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傲天下

龍騰世紀 第十五章 立地為基(上) 文 / 光線

    德佑元年八月初一,建康作為江南戰場的最前線,已頑強抵抗了整整六個月。

    這座城市夾在太平和鎮江之間,西南方向有阿術駐紮太平至蕪湖一線,屯甲兵六萬。伯顏留建康行省知健樞密院事阿塔海、行中書省事董文炳,率六萬重兵駐東方之鎮江。此部防備長江上游之建康,北面之揚州,並與真州韓郅一部四萬人,同阻淮東夏貴所督宋軍南援。

    我和李庭芝兩部合計十萬人,在長江下游與阿術、阿塔海共十五萬元軍纏鬥,你來我往打過無數仗,卻誰也無法徹底擊敗誰,倒是建康宋軍越打越多,由三萬殘軍增至七萬人。聖姑方照在其中顯出極大神通,利用明教強大的號召力,舉起江南大善人,常勝大將軍徐子清的旗幟,從周邊鄉鎮城邑廣募壯丁,又調江北江南之教徒一萬,一時竟使得建康成為一塊巨大的磁鐵,吸引四面八方的群眾和義軍前來投靠。

    其情形蔚為大觀,建康十二座城門人流如梭,各路人馬攜刀提槍,自帶軍資輜重,整日價川流不息。每支隊伍均不認識,卻於交匯之際,上千號人互打招呼齊聲歡笑,都曉得對方前來投靠徐善人,徐將軍,都是來抗元殺韃虜的。

    六個月時間大軍猛增四萬`人,各廂各軍迅猛擴充,領兵大將們絕沒預料會出現如此盛況,猝不及防之下一個個忙得焦頭爛額,整治新兵入伍的工作顯得雜亂沒有頭緒。

    我便設十座兵棚於城門之下,遣、陳昭、王勇、許夫人主理,令明教的朱溪和勇猛天王配合,專門負責接收士兵,甫一徵用,立即設營,補入原建制的軍、營、都。

    新增的四萬五千士卒,被我留在建康,按宋軍編制,與五千名留下來作為教頭的老兵一起編成五廂。其編製組成為:一百人為都,三都三百人為營,三營三千人為軍,三軍九千人為廂。每廂再加上後勤保障人員,合為一萬的整數。

    原宋軍將領張貴、張順已回揚州,歸入李庭芝建制。因為李大都督與真州之敵近在咫尺,他想盡快攻克真州,斷絕元軍交通線。元將韓郅也希望取得揚州,擴大交通線的口徑。近日大戰不止,都咬牙切齒發誓,要一舉得功,全殲對方。

    而胡應炎、牛富、傅良玉、白大虎盡提兩萬老兵,分駐句容、江寧、高資等地,抗衡來自東西兩面元軍的騷擾。

    方照為我立下偌大功勞,我也兌現許下的承諾,使護教右使騰文俊持掌一廂,勇猛天王、智慧天王、護法天王各領一軍,在其麾下聽令,如此一來,此廂一萬人完全成了明教的武裝。

    左使朱溪任正四品上忠武將軍帳下審議官,擔負軍師與秘書之職。這個任命我倒是情願得很,朱溪雖嫌狡詐,心機深沉,但他的想法屢屢與我不謀而合,確實是軍師之材。

    胡應炎有過抱怨,這人明裡暗裡知道些我與明教合作的事,便勸道:「食菜事魔者有悖禮法,朝庭明令禁止。而將軍公然使其獨掌一軍,惟恐助長妖孽,反成尾大不掉之勢。」

    可我能怎麼辦,方照幫助大軍在千鈞一髮之際取下建康,後調教徒兩萬入伍,再協從我募兵數萬。立下如此大功績,是無論怎樣也無法抹煞的。尾大不掉麼,明教聖物在自己手頭,方照也集合教中主事之兩使者、四天王、八散人,在我面前賭咒發誓,今後明教如有違背徐子清之事發生,全教上下立遭慘禍。方照歃血為盟,說道:「大將軍為我教領袖,凡事如有悖於大將軍,方照願墜入地獄,萬世不得翻身。」

    尹玉於陽春三月之時被派回北洋,督辦火器生產、明教立基地等諸事。

    我還修書兩封讓他帶回去。給鎮公會的公開信中首先說明前線戰事緊迫,我可能一年半載回不了北洋。希望北洋諸人從收信之日開始,盡可能多地買進各種資源,囤積糧食和油鹽等生活必需品。如果南宋境內因戰亂不易買到,那就透過李玉潔和阿爾塔從中東等地進口。

    寫到這裡時我想,中東已經被忽必烈的弟弟旭烈兀統治十幾二十年了,在其鐵腕治下,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動亂,那麼當地生產的發展會很順利,該會有多餘的物資出現。並且北洋鎮可以以物易物,不需要太多的現金交易,資金壓力也不會大。

