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殘唐再起

第三卷:征戰,血火河山 第四十八章 : 去山南(三) 文 / 守夜

    第四十八章:去山南(三)

    「將軍,再向北三十里就是陝州了!」一個粗豪的漢子恭敬地對陳澤說道。

    天氣寒冷,舉目所至,道路上沒有一個行人,陳澤哈了一口氣,語氣古怪地答道:「今天怕是趕不到了,前方有宿處嗎?」

    漢子搖頭:「前方三五里處十年前還有一個鎮子,現下卻是……不過破屋殘垣應當還是有的。」

    陳澤皺了皺眉,似乎很無奈地點頭接受。離開山南北行不過數百里,他們已經在廢墟過了三夜。

    「令人厭煩。」陳澤嘟囔了一句,回身對後面的孫虎峪說道:「孫統制,看你面有疑惑,在想什麼?」

    「末將在想……怎麼沒有流民?」孫虎峪雖然剛滿二十歲,但看起來卻已經是沉穩非常。

    陳澤是南人,相對來說這二十多年過得比較安穩,有些不明所以。那個漢子卻是一笑,有些苦澀地接道:「流民?流了這麼些年,早就流乾了!陝州倒是來了一些,不過熬得過冬的怕是不多。」

    孫虎峪無言,點點頭。回頭叫道:「快些,天黑前要立好營!」

    這一行一共三百二十九人,包括那個漢子在內的一百人是陝虢方面派來護送山南眾人過境的。而山南方面則有十五個官佐,兩百名衛兵。他們的目的地是河中,所舉旗號是「北事調停」,對外宣佈是李嚴出於公心調停北方紛亂的局勢,讓大家回到談判的軌跡上來講和平發展——換句話說就是衝突各方面重新劃分利益。

    使團的正使是山南官場雖然低調但卻令人恐懼的人物,監察司副使莊庭暖。官佐包括新任第三軍副使陳澤、山南戰備司總度支處判官王羨、山南騎兵團代統制薛仲、第一軍第三團統制孫虎峪,第三軍第二團統制申帆以及幾個中下層軍官、戰備處官員和十四個長相普通的侍從。

    從這支使團的構成就可以看出山南所謂調停的意圖,很難想像讓一個監察官員、特務頭目領頭,其中成員都是軍方背景的使團沒有背負其他目的。從使團的行程來看,他們將由陝虢入河中再轉道河東,最後拜訪幽州,然後從河北經山東南下。

    雖然從目前的戰事看,這個行程比較合理,但其中的貓膩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鎮口的石碑還在,上面很中庸地寫著「興隆鎮」三個字,一個很吉利的名字。據陝州漢子介紹說,鎮子在宣宗之時,光窯子就有三家。只是現在,出現在山南眾人眼中的只是一片兔入狗竇,雉在樑上的殘垣斷壁,在亂石碎瓦間偶爾可以看到只骨森森。至於人煙,怕是只能在夢裡偶見了。

    眾人對此司空見慣,迅速選了一快平整處立營。如今的大唐,便是最繁華的地方沒有多人口,整個帝國到處是屍骨和貧困,輻集的商旅、富庶的生活已經如同泡影一般消逝遠去。

    山南的帳篷是軍械所特製的行軍帳,支架簡單,用料厚實,比起一旁陝軍所用的破帳篷簡直有天壤之別,這令陝軍羨慕不已,若不是山南軍在南邊凶名在外,他們恐怕都會半夜突起,將山南使團殺淨,奪了這軍械——這樣的事情再普通不過。

    看看人家,盔甲齊整,使的是好刀,負的是好弓,冬裝厚實,再看看自己,彷彿乞兒。陝兵只能自卑,只能眼讒,若不是他們守境之時也可以看到山南兵,他們或許會覺得這些是儀仗兵,擺樣子看的。所幸山南兵雖然軍械齊整,十分傲氣,但卻沒有驕橫待人,一路上倒也沒有衝突,有時候反而還給些小玩意與陝軍,平常和拉拉話什麼的。

    通過山南兵有意無意的敘述,陝兵得知道了這麼一個消息:山南正在整軍,擬招一批外鎮老兵,尤其是下級軍官、箭手和騎兵。若是你有本事,立即可以編入軍中,拿那令人艷羨的軍餉,過上好日子;即便是你本事不夠也沒關係,可以做鄉兵、差役(山南的說法叫警備軍),再不濟也可以分到田地過太平日子——據山南兵所說,原本當過兵的山南新民用一半的錢就可以從官府那裡領取農具種子……

    山南是什麼地方?駐守陝州的兵最「清楚」不過。那是太平樂土啊……什麼時候瞅準機會溜過去?帶馬過去能領到雙份的錢呢……騎兵徐疤子暗自想道,一邊把篝火撥得更旺一些。

    夜色深沉,寒氣逼人。

    雖然在馬背顛簸了一天,身著狐裘的莊庭暖卻還沒睡。他是正使,負擔著最大的責任,在他的旗下有軍人,有細作,有山南特有的「技術官員」——原本白日見鬼的工屯虞水衙門在山南是很吃香的,大帥一下子派出這麼多考績良好的官員顯然是希望能夠有所收穫——儘管他說盡力而為,首先保全自己,但他莊庭暖怎麼敢大意?

