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賈寶玉新傳

第六卷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第二十二章 七步之詩(下) 文 / 空空道人

    第二十二章七步之詩(下)

    在一般人看來,寧國府之事根本就沒有影響到王燃的日程安排。

    大家估計的口水仗並沒有打起來,《人民日報》在刊登了王燃發表的「絕不姑息家人犯法」的決心之後,《光明日報》在當天作出了回應,對王燃是否真的是剛剛知情、「透明」審理是否可行、把相關人等全部遞解回金陵的真實意圖是什麼等問題展開了詳細的論述。

    可是《人民日報》第二天就放棄了這個話題,重新投入北進山東、為山東之役損傷的將士報仇一事中,頗有讓《光明日報》一拳打了個空的感覺。

    這種情形看上去有些「雞同鴨講」。《光明日報》仍在堅持每天爆料,從「高利貸逼死一家四口,誰來主持正義」到「鮑二媳婦自殺的內幕」等不一而足。而《人民日報》則執著於通過對洪承疇全方位的介紹,為其樹立起南明第二位漢奸的形象。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這本就是戰場取勝的法寶之一……」王燃制定該方略時曾如此總結:「把它移植到輿論戰也同樣適用……」

    王燃在制定完這一方略之後,便與《人民日報》製造的輿論相配合,擺出一付不再理會此事、一切等相關人等到了金陵再說的架式,開始專心致志地重啟其蘇州「催糧納餉」、備戰北伐之舉。

    話說回來,雙方這雖不是口水戰,但也是爭奪老百姓眼球之戰,一個希望揪出南明內部的蛀蟲,另一個則力圖為老百姓找到外敵,就看老百姓更關心什麼。

    幾天下來,從兩報的發行量等指標統計可以看出,《人民日報》顯然佔據了優勢。除了《人民日報》所擁有的規模、發行經驗、讀者基礎等原因外,更重要的是,適此關鍵時期,大家對「外寇」、「漢奸」的印象更深……畢竟這關係到身家性命、會不會當「亡國之奴」的重大問題。

    至於象蛀蟲這樣的事情,雖然更為八卦,但一方面從重要性排行的角度看,並沒有「外敵」的危害那麼迫在眉睫……一方面,寧國府再地坯、再惡霸,也不過是禍害了寧國一方,對整個大局無甚關鍵影響,而另一方面,涉及到了王燃這位「民族英雄」、「青年偶像」級別的人物,因此寧國府之事在許多人看來完全可以等到南明更穩定的時候再來處理,這也是王燃人氣旺所帶來的好處之一。再者說,王燃已經發佈公告,要對賈珍等人公開審理,這人還沒到金陵,瞎吵吵又有什麼用。

    當然,《光明日報》也並非毫無所得,他們的不畏「強權」再次給老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對於他們恢復其原來的影響力有很大的幫助……老百姓都已經看出《光明日報》的威力,正是由於《光明日報》對寧國府之事的揭露,才引起了朝廷對此事的重視。這就給許多人造成了一種印象,《光明日報》與到衙門擊鼓鳴冤一樣可以成為老百姓申冤的一條途徑。

    《光明日報》也算是無心插柳,自暴料寧國府之事後,《光明日報》的絕大部分版面都用於接受老百姓的投訴,到有了些法制日報的意思。而黃宗曦等人對此倒也是樂此不疲……「為民請命」本就是他們追求的主要境界。

    而另一方面,《光明日報》在此次鬥爭中也獲得了諸多經驗,從這幾天的運作來看,顧炎武、黃宗曦等人已經不再抗拒對《人民日報》的模仿,通過大量的借鑒,在運作上慢慢開始成熟……《光明日報》長篇大論的理論分析從此絕跡,取而代之的是犀利的針鋒相對,「白話文」在《光明日報》中的比例也越來越大。應該說,清流們個個都個文章好手,發起飆來確實是非同小可。