    除開物資外,我還要求負責農業的楊大、負責商業的周綺以及尹玉,一邊完成自己的工作,一邊籌建第二支火器營。考慮北洋的承受能力和兵力來源,人數在五千人為佳。這支軍隊的裝備全部由礦區提供,人手一支火統,而以新質鋼鑄造的刀槍只作防身用,不再作為進攻的主要武器。我還提醒他們放棄小農意識,不要去節約那些子彈和炮彈,只要能把士兵們全都鍛煉成神槍手、神炮手,浪費再多的子彈、炮彈都是值得的。

    逼切需要礦區在半年時間內,迅速生產三百門大炮和一萬發炮彈,因為建康前線戰鬥不斷,我再不願進行這種使人痛苦的冷兵器戰爭了。

    周繐管理的礦區,則要求他把鑄造廠一分為二,成立專門生產軍火的軍工廠,一則體現其重要性,利於管理;二則便於心無旁騖,可以專心加緊生產軍工產品。要求周繐一定要將軍工廠的流水線分細,一批工人只負責製造武器的一個部件,總裝的工人必須選擇忠誠老實的人員,萬勿將新武器的消息走漏出去。

    關於武器這個環節我想了很多。以前和朝庭官員、朝庭軍隊接觸得少,以為給他們先進武器不說光復江北之地,起碼能夠抵擋住元軍的攻擊。但現在看來,武器至上論是行不通的。賈似道在蕪湖決戰,至少有五千隻新式火統,三百門新式大炮,可仍然敗給使用投石機和落後的鐵殼爆炸性火器的元軍。由此可見,將領的個人素質和作戰指揮藝術仍然至關重要,武器只起到了輔助性作用。正如常言所說:將熊熊一窩。一隻羊帶著一群狼打不過一隻狼帶領的一群羊。因此,在失望之餘我不得不作些保留,以防在萬不得時不會過早暴露北洋的實力。

    於是專門給黃思義的第二封信中,嚴令他務必保守研發中心的所有秘密,不得有任何洩露。

    而我所在的這座城市,為戰略要衝,前後受夾,形勢窘迫,急需新火器支援作戰。因此強求他領導的研發中心加緊新式武器的研製。

    黃思義曾發明出手拋火雷,雖嫌簡陋,設計也不完善,但好處卻在於能夠單兵使用,不像投石機,或者火炮般的形龐體重,易於大量攜帶。便命他參考我存放在他那裡的有關書籍,設計出觸發裝置,改進手雷性能,斷不能還需用先點引信再拋彈。程序煩瑣、浪費時間不說,還極不安全。

    關於如何製造複雜的觸發裝置,拉環引爆系統等等原理,便叫他自己在書裡好好找找,反正那些關於採礦的書籍多有介紹炸藥製作方式的。

    只把創意告訴給了他,然後就各司其職,具體就讓研發中心的人去辛苦吧,因為我也不甚明白這複雜的東西。不過有那些現代工業書籍裡的機械知識,對於黃思義這個沈括的門徒來說,應該不會太難。

    想了想,我又在信裡寫著:你也不要太為難,如果那些簡體字實在認不出來,那就猜吧,湊合著整句話的意思,應該不會太難猜測。當然,如果猜得錯了,實驗中出現了差漏,一定不要責怪我。反正你黃思義經常被火藥燒爛了褲子,再多一次也無所謂。最後一句話則是:如果你將這封信的內容和你研製武器的消息讓研發中心以外的第二人知道,我會讓你比燒爛褲子難受一百倍。

    盼望北洋送來火器的同時,巨大的建行宮已修葺一新。按古時規制,宮內佈置亭台樓閣,引水入苑,再種綠樹繁花,重新將巍峨宮殿粉刷一番,將韃子縱火留下的痕跡遮住,又征城中木匠對之進行修補,窗欞門框,屋脊挑梁,只要還能還原的,全部修繕。而部分徹底燒燬的房屋,便讓它成一堆瓦礫在那裡吧,雖然這些房子佔整個宮殿的三分之一強。

    即使如此,行宮仍然佔地廣闊,千幢百宇巍然屹立,黃瓦紅牆之內&網——長,精緻中又透出儒雅大氣。我卻在其中遐想感歎,這座千古名城當真是徐子清的洞天福地啊。

    賈似道於二月中旬送來一封信,那時我剛收復建康不過六天。他說道:托子清洪福,老夫心病痊癒,於今後安枕無憂矣。天縱奇材當得天家保佑,老夫猜想,不過半月,必有封浩自臨安來。

    他說得沒錯,封浩果真從臨安來了。聖旨以謝太皇太后、全太后、小皇帝,三宮聖上的名義發出,「——國之柱石,天下賴之以安。享開國郡公爵,食邑三千戶,受勳上護軍,升秩正三品冠軍大將軍,賜金魚袋——盼愛卿毅然殮敵,特委沿江制置大使,自建康至太平,官民軍務以降,皆由卿決——以鐵騎成群,金戈相連,用海內盡粟,山河共鳴,得匡復之功,大宋中興有望,卿作中興之臣亦不遠矣——」

