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蟻賊

第9卷 何人更守元帝鼎 第545章 陳平奇計行不行?一封書信問南韓 文 / 趙子曰

    第545章陳平奇計行不行?一封書信問南韓

    洪繼勳奇計「引蛇出洞」,能行與否,鄧捨躊躇不決。

    這不是一件小事,如果成了,固然平定北地指日可待;可如果不成,數年來身先士卒、浴血奮戰打下的江山也必然毀於一旦。這已經不是「奇計」不「奇計」的問題了,而是有關「國運」。

    如此大事,怎可三言兩語便下決斷呢?鄧捨想了很久,還是不能做出決定,緩緩說道:「此事非同小可,不可一言而決。這樣吧,先生且等幾日,容我想上一想。……,順便,給老姚去封信,看看他的說法。」

    鄧捨麾下兩員能臣,海東境內兩大謀士:一個洪繼勳、一個姚好古。

    洪繼勳年輕,有朝氣、有銳氣,朝氣蓬勃;而姚好古年長,老成持重。事關「國運」,不能只聽洪繼勳的,也還得聽聽姚好古的見解。

    洪繼勳一向與姚好古不對脾氣,此時聽了鄧捨之言,略有不滿,但他卻也知姚好古在鄧捨心中的地位,明白鄧捨不可能不問姚好古的意見,當下強自按住不滿,說道:「姚平章老成謀國,主公問問他的意見也是應該。只是,有一事尚請主公謹慎。」

    「何事?」

    「君不密則失國,臣不密則**。未定策前,千萬別再讓第四個人知道。」

    「不需先生叮囑,我自心中有數。」

    他兩人書房內議事,外邊走廊裡、院子裡的侍衛、隨從都站得遠遠的,十分安靜。便在此時,聽到一陣腳步聲由遠而近,來至門外。兩人停下話頭,齊齊向門口看去。聽得門外報道:「臣馬得寶求見王爺。」

    馬得寶,燕王府宣使。這大熱天的,他來幹什麼?

    洪繼勳疑惑得看向鄧捨,鄧捨一拍腦袋,笑道:「險些卻忘了!先生來前,我派了幾人去益都府衙,看吳鶴年怎麼處置那兩個違紀的官員。想來這馬得寶定是覆命來了。」略微提高聲調,對門外說道,「進來吧。」

    馬得寶推開門,來入室內,跪拜行禮。起身,見到了洪繼勳,忙又行禮,說道:「右丞大人也在啊。……,王爺,臣沒有打擾了你們談話吧?」

    「人都來了,還說什麼打擾不打擾的?虛偽!」

    也不知怎的,經過了「馬得寶貶官復職」以及等等一些事後,如今鄧捨一見他就想跟他開幾句玩笑,調戲調戲。

    馬得寶滿臉堆笑,說道:「是,是。臣廢話了,臣是虛偽了。不過,虛偽當然不好,可以臣之見,卻怎麼比小人強一點。」

    「你呀,就是一個真小人!厚顏無恥!還好意思說什麼虛偽比小人強?」

    「是,是。臣就是一真小人,可以臣之見,真小人雖不好,卻怎麼比偽君子強一點。」

    「……,你這是在跟我狡辯麼?」

    「臣豈敢,臣豈敢!」

    「得了,說你幹什麼來的吧。」

    「臣覆命來了。」

    「噢?」

    「奉王爺之令,臣剛去了益都府衙。去時,正好趕上吳鶴年處置那兩個違紀官員。」

    「他怎麼處置的?」

    「那兩個官兒,一個是左右司的人,一個是樞密分院的人。吳鶴年既不管左右司、也不管樞密分院,他是地方府衙的首官兒,故此不敢妄自處罰。」

    「『不敢妄自處罰』。將人放了?」

    「這倒沒有。他問清事實後,把那兩個官兒都扣在了衙門裡,命人去請來了他們分別的上官。請其上官處置。」

    「嘿嘿。這廝端得滑不留手。」

    方補真乃奉旨巡街,代表的是鄧捨。如果吳鶴年把這兩個官兒給放了,等於是不給鄧捨面子,定會引來鄧捨的雷霆大怒。

    可如果不放,他就要得罪人,該怎麼辦?一個「不歸地方府衙管」的借口,把犯事官兒的上司請來,請他們自己處置。於情於理,誰也挑不出毛病。兩下討好,兩全其美。「滑不留手」四字,評價地非常貼切。

    馬得寶「嗤」的一聲,忽然笑了起來。

    「你笑甚麼?」

    「啊,臣突然想起了一事,所以失笑。」

    「何事如此可笑?」

    「卻是方才臣見到吳鶴年,聽他說起了一件趣事。」

    「什麼事兒?」

    「昨夜趙忠在佛道衙門宴請景慧、道衍,請了一些官員到場。吳鶴年也在其中。」

    趙忠宴請道衍、景慧,此事鄧捨是知道的。遠來是客,尤其景慧名師高徒、道衍一代人傑,不能不好好招待一番。他點了點頭,等馬得寶接著往下說。

    馬得寶接著說道:「便在宴席上,發生了一件可笑之事。主公您知道的,道衍和尚相貌奇特,吳鶴年見了後,大為驚奇,連連稱讚,說他『異容貌,大丈夫』。」

    「道衍確實相貌出奇,這有何可笑?」

    「這自無可笑之處,可笑的是道衍和尚跟著也來了一句,同樣的話拿過來稱讚吳鶴年。」

    鄧捨微微一怔,眼前頓時浮現出了吳鶴年的模樣,吳鶴年相貌奇醜,白鬢黑面,長頸高喉。道衍和尚同樣的話拿來說他,「異容貌,大丈夫」,稱讚的意思微乎其微,十有**暗含諷刺。確實好笑。

