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晉時歸

龍騰世紀 174大義凌然 文 / 水的龍翔

    唐一明笑道:「大司馬想必已經知道了我漢國攻佔了青州和徐州吧?可是大司馬不知道的是,我漢軍以少勝多,區區幾萬人馬就打敗了盤踞在青州和徐州的八萬人,而且所耗費的時間還不到一個月,大司馬可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桓溫搖了搖頭,對於這個新興起的漢國,為何會在短短的一個月內擊敗了燕軍的八萬大軍,他確實是不得而知。

    唐一明緩緩說道:「那是因為我漢軍有先進的武器在手,我們能夠製造出一種叫炸藥的東西,只需要碗大的這麼一點,扔在人群裡,就能炸死好幾個彪形大漢。如果大司馬同意和我們和睦相處的話,我漢國就會用炸藥和貴國交換一些所需要的物資,如此一來,不僅使得兩國和睦,而且還能使得晉軍在戰鬥中減少傷亡,大司馬以為如何?」

    「炸藥?真有你說的那麼厲害嗎?」桓溫好奇地問道。

    唐一明哈哈大笑了一聲,然後站起了身子,躬身說道:「大司馬,在下不才,好歹也是一國之主,豈有欺騙你們的道理?不知道大司馬還是否記得去年和燕軍在徐州的那一場大戰?」

    桓溫細細地想了想,便緩緩地說道:「那場戰鬥,本府至今記憶猶新,燕軍率先抵達了徐州,截住了我大晉前進的道路。在與之交戰中,也不知道燕軍用了什麼鬼方法,只聽得到處都是轟隆聲,沒有多久,我晉軍就死傷了數千人……難道……難道燕軍所用的,就是你口中說的炸藥嗎?」

    唐一明點了點頭,說道:「然也!」

    「啪!」

    桓雲從華雲堂外走了進來,一進來便將手中拎著的一雙木屐給重重地扔在了地面上,發出了一聲清脆的聲響。

    「你的木屐我給你帶來了,趕快穿上!」桓雲冷冷地說道。

    唐一明低頭看了看腳下那雙木屐,便立刻穿在了腳上,然後欠身對桓雲說道:「多謝桓將軍!」

    桓雲冷「哼」一聲,並不理睬,逕直走到了桓溫的身後,站在那裡一動不動,目露凶光地看著唐一明。

    「原來並不是慕容恪神勇,而是借助了你所說的炸藥,本府當初還以為燕軍會使什麼妖法,原來這一切都是拜你所賜!」桓溫的話語間,不禁起了一些殺機,溫和的目光中卻透露出一點異樣的眼神。

    謝安冷眼旁觀,看見桓溫抬起了右手,不自覺的伸出右手食指在鼻子上輕輕地摩挲了兩下,他便急忙站了起來,欠身說道:「大司馬,如今晉朝歷經兩次北伐失敗,國庫空虛,士兵疲敝,就連大軍的士氣也很低落,如果能夠得到漢王所說的那種炸藥的話,我軍再休整一年半載的,必然能夠很快恢復元氣,到時候,大司馬親率大軍北伐,必然能夠一舉掃平蠻夷,建立蓋世功勳!」

    唐一明看了謝安一眼,見他表面冷漠,其實看似不經意的一句話,卻無形之中幫襯了他不少,他的心裡對謝安充滿了感激。

    桓溫垂下了手,看了看其他人,問道:「諸公以為如何?」

    羅友當下叫嚷了起來:「啟稟大司馬,漢國正處於燕國和我大晉的中間,而且以目前的實力來看,漢國無論從任何方面,都無法和我大晉平起平坐,又何來的邦交之談?如果想和我大晉和睦相處,屬下以為,必須讓漢國成為我大晉的附屬國,歸順我大晉,使得我大晉的疆土擴展到黃河一帶,然後由我大晉派遣軍隊駐守漢國境內,一旦和燕軍有了戰端,大司馬儘管提荊襄兵馬直奔宛、洛,另外派一上將率領巴蜀兵馬出秦川,入關中,更可派遣軍隊從漢國境內發兵,渡過黃河,直逼燕國腹地,三路大軍一起北伐,不管北方為哪族蠻夷所佔,我大晉都能一鼓作氣,遙相呼應,必然能夠恢復舊都,光復失地!」

