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修仙時代

第二卷 八仙 文 / 家博

    更多好看的小說,txt下載~請上~一流書院~~.

    【鐵拐李】

    八仙中,鐵拐李是年代最久,資歷最深者,見諸於文獻則較晚。亦作李鐵拐。元劇《呂洞賓度鐵拐李岳》始有其名。身世由來傳說頗多,一說乃西王母點化成仙,封東華教主,授鐵杖一根。一說本名洪水,常行乞於市,為人所賤,後以鐵杖擲空化為飛龍,乘龍而去為仙。一說姓李名玄,遇太上老君而得道。一日神遊華山赴太上老君之約,囑他的徒兒七日不返可化其身。然而徒兒因母親病而欲歸家,六日即化之。第七日李玄返魂無所歸,乃附在一跛腳的乞丐的屍體而起,蓬頭垢面,袒腹跛足,以水噴倚身的竹杖變為鐵拐,故名李鐵拐。

    鐵拐李在民間傳說中為八仙之首,有的書中稱其姓李,名洪水,隋朝峽人,魯迅先生的《中國小說史略》則說他姓李,名玄;趙翼的《陔余叢考》中又說他姓劉。有說他是唐玄宗開元、代宗大歷之間人,學道於終南山,一次元神出殼,沒曾想屍體為虎所食,只得投身於一個跛乞丐。《歷代神仙通鑒》稱,其原本一俊偉丈夫,善道術,會使導出元神法術,修練於碭山巖穴中,有次應師父老子之約,行「元神出殼」法術,赴千里之外華山,數日後回歸,發現其屍體被其徒誤焚,突見附近一餓殍,靈機一動說「即此可矣。」即從餓殍腦門而入,神魂歸殼後則成一蓬頭捲鬚、黑臉巨眼,並且還跛了一隻右腳的醜陋漢子。看來他是一位民間口耳相傳,諸事附會而成的道家仙人。

    【身世來歷】

    鐵拐李又稱為鐵李,原名叫李元中,又有人說李凝陽,還有人說李孔目,還有人說他叫李洪水,小名拐兒。至於他的時代更是其說不一。一種說法是隋朝人,一種說法是唐玄宗、代宗時代人。《列仙全傳》裡說他曾與李老君交往,那就是春秋戰國時人了。但《歷代神仙通鑒》則說他本是遠古之神,曾經在黃、炎之前當過人王。這些事本來就難於查考,假如世上真有那麼一個姓李的拄著鐵拐的乞丐的話,估計最早也不會超過隋、唐兩代。而乞丐也不會有什麼「元中」的雅號,至於「凝陽」,那不過是道士們順著正陽、純陽編下來的,更與乞丐無干,所以鐵拐李稱做「李洪水」妥當。

    但李洪水的事跡實在不夠輝煌,簡略得很,據《續文獻通考》記載:隋時人名洪水,小字拐兒,又名鐵拐,常行丐於市,為人所賤。後以鐵杖擲空化為龍,乘龍而去。這樣還是道士們編的故事更易流傳,也容易為人津津樂道。

    據說,民間李凝陽即李拐兒生得本來很魁梧,是個很體面的偉丈夫。雖然善於修煉之術,但還未得到真道,便跟隨老子和宛丘先生學道,隱居在碭山的巖穴之間。這一天他接到老子的請帖,請他一起去游華山。他便把軀殼留在洞中,元神出殼。臨行前叮囑一位新來的徒弟說:「如果七天我的元神還不回來,你就把我的屍殼焚化。」為什麼要焚化呢?道家認為人的魂藏在肝裡,魄藏在肺裡,元神出遊時魂要跟著,魄卻留下看守軀殼。過七天元神不返,軀殼就要**,所以要燒掉。李凝陽的元神逍遙自在地去遊山逛水了,徒弟卻要看守著軀殼不能離開,怕是一離開就成了虎狼的點心。