    馬得寶緊跟著又來上一句:「道衍和尚並說:『吳大人果然相如其名,貌如其字』。」

    吳鶴年,名鶴年,字龜齡。什麼叫「相如其名,貌如其字」?這不是在說吳鶴年長的像個鶴、像個烏龜麼?細細想來,還真是挺像。吳鶴年脖子長,鶴的脖子也長;吳鶴年面黑,烏龜的龜殼也不白。

    鄧捨與洪繼勳對視一眼,皆不由失笑。

    洪繼勳正喝著茶,一口水差點噴出來,險些「君前失禮」,勉強嚥下去,咳嗽連連,嗆得滿臉通紅,指著馬得寶說道:「老馬、老馬!」

    馬得寶說道:「王爺與右丞也覺得好笑麼?在府衙裡,吳鶴年與臣說起此事時,卻是滿面怒色,罵不絕口。」

    鄧捨揮了揮手,笑罵說道:「行了。你別在這兒給老子賣弄口舌了。滾你的蛋去吧!」馬得寶行個禮,笑嘻嘻地下去了。

    等他走後,洪繼勳定了定心神,好容易止住咳嗽,笑著說道:「主公說吳鶴年滑不留手,臣看,馬得寶這廝才是真的滑不留手。……,也不知吳鶴年給了這廝多少銀子,跑來這裡幫吳鶴年給主公說好話!」

    鄧捨與洪繼勳笑歸笑,但豈會不知,馬得寶所說的這件趣事百分之百不是真的,絕對是其捏造。

    道衍和尚,鄧捨親眼見過的,聰明穩重,怎可能「對一個初次見面之人」,並且「這人還是海東重臣」說這種帶著侮辱性質的玩笑話?

    不用說,定然是吳鶴年怕鄧捨不滿意他對那兩個違紀官員的處置,故此特地央求馬得寶幫忙說些好話的。這「好話」說得也確實管用,一笑一樂,鄧捨對吳鶴年的油滑縱有不滿,也早煙消雲散了。

    笑了一陣,鄧捨又親手奉茶,倒了一碗涼湯,遞給洪繼勳,說道:「剛才只顧與先生商討國事軍機,卻沒注意,先生竟又出了一身的汗水。且飲下此碗涼湯,咱們出去走走?聽窗外起了風,竹林裡想必涼爽。」

    洪繼勳接過來,卻不先飲,而是給鄧捨也滿上一碗,同樣遞給,笑道:「主公何嘗不是?」

    卻是不止洪繼勳,鄧捨亦不覺早出了一身汗水。他們討論「引蛇出洞」入迷,剛才卻是誰都沒有注意。

    兩人相對一笑,舉起碗,虛虛一碰,一飲而盡。

    出了書房,自有人前頭引路,轉去窗後竹林。林中溪水潺潺。涼風拂面、水氣盈盈,果然甚是爽快。又叫人搬來軟椅,對坐溪畔林下。兩個隨從端來一大盆的各色水果,都是井水中浸過的,吃起來冰涼脆口。

    與方才悶熱的室內,恍惚兩個天地。

    清風吹動衣襟。洪繼勳合上折扇,解開衣帶,倚著竹子安閒地坐定,不由感慨說道:「竹林清雅,溪水幽幽。臨風而坐,心曠神怡。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倘能五十年皆如今時,飄飄乎如遺世而獨立,彷彿羽化而登仙,不亦快哉!又或緣溪而上,誤入桃源。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亦人生一大快事!只可惜時逢亂世,不得安身!幸耶非耶?」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大丈夫生在世間,不能建功立業,蹉跎時日,豈不枉費七尺之身,愧對列祖列宗!……,先生說時逢亂世、不得安身,問這是幸運抑或不幸運?依我看,這既是不幸,又是幸!天下百姓,因戰離亂,此為不幸!先生高才,因此得顯,名聞天下,此是為幸!……,

    「蘇子雖多求仙之言,但歸根結底,卻是因『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光陰如白駒過隙,追之不及。先生本英雄豪傑,當代名士,向以天下為憂,有吞吐山河之志。這會兒,卻怎麼忽然惆悵起來了?」

    洪繼勳雖然銳意進取,畢竟是文人,是個讀書人。讀書人素來入世用「儒」、出世則「道」,不但有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抱負,也多多少少會受到一些道家「清靜無為」的影響。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炎熱、繁忙的季節裡,洪繼勳忽然享此閒暇時刻,有些「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感歎卻也在情理之中。不止是他,便連鄧捨,不也時常會有「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的感慨麼?

    只不過對洪繼勳而言,像現在這種自然的情感流露太少了而已。

    聽過鄧捨的「批評」與「勉勵」,他自失一笑,說道:「主公說的是。臣一時情不自禁,倒是有些『無病呻吟』了!」

    ……

    兩人都很忙,「半日閒」也偷不得多長時間。

    聊了沒一會兒,洪繼勳便起身告辭,鄧捨親送至門外。看他遠走,轉回書房,自己動手,鋪紙磨墨,自將「引蛇出洞」的計策詳細寫下,封印好了,喚來隨從,命交給通政司,遣派得力人手,即日送給姚好古去看。

    他這邊忙碌,按下不提。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卻說景慧、道衍兩個大和尚。

    ……

    有鄧捨的另眼相看,有趙忠的慇勤照顧,兩個大和尚自來益都後,連著幾天,日子過得都很舒坦。但他兩人來益都,卻不是為「舒坦」而來的。

    本來趙忠打算下午請他兩位出城,就近去山上,拜訪一下古剎裡的高僧,順路游遊山、玩玩水。景慧和尚以「身體不適」給推辭掉了,飯後,請來道衍,托「念佛」之名,兩人在室中密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