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明時代之死人香

第1卷 第37章 軍屬優先 文 / 高路華

    第37章軍屬優先

    沈廷揚長長地「哦」了一聲,道:「不管你在這裡尋到了什麼東西,別忘了,崇明才是你的家。」

    雖然沈廷揚話中有話,但高旭不作細想,對些這些撤離到崇明的高字營的軍屬,他需要沈廷揚的承諾,道:「沈大人,這些婦孺孩童到了崇明,希望大人看在江陰忠義的份上,給與妥善安置。」

    沈廷揚道:「這點你勿要擔心。」

    臨走之時,沈廷揚站在船頭,看著立在燈塔上默然相送的高旭,不由對站在身旁的高老頭道:「取義,的確變了。」

    高老頭笑呵呵地搓搓手,厚著臉低聲道:「沈兄,你看旭兒的婚事……」

    沈廷揚瞧了高老頭猥瑣的笑容,忍不住錯開一步,道:「這還要對旭兒拭目以待。」

    高老頭聽了沈廷揚第一當著他面稱高旭為旭兒,心中不由竊喜不已。

    沈廷揚看著載著滿倉的三百船高字營的婦孺軍屬,盤計著如何安置這些人。

    如今江南之地的難民蜂擁而來,崇明島上已不堪負荷。崇明縣的常住人口一般約在二十萬左右,現在起碼已經翻了一倍有餘。人口爆棚,帶來的極多的負面問題。比如糧食的短缺,治安的混亂之類的。不過高老頭在本地經營多年,再加上沈廷揚在崇明一地極有聲望,要安置高字營的軍屬,都不是問題——問題是,高旭能走多遠。

    在回程之中,沈廷揚一直在琢磨著這點。

    當船隻全部駛出港口消失在長江的盡頭時,高旭這才回過神來,也鬆了一口氣,從現在開始,昨夜招募的四千鄉兵才真正地綁在他的戰車上。

    一萬多高字營軍屬撤走了,碼頭頓時空了下了,但在被攔阻在碼頭以外的鄉民卻已是眾情激憤,有的大聲罵道:「憑什麼他們能走,我們就不能走?」

    有人接口道:「你沒看到麼,那高旭明擺著只撤送自己人,有本事你也去加入高字營去。我聽人說了,只要一戶人家有一個青壯加入高字營,留在江陰殺韃子,家人就能上高氏的船到崇明,還能得到安置。」

    「原來如此。」有些人開始嚷嚷叫道:「那高字營還招人不?死我一個,活我全家。這買賣合算。」

    高旭走下燈塔,卻見徐玉揚向自己走來,道:「取義,人都走了,碼頭空了,還是讓外圍的鄉民進來吧。」

    高旭卻是搖搖頭,道:「不行,讓他們一擠進來,碼頭又混套了。今日還能運送一批,到時又要開始清場。」

    徐玉揚是直爽漢子,雖然他的家破人亡,已沒有家室之累,但禁不住碼頭外那些鄉民的苦苦哀求。這些都是鄉里鄉親啊。徐玉揚道:「取義,外面起碼有六七萬人。江陰人城內將近有十萬人誓死守城,城外的村鎮除了那些聽天由命的,大都往港口趕來。這半數的江陰人都來了。第二批人員該如何安排?而且有很多鄉民要求入營。」

    要把這些人全運到崇明不光是時間緊急,運力不夠,而且這些多人在崇明如何安置?以高旭的估計,高老頭和沈廷揚的能安置的人員最多只有二三萬人。當然,現在不管如何安置的問題,能運送多少人也只有盡力而為。至於又有鄉兵要求加入高字營,無非是為了家人的一條活路。招募一個鄉兵入營,就要負擔起碼起三個以上妻兒老小。但事到如今,也顧不了這麼多了。

    高旭道:「徐大哥,你該知道,運力有限,要撤送所有人不現實。這樣,只要一個青壯加入高字營,他的妻兒就能獲得上船的機會。造好名冊,就算這個青壯與韃子戰死了,他的家人不僅能得到撫恤,高字營還會把他的兒女扶養成人。」

    雖然現在高旭只是空口說白話,但在場的鄉兵聽了,不由露出激動之色。沒有了後顧之憂,殺起韃子也更加義無反顧。

    高旭又道:「另外,成立孤兒營。只要是孤兒,不論男女,有多少收多少。他們的父母雖然死在韃子的屠刀下,但他們都是我們江陰人的種子。」

    徐玉揚聽罷,向高旭揖了一禮,道:「高兄弟,你今日之義日後必定名譽天下。大哥替江陰父老鄉親謝謝你了。」

    高旭只是謙讓地笑笑。今日他高舉著大義拯救鄉民,何曾也不是藉著時勢來發展勢力。過了數年,這些身負國恨家仇的江陰種子將是高旭最純正的力量。

    徐玉揚隨後在碼頭立旗招兵,那些鄉民們趨之若鶩。那些青壯一錄入高字營的名冊,他的家人就隨後放入碼頭,等待第二批的運送。至於孤兒,江陰深受戰火荼毒,數量不少。一些孩童雖然不是孤兒,家裡又沒有青壯入營,只有老弱還在。但只要是孩童,徐玉揚仁字當頭,來者不拒。

    第二批次起碼要等到黃昏時分。也就是說從江陰到崇明一天來回也就兩趟,三百多隻船,每船滿載一趟也只能裝一萬多人,二趟最多也只能送走三萬人。這些人不過是趕到港口鄉民的一半。

    如果說時間容許的話,不管有多少人都能送得走。只是清軍十萬人馬已開進江陰境內。黃田港的撤離如此聲勢浩大,想必那清軍早就得到了消息。高旭早就讓何常派出一隊隊的腳夫走卒出身的探子,時時刻刻地監視著清軍的動靜。

    原本高旭以為清軍主力初來駕到,前鋒老虎營被自己全殲了,那劉良佐勢必會謹慎以對。趁著清軍立足未穩的時候,起碼至少有一天的功夫進行撤退。只是到了下午,高旭看著何常神色凝重地匆匆趕來時,就知道,可能一天的時間都沒有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