    「你他媽的這招真是太狠了!老子來跟你談邦交,你卻讓老子附屬於晉朝,還鳩佔鵲巢,想霸佔老子的領地?真他媽的狠!」唐一明聽完之後,心中為之一震,暗暗地罵道。

    眾人聽完,除了桓溫、謝安、王羲之外,其他人都紛紛點頭,讚許羅友謀劃周詳。

    桓溫一邊聽著羅友的話,一邊在盯著唐一明看,見他初開始眉頭緊緊地皺了一下,沒有多久便又恢復平常,面無表情地站在那裡,等羅友這話剛一說完,便故意試探道:「漢王,羅將軍所說,正是本府的意思,不知道漢王以為如何?」

    唐一明哈哈大笑了一聲,緊接著便說道:「笑話!如果是擱在一年之前的今天,我會毫不考慮地接受這樣的條件,在我們最需要晉朝大軍前來支持的時候,你們在哪裡?在我們最迫切最困難,甚至被蠻夷的軍隊重重包圍的時候,你們晉軍在哪裡?在我十分委婉地寫了封書信,要求歸順你們晉朝,甘為先驅的時候,晉朝又是怎麼對待我們?是啊,你們後來是派來了人,帶來了兩萬軍隊,可是北伐大軍一敗,晉軍也一走了之,將我們美好的希望又一次撲滅。現在好了,我們靠著自己發展起來了,佔領了一席之地了,你們卻說出這樣的話來,難道所謂的天朝,就是以大欺小,以強凌弱嗎?」

    唐一明字字珠璣,所吐出的都是實情,在泰山最困難的時候,他們將希望寄托於南方的實力雄厚的晉朝,可是晉朝卻一次次的傷了他們的心,更是將他們所有的人拋棄,不聞不理,任他們自生自滅,這一切都是不爭的事實!

    桓溫聽後,覺得唐一明的話語中雖然是實情,卻也咄咄逼人,抬起的右手,不經意地又伸出了食指,在他的鼻樑上摩挲了兩下,原本溫和的眼神裡突然變得犀利起來。他抬起左手,示意謝安和羅友坐下,他沉默了一會,良久才說話:「不管怎麼說,漢國都必須成為晉朝的附屬國,只有這樣,才能和睦相處。你漢國只不過是一個彈丸小地,還及不上我大晉的一個州,人口、經濟、軍事,哪一點能比的上我們晉朝?我們晉朝一向是天朝,能給你這樣的結果就已經很不錯了,你答應便答應,不答應的話,我們大晉只好自己去攻佔黃河一帶!」

    唐一明聽到桓溫的態度很強硬,沒有一點退讓的餘地,並且還以戰爭相要挾,他似乎能夠感受到,如果今天他同意桓溫,或許能夠從這裡活著出去,如果不答應,或許被囚禁,或許被斬首。他此刻的腦海中十分的清醒,答應晉朝了,就是等於屈服,想想在漢國裡那些與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們,與他一起共事努力建設漢國的官員和老百姓們,他的心裡萌發了一種很強烈的牴觸。

    他來到晉朝雖然只有幾天,但是晉朝氏族門閥的制度,在金勇所收集來的消息中他看的一清二楚,所謂的氏族門閥,無非就是以貴族標榜自己,能有真才實學的很少,多的是那些游手好閒的公子哥們,還有一些不法之徒搶佔百姓土地,致使百姓含冤而死。他怎麼可能願意將自己一手打拼出來的漢國拱手讓給這樣的人來統治?他又怎麼甘心讓自己的百姓受到貴族的奴役?

    此刻,他的思想在腦海中激烈的碰撞,一邊是他的性命,一邊是他的百萬百姓,他該何去何從?

    良久,良久,華雲堂中沒有一點聲音。

    突然,唐一明猛然抬起了頭,大聲叫道:「桓大司馬!我唐一明雖然談不上高士,也論不上英雄,但是我能來到這裡,就早已經將生命置之度外了。漢國雖小,實力猶在,我在來晉朝之時,便已經交代的很清楚,一旦我命喪黃泉,自有比我還要優秀的人來接替我的位置,漢國百萬百姓,願意誓死與敵人周旋到底。更何況,我來到此處凶險之地,又豈能沒有防備?建康城外,沿江碼頭停靠著我偽裝成商船的數十條精銳戰船,上面載滿了無數的炸藥,一旦我到夜晚沒有歸去,他們必然會用先進的武器攻打建康,到時候雖然不能攻下建康,也能使得晉都化為一片廢墟,如果大司馬今天不給我一個滿意的答覆,我唐一明就算死了,也少不了有大司馬陪葬!」

