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同盟大會二
隆武二年,正月初九,第一次同盟大會在崇明總部如期召開。
這次盛會的召開,無論對高旭本人,還是對江南整個形勢,都具有深遠意義。
儘管同盟會的各項措施仍在草創之中,但框架已經搭建起來。其會員來自社會的各個階層,包括士農工商,是江南全民反抗剃髮令的產物。同盟會不僅有明確的政治綱領,有嚴密組織架構的會務員體系,還有打破女真滿萬不可敵神話的會武力量同盟軍。
同盟憲章的正式頒布,對於憲章當中極力倡導孟子君為輕、民為重的民本思想,對於家天下的反思,自然引起了極大的波瀾,贊同者有之,鞭笞者有之。
除此之外,憲章還規定了會民享有的權利,以及與之相應的義務。所謂高旭所倡導的權利和義務的概念,也容易理解,你想得到什麼,就得付出什麼。比如說,身為會民,你享受同盟會所帶來的諸多福利,同時,你得為這個團體作出貢獻。
憲章是作為同盟會的會律來頒布的,只對同盟會會民有效。所以,對於會外人士來說,憲章是沒有約束力的。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所謂同盟會的憲章,與一般江湖門派的門規、幫派沒會什麼區別。在世人看來,也是如此。
以高旭看來,這個時代是個大籮筐,他想到什麼適合的,就在裡面放什麼,如果水土不服的話,他放入的東西總會被時間淘汰的。他把清末同盟會這個組織移植到現在的清初時期,很顯然,非常符合這個形勢。至於有著隱含著未來憲政意圖的《同盟憲章》,現在不過是初具實驗性質的會律而已,這個時候,沒有人知道到這部憲章將會把這個天下引向何方。
同盟憲章的解釋權歸於同盟三司之一的憲政司。作為憲政司司理長的顧炎武,在思想領域,在高旭的「忽悠」下,如今已成為高旭的「鐵桿粉絲」。
對於自己起草的每個憲章條款,高旭自然相應的解釋,特別是對顧炎武。高旭知道,如果思想激進的顧炎武也說服不了的話,那麼這憲章條款再好,也不過是空中樓閣。幸好,時至今日,在思想方面,顧炎武已經是高旭最鐵桿的信仰者,以及最得力的執行者。
在同盟大會中,確立了同盟會的領導機構。同盟會的組織架構由二堂、三司、諸部組成。二堂就是大、小參議堂;三司是行政司、憲政司、軍政司;行政司分設會政、民政、商政、教育諸部,憲政司分設檢察、宣政諸部,軍政司分設參謀、後勤諸部。
高旭暫時只求把架子搭起來先,有些機構是後世的山寨版,暫時來說只是個稱謂。
身為同盟會的締造者,高旭無可非議當選為總理事長。行政司司理長為沈廷揚,憲政司司理長為顧炎武,軍政司司理長由高旭兼任,具體軍務由副司理閻應元負責。
同盟大會召開之後,在同盟軍控制區的地方事務,將由同盟會派遣的專員接手。這些專員,以高旭的說法,不是官,只是會務員,受理的是本地的會務。但以旁人看來,在同盟會控制下的光復區,其會務與政務有什麼區別?所謂同盟會指派的縣理事,與原先有知縣根本沒有區別。
如今在同盟會控制的縣城,有松江府的上海、青浦、華亭、嘉定、崇明;蘇州府的昆山、太倉、常熟;常州府的江陰;揚州府的通州等十個縣城。其中松江府已更名為上海府,府治由原先的華亭縣移到上海縣。其中嘉定、崇明原是屬於蘇州府的,現在高旭按後世的劃到上海府範圍內了。
雖然這十個縣城完全在同盟軍的控制之下,但這些地盤光復了,只是個開始。考驗高旭的,如果治理、消化這些地方,成為同盟會立足江南的根本。
非常之時,任用非常之才。
比如同盟會在江陰縣的縣理專員,就是由當初撒盡家財,支持江陰抗戰的忠義徽商程璧擔任。這開創了同盟會以商紳從政的先河。
如何治政,制定選撥人才的新體系,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那些派到地方上的同盟會專員理事,絕不能像以往那些什麼也不懂,只會八股文的書獃子啊。
對於八股取士,顧炎武是深惡痛絕的。
如果同盟會廢除八股取士,肯定會失去一批腐儒士大夫的支持。對於這點,高旭是無所謂然的。南京城內那些在滿清主子面前跳騰得最歡的,就是這批人。
但選撥人才的科舉制度,當然不能廢除。
要有效地選撥人才,這取決於構建教育新體系的成功與否。
其實,在這方面,高旭已經在做了。比如高老莊內的同盟公塾。
同盟公塾不同於以前民間私塾和官方學院,高旭完全採取了類似於後世的教學課本。那些無數儒生窮其一生的四書五經,不過是語文的選修課之一。算術、天文、地理、自然這些全方面知識的教授,這樣公塾培養出來的絕不僅僅是書獃子。
對於這種教育體系,高旭自然信手從後世移植而來。雖說這些教育體繫在後世也被視之為僵化,但八股取士相對於這種教育體系來說,無疑沒有可比性。
高旭的計劃之一,就是在現在同盟會的光復區裡,開設大批公塾,普及這種新教育體系。由於高氏工坊印刷活字技術的革新,生產效率得到極大提高,書籍將得到快速傳播。這也意味著知識啟蒙的代價大大降低。
這個重任,高旭交付於顧炎武,他只提供綱要性的發展指導。
當然,對於些公塾課本的編修,高旭也投入了大量精力。
這就像春季播種一樣,你撒下什麼樣的種子,將來你就會得到什麼樣的收穫。高旭當然不能等閒視之。
要和道,人類歷史上最偉大、最有影響的科學家牛頓,是1643年出生的,現在已經三四歲了。要是現在還是抱著八股文不放,不提供自然科學的土壤,那這個民族在未來還有什麼競爭力?