    從征大半年有餘,從最初陳夢龍給予我的七品出身開始,如鯉魚跳龍門,我如今成了一國之公爵,三品大將軍,朝庭還將建康軍民一體全委給我。我卻知道聖旨中要求我立地為基,鞏固建康防線。言下之意是,朝庭沒有多的支援,什麼事都得靠你自己。

    我曉得臨安面對阿里海牙和阿刺罕的犀利攻勢,騰不出手顧及這座要津之地。不過,這沒什麼,重要的是,胡應炎等人為我收復建康周邊九座城市,從長江西面的燕子磯起,沿江寧、土橋、句容、高資、新城,最後收尾於長江正北方向的東溝,劃成一個面積四百里的不規則圓形,區內人口達九十一萬。

    臨安的朝庭被南下元軍擾得心驚膽戰,李庭芝在揚州與韓郅拼得你死我活,誰都無力顧及建康,我又解了賈似道之危,大丞相一是忙於與臨安群臣打筆墨官司,二來已視我為他的中流砥柱,更不會指手劃腳,於是,建康成為我的治下,在四百里方圓內,軍政一體,我為了九十一萬人的惟一主宰。

    我開始行使沿江制置大使的權利,簽升職文書,胡應炎升正五品上定遠將軍,牛富升正五品寧遠將軍,尹玉,王勇,原宋軍將領余顯、柴旺一同提為從五品上游騎將軍,楊二,陳昭,許夫人,王福,任從五品游擊將軍,明教之付良玉,白大虎,任正六品上昭武校尉。明教諸人沒有軍功,便憑他們助取建康,升右使騰文俊為從五品游擊將軍,勇猛天王、智慧天王、護法天王同為昭武校尉。

    軍制理順,接下來該是民政。

    因歷時大半年的反覆爭奪,經鐵蹄蹂躪,轄區內民不聊生,肥美之地成為荒蕪,物資和生產資源極端缺乏。已完成徵兵工作的朱溪和趙晉、趙與可、吳益等老臣子顯示了他們治民的能力,而收留趙晉等逃之夭夭之徒的目的,正是需用他們治理民政。

    遣包圭之斥候隊、明教徒眾,遍下鄉野,在城鄉大邑交通處張安民告示。曾經的殿試榜眼朱溪再一次顯示了出眾能力,他說道:「父老苦北兵之苛法久矣,無辜受害,多有腰斬棄市者。不若漢高祖入咸陽約法三章,毀韃子之苛法,嚴打越貨犯科之事,嚴禁軍士擾民,諭令店舖照常開張,平抑物價,打擊不法商販。以此整治治安,安定民心,穩鎮四鄰八鄉。」

    原沿江制置使、建康行宮留守趙晉,同襄此議:「審議官所言極是,讓建康百姓曉得大軍之善意,讓軍士知道大將軍執法嚴明。民心得穩,軍心凝固,如此,萬事宜順。」

    我將識文斷字,有些文化功底的陳昭、許夫人調派與之,委朱溪挑頭——明教有深厚的群眾底子——率粗創的建康行衙班子開始治理地方。

    此前阿術倉皇撤出建康,留下大量的糧食庫存,還有大批來不及搬走的金銀會鈔,朱溪會同趙晉等人徹夜研究,為保證軍隊口糧供應,發展地方經濟,決定大力興辦屯墾業。

    又得此處地主鄉紳多有被韃子所屠,和避難逃跑者,留下大量無主之地,於是遣包圭率隊下鄉,將無主之地登記,後下告示通知百姓,按成年人口劃分土地。

    趙晉、趙與可,吳益三人,於安民濟世倒是輕車熟路,便如他們擅於逃跑一樣。這批人便設「興農使」,發「勸農文」,聲明此部宋軍由徐大善人率領,絕不會再讓北兵踏上建康地盤半步,以此消除平民害怕韃子捲土重來的擔心,安慰百姓放心種植。二是召集群眾,發給種子、耕畜、農具,組織他們耕種。糧食收穫後,民戶除留足口糧外,餘糧由軍隊按價收購。

    為了激勵人民的生產熱情,利用元軍遺下大批銀錢,軍隊不虞資費的的好處,又下減稅令。以前賈似道為解朝庭財政危機而定下的十中抽五的稅制被廢止,重調為十中抽一,個別遭戰爭之害尤烈的地方免稅一年。

    如此這般,諸種措施得以置辦,到七月間,因伯顏戰略防禦建康,主攻南方,便得到五個月的休整期,轄區穩固,無大戰事,歷受大戰之苦的驚恐百姓安生下來,在七萬大軍庇護下,治安日益好轉,民生恢復,生產正常。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