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軍神傳

龍騰世紀 第一話 雷諾斯克簡史 文 / sogland

    第一話雷諾斯克簡史

    「……當黑夜降臨大地時,躲藏在荊棘叢林深處的鬼魅和精怪將它們的魔掌伸向早已筋疲力盡的人們。此時此刻有的人驚慌失措,有的人怨天尤人,更有的人公然指責起帶領他們逃出異族奴役的伊格爾來。

    『你們這些醜惡的怪物,從我的人民身邊滾開吧!!』黑暗中傳來了伊格爾剛強的聲音。

    眾人循聲望去,只見他一手持著利刃,一手高舉著一顆心臟。對啊,那就是伊格爾的心臟。英雄的心臟隨著他的怒吼熊熊地燃燒了起來,發出了耀眼的光芒。在人們看來,這光芒象徵著希望和安全;在鬼怪們看來,這光芒就是他們的天敵。人們重新聚集在英雄的身邊,跟隨著他繼續向前。鬼怪們因畏懼那宛如太陽般的光芒而四處逃散。英雄的鮮血隨著他的足跡而滴落,這些鮮血把所過之處的黑暗荊棘付之一炬,為人們開闢出一條平坦的大道來。

    等到黎明回歸之時,光明抹去了遮在人們眼前的迷霧,展現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個美好的家園。這裡有肥沃的土地;有奔騰的河流;田野裡到處是成熟的果實;森林裡到處是肥美的獵物。人們歡呼雀躍著奔向他們新的家園。

    也在這個時候,沒有人注意到,英雄伊格爾流盡了他最後一滴血,他的心臟也漸漸熄滅了那曾熊熊燃燒的火焰。英雄最後望了一眼他那些已經獲得幸福的同胞,帶著微笑倒了下去。那顆高貴的心臟也因燃盡而變成了黑不溜秋的樣子,被人不經意地當做一塊普通的土石踢到了雜草叢裡……」

    「後來呢?」聽故事的小女孩問道。

    「沒有後來了,要說有,那大概也是人們在新的土地上繼續生活下去了而已。」講故事的男人撥了一下有些發暗的火堆。「抱歉,娜塔莎,我也只會講這樣令人鬱悶的故事。」

    「如果那個伊格爾知道他的人民最終會遺忘他,他還會那樣做嗎?」

    「我不知道,孩子。」男人想了一下,繼續道,「不過,我想他還是會那樣做的。」

    「英雄不是應該被人們世代景仰的嗎?」

    「真正的英雄並不期望那些,他們總是義無反顧地犧牲,然後……被遺忘……」

    「先生,明天繼續教我吧。」

    「你想學什麼呢?」

    「所有能讓我變強的東西。」

    「那麼就快點睡吧,明天要早起。」

    「嗯,好的。」小女孩答應道,不過幾秒鐘後,她又從毯子裡冒出頭問:「先生,我的父親會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

    「按你母親的說法,他是你最可愛的父親,就是這樣了。睡吧,孩子。」

    在亞爾提卡特大陸上,要說到幅員遼闊,顯然人們會首先想到的是雷諾斯克。雷諾斯克人是雷諾斯克的主要民族,總體上一直佔據該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在亞爾提卡特帝國時代,雷諾斯克和法倫西、那維一樣,是被視為未開化的野蠻人。

    和法倫西、那維所不同的是,雷諾斯克人的戰鬥力在最初並不能夠引起帝國遠征軍的重視,大陸公歷紀年以前雷諾斯克人幾乎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戰績。而當時帝國駐雷諾斯克總督的軍隊基本是被帕米斯人和希塔洛斯人擊敗的,準確地說是駐防該地的帝**在馳援在另兩國駐軍時被消滅的。然後,圖蘭斯基王朝幾乎沒有遇到絲毫地抵抗就登上這個龐大國家的王座。

