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岔路

第二卷《百年風雲》 第一百四十章 文 / 鍋鍋

    早在金軍襲占荊襄兩路後,消息傳回金國都城中都城,當韓璐羽在朝會上說出來時,滿朝文武都沸騰了,金國與宋國百年征戰,還從來沒有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無論在軍事上還是在政治上,其影響力幾乎已經可以壓蓋當年金國沈王完顏宗弼(金兀朮)數次南征之戰,不過,當年完顏宗弼在攻陷杭州後,返歸途中,先是被宋將韓世忠困在黃天蕩數十天才得脫身,殘軍逃亡路上,又被宋將岳飛在靜安鎮截殺並順勢收復了建康,最後完顏宗弼丟盔卸甲的好容易才回到了北方。比起這些來說,韓璐羽坐鎮中都便將荊襄、兩淮四路土地收歸北朝,實在是完勝了。

    由此就在罷朝後,雖然皇帝賜宴,仍有許多大臣匆匆趕回家中,開始草擬奏請,敦請皇帝冊封左丞相、鄭國公韓璐羽為鄭王。

    奏章有如潮水般向著皇宮送去,不得已,幼小的皇帝在其母親的首肯下,很快正式降旨,以攻取荊襄之功冊封鄭國公韓璐羽為鄭王。詔書下達之日,群臣百官跟隨在天使車駕之後,親至鄭國公府邸。誰知,鄭國公韓璐羽竟然下令將正門緊閉,只派出一名門官客氣的對傳旨的禮部尚書元好問表達了韓璐羽臥病在床不能接旨的歉意。隨即,韓璐羽奏折送入宮中,稱「璐羽駑鈍,偶有小勝,實不足道,禮制所限,不敢接旨」云云。

    眾臣愕然,不明白韓璐羽此舉的用意為何。當場即有官員要求皇帝倣傚上古聖賢,再次下旨為韓璐羽晉爵。不過,這個舉動立刻被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李冶所制止,老頭今年七十六了,但是身子康健的很,站在金殿上中氣十足的對坐在龍椅上的皇帝奏請,「鄭國公扶危救主、開疆拓土,功高蓋世,豈是區區王爵所能褒獎?陛下當加殊禮於鄭王。」說到後來,老頭乾脆直稱韓璐羽為鄭王。

    那些個大臣們個個都是心思靈透之人,聽到身為韓璐羽親信的李冶如此說辭,立時心中明瞭,於是紛紛上前向皇帝建議應當加封韓璐羽何種殊禮才好。有說加九錫,有的說要加「假黃鉞」,有的說特旨「劍履上殿」,有的聽到這話立刻跟著要求下特旨允許韓璐羽「贊拜不名」、「朝覲不趨」,有的大臣說應該在金殿上擺放韓璐羽的專位,就在皇帝龍椅旁邊,以示殊榮……雖然亂哄哄的好似菜場一般,不過,經過了三個多時辰的叫嚷和爭吵後,總算是總結出個頭緒。

    身為禮部尚書的元好問心中總覺得好像少了些什麼,不過,他是傳旨官員,也只能在一眾大臣的簇擁下又來到了鄭國公府邸外。這次,韓璐羽仍然稱病不見,好在,他派出了簽書樞密院事方子謙出來接見諸位大臣。向群臣道過謝意後,方子謙拒絕了群臣入內探望的要求,說「鄭國公只想靜心休養,不待客」,說完,轉身而去,將眾臣晾在當場。

    回到金殿,聽說韓璐羽又一次拒絕了冊封,皇帝和太后都慌了手腳,急忙上殿向群臣問策。大臣們也是不明所以,站在那裡相互對視,咧著嘴不吭聲。過了好一陣,尚書左僕射、戶部尚書劉楚材出班奏道,「皇上年幼,太后弱質女流,內外軍政之事皆勞鄭王,然鄭王此時不過一左丞相,心力憔悴,安能不病?陛下現在當為鄭王正名,以慰藉鄭王多年辛勞。」

    重新刷寫一道聖旨後,元好問一天之內第三次帶領群臣趕赴鄭國公府。

    這一次,鄭國公府邸正門大開,韓璐羽帶領府中所有人等跪在正門處,設下香案接旨。不敢站在韓璐羽身前,元好問這位禮部尚書大人側身站在一邊,攤開手上的聖旨,一篇四平八穩的駢文過後,才開始正式宣佈對韓璐羽的封賞,「……鄭國公韓璐羽晉爵鄭王,河南之地並為鄭王食邑,命婦高氏冊封鄭王后、一品命婦,子韓承憲為王太子,加鄭王為平章軍國事、右丞相兼樞密使,總理內外軍國之事……」額外的,新任鄭王殿下、國丈大人還得到了賞賜九錫、劍履上殿、朝覲不趨、贊拜不名的幾項特權,那個和皇帝平起平坐的權力實在太過分,讓李冶在金殿上就頂回去了。

    元好問宣讀過聖旨後,看到韓璐羽並沒有謝恩起身,反是仍然跪在那裡,有些奇怪,正要發問,只聽新任鄭王在地上道,「陛下賞賜太過恩厚,璐羽感恩,然九錫乃朝廷威儀、天子之器,璐羽人臣也,不敢受賞,還請天子收回九錫。」

