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百業待興
整個九月份對於高旭來說,幾乎忙得透不過氣的一個月。所謂百廢待舉就是形容高旭目前的境況。在每天的早上,高旭都是要抽時間來到高氏工坊之中。參與孫拐子在火器方面的改良計劃,關注軍需品生產方面的進度。大、小破虜炮的鑄造成功之後,還有相應的炮車、定裝火藥炮彈規尺之灰的測准工具的生產,以及完善各種射程方面的參數。
由於崇明島上資源貧乏,所有的煤鐵、木料都依賴於外地。因為鎮江清軍水師的封鎖,高氏在長江上游的商業渠道遭到極大的破壞,比如湖北大治的鐵料,皖南的木材都無法運到崇明,高氏工坊所需的煤鐵資源都需要從廣東的治鐵中心佛山等地購買。幸好南下的水運發達,暫時還能周轉。
高旭有意識地把高氏工坊當作未來工業的搖籃,對於工匠們在創造力方面的培養與獎勵可謂是不遺餘力。對於一些創新項目,高旭只提供思路,具體的細節則是倚仗這些大明工匠們的探索。在相關的一些技術革新的交流之中,高旭發覺這些古代的工匠的創造性並不遜色,往往只要提供一個研究方向,在高額賞銀的激勵之下,他們總能找到解決之道。
對高旭來說,來到古代之後,諸多現代生活用品方面的缺失,讓他感覺極大的不適應,比如銅鏡,每天早上瞧著銅鏡裡自己那扭曲的面孔,那種違和感極為強烈。這使得高旭下決心在高氏工坊中開展玻璃製造的項目。有了玻璃,只能製造出鏡子、放大鏡、顯微鏡、玻璃器皿、軍事望遠鏡以及建築所用的寬大明亮的玻璃窗。
在十七世紀,西方的玻璃製造技術已極為成熟。但要進口西方的玻璃製品,卻極其昂貴,比如西洋望遠鏡,一隻價值千金。其實這玻璃製造技術並沒有什麼壁壘,製造玻璃所需的原料主要是沙子、石灰石,只需適當的配方和窯爐,就能建立起玻璃工坊來。在從澳門重金請來的葡萄牙玻璃匠的協助之下,到了九月底,高氏的玻璃工坊就初步成形。為了高氏工坊相關技術的安全與保密性,受嚴格監控的葡萄牙工匠一旦完成玻璃工坊的基礎性技術建設之後,高旭就命人把這些外籍工匠送回去了。
很多技術革新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比如鏡子的製作,僅僅是把水銀倒在錫片上就能製成;又比如鏡片的製作,也只是直接用玻璃棒滴出來的罷了。至於玻璃杯之類的玻璃器具,完全可以用直接模型成型技術,即用熟鐵打造兩半對開的容器模型,沾起玻璃汁往裡面吹,成型之後打開模子,切齊瓶口,用砂紙打磨模子的接縫細線,就能製成規格完全統一標準化的玻璃瓶子器皿。如此簡單的玻璃模鑄法技術,歷史上歐洲要到十九世紀上半葉才發明。至於鏡子的製造工藝,意大利威尼斯十四世紀就發明了,為了保密,把製造工匠關在孤島終老一生,硬是保密了三百多年。
至於平板玻璃,高旭見過葡萄牙玻璃工匠的製造技術演示,是用吹製法,即先把玻璃吹成球,再弄成圓筒狀,等略為冷卻之後去掉兩頭,從中間剪開攤平,即成平板玻璃。這種吹製法受限於工匠的肺活量與玻璃氣球的重量,高旭要想用上平板玻璃窗,成本非常高,也無法批量生產。當然,解決之道也極為簡單,把融化的玻璃倒在鐵桌子,等略為冷卻之後,再用鐵棍壓平,就不受工匠肺活量與玻璃氣球重量的限制,可以製造出大型的平板玻璃。
只要知道相應的方法,玻璃製造業的技術壁壘一文不值,這點對於平日愛看些閒書的高旭來說,毫無難處。而且玻璃製造所需的主要原料只是沙子與石灰石,成本極低,玻璃製造業是名副其實的短平快產業。當九月底,高氏工坊裡的玻璃坊正式投入生產之後,高旭終於每日早裡不用看銅鏡內那扭曲的面孔,而且把高老莊內院的紙窗全部換成了明亮的玻璃窗。至於相關的玻璃製品,則成為高氏商業之中新的利潤增長點。
在九月上旬,同盟軍的第一鎮與第三鎮兩鎮人馬先後開出了崇明的訓練營。徐玉揚的第一鎮挺進浦東,徐鴻的旭衛營與馬三炮的火炮營鎮守吳淞。隨後,高旭又調撥給徐鴻三個預備營,讓他在吳淞城內以戰訓結合,把旭衛營擴編成鎮,第三鎮以後將以旭衛鎮為名。另外趙天武與鄔含蓄的兩營人馬則調出了第三鎮的編制。
