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驚雷入漢

第七卷 帝王之業 第三百二十四章 暗戰(下) 文 / 乾坤不動

    更新時間:2013-03-24

    深夜本是休息的時候,身在鄴都的不少晉國文武大臣,紛紛連夜趕出家門奔赴宮中。有的人步伐沉重,心思滿滿,有的人腳步急促,臉色倉惶,彼此在半途中相遇,雖是沒有多說,卻也看得出對方的心思,明白對方遇到了何種狀況。

    何曾不是第一個到的,早已是垂暮之年的何曾在經過大肆散財之後,無論是身體還是精力都是大大的吃不消了。素來有財有勢的何家,在晉國捐獻家財的大環境下自然是跑不了的。

    從中原轉移到河北已然讓家族蒙受了不小的損失,無論多麼有錢的人家,也會心疼。

    好不容易到了宮中,晉帝司馬攸一臉怒容的高高在上,地上跪著的幾位大臣皆是負責鄴都守衛的官員。兩側二十餘名文武神色各異的分列左右,見到何曾來了,眾人眼中都是一亮!

    衛瓘去外圍佈防,眼下晉國朝中可以依靠的唯有何曾罷了。就算何曾年紀大了,各方面都已退化,但仍是群臣的主心骨。

    「何公前來甚好,賜座!」晉帝司馬攸見何曾憔悴的神色,心中有所感慨忙吩咐左右道。

    何曾微微點頭,當然不讓的坐穩當了方才開口道:「拿上來!」話一出口,愛子何遵提著一個木匣走上前來,呈給了侍從。

    晉帝司馬攸雖然沒張嘴問這是何物,但這一夜自己見過的木匣也有二十幾個之多了,那血腥腥的氣味不用看也知道當時匈奴說客的項上人頭!!

    「劉淵老兒甚是可惡!竟然如此藐視我大晉,這口氣朕決不能咽!」晉帝司馬攸憤聲喝道,冰冷的眼神卻是掃向伏在地上的幾名官員。

    那幾名官員也知道今夜之事非同小可,堂堂一國首都竟然混入如此多的匈奴死士遊說各家大臣。這是大大的失職,更是削了晉國的眉角,陛下雷霆之怒下,幾人都有性命之憂。

    晉臣段灼出班道:「陛下不宜動怒,滿朝文武皆是忠心之輩,絕非說客能夠動搖。這般死士都是漢人而非塞外之輩,一時難以察覺也是情有可原。當務之急,乃是說客所言是否如實,若如實我等應早做防備才是。」

    閻瓚此時也接著說道:「段大人之言不無道理,臣以為當使人徹查死者之底細,或許可從其生前行蹤得到蛛絲馬跡。」

    晉帝司馬攸見狀強壓火氣道:「汝等聽好,火速前往勘察死者之來歷,三天之內朕要結果!此外帝都之中還有多少匈奴細作,統統給朕查出!」

    伏地顫抖的幾名官員聞言連忙磕頭謝恩,頭也不敢抬的退出大殿去做事了。這事情若是調查不明白,幾人必然人頭落地,唯有查個水落石出方能保住小命。

    「匈奴說客揚言一個月內攻破我大晉防線,諸君以為此言如何?」晉帝司馬攸對於那匈奴說客所言十分擔心,塞外的戰鬥力日益增強,每每情報送回都是比前次詳盡。可越是詳盡的情報,越是讓晉人坐臥難安,塞外各族加在一起擁有的戰鬥力遠在晉國之上!!