    桓溫見唐一明站在那裡威風凜凜,便又一次摸了摸自己的鼻樑,眼神裡透出了幾許殺意。他堂堂一個大司馬,權傾朝野的人物,還沒有人敢這樣和他叫板,更沒有敢這樣威脅他。雖然他不太相信唐一明所說的碼頭停靠著他的水軍,但是他確實不敢冒這個險,因為建康的安危,直接關係到整個大晉的時局,如果建康一旦亂了,他桓溫就算再有權勢,也無法再有效地組織起自己的親隨。樹倒猢猻散,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華雲堂中,充滿了濃厚的火藥味,只見桓雲從桓溫身後突然走了出來,順勢將自己手中的長劍拔出,「唰」的一聲便架在了唐一明的脖子上,桓雲更是瞪大了眼睛,怒吼道:「臭小子!你再敢出一聲,你信不信我立刻削掉你的腦袋!」

    「哈哈哈!你儘管削個試試,入夜之後,整個建康城裡,就會出現很多轟隆聲,用不了一個時辰,建康城就會變成一片廢墟!就算你派人去查也沒有用,這樣只會加快他們進攻的時間,我是看破了生死,我一個人死了,拉上你們這一幫子,還有整個建康城裡的百姓陪葬,確實比皇帝享受的葬禮還要優越。哈哈,哈哈哈……」唐一明大笑道。

    「你個大混蛋,老子才不信你說的呢!納命來!」桓雲抬起左腿,狠狠地朝唐一明的胸口上踹了一腳,將唐一明踹到在此,並且提著長劍,舉得高高的,劍尖朝下,便要刺死唐一明。

    「住手!」桓溫立刻大聲叫道。

    桓雲的劍尖離唐一明的心口還有幾厘米的時候,聽到桓溫大叫,便立刻停了下來,扭過頭去,問道:「大哥,他在這裡是危險聳聽,根本就沒有這樣的事情,你為什麼不讓我殺了他?」

    桓溫道:「你閃開!本府還有一些事情要問他!」

    桓雲收起長劍,恨恨地朝地上吐了一口口水,對唐一明說道:「小子,再讓你多活一會兒!」

    桓雲的那一踹,確實很有力道,唐一明竟然被他一腳給踹出來血了,而且胸口那裡到現在還隱隱生疼。唐一明笑了笑,擦拭了一下嘴角上的血絲,心中緩緩地想道:「好險!老子這次是賭贏了,如果桓溫真想殺我,絕對不會在這個時候叫桓雲停手,看來,在桓溫的心中還有一點顧忌,如果謝安或者王羲之再從中說一些好話,估計此事就能成功。」

    桓溫眼睛裡的凶光突然煙消雲散,他滿臉和氣地站了起來,逕直走到了唐一明的身邊,親自將倒在地上的唐一明攙扶而起,委婉地說道:「漢王,讓您受驚了,剛才本府想試探一下漢王。本府沒有想到的是,漢王如此大義凌然,寧死不屈,確實堪稱的上是一位英雄。本府最敬重漢王這樣的人,來來來,到本府的身邊來做,本府還有一些細節要問問漢王,還請漢王如實相告。」

    唐一明被桓溫拉到了上座,就和桓溫並列而坐,只見桓溫剛一坐下,便大聲說道:「諸公,漢國的國主親自來到建康,為的就是想和我們大晉和睦相處,不知道諸公有何意見?」

    王羲之一直沒有說話,此時突然站了起來,他剛才目睹了那驚險的一幕,對於唐一明的膽識,也很佩服。他向著桓溫拜了一拜,當即朗聲說道:「漢王親自光臨我大晉,可見其誠意,俗話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漢國雖然疆域小,但是國主猶然如此,國民也決計不會差到哪裡去。如此的國家,必然是個不畏強勢,不懼強兵的國家。更何況,北方動亂,蠻夷猶在,如果能結識到漢國這樣的國家為睦鄰,必然是我大晉之福!大司馬,下官贊同與漢國修好,盡棄前嫌,永為友好邦交。」

