供的稿費相當豐厚,一般情況下,林黛玉都會在同等條件下選擇便宜自己的姐妹。

    「這個問題要分幾個層面來看,裡面對黃得軍的分析不過是一個推測而已……」唐王的條理相當清晰:「下面我列舉三個方面的證據來說明這個問題……第一,裡面大量使用了『如果』、『可能』、『或許』、『是不是』等明顯具有不確定性含義的詞彙……文章的標題就建立在『如果』這一概念之上,我作了一個初步的統計,『如果可能』這個詞在文章中出現了二十八次,『可能』這個詞……」

    「唐王殿下,這一篇總沒有『如果』、『可能』了吧……」黃宗曦的臉已經全部被黑線覆蓋,翻出第三份報紙:「『試論攘外必先安內的重要性』,這又該作何解呢?」

    這是一個老話題,由薛寶釵、柳如是等人合作完成,稿費則是被她們在難得一閒時,用於舉辦了一次什麼詩社,也就是吟詩作對、賞花弄月,當然這裡面沒王燃什麼事。

    「這,需要什麼解釋?」唐王做瀏覽全文狀,然後帶著一絲疑惑看向黃宗曦:「這通篇沒有一個地方提到黃將軍啊……好像連一個『黃』字都沒有,難道我的統計有問題?我再仔細看看……」

    「唐王殿下,請把這三篇文章合在一起再仔細看……」黃宗曦的臉色完全是黑裡透著紅,咬牙切齒地說道:「這還不說明問題嗎?!」

    「說明什麼問題?合在一起那也是三個獨立的文章……」唐王透著驚奇說道:「總不能把任挑兩篇文章放一塊,就把事情也合在一起了吧……舉個簡單的例子,一篇是講助人為樂的,一篇是講殺人越貨的,如果都不指名道姓,均以『某人』代替,你總不能說是一個人幹的吧……我再舉一個例子,這個例子可能稍複雜一些……」

    「唐王殿下,您就不用再替那賈,賈大人掩飾了……」看見黃宗曦已然有吐血之勢,刑部鄧煒達趕緊上來助陣:「兵部這些日子一直在整軍備武,不是想對付黃將軍又是為何?」

    鄧煒達確實比較鬱悶,一個專管刑獄之官卻根本見不著犯了案的賈珍、堵胤錫等人……人全部被請到了國家情報廠,連案卷都不向他透露半個字。

    「對啊,你也說兵部『一直』在整軍備武……」唐王有條不紊地說著繞口令:「大家都知道,自山東之戰後,兵部就『一直』在整軍備武……那時候,好像還沒黃將軍什麼事吧……不信的話,我可以給大家介紹一下當時的局勢……」

    「當時整軍是為了北伐!現在整軍又是為何?」鄧煒達雖然自號口才無雙,年輕時還經常參加什麼辯論大賽,但碰上唐王卻也一樣地不敵,直接被唐王一段繞口令搞得同樣臉色發黑:「《人民日報》前面還總提北伐二字,可現在呢,根本提都不提!通篇大論全都在談『內憂』、『內亂』、『內賊』,這不是擺明了要打內戰嗎?!」

    「國難當前,不去阻外敵入侵,卻一心對內,單憑一些『可能』、『如果』等詞便為獨攬大權而要除去國之棟樑,」黃宗曦緩過一口氣,立刻加入戰團:「這與當年岳飛岳鵬舉的『莫須有』之罪又有何區別?!」

    黃宗曦也是被氣的有些昏了頭,此話已經將王燃等同於了陷害岳飛的秦檜。這絕對可算得上是一句飽含人身攻擊的罵人話了……如果要選舉十大漢奸,秦檜肯定是不負眾望。

    不過清流就是這樣,上起火來便毫無顧忌,連皇上都敢比做昏君……眾多清流圍了上來,七嘴八舌地要求唐王給出一個合理地解釋。

    便是顧炎武也上來半打圓場半將軍地說道:「賈大人一代名將,運籌於帷幄,傳奇之名播於四方,自然不會冤枉黃將軍,也自然比我們更懂得此時發動內戰的後果……可他總不露面給大家解釋,只是一門心思地備戰,到現在連我們這些掛著參贊軍務之務的大臣都搞不清要和誰開戰,這未免也太……」

    「各位,各位,」唐王提高了聲音,一面在心中大罵王燃等人不講義氣……王燃告病,陳子龍等人見此場景早就離唐王八丈遠……一面擺出諸葛亮舌戰群儒的風範:「不提北伐,也不代表就不北伐,更不能代表著就要打黃將軍吧……國家值此內憂外患之際,常備軍務也實屬應該……現在國家形勢的確不容樂觀,下面我從以下五個方面分述之……」

    「唐王殿下,您不必再替他分辨了……」黃宗曦大呼道:「他就是想對付黃將軍,現在之所以不公開喊出來,不過是疑兵之計、在等待時機罷了!」

    黃宗曦所說的「他」自然就是指王燃。

    「這一點你說的不對,什麼疑兵之計……」唐王直接讓眾人感覺到那種挫敗後的無力:「賈大人可什麼時候也沒提過要對付黃將軍……這一點從他寫的文章、說過的話等方面都找不出證據……」