    無巧不成書,到了第六天,徒弟的哥哥跑來說是母親病危想見他一面,讓他趕快回家盡孝道。這徒弟恪守師命,又堅持一夜。到了第七天,師父還未回來。一直等到晌午徒弟等不及,便一把火燒了屍首,跑回家去看望母親了。到了傍晚,李凝陽才趕回洞府,但出來進去尋找不見屍首,只好自認倒霉了。李凝陽沒了魄的軀殼,飄泊無依,已經有些流落街頭乞丐模樣了。這時見到林子中一具餓殍,他便飢不擇食地從囪門中鑽了進去。跳起來之後覺得有些不對勁兒,這才知道餓殍是個跛子。急忙來到水邊照一照,只見自己的尊容:黑臉蓬頭,捲鬚巨眼,形極醜惡。

    他正驚訝之間,只聽背後有人拍手道:草脊茅簷,窗毀柱折,此室陋甚,何喜獲豐收寄寓!李凝陽回頭一看,原來是老子。他急忙想把元魄跳出,老子又制止住他道,真道應該在表相之外求得,不可只看相貌。只要你功行圓滿,便是異相真仙。這一番說教使李凝陽死心塌地地不想換軀殼了,老子便給他一隻金箍束住亂髮,又給他一根鐵杖拄著瘸腿。他又用兩手揉眼,把眼眶揉得像兩個大窟窿,於是自號李孔目,而人們常忽視他這特徵只注意那條拐腿,所以便叫他鐵拐李。

    【鐵拐李-得道成仙】

    鐵拐李是八仙中最早得道成仙的。鐵拐李本名李玄,他原是一個眉清目秀、文質彬彬的讀書人。因考場**,多次考試都名落孫山,從此他灰心喪氣,看破紅塵,離家出走,去學道訪仙。

    李玄學道心切,在深山幽谷中尋找茅庵道捨。經歷數月的風餐露宿,涉水登山,終於在一個山林幽僻的巖洞裡居住下來,幾年過去,李玄自感收效甚微。他從沉思中悟出不長進的原因:修行道業沒有名師的指點,靠自己的一得之見,事倍功半,道業難成。他猛然想起華山上的太上老君李耳,乃是同族仙祖,去拜他為師,必能得道成仙。

    李玄想到這,就直奔華山,吃盡千辛萬苦,李玄終於來到華山,登上蓮花峰,李玄正想休息一會,想不到前面走來兩個道童對他說:「你是李玄嗎?」

    李玄覺得很奇怪,「兩位道兄怎麼知道我的姓名?」兩個童子微笑著說:「你不是千里迢迢到華山來尋訪太上老君的嗎?我們是太民上老君派來接你的。」李玄聽了又驚又喜,暗想:「看來我李玄同太上老君還大有緣份呢,不然怎麼會派童子來迎接我呢!」

    於是他隨童子來到太上老君隱居的草堂,只見太上老君端坐堂上,在他身旁還坐著另一位仙人。李玄上前拜見後,老君問明來意,「學道沒有老師,沒有天生緣份,而要靠自己。你只管專心去修行,總會有成功的一天。」

    李玄聆聽太上老君的教誨,叩別兩位仙祖,回到原處,潛心修研道家經典。他經常一打坐就是一天,還時時到高曠之處呼吸,吐故納新。久而久之,煉到了形神分離的境地。

    一日李玄修煉已畢,在山上漫步游賞,驟聽仙樂嘹亮,抬頭一看,空中祥雲縹緲,霞光萬丈,仙鶴飛近,只見太上老君和宛丘兩位仙祖,慌忙跪拜。老君說:「你的道術大有長進,實屬不易,我和宛丘要到各地出遊,想帶你同去你在十天後神馳我處,不可失約。」言罷,駕仙鶴而去。

    轉眼十天已到,他對徒弟楊子說:「為師就師祖之約,神魂離去,肉身留在這,你要悉心看護,過了七天不見我的神魂歸來,你就將我的肉身焚化。以七天為期,千萬記住!」說完李玄盤膝而坐,運轉丹田氣,神靈出竅,飄然而去。

