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懷德和趙匡胤的關係還算過得去,但參與會議的另外幾個說得上話的將軍就不同了,他們基本上跟趙匡胤不熟,沒有交往記錄。
張令鐸出生於公元911年,棣州厭次(今山東陽信)人。他本來叫張鐸,但同時朝中還有一個將領,與他同名同姓,所以為了區別,太祖郭威特地給他改名叫張令鐸。能得到皇上的賜名,當然是領導的重視。
張令鐸此時已經49歲,比小弟弟趙匡胤大出一輪多,走過的橋比趙匡胤走過的路還多。
當年愛國小青年趙匡胤隻身投軍被郭威收留的時候,張令鐸已經是軍中一名出色的校官了,打完李守貞以後,升為奉**指揮使。等到趙匡胤還在為升到小小的東西班行首暗自高興的時候,他已經是禁軍王牌旅控鶴軍的左廂都指揮使了。張將軍也曾平步青雲,春風得意。
張令鐸參加了第一次南唐戰爭,可惜沒有把握機會,表現一般。所以,第二次打南唐的時候,世宗沒有讓他上,安排他在大後方京城負責治安工作,基本上是個閒職。此時,趙匡胤卻在前線表現優異,光彩照人。
打遼國的時候,他去了,跟陸軍統帥韓通分在一路,仍然沒有突出的表現。不像高懷德跟趙匡胤一路,迫使遼國名將姚內斌投降,立下大功。撤軍的時候,張令鐸沒有跟著大部隊回來,而是留在邊疆霸州,做了年輕人兵馬都部署韓令坤的副手。可以說混得越來越差,如果不出意外,張將軍將在這窮山惡水發揮自己的餘熱。
但柴宗訓即位以後,張令鐸的命運似乎出現了轉機,從偏遠的邊境線調回了京師,還升了官,做到了侍衛司步軍總指揮。
所以,張令鐸跟趙匡胤基本上沒有打過交道,在最近才和趙匡胤一起共事,算起來也就半年的時間。
另外兩個人情況也差不多,趙彥徽雖說曾經跟趙匡胤稱兄道弟,但關係比較疏遠。張光翰就更疏遠了,八桿子也打不著。
高懷德打破短暫的沉默,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天子剛剛即位,年齡又小,還不懂事,我們即使拚死老命,他也不一定知道。我看,不如咱們上應天意,下順人心,先立點檢為天子,然後再去打遼國人,不知道你們幾位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