    得虧《人民日報》的主編是林黛玉,據陳子龍等學識飽滿之士私下估計,她的水平便是平常的舉人、進士也不堪與之為敵,況且還有許多才情雙絕的女孩們相助……要不是王燃攔著不讓她在寧國府一事糾纏,林黛玉早就準備逐條對清流進行批駁了。

    不過林黛玉不批駁清流,不代表清流就會領她的情……王燃結束蘇州之行後,回到金陵沒幾天,《光明日報》便調整了重點,不再認同「雞同鴨講」,向《人民日報》發動了猛烈的攻擊。

    說起來,王燃的這次蘇州之行比起上次南巡,效率要明顯高上許多。不過它雖然僅僅用了不到十天的時間,卻被後世稱為「神奇之旅」……茗煙在其自傳中對這一段的描述更使其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

    在其流水賬式的記錄中,茗煙很無聊地寫道:「蘇州之行共計十天,由我全程陪同,從金陵趕往蘇州的路上我們用了六天……然後我們見了蘇松巡撫祈彪佳,主要是談糧食的問題,二爺給他提出了供應十萬兵馬的任務……然後見了太湖張三,主要是談軍餉的問題……然後見了餘生,主要是談清軍佔領地的農民運動問題……然後見了東海艦隊司令張煌言,主要是談海軍建設和下一步任務的問題……然後見了莊子固軍長,主要是談駐東瀛軍團的任務問題……當然這些見面都是在品詩軒裡進行的……然後我們便返回了金陵。」

    茗煙這段記述給後世研究這段歷史的學者們留下了很多猜想的餘地……為什麼時任兵部尚書的王燃從金陵去蘇州用於六天的時間,而從蘇州返回金陵卻只用了一天呢?這段時間內,所經各地都只有兵部尚書的儀仗記錄,而沒有兵部尚書本人露面的記錄呢?

    對此,茗煙在其自傳中相關部分的結尾處耍了一個大牌,「有許多人問我這個問題,但是二爺告訴我要『打死也不說』,因此我不能說……大家可以猜猜……」

    對於王燃為什麼上次南巡在蘇州呆了一個多月,而此次在蘇州僅呆了不到三天的時間,後世的野史都有一個共同的解釋……王燃到蘇州的第一站便是品詩軒,其意圖不言自明,但不知什麼原因,那位讓兵部尚書當眾表達其傾慕之情的董小宛董姑娘和帶髮修行的妙玉小師父卻不在品詩軒,更不知何時回來,王燃當然就沒有逗留下去的理由了……據考證,董小宛、妙玉兩個女孩當時得到了錯誤的消息,誤認為王燃還在東瀛,所以兩人竟然結伴去了東瀛,與王燃正好走岔。

    話說回來,王燃蘇州之行的「神奇之旅」光環是後世追封的,在當時卻沒有引起大家的太大重視。

    王燃此行打的旗號是催糧納餉、準備北伐。北伐畢竟也是清流們贊同之事,因此他們也只是在《光明日報》上呼籲了幾句「抵抗外敵與清除內部蛀蟲並舉」後便作罷……這一點讓林黛玉對清流的實力表示了嚴重的歧視,「若是我,定要追問你一個『逃避』之實……一個兵部尚書去催糧,沒別的事情做了嗎?」

    但是在王燃回來之後,《光明日報》的用詞一下激烈了起來,其程度就差指著王燃的鼻子開罵……看看日子,正是王燃從蘇州回來的第三天,當然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那一天正是堵胤錫押解著賈珍一干人等抵達金陵之日。

    在王燃的要求下,朝廷向堵胤錫下達了遞解賈珍等人至金陵接受審理的命令。既是朝廷之命,王燃又當著大家的面許諾「嚴查」,不論是堵胤錫還是黃得功都沒有理由再扣人,除非想公然與朝廷對抗。因此在接到命令的第二天,擔心別人說不清楚的堵胤錫便親自押著人趕赴金陵。