    楊子寸步不離地看著他的**,到了第六天,楊子的叔叔來說他的母親病重,想見他最後一面。楊子慟哭不已,經叔叔再三催促,他指著李玄的**說:「師父的神魂已出遊,臨行叮囑我小心看護,限期七天,如今已到六天,我現在走了誰來看護?」叔叔覺得他胡說八道,有誰死了六天,還能還魂的,不由分說拉著他就走。楊子不走,叔叔就說:「速將你師父的屍體火化掉,同我一起走吧!」。說完,就叫楊子一起動手,搬來柴草,將李玄的屍體火化了。

    待李玄神遊回來,與老君話別時,老君贈他一偈:「辟榖不辟麥,車輕路亦熟。欲得舊形骸,正逢新面目。」李玄哪知偈中的奧秘。回到洞中,不見自己的肉身,李玄大吃了驚,出洞尋找,來到山坡,見焚燒遺體處幽煙寂寂,明白自己的肉身已被火化了。神魂無處歸宿,仙路斷絕,這時發現不遠處有一具乞丐的屍體,便不顧一切地投魂,等起來到河邊一照,發現自己衣衫襤褸,蓬頭垢面,袒腹跛足,手拄枴杖。

    【神話傳說】

    相傳明末崇禎年間,八仙之一鐵拐李一次雲遊到江西時,路過騰橋鎮榮坊村,看見村中有棵古樟樹長得挺奇特,不禁脫口稱道:「妙境」。於是按下雲頭,落座樹下。在古樟不遠處,有座私塾。屋裡依稀可見一位年長的先生教十幾個弟子在念著:「子雲詩曰」之類。鐵拐李經不起涼風一吹,一會兒就進入了夢鄉。過往的行人見他這個老頭形貌醜陋不堪,衣不蔽體,坦胸露背,一條潰爛的跛腿上,爬滿了追腐逐臭的蒼蠅,嗡嗡作響,都噁心地走得老遠。

    一會兒,私塾散學了,一群小孩見鐵拐李這樣,當時嚇跑了大半。只有幾個膽大的圍著鐵拐李叫:「叫化子,爛腿子。」叫了幾遍,鐵拐李才長長地打了一個哈欠,響聲如雷,又嚇跑了幾個小孩,最後只剩下一個十來歲的男孩站在他面前。鐵拐李見是個憨腦的小孩站在自己面前,便說:「你叫什麼名字?剛才是你吵醒了我麼?」小孩見問自己,也不膽怯。他不先回答他的問話,倒反過來問他:「你是什麼人,怎麼睡在這裡?」鐵拐李見小孩問他,又呵呵一笑:「我是什麼人?你猜不著,但我能猜得到你的名字,你相信嗎?」「我不信你能猜到我的名字,你騙人。」小孩連忙搖手回答。鐵拐李說:「不信?那我們打賭。」小孩說:「打賭就打賭,要是你猜不著,給我當馬騎。」鐵拐李說:「好,要是我能猜到你的名字,你就給我舔這條爛腿,怎麼樣?」小孩點頭答「行!」因為他想,這個拐子肯定是個外地人,他怎麼能知道我的姓氏名字呢。小孩怕他賴帳,還與他拉鉤「誰騙人,誰是小狗。」其實,他哪裡知道,坐在自己面前的這個拐子就是神仙。鐵拐李指著小孩說:「你的名字叫王欽,今年十歲,對吧?」王欽眼睛一下子瞪得老大,咦,他怎麼真的知道自己的名兒。唉,這下可輸了,要舔1他那嚇人的爛腿。可事先已經發誓拉了鉤,王欽是個說話算數的小孩,不想賴賬,就俯身來舔鐵拐李的爛腿。喜得鐵拐李呵呵地笑著,扶著王欽的小腦袋說:「你是個誠實的孩子。」王欽本想在鐵拐李的腿上舔上一二口就算了,打賭就算完事。誰知,他舔到的味道是甜的,如蜜似糖,於是他越舔越有味,竟把鐵拐李整條腿下的膿血全舔乾了才起來。「好,謝謝你,王欽,我們後會有期。」說完,鐵拐李起身一瘸一拐地走了。

