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虎賁
旌旗漫卷馬幫道,一列列、一隊隊整齊肅穆的北伐秦軍就像一道勇往無前的黑色洪流,由南往北,一路奔騰呼嘯而去。
北伐!
打回關中去。
帶著這樣強烈的吶喊,秦軍將士踏上了向北的道路。崎嶇的道路無法阻擋他們前行的步伐,尖利的石頭將腳上的血泡磨破,留在道上一長串的血跡,這也無法讓矢志不渝的秦軍士卒回頭。
八月十四日。
蒙虎親率四千北伐秦軍抵達北上途中的重要隘口靖陽關,在關隘的口外,白乙文已經一身戎裝等待多時了。
「末將躬迎虎侯!」
「虎侯,無敵!大秦,無敵!」
一聲聲由衷的叫喊聲從一個個神情堅毅的秦軍將士口中喊出,對於這些家中北方的關中漢子來說,沒有什麼比家更值得他們魂牽夢繞的了,自打三關絕道之後,他們對於回家已經絕望了,而現在正是蒙虎的一聲令下,讓他們又看到了回歸關中再見親人的希望。
「白乙將軍辛苦了,諸軍將士辛苦了!」蒙虎一邊前行,一邊和兩廂的士卒打著招呼,他的目光從這些普通的士兵臉上掃過,從一對對閃亮的眼眸中,他分明看到了他們心中的渴望。
白乙文部由蒼梧一帶奔赴而來,他們在三日前先行到達,這個時候統領斥候部隊的常慶一部已經渡過赤水繼續北上,白乙文這個先鋒將領則留在靖陽關等待蒙虎。
將帥合一,才是勝利的王道。
對於蒙虎的突出的指揮才能和匪夷所思的想法,白乙文從心底感到佩服之至,當初,決定棄趙歸秦一是因為孟起的遊說,二也是因為自己是關中人氏。割捨不下這一身大秦地戰衣,對於蒙虎僅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帶著處於劣勢的秦軍擊敗看似強大的趙佗軍,並一統嶺南大地的奇跡,白乙文除了感歎佩服之外,還是佩服。
「虎侯心中,並沒有忘記我!」這是白乙文在接到出征命令時的一瞬所想,對於自己這一次能作為先鋒將領出征。他也是分外的高興。廉頗老矣,尚能食飯。在那一篇言詞切切的請戰呈文中白乙文提了這麼一句話,雖然他地年紀還達不到廉頗那麼老的地步,但比起剛剛從軍校畢業的年輕將領來,他和孟起也算得上是軍中老將了。
相比屢屢擔當攻城拔寨主力的孟起,白乙文得到的重視無疑要少了些,不過這一次的命令,讓他積存在心中的一點點不快也煙消雲散。
靖陽關。
對於這一座位於黔中、長沙、桂林三郡交界處的關隘。蒙虎可謂熟悉得不能再熟悉,這裡是長征路上地一個重要地點,也是八百秦軍由絕處逢生的地方。回想當初,蒙虎在這裡差一點被甌王宋末都的甌巴聯軍給困死,最後還是得益於說服姬蘇的巴族才得到脫身。
時過境遷。人已不同。
這地方也換了模樣。隨著馬幫道的興盛和南北貿易地通暢,往昔無人煙的靖陽關已經成為了一處重要的中轉驛站。
有了需求,就有了人煙。現在的靖陽關常駐人戶數有二百餘戶,這些人中有巴族地獵戶、有遠道而來求生的流民。他們依靠開客棧、酒肆,販賣一些山貨給過路的商賈,從中賺取一些利潤,日子過得倒也平靜。
有秦軍駐紮於此,附近的巴族又是盟友,加上夜郎國的部隊不久前被打得大敗潰逃,這幾個原因綜合起來,靖陽關這個地方幾乎可以稱得上是亂世中難得的太平場所。生存有了保障。這裡的百姓對於保護他們的秦軍態度也是分外地熱情,這一次聽說秦軍北伐,沿街更是站滿了出來迎送的人群。
「阿蘇,可還記得這裡?」踏進關隘,再一次打量起往昔撕殺過的那一塊殘壁斷垣,蒙虎不禁感慨萬千。
「怎麼不記得,要不是你這個偷心的賊子,我現在可還是堂堂的巴族女王呢?」姬蘇巧笑嫣然道。
「偷心。我怎麼不記得偷過別人的東西。嘿嘿,我好像記得。過巴寨的時候,相子這小子還說,要我小心你呢?」蒙虎嘿嘿一笑,道。
巴相子成為新的巴王已經有半年多了,在經歷了喪父與復仇地陣痛之後,這個年輕人也開始成熟起來,對於蒙虎這個未來有可能成為他姐夫地人,巴相子本來就很佩服,現在聽說秦軍要大舉北伐,更是敬服得五體投地,若不是族中祭祀的阻攔,他恨不得帶著一支隊伍隨同出征。
