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的這名心腹部將名叫張瓊,河北大名人,家裡祖祖輩輩都是當兵的。他們家倒是愛上這一行了,但遺憾的是,干來干去永遠是個小兵,人稱「炮灰張家」。苦命的人兒。
張瓊沒有讀過多少書,沒有別的生活技能,長大後也參軍了,好歹也算繼承了祖傳家業。他遺傳了「炮灰張家」幾代人積累下來的優秀素質,勇力過人,作戰勇敢。不過,和先輩們比起來,他還有一手絕活,箭法高明,百發百中。據史料記載,有一次出去執行偵察任務的時候,張瓊憑這手絕活,嚇退過一支南唐部隊。
遠的不說,就在不久前的一次戰鬥中,張瓊還曾捨命保護過趙匡胤。
那是半個月前的事了。
當時,趙匡胤奉命率領人馬馳援揚州,一路上比較順利,沒料到在壽春遇到了強勁的抵抗。
壽春守軍表現頑強,準備也很充分。他們準備了一種特製的箭頭,又大又粗,比普通的箭頭差不多要大出一倍多,殺傷力巨大,射到人身上,不死也得掏個大窟窿。
為了爭取時間,趙匡胤對部隊下了死命令,要不惜一切代價盡快拿下壽春,但事情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
吊橋已經高高拉起,一條寬寬的護城河橫亙在面前,河水湍急,城上又有守軍拉開弓箭練點射。游泳渡河是不行了,馬恐怕也跳不過去了。趙匡胤略一皺眉,帶了親兵,跳下一張皮筏子,帶頭發起了衝鋒。手下將士們看見主帥帶了頭,也紛紛跳進了皮筏子,朝對岸劃過去。
腳下的河水還是那樣湍急,但頭上的箭雨更密集了。
周軍所用的皮筏子比較簡陋,大約只能坐下10來個人,上面有一層的帆布雨篷,可以遮風擋雨,要是普通的箭也沒有問題,可是要應付壽春特製的大箭頭,就有點吃力了。
敵軍認準了領頭的皮筏子,專門往這邊射,雨篷很快被撕裂了一個大口子。這是很要命的,皮筏子成了敞篷船,船上的人都暴露在敵人的火力下,躲都沒法躲。說時遲那時快,張瓊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他站起身來,像黑塔一樣,毅然決然地用身體擋住趙匡胤。
只聽「嗖」的一聲,一箭正中張瓊的大腿,張瓊當即暈了過去,倒在趙匡胤的身上。要不是他,那支箭射中的就是他身後的趙匡胤。沒法再進攻了,趙匡胤果斷下令撤退。回去後,趙匡胤派人趕快請來了醫生。
醫生檢查了張瓊的受傷情況,發現事情難辦了。箭頭射穿了大腿骨,卡在裡面,拔不出來了。開刀吧,當時的醫藥條件也不允許。張瓊醒過來以後,看見一大幫人圍在他身邊一籌莫展。看了看自己的腿傷,他有點明白是怎麼回事了,向趙匡胤討了一杯酒,一飲而盡,扔掉酒杯大喊一聲,把箭給弄出來了。怎麼弄出來的?我也沒弄明白,只能摘錄一段史書的記載。
「瓊索杯酒滿飲,破骨出之,血流數升,神色自若。太祖壯之。」
絕對是軍魂級的鐵血硬漢。即使上下五千年,能歸到這個類別的人物也非常少,三國時有兩個,「刮骨療毒」的關公和吞掉自己眼珠的夏侯惇,當代有「獨眼元帥」劉伯承。當時的場面,就連硬漢趙匡胤也不能不為之動容。
這次表現為張瓊贏得了不錯的加分,他正式成為了趙匡胤核心團隊中的一員。「炮灰張家」終於要出一個大人物了。
趙匡胤給張瓊佈置的任務是,帶領騎兵抄小路繞到敵軍背後,截斷南唐軍的後路。
張瓊走了,趙匡胤又讓炊事班給官兵們準備了一頓豐盛的早餐。決戰過後,會有幾人生還?好好地吃頓飽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