    原來是這樣,元好問心中瞭然,對於韓璐羽現在的權勢來說,恩賞殺伐都是一句話的事情,有沒有九錫實在不是什麼問題。點點頭,金國禮部尚書大人對新任鄭王、金國國丈大人道,「鄭王千歲的要求,小臣一定轉答天聽,今日還請千歲接旨吧。」

    西曆1253年,金正章九年,宋靖中三年,元月初二日,金國宰相韓璐羽晉爵鄭王,食邑南京一路。

    韓璐羽晉爵鄭王的消息,立刻通過各地驛站傳遍金國上下,就是周邊的夏國、宋國、高麗等國,就是北方草原上的蒙古各部也都聽聞:那個當年炸死了成吉思汗的小兵,被金國皇帝冊封為王了。唯一不大瞭解的,只怕就是那個此時正陷入四國戰亂之中的倭國了。

    當聖旨傳到荊湖北路治所之地江陵得時候,正好嚴實統帥的金國援軍也暫時在那裡駐紮,軍中所有官員對於韓璐羽晉爵鄭王的事情都感到異常興奮,只要是有政治頭腦的人就會明白,他們馬上就要作開國之臣,便是政治比較遲鈍的,也會因為自己的上司的晉陞而感到欣喜,而那些士兵們也會因為主帥下令連續兩天暫停軍中酒禁和並在軍中隨意宴飲而興奮不已。

    但是,江陵府內的所有軍官,對於到來的禮部傳旨官員就很不理解了,軍中沒有什麼和韓璐羽這次封王有關聯的事情,禮部官員帶來的聖旨又是為了什麼?不過,也有幾個人心知肚明。

    當所有軍官和官員齊集江陵府衙門,看到禮部傳旨官員高聲呼喊「聖旨下,韓承憲接旨」的時候,心中更加迷惑了。

    「冊封,武衛軍萬戶,鄭國公世子韓承憲,為鄭王太子,加正三品上護軍、正三品下驃騎衛上將軍,荊襄制置使,總管荊襄各路軍政之事。」

    聽到這裡,在場的官員,除了嚴實、劉文浩和向世誠外,俱是一臉的不敢置信,他們無法相信,那個年紀輕輕、悍不畏死的小百戶,那個雖然身負重傷仍然挺身挨受一百脊杖的小千戶,那個縱橫荊湖北路攻城陷地時身先士卒的萬戶,竟然會是他們堂堂丞相韓璐羽的兒子,是有著鄭國公世子這般貴崇身份的權貴子弟,是當今北朝之內炙手可熱的人物,他們無法想像,一個如此手眼通天的人物,竟會在武衛軍中安分的作一個小軍官,從小小的百戶開始作起,與手下弟兄們同吃同住、擠一個帳篷,任由上司斥責而不抱怨,甚至身犯軍規、驗看刑罰可能會要了他性命的時候,也沒有絲毫的抱怨之聲,愣是咬牙忍住,在地上苦苦挨過了那一百脊杖。

    韓承憲以往所有的行為立刻得到了荊湖北路所有官員的好評,更何況他還是個開朗的人,平時無事的時候經常帶著同僚部下們出去喝酒打鬧,在軍中人緣極好,此時,雖然身份立刻不同,又成了那些先前上司們的上司,卻沒有幾個人抱怨,那些人或者看在韓璐羽的臉面上,或者看在平日和韓承憲的交情上,都對任命那位新任鄭王太子為荊襄制置使表示了順從。

    與韓承憲交接了權力後,嚴實帶著劉文浩以及五萬騎兵渡過漢水歸返河南,而韓承憲則與晉陞為萬戶的向世誠留在了荊湖北路,不過,他們也馬上就要去襄陽府上任,向世誠的新身份是荊襄制置副使。

    就在北朝都在為韓璐羽晉爵鄭王而大肆慶祝的時刻,遠在四川的鳳翔府路都總管董文炳為韓璐羽送來了又一個驚喜。

    全取四川,是金國自立國以來所沒有達到的。當年完顏宗弼在南征江南敗返後,幾次用兵西南,企圖奪取四川,但是與宋國的四川鎮軍在仙人關一帶大戰的結果,不過是增加了數萬遺骸而已,沒有寸進。而今,韓璐羽在奪取荊襄打開了通往南朝的門戶後不久,又進兵奪取四川,其功勞又豈是一個「天大」可以概括的?就是那些個金國的大臣們也有些傻了,韓璐羽才剛剛當上鄭王沒有一個月,要如何才能酬勞他才合適呢?

    就在這個微妙的時刻,西曆1253年,金正章九年,宋靖中三年,元月三十日,金國禮部尚書,當世才子元好問向朝廷上書。按照慣常的規矩,這份奏折一式兩份,其一送入宮中存底,另外一份送入而今的鄭王府,交由鄭王韓璐羽處置。這份奏折在後來極為有名,它的正式名字已經不為人所記住,百姓和史家都將其俗稱為《勸進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