    不過,並不能因為圖蘭斯基王朝獲得成功如此容易而輕視其君主的能力。和幾乎所有的王朝一樣,圖蘭斯基王朝在其開國之初,由於不斷出現的有能君主而迸發出驚人的活力。

    在獨立之前,整個雷諾斯克因為氣候較為寒冷的緣故,所以主要仍處在半遊牧的經濟狀態下。與之相比,帕米斯早就成功地按地域氣候將國土分成畜牧和農耕兩大部分;至於希塔洛斯,該國早在亞爾提卡特帝國建立前就已經是公認的文明國家了。

    圖蘭斯基王朝的第一任國王——尼古拉一世原本是一個中層的稅務官吏,他深知經濟對一個政權的重要性。所以,在其在位期間,積極拓展經濟。為了能調動民眾的積極性,尼古拉一世頒布法律,規定每個成年男子只要持續耕種1曼索斯(註:這裡1曼索斯=20公頃=300畝,但按照我們加洛林王朝的古制,1曼索斯相當於720竿長,30竿寬的面積,1竿等於16又2分之1英尺,也就是說1曼索斯=0.54平方公里,大概是800畝的樣子)土地5年,這片土地就永遠地歸屬他了。但雷諾斯克人並不是天生的農耕民族,所以為了能夠吸引外族熟練的農夫來幫助本國發展農業,國王繼續頒佈一個法律,規定外國人只要能耕種同樣規模的土地8年,他也將擁有這片土地的所有權。最後,國王還頒佈一個法律,這批土地所有權應該受到後世所有君主的尊重。這也就是雷諾斯克「獨院地主」這一特殊階層能夠誕生的最初條件。

    大陸公歷48年,雷諾斯克的第三任君主——後來被稱為「恐怖伊凡」的伊凡二世在剛繼位不久就遇上了一個大問題:希塔洛斯的入侵。當時的希塔洛斯軍隊雖不能說是大陸上數一數二,但也是裝備精良,並且他們曾經靠著自己的力量殲滅了當地駐守帝**,應該說實力不弱。

    反觀雷諾斯克這邊,用當時希塔洛斯軍統帥——西緒福斯的話來說:「那地方就是一整群的農夫、豬倌、放牛娃。」雖說有蔑視之意,不過卻也道出了大半的事實。

    然而,希塔洛斯人似乎忘記了一些事情,雷諾斯克的土地上並不只生存著雷諾斯克人。雷諾斯克的第二大民族——海爾曼人就不是什麼省油的燈了,作為一個有著很長歷史的遊牧民族,他們是極為擅長在馬背上作戰的。而該族的另一個特點就很匪夷所思,海爾曼人美女很出名,但似乎他們的民族歌曲裡很少提到「英俊」之類的詞,也就是說他們的男人的相貌都長得甚為抱歉。

    從尼古拉一世開始,雷諾斯克的君主就注重和海爾曼的關係,君主們許諾海爾曼人特權、保護他們的利益、拓展他們的牧場。但又不是一味地諂媚,而是以一種不卑不亢的態度拉攏著這些草原民族。很快海爾曼人對底比斯的中央政權的態度變得即歡喜又敬重。所以當得到伊凡二世徵召時,他們便欣然地隨著國王出征了。

    希塔洛斯人離開了他們的丘陵地帶後,在一望無際的大平原上顯得極不適應。雖然他們有豐富地對抗亞爾提卡特帝**和瑪斯塔爾軍的經驗,但很顯然他們此時面對的是一支不怎麼正規的武裝力量。戰事在經歷了3個月後,希塔洛斯軍就由於疲於騷擾、匱於補給,而不得不選擇撤退。

    這次勝利極大地鼓舞了雷諾斯克人,不過伊凡二世仍清醒地意識到,不建立一支強大有效的軍隊是不能保證圖蘭斯基王朝在這片土地上的統治的。於是,他一邊犒勞海爾曼人,命令自己的臣民向他們學習騎兵戰術;一邊派人到瑪斯塔爾,以幫助對抗帕米斯和希塔洛斯為理由,向對方學習重步兵戰術以及以往留傳下來的帝國兵法。