    段灼道:「微臣以為劉淵此人深悉我大晉之情,此等舉動不過是擾亂我大晉子民心緒罷了,若是真有此等能力,直接來攻便是,何必製造恐慌?」

    這是安撫之言群臣都是明白,匈奴人即便有這般力量,也大可以如此作為。換句話說攻心之戰本就是匈奴人一月攻陷晉國的手段之一。只是晉人沒有辦法確認匈奴的計劃,更是不想在異類面前如此的卑微與渺小,因此只能這般安慰罷了。

    晉帝司馬攸見段灼如此言語,心中略有寬慰道:「話雖如此不可不防,速速傳令燕王以及各地人馬加緊戒備!」

    晉臣山濤此時微微皺眉道:「匈奴究竟派遣多少死士潛入鄴都尚未有所證實,在場諸位大人已是許多,然……」

    話說到這裡晉帝司馬攸目光一凜道:「山大人所言正是,待明日早朝朕定要個結果!」

    眾人繼續商討著,猜測著,何曾只是坐在那裡一聲不吭,身體的不適,腦中的轟鳴,都讓這晉朝巨擎顯得如此無力。

    「何老,你有何看法?」晉帝司馬攸在一番激烈的討論之後,總算是想起何曾在場,於是輕聲問道。

    何曾苦笑一聲道:「老夫年邁體衰,難以議事,劣子自有看法,還請陛下允許。」

    數月以來何曾以高齡的身體操勞不斷晉國君臣都是看在眼裡,眼看何曾氣色極差,身體衰弱,晉帝司馬攸略有所思的點頭道:「准!」

    何遵施禮後緩緩說道:「兩國較量在於君,臣,民,將,兵也,塞外各族攝於匈奴之武聯合成軍,比起我大晉上下一心,此匈奴所不如也;陛下即位以來多施惠政,得朝野擁戴,雖戰事不斷然國慶尚穩。劉淵挾持塞外烏合之眾久戰無功必然多有內亂,長期對峙匈奴必敗也;燕王坐鎮北方,更有精兵良將護持,臣度塞外之輩謀略有限,終不能越境而入,因此施展此等手段意圖亂我朝野之心,動搖我三軍士氣!」

    「只要陛下穩定人心,全國各地守望相助,宵小無機可乘,異類無縫可鑽,長此以往匈奴威風盡失,其內自亂也!」

    晉帝司馬攸聞言眼睛一亮,喜從心生,看著何遵不禁放聲大笑!

    ……

    戎國,某處。

    數以萬計的勞役掘土挑石,在帶方北方的山口處深挖溝塹,堆積土山。隨處可見官吏模樣的異族人手裡拿著圖紙,在各處指指點點,使喚勞力按照自己的要求作業。

    四周散著千餘名異族騎士,看似悠閒自在的歇息,實則是監督這片防禦工事的勞力們。

    雖說戎國的漢人百姓已然接受了事實,準備堅守帶方與塞外族類決一死戰!然被異族之人奴役的滋味終究是不好受,尤其建築防禦工事這事兒來得甚急,不能有絲毫的攜帶,更無法偷工減料。

    雖說是異族,可對於工程的監工卻是非常嚴格的。

    溝塹要挖到多深,相隔多遠需要再挖一條,已經挖好的溝塹下面插上密密麻麻的木錐等物。上面還要用草蓆以及薄薄的木板鋪蓋,然後蓋上泥土草木,做出一副純天然的樣子。

    做好的防禦工事都是要標上記號,防止有人誤踏陷落其中,個把人名不稀罕,可遭到破壞的偽裝重新做起來卻是麻煩。

    挖出的土石毫不浪費,石塊都聚集在山口兩側的山上,用繩索吊上去,或者剷除一條斜坡推拉,總而言之能夠使用的方法都要使用。就連投石車等物能夠運送上山的也一個不留。

    對於塞外的鐵騎來說,大山是最好的天然障礙。加上此間特殊的地理位置,塞外匈奴聯軍若是來犯,王戎有很大的信心在此地阻礙對方的進程!

    以石塊作為根基砌成圍牆,在軍營前方一道道的矮牆成為了攔路虎。這些牆垛並不規則,四處都是,即便是人在其中行走也要穿街過巷似的躲閃牆垛沒法直線行走。

    如果來得是騎兵,面對這樣高度的牆垛倒是不怕,但面前儘是如此高度的牆垛,恐怕戰馬飛躍之後卻是沒有個落腳的地方。騎兵最可怕的衝擊力與機動性,在這般防禦攻勢面前優勢盡失,只能等待步卒先行拆掉牆垛,然後才能衝擊對手。