    也不知道北方發展得怎麼樣了?原先定的策略是不是要調整……自從離開了山南境,最讓莊庭暖感覺不適應的不是旅途勞頓,而是情報的缺乏。在山南,莊庭暖有極高的保密級別,能夠掌握到足夠充分的情報作為定計參考,而一旦到了外地,強烈的反差讓他彷彿就跟**了一般。

    四天前莊庭暖最後一次得到的情報,北方局勢有了一些變化:找事的兩鎮將主力抽調回鎮,只留個名號繼續在河中「平叛」——李克用的壓力實在太大,他們不敢冒險將自己的機動力量再放置在遙遠的河中,即便是王處存的現實襲擊也讓他們防不甚防。

    說起來李可舉和王熔都是河北鎮,原本不應當和王重榮直接兵戎相見,這次戰事事實上是朝廷,或者說是田某人一手促成的。田某人出於對河中鹽利的覬覦和制約李克用的目的,讓王重榮徙鎮。這個異想天開的想法居然得到一批大臣的支持,據莊庭暖的分析,第一條原因無非是覺得王重榮實力一般,朝廷又可以得到擁有黃巢餘部最多,實力甚強的朱溫的支持。而最重要的是,田某人受了逃難過程中藩鎮白眼的刺激準備再募一支有戰鬥力的軍隊來——神策軍糜爛已久不可救藥自不必提,連原本楊復光帶回來的鎮軍也跟著八都將叛逃去了,朝廷再沒有像樣的軍力。募軍要有錢糧,藩鎮不朝者多,朝廷用度甚緊,而王重榮的鹽利豐厚非常,他每年居然只肯給朝廷幾千車……

    這樣決定顯然是荒謬的,王重榮肯給你幾千車鹽已經是顧及和朝廷離得近,多少要給點面子免得遭人詬病、與人以釁,你卻叫他徙鎮,他如何肯?(—開始是說徙往黔西,後來朝廷可能也覺得不好意思,換成了與對朝廷還算客氣的義成,也就是和王處存對調。)

    按照藩鎮邏輯,朝廷隨便叫人徙鎮是錯的,是不講道理。於是王重榮一下子就站在了道義這邊,隨即上書抗辯,語氣自然也很是不善,直接就說朝廷的某個閹人如何如何,一下子惹翻了田令孜。惱怒之下田令孜雖然沒有撕破臉皮,但卻許利若干,鼓搗原本就擔憂河東太強的河北兩鎮出兵河東的僕從河中。

    當時,河北兩鎮各有兩千人左右的小軍為才安穩下來的朝廷打工,準備對付河中以後,合計增兵至兩萬,對外宣稱是「防秋」——這原本是針對胡人秋季南下的戰爭準備活動,在藩鎮時代則是藩鎮表忠心的手段。

    如此,戰事便暴發了。

    王重榮在最初的失措中迅速反應過來,裝模作樣要帶兵赴河中就任的王處存也舉兵襲掠河北兩鎮,之前沒預料到狀況的河東開始在東線重兵集結……河北兩鎮見迅速拿下河中造成既定事實的計劃破產,河東發怒,隨即又猥瑣起來,向朝廷、河南、甚至雲中的赫連鐸求援,一邊暗作準備。於是就有了抽兵回鎮的舉動——畢竟還是老窩要緊。

    河北藩鎮是安祿山一系的長期盤踞的地盤,多數節度繼承人都是胡人或者胡化的漢將,一向視人命為草芥,連自己治下的百姓也是如此,但這樣也有一個優勢——打仗瘋狂。在防備河東的要緊關頭,他們盡發治下百姓,青壯悉數抓將來從軍,邊境堅壁清野,在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就湊出了六位數字的龐大軍隊,這樣河東一時間也不敢倉促發動,王處存也收斂了一些,雙方便搞起了冷戰,互相對峙。

    「河北事且不管……那河中呢?」莊庭暖暗暗想道:「卻不知是誰接了河北兩鎮的盤子?是邠寧的朱玫還是鳳翔的李昌符?」

    正想間,忽然聽到一聲呼哨:「敵襲!」

    莊庭暖雖是落魄文人出身,但也是習過劍的,連忙抽出佩劍,衝出了帳外。

    帳外雖然嘈雜,但卻並不混亂,山南北行的衛兵都是精選出來的強軍,一個個經驗老到,在軍官指揮下迅速佈置,一多半人已經殺向敵人,而另一些人卻是逼住了有些慌亂的陝州兵,像豬羊一樣集中在一個角落裡。