    對此《光明日報》更是進行了全面的獨家追蹤報道,很多老百姓的好奇心也被調動了起來,都想看看王燃如何「透明」地審理此案。

    王燃的確滿足了大家的好奇心,正確地說,他讓所有關心此事的人瞠目結舌……堵胤錫等人剛到金陵,賈珍等人固然是被關進了大牢,但堵胤錫也被國家情報廠的人請回去協助調查,罪名是懷疑其「裡通外國、圖謀不軌」……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國家情報廠的職能中倒也包含了國家安全局的職權在內。

    一時間輿論大嘩,這裡的輿論指的自然是清流。朝堂之上,滿腹疑問的清流們發現平常極少請假的兵部尚書竟然請了病假……昨天還見他生龍活虎地在朝堂之上大談蘇州之行的感受,今天居然就病了?

    於是清流們滿腹的疑問便直接化成了滿腹的怒火,當天,也就是堵胤錫被抓的第二天,《光明日報》比平常早了兩個時辰上市,標題赫然,「有清官能吏之稱的堵胤錫被冠以『裡通外國』之名,請拿出證據來!」

    清流們把堵胤錫稱為「清官能吏」的確是有道理的。「清官」自不必說,堵胤錫不論到何處為官都留有和一身清譽。而至於「能吏」,根據王燃原本的時空記載,堵胤錫被某些歷史學家稱為南明歷史上最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之一,連著名的史可法、何騰蛟、瞿式耜等人也不能與之爭鋒。

    據史載,堵胤錫在戰略上非常有見地,他從維繫明室、共同抗清的大局出發,真心實意地聯合大順軍餘部,負責改編和聯絡忠貞營,親自前往李自成餘部勸降召安,後來又力主聯合據守雲南的大西軍。他深知腐朽已極的明廷不要說恢復中原,就是勉撐危局也只有依靠大順軍和大西軍這兩支農民軍。

    堵胤錫的這種作為在後世看來顯然是正確的,只可惜在當時卻屢屢遭到何騰蛟、瞿式耜等「正人君子」,當面指責他什麼「滇與忠貞皆國仇也,厥罪滔天。公大臣,偏欲與此輩交結,何意?」……在民族危機極為深重的時候,這些人不僅對顛倒了敵友關係,更有栽堵胤錫「勾結國仇」之意,使得堵胤錫雖有才華卻無法展佈他的雄才大略,終於繼志以歿。

    歷史總是有著令人驚奇的重合,從某種角度而言,堵胤錫命中就是避不開被人栽罪……原本的時空中他是被人冠上「勾結國仇」,而在王燃到來之後,他又成了「裡通外敵」。

    「看來這堵胤錫還真是一個人才……」告病在家的王燃精氣神十足地躺在椅子上將《光明日報》與自己的《歲月寶鑒》對比著翻看……這兩份材料對堵胤錫的事情都有所記錄。

    「是個人才你還把人給抓起來,還這不許探監,那不許送飯的……天牢的死囚也不會這樣……」昭仁公主坐在王燃身邊,輕點著王燃的額頭:「瞧瞧,人家問你要證據呢……」

    「證據?那還不容易?!現在都不用燕山,茗煙就能辦妥……你想辦他什麼罪吧……投敵、叛國還是貪贓枉法?」王燃笑著說道:「說實話,當年的秦檜確實高明,一個『莫須有』就廢了國之棟樑……陷害忠良也不是人人都能行的……」

    「怎麼,你還真的要拿他當犧牲品嗎?」昭仁公主雖知道王燃是在說笑,可還是禁不住問道。

    「犧牲品?」王燃淡淡地笑了笑:「想當犧牲品也得夠份量,他一個人恐怕還不能勝任……」

    王燃第二天便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話,《人民日報》頭版大大的標題非常醒目,「初審堵胤錫獲得進展,黃得功被懷疑捲入『裡通外敵』案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