    只是對手的牆垛都建造了投石車,弩車,弓箭手等等的攻擊範圍之內。想要拆除牆垛不困難,難的是在拆除牆垛後能否保住性命。沒有誰蠢的以為如此就能阻礙鐵騎的蹂躪,但至少會造成對方大量的損傷。

    營寨的四周都用石塊和著泥土堆砌形成,比起普通的營盤不知道要堅固多少倍。營牆外五步的距離是環繞整個大營的壕溝,壕溝足有一丈寬,兩丈深,除了四面的營門吊橋之外,想要入營只有越過或是填平壕溝才行。

    做到這點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只是因此付出的傷亡絕對是慘重的!

    王戎率領著三萬異族人馬便屯聚在這營盤中,方圓五里之內七八個這般的營盤錯落有致,彼此呼應。各營以旗幟以及號角戰鼓聲作為傳訊,免去了被敵騎包圍切斷的影響。

    異族聯軍若是殺來,首先要攻克的便是這三萬人的大營,然後才是那山口處的防禦工事!

    王戎坐在大帳中,雖然少了一隻手臂,卻倍添了幾分凶狠之意!一隻手把書信團在掌中幾乎揉爛,王戎將紙團擲在地上冷笑道:「劉淵啊劉淵,想不到你如此狠毒,竟然無所不用其極!」

    古察那在一旁不明所以,見王戎沒有反對,便矮身撿起了那團書信仔細閱讀不禁失聲道:「怎會如此!?」

    王戎眼中精芒一閃道:「若是他們領兵前來,你認為本王勝算幾何?」

    古察那嚥了口唾液略帶一絲苦澀道:「這兩位在族中威望甚著,有他們出馬恐怕大王麾下的該族勇士都要心有顧忌才是。只是這兩位年事已高,早已不問族中事物,那劉淵竟然用這兩位作為先鋒,分明是要瓦解我戎國啊!」

    王戎麾下的勇士乃是搜集塞外各族殘餘人口得來,為了生存可謂是同舟共濟,患難與共才有了今時今日的成就。然而王戎得到的不過是戰敗者的殘餘勢力,可謂是下品之士,而劉淵吞併的都是各族的精英,乃是上乘的戰力。

    比拚策略將力,王戎的頭腦足以彌補雙方的差距,然麾下各族融合的怎樣默契,終究不是一族。

    那劉淵在查明了王戎麾下戰力組成部分之後,竟是將其中人數最多的兩族中名聲顯赫的兩名老者請出,以此二人為帥攻打戎國。雖然一切尚在準備之中,可王戎留在塞外的探子卻是將消息傳了回來。

    這兩名老者年事已高,然大名鼎鼎可謂兩族敬仰之人。王戎麾下的兩族戰士如何中心,到底也是各自族群的血脈,若是受到感召或是影響,作戰能力無疑是大打折扣的。

    好不容把漢人的情緒調動起來,又聯合了晉國,便是要躲避劉淵冤魂不散的追殺。偏偏劉淵心思縝密,手段毒辣,竟然用這般手段企圖分化王戎的勢力,此等用心不可為之不毒了。

    王戎雙眼一瞇縫道:「兩族戰士足有一萬餘人,乃是本王麾下最為精銳的人馬,斷斷不可被此計所害。古察那你替本王督促此間工事,本王當親自回轉處理此事!」

    ……

    代郡。

    晉國大將胡奮率領數萬人馬屯聚於此,專司本郡防務,接管了原本的代郡人馬與城池。

    論起作戰經驗胡奮遠在朝中諸將之上,當年的意氣風發早已蕩然無存,有的只是一片報國的赤誠。早先傳聞塞外異族將至,代郡兵將人人自危,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繃緊了情緒每天小心警戒氣氛甚是緊張。

    自從胡奮到此之後,一上任就減少了各地的巡防與駐防,在郡內的交通要路設立關卡,山林之中藏有精兵。各城皆是傳下了守禦城池的辦法,需按照要求嚴格屯聚守城的器械。

    大批的百姓官吏湧入山林之中採集草木果實柴薪等物,所得者一半歸個人所有,一半交給官府記錄成冊,儲藏起來作為戰略物資儲備。人要吃飯喝水,牲口戰馬等等也有同樣的需要。

    胡奮將整個代郡劃分為幾處,分別調遣麾下得力的將領依照計策鎮守,只要塞外聯軍殺至,定然讓其有去無回!