    謝安緊接著說道:「啟稟大司馬,下官以為,右將軍之言甚是。如今我大晉內部時局雖然穩定,但是論起軍事,我晉軍多為步卒,而蠻夷多為騎兵,更何況蠻夷作戰勇猛,各個驍勇善戰,而我大晉又連續遭受數次大敗,實力大為減小,所賴者,不過是江天塹而已,南船北馬,只要我們固守天塹,再發展一兩年,必然會恢復實力。何況,漢王也曾說了,願意以炸藥和我大晉通商,如果我軍得到了如此厲害的武器,軍事實力也必然會大大增加。如今燕軍西征,胡人自相攻殺,我大晉也正好趁著這個契機好好發展,不論是關中大戰是燕軍勝利,還是秦軍勝利,都勢必會削弱胡人實力,到時候大司馬再起雄獅北伐,必然能夠收復舊都。」

    「啟稟大司馬,小可也非常贊同兩位大人的意見。大晉疆域雖大,可百姓也十分的多,為了安撫江南百姓,大晉不能施行暴政,所以就連擴軍也是有一定年限的。可是胡人則不一樣,胡人尚處在野蠻之時,一旦兵員消耗,就立刻招募軍隊,從不顧百姓生死,所以,晉軍的總數並不及胡人。與其獨自對付胡人,又或是跟漢國結仇,倒不如與漢國成為睦鄰,和漢國共同進退,互為犄角,一方有難,另外一方便來支援,豈不是大大緩解了我大晉的難處嗎?」

    唐一明看了一眼坐在右邊第四座的那個俊美少年,只見他穿著一身白袍,頭上纏著一個綸巾,加上他面白無鬚,面容俊俏,倒是看起來十分的舒服。不僅如此,就連這人說話也說到唐一明的心眼裡了,他不禁多看了一眼那個叫王坦之的白衣少年。

    「啟稟大司馬,小可也十分贊同和漢國成為睦鄰,不為別的,就為漢王的那一股罡氣,以及漢國的百萬百姓。」與王坦之比鄰的一個略小王坦之幾歲叫郗超的藍衣少年站了起來,拱手說道。

    唐一明看了看這兩位少年,無論從容貌,還是從身段,又或是從對這件事的看法上,都極其符合他的心理需求。他知道王坦之、郗超這兩個人,都是東晉少年成名的人物,有道是「盛德絕論郗嘉賓,江東獨步王文度」,說的就是郗超和王坦之。

    王坦之,字文度,雖然和王羲之只是一字之差,但是他們卻不是同宗,因為王坦之是太原人,並非琅琊王氏之後。王坦之在歷史上很有名氣,桓溫之後,他與謝安共同執政,可見其才學和地位。

    郗超,字景興,又字嘉賓,高平金鄉(今山東)人。他是東晉開國功臣郗鑒的孫子,大書法家王羲之是他的親姑父。郗超吸引人之處就是對他沒法定性,無法把他歸結為君子還是小人,他是介於君子與小人之間的第三類人,在他身上,高尚與卑劣,殘忍與溫情都體現的淋漓盡致,讓人又愛又恨。

    唐一明一連聽到老中青三個不同時代的桓溫智囊人物的贊同,心裡自然要安慰了許多。不過,這四個人倒是發話了,可是其他幾個人卻沒有說什麼,只是靜靜地坐在那裡。

    桓溫環視一圈,高聲問道:「諸公還有什麼不同的意見嗎?」

    其他人都一致搖了搖頭,齊聲回答道:「啟稟大司馬,我等一致贊同和漢國成為友好睦鄰!」

    桓溫早就預測到了這樣的結果,他也知道,和漢國成為睦鄰,是必須的,但是他始終放心不下唐一明,害怕他再向以前那樣做了牆頭草,他現在所需要的,是一個盟友,一個能夠牽制敵人的盟友。無疑,在北方的大地上,能夠首選的盟友,就是這個國中漢人百姓佔據大部分的新興起來的漢國。

    他聽完之後,便道:「既然如此,那本府就決定了,與漢國屏棄前嫌,成為友好睦鄰,明日早朝時,本府便將此事上奏陛下,以待陛下定奪。」

    「大司馬英明!」桓溫的十位智囊之士全部站了起來,一起拱手說道。

    桓溫哈哈笑了起來,一把拉住了坐在他身邊的唐一明,高興地說道:「漢王大駕光臨,本府應該熱情款待才是,來人啊,大廳擺宴,我要款待遠方來的貴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