「相子可惡,吃裡扒外地傢伙,看我回去不收拾他。」姬蘇嗔道,不過她嘴上對弟弟恨得牙癢癢的,心裡卻是歡欣得緊。
「收拾巴相子等回去再說,眼下有一個人可正好要你出馬,看看能不能降伏於他。」蒙虎一邊看著軍報,一邊說道。
軍報上,常慶提到,秦軍斥候部隊已經順利的渡過了赤水河,進抵大江一帶,再往前行的話,就是故巴國的都城閬中,這個地方群山環抱,生活在這裡的主要有巴族的范、羅、樸、昝、鄂、度、夕、龔八大姓氏,這八個大族中尤以范氏為最大,其族長范目甚有謀略威望,加之有一眾巴人擁戴,若是強攻的話秦軍形勢不容樂觀。
「范目,這個人我倒是聽說過,不過,范氏與我南遷巴族之間已經多年未有聯繫,要說降於他不易,且讓我想想有什麼辦法!」姬蘇接過軍報看過,雙眉一顰俏鼻微皺,嘴角彎起,端是一副算計人的小狐狸模樣。
對於范目,蒙虎倒是聽說過此人的名頭,這還要多謝他對遊山玩水感興趣的愛好,巴蜀一帶名人薈萃,與范目同在一地出名的還有蒙虎最為推崇的後世三國名將張飛張冀德,愛烏及烏,范目也就進入了蒙虎的視野。
按史書記載,范目又有范三侯之名,意思就是他曾被劉邦封為建章鄉侯、慈鳧鄉侯、渡沔縣侯,之所以有此封賞,是因為范目協調劉邦訓練了七千虎賁之師,然後親率巴軍從漢中以西走陳倉道進入關中,這也就是史上有名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典故。
范目率軍進關中後,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揮兵東進,依次打敗了咸陽以西的雍王章邯、咸陽以北的翼王董翳、咸陽以東的塞王司馬欣。
這三王都是西楚霸王項羽封的,並稱為三秦王,他們的主要職責就是封鎖劉邦,而劉邦在奪取了八百里秦川之後,天下糧倉已經三者有二,這就為之後的楚漢爭霸奠定了勝利的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說,范目真可謂居功至偉。
就在蒙虎和姬蘇在猜度范目這個人的態度之時,巴郡一帶,平靜的局面隨著秦軍的到來而被打破。
對於秦軍的北上,巴郡官員主要分成了兩派,以秦國設置於此的征南將軍常安為首的一派對此持歡迎的態度,常安一直在蜀郡南部奉命開通五尺道,不久前才剛剛由蜀郡到達巴郡郡所江州,作為蜀郡守程喬的心腹,他對於程喬邀兵入蜀的主張自然鼎力支持。除了程喬的原因之外,常安對嶺南秦軍舉雙手歡迎還因為這次秦軍的先鋒斥候是他的堂弟常慶。
由於道路隔絕,消息傳遞不暢,常慶在到達了赤水河北岸時,才從北來商賈的口中得知了江州的秦軍守將居然是常安,大喜過望的他這才連忙將這一消息向蒙虎回報,這般耽擱之後等到蒙虎接到這一變化時已是兩日之後的事情了。
兩天。
足以發生許多事情。
常安雖然是駐巴郡的將軍,但他卻並不是巴郡最為實力的人物,相比較的話,巴郡治下閬中縣的大族首領范目更有說話的權力。
閬中縣。
這座城池的歷史久遠,它曾經作為巴國的都城而存在了幾百年,也曾經繁榮一時,最為興盛之時城中人口一度達到五萬餘眾,但隨著巴國被滅亡,眾多巴族部落為了逃避秦軍的追殺,紛紛選擇了向南方遷移,不過,也有一部分的巴人故土難離,選擇了繼續留在閬中,成為秦國的子民,在這些留下來的部落中,范氏也是其中之一。
這些年來,以范氏為首的巴人小心翼翼,對秦人甘居籬下,處處示好,他們的地位就像閬中這座古城一樣,雖然不甘心被江州這個後起之秀搶了位置,但一時卻又無可奈何,巴人不甘心被奴役,被驅使,他們需要有一個機會,讓自己再一次的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