當然,這樣的重任,光是他高旭與顧炎武倆人,是不足以完全勝任的。但高旭記得明末有四大家之說,除顧炎武之外,還有黃宗羲、方以智、王夫之這些人麼?
這些明末大家,顧炎武、黃宗羲在思想方面獨樹一幟,王夫之、方以智則在天文、地理、哲學、物理方面也頗有成就。而這些人,現在都在三十歲左右,正值精力最旺盛的時候。只要他們肯投入高旭所構建的這個新教育體系,何嘗沒有功成之日?
儘管現在只有一個顧炎武,但高旭相信,這個時代的驕子們,總有一日,會被自己構建的新教育體系所吸引而來。
︰︰︰︰︰︰
次日,正月初十,聚集了以高氏為首的海商、以程璧為代表的徽商、以嘉定張氏為代表以蘇松地區紡織大戶為主體的本地商人、以及大批江淮之地逃難而來的鹽商,這些商人所組成的江南聯合商會,在同盟大會堂舉行第一次擴大會議。
在這次會議中,作為會長的高老頭依照高旭的建議,把江南聯合商會正式更名為華商會。
在高旭的設想之中,同盟會是政治組織,則華商會為經濟組織。
同盟會對內,目標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華商會則是對外,目標是進行大航海時代,將來進行全球性的資源開拓。
所以,高旭參加兩個會議,帶著的地圖不同。
參加同盟大會時,高旭帶的是中國地帶;
參加華商會時,高旭則是帶著世界地圖。
這世界地圖,是高旭根據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所繪製的世界地圖《坤輿萬國全圖》為基礎,再根據自己的記憶完善的。當然,像沒有被西方人發現的澳洲,自然沒有標出來。
縱觀歷史,在中國這樣的大一統格局裡,如果資本力量不向外擴張,如果失去睜眼看世界的視野,早遲會走閉關鎖國的老路,早遲會成為政治權力的附庸。
對於同盟會與華商會這兩個組織的關係,高旭的想法是應該相輔相成。同盟會彙集了社會各階層的力量,商人階層只是其中之一;而華商會則是純粹的商業機構,由股東出資組成。兩者的成員雖然有重疊,但既要有聯盟,又需要獨立性。
高旭的計劃,就是要把華商會作為同時代西方的東印度公司一樣,作為一個經過海路向外擴張的殖民機構。
由原江南聯合商會改制而來的華商會,在這次大會時,已經確定了股本結構。毫無疑問,崇明高氏是作為華商會的控股方,佔有51%的股份,其餘將由徽商、鹽商、以及江南內地的大商人,佔有餘下的股份。這種原始股份當然可以買賣,可以轉讓。
與同盟會一樣,要完成恢復大業,就必須有像同盟軍這樣的會武力量;而華商會作為東方人第一個正式向海外殖民的公司,為了保護商業利益,也需要武裝力量的保護。
所以,在高旭的建議下,以高老頭為首的華商會大股東們,也開始籌建華商會的海上力量——中華艦隊。暫時來說,這中華艦隊名字雖然好聽,但不過是各個大海商的私家武裝商船的集合體罷了。
建議華商會籌建中華艦隊,高旭當然也是有小算盤的。以後同盟軍的發展方向,主要是陸軍,同盟軍雖然也需要水師,但不過是江防水師,保持長江、漕運、近海的制江權即可。
但要走入大艦海時代,就必須有遠洋水師,必須有像西方那樣的風帆戰艦。
不得不說,就造船業來說,自鄭和下西洋之後,大明已經落後了。
無論是高氏的、還是福建鄭氏的海盜戰船,比起同時代的西方風帆戰艦來說,差距太大了。歷史上,鄭成功收復台灣,擊敗荷蘭人,靠的是人海戰術,跳幫肉搏。
沒有巨炮戰艦,連大航海時代的入場券都沒有。
所以,從現在起,以高氏作為股控主導的華商會,高旭有充分的發言權,提出海權戰略,打造東方遠洋制海力量——中華艦隊,為將來走上全球制霸定下基石。
當然,目前華商會的第一個目標,便是打破福建鄭氏的航線壟斷。
這一點,也符合同盟會的政治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