    正如伊凡二世後來所自豪地宣稱的那樣:「雷諾斯克人拿起農具是最勤勞的農夫,拿起武器就是最勇敢的士兵。」雷諾斯克軍的戰鬥力在短短地五年內就有了質的飛躍。在前後兩次的卡什尼會戰中,伊凡二世都擊敗了希塔洛斯軍,對方在這兩場會戰中損失了超過3萬人和10萬曼索斯(合2萬平方公里)面積的土地。

    依仗著對希塔洛斯的勝利,伊凡二世的野心也逐漸膨脹起來。大陸公歷62年,8萬雷諾斯克軍和2萬海爾曼騎兵進入斯卡蘭這個大陸的中心地帶。顯然,伊凡二世是看準了瑪斯塔爾的虛弱,因為此時的瑪斯塔爾正被納西比斯牽制了大部分的力量,而其在斯卡蘭的勢力又屢遭帕米斯的打擊。雷諾斯克人是抱著攻略原亞爾提卡特帝國本土的目的而來的。

    不過,這個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敵人。帕米斯王——阿德爾卡一世隔著數千法裡就看穿了雷諾斯克人的野心。而他的遠見,在伊凡二世佔領斯卡蘭首都烏拉尤易,並狂妄地宣佈自己才應該是亞爾提卡特帝國的繼承者時,得到了驗證。時年,雷諾斯克帝國建立,伊凡二世也加冕成了雷諾斯克歷史上的第一位沙皇,故後來稱其為伊凡大帝。烏拉尤易被雷諾斯克軍洗劫一空,對於出生在鄉下的獨院地主們來說,斯卡蘭的富庶是他們完全不能想像的。而正當雷諾斯克人在斯卡蘭大肆掠奪時,一個反雷諾斯克的聯盟已經悄悄地形成。

    大陸公歷63年5月,瑪斯塔爾的提圖斯一世在和納西比斯的「太陽王」法蘭一世秘密議和後,帶領著85000名中央軍和北方軍官兵進入斯卡蘭。他與阿德爾卡一世率領的帕米斯軍在格蘭蒂亞會師,後者帶來了五名萬騎長以及自己的禁衛騎兵。兩軍偕同斯卡蘭的儒略拉家族的殘餘兵力,一同在格蘭蒂亞迎擊雷諾斯克軍,史稱「第一次格蘭蒂亞會戰」。此役前後歷時5天,聯軍經過一番苦戰之後終於將雷諾斯克軍擊退,但自身也付出了超過50000人的代價。瑪斯塔爾軍方面陣亡了三名聯隊長,提圖斯一世也受輕傷;帕米斯軍這邊,陣亡一名萬騎長,千騎長也損失了五人。

    而雷諾斯克這邊,雖然付出了多達63000人的損失,並且由於希塔洛斯軍的參戰而不得不退出斯卡蘭。但是這場戰役讓東方各國見識到了其可怕的戰鬥力。以海爾曼人和獨院地主們為主的「翼胡薩」也表現出了足以和帕米斯驍騎兵對抗的實力。因此,一戰便確立了其大陸一方強國的地位。瑪斯塔爾方面也只能默認其成為帝國的現實,連一通外交口頭的譴責都敷衍了事了。

    雷諾斯克的擴張勢頭在第一次格蘭蒂亞會戰後得到了暫時的抑制,伊凡大帝意識到他已經失去了他有生之年最好的擊敗瑪斯塔爾、稱霸大陸的機會,因此在他剩下的執政時間裡,他開始傚法他的祖父,把更多精力花費在了經營國家經濟上。

    「我這一輩子太熱衷於戰爭了,你不要學我。」雷諾斯克的首位沙皇在臨終前這樣對自己的繼承者說道。

    在此後的年月裡,雷諾斯克的每一位沙皇都似乎謹慎地遵循著祖先的教導。雖然他們仍然免不了和兩個領國大打出手一番,但總體而言戰爭都是在一個雙方可以容忍的範圍內迅速地結束了。