    「說的不錯,我們現在的關鍵就是在疑兵之計四個字上!」兵部裡,王燃與史湘雲、閻應元等手下大將正聚在一起對作戰計劃進行進一步的推演分析:「疑兵之計,就是讓對手猜東猜西,拿不定主意!這可是彌補咱們兵員不足的唯一方法!」

    也難怪清流上火,王燃打著病假的旗號不上朝,可卻頻頻出現在兵部,上竄下跳,大呼小叫,精神好的完全可以進精神病院。更可氣的是,每天一上班這傢伙都會首先聲明一句「請大家記住,我這是帶病堅持工作」……騙了人不說,還干拿一份病補。

    「得意什麼?」史湘雲在一旁抿嘴笑著說道:「都被人比做成秦檜了……」,王燃等人雖然不上朝,但不代表他們就不瞭解朝中的動態。

    「那只能說明咱們疑兵之計的效果好……」王燃還是很得意地笑道:「雖然還不知道滿清的反應,但已經騙住了清流……」。

    「總體戰略」正式進入實施階段,目前看來運轉正常,王燃自然比較高興。

    「怎麼,被人比成秦檜,我看你還很高興嘛……」史湘雲輕笑著。

    「有什麼不高興的?我又不是真的秦檜,也不想當秦檜……」王燃一副上位者的態度,笑著說道:「大家可以試想一下,等打完這一仗,那幫清流到發現自己是錯的、自己才是製造冤假錯案的傢伙,那見了我會是什麼表情?光想想就夠爽的了……再者說,咱們也算是騙了人家,被罵上幾句又不會掉肉,有什麼大不了的?」

    「兵法有雲,實則虛之,虛則實之……」李文達搖頭晃腦起來:「我們明著要對付黃得功,既可以明正言順地進行戰爭動員,又掩蓋了我們的真正作戰意圖……等把大家的視線全部牽到銅陵,別人放鬆警惕時,突然轉身對付滿清……嘿嘿,絕對讓他吃不了兜著走!」

    「要是滿清和這些清流的想法一樣,我們可就省精神了……」閻應元開始暢想:「一套a方案就能一路殺到底,其它什麼備用方案也不用,那就太過癮了……」

    閻應元說歸說,樂觀歸樂觀,但此戰的風險卻是大家都明白的。

    戰場上的情況瞬息萬變,沒有一套計劃能夠包打天下。況且,與在軍事上尚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的清流相比,滿清可不是那麼容易對付。

    長期的征戰使得滿清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別人不說,單就是多爾袞自己,他的地位和榮譽就是從小在戰場上真刀實槍打出來的。

    那些降清的前明軍將領更不用說,對明軍那是直接的知已知彼,像現在山東的洪承疇,原本就主管著全國的兵事,對明軍可謂是瞭如指掌。當然,對現在王燃帶領的明軍還是缺乏一定的瞭解,這恐怕也是支撐王燃下決心實施「總體戰略」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話說回來,眼前這個疑兵之計能騙得過清流,可不一定就能騙得過滿清,而一旦被滿清識破,什麼「總體戰略」就都直接歇菜吧……就目前的局勢來看,王燃的兵力在南明算是老大,但跟滿清一比可就算不上什麼了。別的不說,單就吳三桂從山海關帶來的降兵就抵得上王燃的所有兵力。

    更何況,山東新敗,王燃平白就損失了好幾萬部隊,這無疑是雪上加霜!再加上國內、家裡的亂事不斷,寧國府、黃得功等事情都佔去了王燃的很多精力。

    而即便此疑兵之計騙過了滿清,但要順利地執行後續作戰方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王燃制定的計劃環環相扣,對部隊作戰的要求相當高,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可能導致計劃的提前終止。

    若後果單是提前終止計劃倒也罷了,更可怕的是,隨著此計劃的終止,必然會引起滿清的全力反撲,到時候王燃兵力潰敗,又有誰能抵得住數倍於已的清軍攻勢?……王燃原本時空中,清軍自發動對南明的攻勢起到打破金陵不過短短幾個月的時間。

    應該說,此戰的風險相當之大。

    「風險這麼大,不如緩上一段時間……」唐王曾勸說過王燃:「反正也不急於這一時……現在國內的發展也算得上是欣欣向榮……只需過個一兩年,我們的元氣便可恢復個五六成……」

    唐王對王燃雖說已經是相當信任,也很想盡快打敗滿清,但面臨這麼一場類似於「破釜沉舟」、「不勝即死」的一役,老持成重的唐王確實是很「提心吊膽」。

    「過了這一時,恐怕就再也沒有機會了,滿清沒給我們留多少時間……不打,我們就是亡國滅種……打了,我們還有機會一搏!」王燃輕笑著:「再說,我的疑兵之計是計中計,滿清想全部看穿可不容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