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洪荒歷史神話演義

龍騰世紀 洪荒歷史神話演義 第八章對比 文 / 謎焰

.    第八章對比

    而元始天尊最厲害的嫡傳弟子,玄觀真人、黃靈聖母、虹靈聖母和青靈聖母四位弟子並不在排名中。玄觀真人已進入了中階玄仙境界,三位聖母也剛到了玄仙境界。元始天尊不願,也無法把他們排在廣成子之後。

    另外,中階巔峰玄仙燃燈也投入了闡教。因為他是聽道紫霄宮的大能,資質極好,發展潛力在諸弟子之上,元始天尊為了籠絡燃燈,加強闡教的實力,就封他為副教主,讓他負責闡教的日常事務。闡教眾弟子皆稱其為老師。

    最特殊的是雲中子。雲中子也是嫡傳弟子,他資質好,形象風度極佳,會來事,甚得喜好顏面的元始天尊的喜愛。雖然說雲中子的修為,還比不上玄觀真人等四位玄仙同門,但元始天尊也沒把他列入排名中。

    另外,雲中子的小妹雲潘是女媧娘娘唯一的弟子,據說這個小丫頭甚得女媧娘娘的寵愛。兩人名為師徒,卻親若母子。小雲潘的話對女媧娘娘有一定的影響力。

    元始天尊善待雲中子,在無形中也有向女媧娘娘示好的意思。

    至於雲中子的大妹妹彩雲仙子,元始天尊卻不知道更從未關注過。天庭的至尊昊天大帝都不被他放在眼裡,東、西兩位王母又算得了什麼?不為聖人,地位再高,也只是身份顯赫的螻蟻罷了。

    黃龍真人能成為元始天尊的親傳弟子,這是他多年當牛作馬,盡心服侍元始天尊的結果。元始天尊見黃龍一片忠心,資質也好,又暗合地支,他架不住黃龍的苦苦懇求,才破例收了黃龍。

    妖聖白澤被收為親傳弟子是個特例。白澤本身是只神獸,渾身雪白,一出生就通了十二重樓去了橫骨能人言。他天生通人情,會變化,知萬物,神異非凡。

    妖庭隕滅後,從大戰中逃得一命的白澤意識到,聖人才是這天地的至尊,跟著聖人混才能有前途。思來想去,他最後決定投靠弟子不多的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知道白澤的神異,見白澤來投靠,雖然說內心很想收這個萬事通,卻又怕通天教主知道後嘲笑他自己也收披毛戴角之徒,也就暫時讓白澤住在了崑崙山,卻沒明說收還是不收他為弟子,講道時也讓白澤來聽。

    白澤雖然是妖聖但早已化形成人,他言行一致,行事嚴謹大方,所知極其淵博。

    有眼力勁的雲中子和白澤相處的不錯,又看穿了老師的內心,就想幫白澤一把。雲中子把老師的顧慮和真實想法告訴了白澤。白澤這才恍然大悟,心中多日的鬱悶也一掃而光。

    聖人最重視的一是氣運臉面;二是道統根基,或者說是弟子門人的修為神通。而靈丹、靈果就是聖人用來培育弟子的重要手段。

    雲中子思來想去就從這方面下手,把自己在終南山無意間得到的極品靈根——紅仙杏,也就是鄭大神當初手下留情,留下的那棵給了白澤,讓他把靈根獻給老師。獻此靈根也算立了一大功。白澤尊重聖人,有功當賞,這就是為元始天尊收下白澤找的借口。

    元始天尊見白澤獻上了一棵極其珍稀的遠古靈根,略一掐算,就知道了詳情。他心中暗讚雲中子乖巧,能明白自己的心意。

    雲中子見機行事,又帶頭為白澤求情。元始天尊就著這個台階,也就收了白澤為親傳弟子,並把紅杏靈根又賜予了雲中子。

    就這樣,白澤入闡教隨了心願,元始天尊收了佳徒,二者皆大歡喜。

    白澤知識廣博精於煉丹。元始天尊把玉虛宮的靈寶——玉鼎賜予了白澤。

    白澤感師恩,就此更名為玉鼎,自稱玉鼎真人,以示不忘師恩,另外也掩飾了自己的真實身份。

    元始天尊見他如此明白事理,自然對白澤更加欣賞。

    巫妖二族既已沒落,聖人開始治世。元始天尊就命令教內的金仙弟子各佔仙山靈地,開自己的洞府修煉。

    廣成子佔了九仙山,洞府為桃源洞;

    赤精子佔了太華山,洞府為雲霄洞;

    文殊廣法天尊佔了五龍山,洞府也叫雲霄洞;

    普賢真人佔了九宮山,洞府為白鶴洞;

    慈航真人佔了普陀山,洞府為落伽洞;

    道行天尊佔了金庭山,洞府為玉屋洞;

    清虛道德真君佔了青峰山,洞府為紫陽洞;

    靈寶**師佔了崆峒山,洞府為元陽洞;

    黃龍真人佔了二龍山,洞府為麻姑洞;

