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郭威到了鄴都(今河北大名東北)以後,採取堅壁清野的策略,以逸待勞,並對邊關的將領嚴加約束,不得擅自行動。這一招很有效,遼兵佔不了什麼便宜,也不敢再輕舉妄動。
這天,郭威和監軍王峻正在城樓巡視,突然接到了澶州王殷的密信。
郭威看完信,悲痛欲絕。自己出來打仗,家人都留在大梁,這次被人給全鍋端了,老婆張氏(原配夫人柴氏很早就病死了),兒子青哥、意哥,侄子郭守筠、郭奉超、定哥,孫子宜哥、喜哥、三哥,全部遇難。現在,唯一的親人就是身邊的養子柴榮了,他原本是柴夫人的親侄子。
但已經沒有時間悲痛了。大梁的使者也很快進了城,詔書送到了護聖左廂都指揮使郭崇的手上。幸運的是,郭崇也沒有執行,詔書又轉交到了當事人郭威手上。郭崇祖輩都是北方部落的酋長,為人沒有城府,跟領導關係處得不錯,跟著郭威討平了李守貞,又來到鄴都鎮守,乃是手下的心腹大將。
但君要臣死,臣是不得不死的。郭崇沒有執行,保不準後面還會有命令下達給李崇、王崇,他們的思想覺悟有多高就不好說了。郭威心裡有點後怕,找來了魏仁浦商量對策。
魏仁浦,衛州汲(今河南淇縣)人,出生於公元911年。小時候家裡很窮,爸爸很早就過世了,衣食沒有著落。媽媽向鄰居東借西借,才能給他做一身新衣服。
13歲那年,魏仁浦對媽媽說,「我都這麼大了,不光沒有能力供養媽媽,還要媽媽去四處借錢給我做衣服,真是慚愧呀。」於是,辭別媽媽,一個人去洛陽找工作。
坐船過黃河的時候,魏仁浦把衣服脫了,沉到黃河中央,發誓說,「如果此去不能富貴顯達,出人頭地,我發誓不再渡過此河。」
他還真不錯,後來在樞密院找到了一個工作,進了政府機關,雖然沒讀多少書,但工作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平常也抓緊時間學習,所以很受領導重視。在樞密院裡,小伙子成了重點培養對象,一顆政治明星眼看就要冉冉升起。
但就在這時出事了,出大事了。遼人大規模入侵,輕鬆打敗了後晉軍,後晉統帥杜重威和副統帥李守貞投降。然後,遼人迅速佔領中原,把出帝石重貴和政府部門全部遷往北方大漠,魏仁浦也被迫隨隊北上。這一動身不要緊,小伙子的前途又成了未知數。還好,老天爺沒有把事情做絕,遼主耶律德光還沒走出中原,就病死在了路上。機靈的小魏瞅個機會又逃回了中原。
杜重威知道他是個人才,想要用他。但魏仁浦卻不願意為天下聞名的第一號降將效力,他再次選擇了逃亡。杜重威也是個愛才的人,還專門派人來追他,只是沒追上。離開了杜重威後,魏仁浦投靠了劉知遠,官復原職,仍舊回到樞密院工作。
魏仁浦的記憶力特別好。郭威當了樞密使以後,曾經問過他全國的兵力情況。他張口就來,禁軍馬軍有多少,步軍有多少,各州有多少兵力,帶兵的軍官都有誰誰誰,說得一清二楚。取過花名冊一對,沒有絲毫差錯。郭威很欣賞他,升他為兵房主管,此後一直帶在身邊。
郭威把詔書給魏仁浦看了,說,「朝廷派人來殺我,我死了倒沒什麼,可是恐怕手下將士們要受連累了。」
魏仁浦說,「郭將軍是國家大臣,功勞蓋世,現在手裡又握有強兵,據有重鎮,難免讓人猜忌。雖然說是奸臣誣陷,但光憑口說,恐怕也很難讓皇上回心轉意。事已至此,我們必須要好好為自己打算打算了,否則就只能坐以待斃了!其他人不是還沒有見過詔書嗎?不如這樣,咱們把詔書改一下,加上盡誅將士的字樣,激起大家的公憤。這樣不但可以保住自己,還可以為楊、史兩位丞相申冤。」
郭威改了詔書,又盜用留守的大印蓋了章,然後召集大家開了會,傳閱了詔書。官兵們群情激昂,紛紛表示要打回汴梁,除掉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