    「什麼情形?」莊庭暖看到了一邊正和薛仲說話的陳澤。

    陳澤意態輕鬆,雖然他不喜歡監察司的人,但也不敢表現出來,說道:「一夥蟊賊,孫統制已經到前面去了。莊使且歇息,自有我輩殲敵。」

    莊庭暖皺了皺眉,指著陝州兵問道:「他們是怎麼回事?」

    「現下還不清楚那些賊子是不是這些人招來的。」陳澤淡然道:「穩妥一些總是好的。」

    事實證明,陝州兵是清白的。來襲的是一夥山陝間的近千人的一夥流寇,見使團有車有馬,人數也不多,便起了心。這伙流寇並不是一般的流民結伙,而是一批前黃巢、藩鎮散軍逃兵為骨幹的團伙,其中甚至還有不少馬匹,但是他們卻沒估計到山南兵的警惕性。

    陳澤在昨日已經得到斥候報告,哪裡會讓流寇得逞?今天故意在此露宿就是等著這些人過來的。一頓悶殺以後,流寇丟下了百餘具屍體以後悻悻而去,因為是夜戰的原因,陳澤也只好按住了趕盡殺絕的念頭,回頭處置逃跑不及或者受傷倒地的俘虜。

    因為李嚴極其憎惡盜賊和像盜賊一樣的兵痞的緣由,山南軍對俘虜一向嚴苛,在沒有事先通知的情況下一般都是打殺了事或者役之為奴,這些俘虜的命運在落到山南軍手裡以後結局似乎已經定了。山南軍手法熟練,大約有二十個左右的俘虜很快被扔到了一起,在火光下,他們驚恐不已。

    陳澤是不太管這些事情的,將審訊的事情交給了孫虎峪和申帆。

    俘虜們一被扔在一起就知道沒有活路了,他們都是悍匪,一個個也比較硬氣,只有三四個人告饒,其他的都在罵娘。

    按照山南的規矩,己方死一人則要對方數倍相抵孫虎峪自然知道這些人沒一個能活的。他從李嚴第一次殺俘開始已經殺了好幾回,但卻還硬不下心腸來,只好望向剛才一同指揮殺敵的申帆。

    申帆咧開大嘴一笑,對那些俘虜說道:「先殺五個!再挑一個!」

    士兵們立即執行,隨便拖出五個,一刀一個,立時了結。隨後,另一個俘虜被按在地上,挖了眼睛,挑了手筋腳筋,扔在一邊翻滾哀號。

    俘虜們驚恐了,連哀號都忘了,有兩人更是嚇得屎尿齊流。

    「老實跟你們說,你們這些渣滓害了我們五個士兵性命,十多人受傷,是一個也活不成了……」申帆的聲音彷彿來自阿鼻地獄:「要全屍便乖乖交代,否則就是那種下場!」

    似乎是故意的,殺俘之地離陝州軍所在不遠,陝州兵看得臉色蒼白——儘管他們也殺俘。

    「傳言山南李帥仁義……」中年文士在昏黃的燈下說道:「致堯兄,長安米貴,百事蕭疏,某家無長物,實在是……」

    對面是一個雍容的中年人,望著中年文士滄桑的面孔和疲憊的神情,無奈地歎息一聲,說道:「坦之兄……那李嚴始終是一介武夫,是朝廷割據之害,去了怕是沒有了局啊!」

    「那又如何?」中年文士道:「某家有高堂妻子,弟妹三五,靠我這八品下僚,若無兄等周濟,怕是已經橫斃街頭……再者,朝廷荒則荒矣,還去招惹強藩,這長安也未必太平啊!致堯兄,某倒是想勸你同去。上次山南朝使梁震與某有一面之緣,或可引薦。」

    致堯兄苦笑一聲:「某家世居,搬遷非易啊!」

    中年文士飲盡一杯酒,窘迫地說道:「既如此,某也不再多說,若是山南尚好……咳咳……再邀君往居罷。此次……卻還需韓兄周濟些盤纏。」

    韓致堯點頭,舉杯道:「滿飲此杯,鵬程萬里……」

    這韓致堯的大名叫作韓偓,而對面要去山南的坦之兄姓聶,名夷中。

    眼看年關將至,明年究竟如何卻無人知曉,大抵上……一年不如一年。在新舊交替的日子裡,在長安的士子、小官、甚至一些閒散的武人不知道從哪裡得到消息,說是相對安寧的山南正大辟僚屬,待遇從優。

    因為前途灰暗,身家性命堪憂,許多人開始暗中計較,多方打聽。

    去山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