    太乙真人佔了乾元山,洞府為金光洞;

    俱留孫佔了夾龍山,洞府為飛雲洞;

    雲中子回了終南山,把洞府命名為玉柱洞;

    玉鼎真人還是回了老地方——玉泉山。那裡曾是他和英招一起修行的地方,有現成的洞府,加個名字為金霄洞。

    相應的,后土娘娘在地星上仿盤古星所建的十二仙山等也成了闡教諸仙的地盤。

    截教的弟子們修行有成的,一部分也自發地開始分頭佔領盤古星上的仙山,另一部分則去佔了地星上的仙山靈島,對盤古星卻不在意。

    這一部分仙覺得:

    盤古星地域極其廣大,靈氣濃郁,有無數的仙山寶島可用,隨便一座仙山都可以當作洞府。

    而地星上就不同了,仙山福地不到盤古星上的半成,各教要長駐地星,負責教化人族,自己也要長駐地星,這要是下手晚了,就沒自己的地盤了。

    這其實是這些修士貪戀紅塵世界,不願留在盤古星上苦修罷了。

    此時,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在傳教原則和道法見解上的分歧,越來越大。事關教化的功德氣運之爭,二聖之間的矛盾漸漸加大,但在外人看來並不明顯。

    鄭紫靈默察洪荒中的這些事,感歎元始天尊的遠見卓識和心機手段。再看地星金鏊島上,截教幾十萬弟子雲集,通天聖人或是較勁教導弟子,或是閉關修煉,對其它的就從不多想。

    二聖相較,鄭大神就明白了:封神大戰中,截教勢力如此強大,最後卻一敗塗地的原因。

    一個沒有戰略眼光的領導,不可能率領部下奪取戰爭的最後勝利。凡間如此,神界也不例外。闡、截二教相爭,以及通天教主最後失敗的根源,在此時就已露出了端倪。以有心算無備,闡教和元始天尊如何能不勝?通天教主和其截教安能不滅?

    可以說,元始天尊從現在開始,就下意識地為和通天教主爭鬥作起了準備,這一準備就是上萬年的時間。

    而通過留心仔細地觀察,鄭大神據此判斷:

    通天聖人應該是壓根就沒想和自己的二師兄血鬥。高傲的他或許是不屑於搞合縱連橫之術;或許是根本沒想過要利用別人,來徹底壓制自己的二師兄,只想教好弟子爭口氣。

    所以,通天教主上沒有分化瓦解敵人,不聯合最強大的決定性力量——聖人;下沒有統籌安排,沒有為弟子門人定計定策;大劫來臨時,通天教主察覺到了二師兄的陰險計劃,才倉促應戰,一至截教處處被動,最終教滅。

    所以說截教和通天教主,在封神血戰中的失敗是必然的。從戰略層面上講,通天教主作為一個大教的教主,因為自身缺乏遠見卓識,和心機手段,沒有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應該說他敗得半點也不怨。

    在鄭大神從另一個角度看來:

    玄門三清之間的關係很有趣,值得好好琢磨和探究一番。

    他們三個之間的關係就像是帝王、謀臣和將軍,總的來看是一個團體,但親疏有別。

    道德天尊就是那淡而無為的帝王。元始天尊就是那最出色的謀臣。而通天教主則是最出色的將軍,出色歸出色,但只是一把被利用的刀而已。

    一旦帝王發覺,自己的謀臣也有帥才,能夠替代將軍的作用了,自己可以不再需要將軍了,審時度勢後,他隨時會毅然決然地拋棄將軍。這是帝王心術,不含人情的帝王權術。

    帝王不喜俗務,謀臣卻喜歡籌劃管理,為帝王分擔了俗務,加上君臣的志向相同,都是重視和維護人族,謀臣又刻意地逢迎帝王,緊跟帝王的步伐走,所以,二人有更多的共同語言,關係自然而然密切。

    而將軍雖然能幹,卻與帝王的志向有異,不擅長遠的謀劃,又不會或不屑於逢迎之術。帝將之間的關係也就自然而然地差一些。

    這也許就是老子在封神大戰時,最終選擇支持元始天尊,而協助其滅掉截教的根本原因。

    至於說天興西周,老子幫闡教是為了助其滅商,推翻暴政,有那麼點關係,但只是個次要原因。

    天道不仁,視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視生靈為螻蟻。

    老子是人教教主,人族不滅,人教永存,誰當帝王無關緊要,老子既然崇尚淡而無為,他完全可以置身事外,不管闡截二教的爭鬥。

    在這個異世中,事實上,姬發也不比紂王仁慈或賢明多少。之所以是西岐代商,是因為天道之下商朝氣數已盡,而西岐是天下眾多諸侯國中勢力最強大的。因而,它被聖人所選定。

    通天聖人是位稱職的老師,教出了眾多的優秀弟子。不說多寶道人、趙公明等幾大親傳弟子,單看《封神榜》中的那些人才,如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十二元辰、九曜星君、十天君、四聖元帥……可謂成百上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