    大規模的動作自然瞞不過塞外安插的耳目,只是胡奮似乎也沒有隱瞞的意思。城防也好,巡查也罷,確確實實的減掉了六成的人手。如此明顯的變化就是本地的百姓也是看得清楚,何況是專門刺探軍情的探子了?

    這般氣氛似乎逐漸也傳染給了百姓們,按照官府的要求去做,心中卻是都在嘀咕,如此小覷塞外聯軍,是這位胡將軍太大意了,還是胸有成竹?產生了疑問,緊張的氣氛漸漸化於無形,官吏與百姓的壓力都是大大的減輕,隨之提高的便是效率。

    原本屯駐在邊關外的一支塞外軍隊在觀察許久之後,無聲無息的悄然不見。因為雖然代郡的守衛明顯的減弱,可在邊境遊蕩的斥候卻是增加了十倍也不止!更有晉國鐵騎數隊每日縱橫炫耀,這些動作並非是內部細作能夠得知的,而晝夜不斷的斥候與騎兵隊也讓代郡內部的消息難以傳遞出邊關。

    「恭喜將軍,異族軍撤走了!」早上剛剛睡醒,幾名本地的官吏便成群的來到了胡奮府上恭賀。

    胡奮一身便裝聞言微微笑道:「那不過是匈奴的哨探罷了,不足為奇,前些日子胡某拜託諸位之事可曾辦妥?」

    幾名官吏聽聞那不過是匈奴人的試探,各自臉上少了幾分歡喜的神色,不過氣色卻是比先前好了許多。胡奮不愧是朝中的宿將,只是短短六七日的光景便讓郡內氣氛產生了積極的變化,讓眾人看到了希望。

    見胡奮詢問,幾名官吏連忙道:「將軍的吩咐下官等人自是照辦,塞外各族的資料搜集的七七八八,都已經編纂成冊,稍晚些便命人送來給將軍翻閱。此外仍然沒能查明的,以及需要補充的部分下官等人已經加派人手,相信不過數日之內便有消息。」

    胡奮聞言點了點頭道:「幾位大人辛苦了,如此甚好。劉淵用離間之計針對我大晉,胡某豈能坐視!所謂來往不往非禮也,就讓胡某看一看劉淵麾下各個部落能否禁得住流言蜚語!」

    幾名官吏自然清楚前些日子鄴都的事情,幾十名朝中的重要文武大臣不約而同的被匈奴死士遊說,幸好朝中文武不為所動將來人斬殺之後獻給了當今聖上。可饒是如此,此等舉動也是觸怒了龍顏,陛下召集文武百官一番審查,更是責令京都守臣查明緣由。

    據說十餘名大臣因此受到了牽連,好在當朝耆老何曾之子何遵力主團結,方才讓鄴都免去了一場腥風血雨。即便如此,大家也都是心驚肉跳,對於塞外之人心存忌憚,收起了幾分小覷的心理。

    晉國的形勢越是凶險,內部問題便暴露的越快,從晉國取魏代之以來,表面上大家都是鼎力支持,心裡頭又有多少人是礙於時勢?就算大家都沒這樣的想法,可司馬氏終究是篡取了曹魏的江山,雖然只有河北之地,但晉帝司馬攸有這樣的擔心也是人之常情。

    對於匈奴人這般的把戲,胡奮倒是來了興致,這本是漢人用來制服夷人的辦法,如今卻被匈奴之主劉淵用來對付漢人。對於曾經作為曹魏人質的劉淵來說,華夏的韜略可謂影響甚深。

    若不是有了當年忍辱負重的歲月,如何有吞併塞外各個部族的能為?

    只是作為朝中少有的宿將,胡奮絕不允許自己的國家任由對方肆意踐踏。既然要鬥,索性便敞開了鬥,難道怕你不成!?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