    大陸公歷189年,雷諾斯克迎來她的第10任沙皇——彼得三世,這位沙皇登基時非常年輕,只有27歲。可以說在他這個年紀,腦子裡多少會充斥著一些奇思妙想。當時,雷諾斯克在和帕米斯和希塔洛斯的戰爭中屢次受挫,所以在陸地上擴張沒有絲毫進展。各地的獨院地主們早就不滿意這種情況多時了,他們需要新的掠奪財富的地方。

    彼得三世面對臣民們的訴苦,一開始頗傷腦筋,在帕米斯—希塔洛斯聯盟的面前,他也沒有什麼辦法能夠打破當時陸地上的困局。不過,正如我們前面提到的那樣這位沙皇並不是那種會被困死在慣性思維中的庸才。經過了一番思考後,他向自己的臣民們提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想法:既然我們無法在陸地上有所突破,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去海上碰碰運氣呢?

    這個異想天開的主意在第一時間遭到了無情的反對,翼胡薩們高聲叫喊道:「難道要我們教會我們的戰馬如何游泳衝鋒嗎?!」

    彼得三世不理會獨院地主和海爾曼人的喧囂,他親自帶領著一批人,喬裝打扮、長途跋涉地跑到當時無可爭議的海上霸主——齊格納去討教造船、航海的技術和知識。經過10年的準備,雷諾斯克建立起一支擁有足夠實力的海上力量。然而,雷諾斯克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他們的航海之路是充滿危險和機遇的。

    雷諾斯克地處亞爾提卡特大陸的最西端,她西面所面臨的是一望無際、波濤洶湧的雲維特海。對於這片海域的探索在當時是非常貧乏的,人們對它一無所知,相比較起來伊斯瓦那海和伊赫勒海才是充滿著財富和夢想的地方。並且,從出海距離有限的西海岸漁民的口中可以知道,雲維特海絕對擁有著這個世界上最殘暴無情的脾性。

    彼得三世顯然是個喜歡挑戰困難的人,他不折不撓地派出船隊到海上去探險。顯而易見的情況是,最初幾次出海都遭受了重大的損失。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建造的艦船被暴風雨無情的擊碎,然後沉入海底;富有經驗的船員也多半喪命,葬身魚腹。自然和人都給了這個年輕的君主非常大的壓力,不過彼得三世也有其頑固的一面,他堅決地貫徹著自己的理想。俗話說:「機會只照顧有準備的頭腦。」彼得三世的堅持換來了豐碩的果實,探險隊在雲維特海上發現了一個龐大的島嶼——盧斯培爾島。按照現代的勘測,我們可以知道這個島嶼有18.74萬平方公里,大約有奇格納的四分之一大。自然,對於雷諾斯克人來說土地就等於財富,要守住土地就需要軍隊。故通過以上的簡單推理,雷諾斯克人就明白了保持一支強大的海軍是非常有必要的。

    新得的財富自然會引來垂涎,安瓦拉斯那上的埃菲尼王國就是如此。於是,在彼得三世時代,雷諾斯克人接連和埃菲尼在西部海域進行了兩場戰爭。不過埃菲尼人在奇格納人身上失去的信心也沒能在雷諾斯克人身上找回來,雖然埃菲尼陸軍都成功在島上登陸,並且取得了優勢。但是他們的海軍運氣欠佳,在惡劣天氣和雷諾斯克人的雙重夾擊下損失慘重。最後,為了能夠挽救本方多達48000名陸軍將士的生命,埃菲尼被迫和雷諾斯克媾和。在支付了大筆資金後,退出了雲維特海權益的爭奪。當然,雷諾斯克人也清楚自己的勝利是沾了地利的光,因此並沒有動南下去侵犯波裡亞納海的念頭。