當第一鎮與第三鎮開出崇明之後,高旭沒有讓同盟軍訓練營空置下來,而是把新募的八個預備營組成的兩個預備鎮,開進訓練營,讓教導隊進行新一批的軍人養成訓練。當然,這些預備營新兵基本上是沒有上個戰場的菜鳥,但其中的基層軍官幾乎都是第一鎮與第三鎮的老兵。由於同盟會運動的熱潮,以及高旭最大限度地對民意的煽動,這些新兵都抱著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崇高使命來參軍,其迸發出來的戰鬥力也是不可小視。
所謂練兵先練將,高旭對於同盟軍的軍官建設歷來不敢掉以輕心。白天所有的軍官要與士兵們一起參加艱苦的體能與隊列訓練,到了晚上,隊長以上的軍官還要參習講武堂性質的學習班,除了以戚繼光的《練兵紀要》為主要教材的軍事綱要培訓,還要灌輸以同盟會綱領為核心的思想教育。
在九月份,以同盟廣場為核心的同盟會總部的基礎工程仍然在如火如荼之中建設著。他藉著同盟廣場的人氣,規劃出商坊區與住宅區,靠買地皮從江南聯合商會圈來了大筆資金,這些資金大部分用於從澳門購買西方火器,從廣東佛山這個冶鐵中心定購頭盔、胸甲、冷兵器之類的軍需品,其餘全部投入同盟會總部的建設,可謂是不惜工本。到了九月底,同盟會總部已經初具規模。
對於時人來說,將來竣工的同盟會總部大樓的建築風格極為與眾不同。同盟會總部並沒有那些江南園林的雕樑畫棟,所有牆面以磚石砌成,並且刷成藏青色,窗戶一律用高氏工坊出品的玻璃窗。同盟會總部呈五邊形佈局,分為五個區,在高旭的計劃之中,這個五個區將來是同盟會五司的辦公區,總部的中央區則是同盟會的最高機構參議堂。五司區是二樓的磚瓦房,而中央區的參議堂則有三樓,最高的第三樓將為是高旭的會長室。在高旭的規劃下,整個同盟會總部的風格就是簡潔、厚實、嚴謹而又大氣,並且具有堡壘性的防衛能力。
隨著同盟軍的控制區的擴大,高旭急需一批通曉民政的基層幹部。在高旭的構想之中,同盟軍是軍事上的硬實力,而同盟會則是政治上的軟實力。到時同盟軍在清軍的手裡光復山河,最終還需要一個有效的統治機構消化地方。在同盟軍的控制區,絕不可能再把民政交給那些南明的貪官污吏去糟蹋。這就需要同盟會作為一個政治機構來治理地方。
同盟會初創不久,想要發揮效用,得需要時間去摸索經驗。至於大致的組織構成,高旭雖然有了框架,但要進入具體的實踐階段,這需要一個契機。需要什麼樣的契機?或許需要同盟軍的一場大捷,或許需要長期經驗的積累。
高旭知道,開創性的事業並不能一蹴而就,一切都需要步步為營。
對於九月份的江陰戰局,高旭幾乎每天都要參閱當日從江陰傳到崇明的戰報,密切關注戰事的進程。在這新的一月裡,閻應元同樣沒有讓高旭失望,江陰城在他的主導之下,雖然形勢逼人,但仍然堅持了下來。江陰眾志成城的死守,博洛的屢攻不勝,使得戰事又一次進入相持。強攻不下,博洛又拋出招降的橄欖枝,閻應元也給面子,每次都裝作是要投降的樣子,但最終又是說「不」。每次高旭收到江陰要降的消息之後,並沒有像旁人那般擔心,對於閻應元的能力與忠義,估計沒人能像高旭那般確信無疑。
相對於江陰時斷時續的攻防戰,同盟艦隊與清軍水師為了爭奪長江制江權的水戰沒有一天停頓過。高旭把趙天武的一營人馬派到江陰充實同盟艦隊的實力,以史戰的水師第一營和顧三麻子的第二營牽制住耿仲明的清軍水師之後,再派趙天武的水師陸戰營騷擾清軍長江沿岸的鎮江、揚州等地,又派遣大量的同盟會會員潛入清軍控制區宣傳同盟會綱領,煽動反清熱潮,擾亂清軍的後方,並與上江中上游的反清勢力聯絡,對滿清佔領區的穩定造成極大的動盪,這使得南京督撫江南的洪承疇焦頭爛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