    正如我們前面所提到的那樣,在伊凡大帝時期,雷諾斯克是因為帕米斯的突然插手而不得不終止自己的野心的。所以,要讓雷諾斯克沙皇完全忘記這個仇恨顯然是不現實的事情。而帕米斯在大陸公歷三世紀初由於騎兵戰術的空前發展,在斯卡蘭方向對瑪斯塔爾取得了壓倒性優勢。大陸公歷238年的提克裡歐戰役更是讓帕米斯把優勢化為了完全的勝利,瑪斯塔爾在此役中西方軍損失74000人;中央軍損失17000人;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二世重傷,死在返回修拉薩的路上。帕米斯的實力已經膨脹到空前的規模。和許多年前一樣,亞爾提卡特上沒有人希望大陸上出現一個超級強國,以前的敵人就因為同樣的理由聯合了起來。

    當時,瑪斯塔爾需要撫慰自己的內外創傷,納西比斯依舊枕於安樂。所以對帕米斯來說,鄰國中只有雷諾斯克能夠對她產生威脅。於是,驍騎兵從南方奔馳向西北,向雷諾斯克發動了進攻。

    這樣斷斷續續的戰爭持續了將近一個世紀,雷諾斯克人面對帕米斯驍騎兵雖然是敗多勝少,但他們依靠著自己遼闊的幅員和對方做著頑強的鬥爭。從大陸公歷247年到大陸公歷317年,這整整七十年的時間裡,帕米斯人最多時幾乎佔領了雷諾斯克一半的國土;第十七次到第三十九次底比斯保衛戰也都發生在這七十年內。後來雷諾斯克人稱之為「第一次衛國戰爭」,而一般的大陸史家則稱其為「七十年戰爭」。

    然後,轉機出現了。這個轉機是由一個頗有民間傳說色彩的故事而來的。據說當時的沙皇——亞歷山大二世(310年到328年在位)在一次和帕米斯人的戰鬥中被打敗了,情況非常的狼狽,沙皇和他的禁衛軍失散了,他獨自一個人逃命。經過了一夜的奔波後在一片樹林裡休息,亞歷山大二世坐在地上,他為自己的祖國感到深深的擔憂。沙皇的憂愁被一個經過此處的放羊娃看見了,放羊娃詢問沙皇為什麼這麼憂愁,沙皇回答他說,他沒辦法帶領軍隊打敗入侵的帕米斯人,所以感到憂愁。結果,那個放羊娃對沙皇說,請他不要擔心,再過三年,等自己長大了就可以為雷諾斯克趕走帕米斯人。沙皇當時只當這是一個好心的孩子安慰自己的話,所以只是苦笑一下,並沒放在心上。

    不過,到了大陸公歷315年開春,真的一個年輕人帶著一支志願者組成的民軍來到底比斯求見沙皇。

    「吾皇,我來實踐我三年前的諾言了,微臣是伊格爾華倫斯基。」年輕人在沙皇面前單膝點地,說出了這樣的話。

    亞歷山大二世的吃驚是當然,後來他說道:「當我看見華倫斯基的眼睛時,我突然覺得就像真的在和傳說中帶領雷諾斯克民族來到這片土地的那個英雄對視一樣。當時我理智告訴我不能就這樣把國家的命運交到一個初出茅廬的小伙子手裡,但我卻突然充滿一種神聖的感覺,有了無比可靠的信心。」

    雖然亞歷山大二世這樣說,但他依舊是個慎重的人。他先是給華倫斯基補充了一部分有經驗的士兵,然後讓他去對付一些小股的敵人。華倫斯基不負所望,他輕鬆地擊敗了那些敵人。於是,沙皇決定帶上這個年輕人參加會戰,但只是抱著讓他的存在能夠給自己一點勇氣和信心的企圖。

    大陸公歷315年秋,雷諾斯克軍和帕米斯軍在居伊士湖東岸的馬林德森林交戰,此處乃是底比斯之門戶,如果在這裡戰敗,第四十次底比斯保衛戰將勢在必行。此役,雷諾斯克軍有137個步兵「霍魯格維」,33個翼胡薩「霍魯格維」,總計91000餘人。帕米斯方面出動了4個萬騎長和一個步兵統帥,人數在88000到95000之間。從兵力上來看雙方勢均力敵,不過雷諾斯克軍有至少80個「霍魯格維」是倉促召集的民軍,故而質量明顯處於劣勢。

    果然,在戰鬥一開始,帕米斯驍騎兵就輕鬆沖跨了前衛的15個「霍魯格維」。雷諾斯克軍依靠著中路由禁衛軍組成的8個霍魯格維苦苦支撐,才沒有使戰線在一開始就趨向崩潰。而當帕米斯人開始繞開中腹重兵,擊潰攔截他們的9個翼胡薩「霍魯格維」,轉向突擊雷諾斯克軍左翼時,戰鬥的勝負似乎就要在這裡揭曉了。

    但就在這個時候,帕米斯人的步兵開始出現混亂的局面,佈置在右翼的18個翼胡薩「霍魯格維」抓住機會,發動了反擊,在短短的半個小時內成功擊潰了對方左翼的5000驍騎兵,包抄了對方的中央步兵陣型。隨後,又非常幸運地擊殺了對方的步兵統帥。帕米斯人在右翼的突擊力量無法應付,由於擺脫了正面牽制而源源不斷壓過來的雷諾斯克步兵,故而只能放棄戰鬥,掩護自己已經成潰散狀態的步兵撤退。而這個時候,亞歷山大二世才發現原本佈置在預備隊位置的華倫斯基的6個「霍魯格維」早就離開位置,繞過了馬德林森林。是他們成功突襲了對方的背後。

    經過此役,沙皇完全相信了這個放羊娃出身的年輕人,把戰役都交給他去負責。華倫斯基沒有辜負沙皇對他的期望,他步步為營,運用各種克制驍騎兵發揮的戰術,將戰線一步一步地向東推進。另一方面,剛剛把帕雷洛丟給了法倫西人的瑪斯塔爾重新把戰略方向調整向斯卡蘭,和雷諾斯克形成了東西呼應之勢。在短短2年時間內,華倫斯基將帕米斯人徹底趕回了247年時的戰線。大陸公歷317年,帕米斯和雷諾斯克媾和,雙方互相交換了部分俘虜後進入了短暫的和平時期。

    10年後,大陸公歷327年3月,雷諾斯克軍在華倫斯基的統帥下侵攻帕米斯。在第一次安達利亞會戰中一舉殲滅帕米斯6個萬騎隊。同年4月攻佔魯巴塔,擒殺帕米斯王——夏姆德七世,將帕米斯的國土一分為二。雷諾斯克催促瑪斯塔爾西方軍盡快北上,以圖合力瓜分帕米斯,但是瑪斯塔爾西方軍統帥安切洛蒂伯爵卻在斯卡蘭和帕米斯軍的交戰中敗北,安切洛蒂伯爵因此被免職。

    不過雷諾斯克的聲勢只維持了2年不到,328年5月,全力支持華倫斯基的亞歷山大二世駕崩。繼承皇位的尼古拉六世懷疑這位才華橫溢、功勳顯赫的將軍對自己有不臣之心,故將其從前線召回後秘密毒殺。當然也有傳聞說,尼古拉六世是中了後來帕米斯宰相納撒爾丁的反間計。反正這種自毀長城的舉動是幫了帕米斯人大忙。恰逢此時,原先處於游離於帕米斯中央統治外的北方遊牧區各諸侯投入王太子阿爾斯朗的麾下。帕米斯軍力大增,迅速恢復到第一次安達利亞會戰之前的水準,故一年未到,雷諾斯克軍在損兵折將後退回國內。兩國再度媾和,雷諾斯克賠付帕米斯150萬索裡達,分20年償清,連本帶利總共要支付228萬索裡達。這個合約,對於圖蘭斯基王朝的打擊是致命的,而尼古拉六世又確實是一個糟糕的君主,因此這個國家的命運何去何從將是一個問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