    本來,王欽在私塾裡讀書,成績並不算好,十幾個同學中,他是倒數第二。可從舔了鐵拐李的爛腿後,學業大有長進,不出半年,由原來的倒數第二變成順數第一。先生感到十分驚異,一日,特將王欽留下,問他是怎麼回事,於是王欽便將自己碰到一個拐老頭的故事講給他聽,末了說「從舔了那拐子的爛腿後,我的記憶力便特別好,所以先生教我的書,我都能記住。」「噢」,先生又問:「你碰到的拐老頭是個什麼模樣的人?」王欽也一一向老師作了描述。先生是個老人,對於神仙的傳說自然見到的很多。他想,王欽遇到的一定是個神仙,然而天機不可洩漏,這事他沒有再問下去,也沒有告訴別人,只是比從前理加努力地教王欽,他認為王欽將來一定是個有出息的人。

    轉眼間過了五年,王欽已十五歲。這年秋試時,他一舉奪得了二榜進士,被朝廷命為四川省重慶府知府。榮耀鄉里。第二年初,王欽走馬上任了。

    重慶府沃野千里,物阜民豐,向稱天府之國。王欽到任之後,雄心勃勃,想趁著自己韶華年少,為百姓辦點好事,誰知事與願違,向來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重慶府,在王欽上任以後,連續三年大旱。重慶這個地方,餓俘遍地,一遍民不聊生,淒慘景象。對此,一些流氓地痞卻乘機鬧事,趁火打劫,整個重慶搞得烏煙瘴氣。沒有辦法,王欽只好率領文武官員築壇祭殿,求助蒼天降雨了。

    一個月後,一座高高的土壇築成了。按照巫師道人的授意,王欽作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戒齋沐浴後,然後登壇求雨。一天、二天過去了,天上仍是碧空無雲。憤怒的饑民們在一些人的煽動下,說什麼王欽是妖怪,是他前世造了什麼惡,因而上任以來,給重慶帶來了災難。因而在這次王欽登壇祈禱時,抱來一捆捆乾柴堆放壇下,準備在王欽求不下雨時,就放火活活燒死他,以解心頭之恨。站在壇上的王欽,看看壇下遍地的乾柴,心中明白了**分。他知道,要是真的不來雨,自己的命算是完了。他不禁哀歎起來,明知自己與天旱毫無關係,可怎樣向老百姓解釋呢,老百姓又怎麼會相信他呢。唉,今日落到了這步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地步了。這樣想著不覺地埋怨起孩童時遇到的拐老頭來,他想,當年要不是碰上他,和他打賭舔腿,使自己變得聰明好學,就中不了進士做不了官,也就輪不到自己碰上這件麻煩事,他開始恨起了那個拐老頭來。

    真是天無絕人之路。正當王欽犯難的時候,忽見天上飄來了一片烏雲朝這飄來。至近前時,觸手可及。王欽又洩氣了,這小片雲頂什麼用,重慶可是赤地千里呀。正在他洩氣哀歎時,雲朵不見了,一個拐老頭站在了他的面前。啊,這不是兒時見過的拐老頭嗎。只見老頭穿著的衣服都還沒換呢。他正待開口,老頭倒先發話了:「王欽,怎麼,不認得我了。」王欽不無悲歎地說:「都是你幹的好事,不然,我在家種田豈會有這種麻煩。」語氣中帶著埋怨。鐵拐李明知王欽遇到什麼事,可要他自己說出來,於是又問:「你到底遇到什麼困難,說給我聽聽,興許我能幫你的忙呢,啊,哈哈!」

    事到如今,王欽也沒有辦法,心想:告訴他與不告訴他是一回事,於是就將自己上任以來,重慶大旱三年的經過宏觀世界及現在築壇求雨,百姓要燒死他的情況說了一遍。完了,閉上眼睛又哀歎起來。誰知鐵拐李聽完後卻大笑起來,說:「王欽,你怎不早告訴我,這算什麼難事,不就是天旱嗎?我給你下個七天八夜的大雨總夠了吧,何必愁得這麼要死。」王欽看了拐老頭一眼,心想:你是什麼人,敢說這樣的大話,要天下雨豈和猜我的名字一般容易。因而說道:「仙長,你是何方大神,真能幫我這個大忙?」

    鐵拐李早已看透了他的心思,於是說道:「王欽,你不相信我能呼風喚雨?那咱們又來打賭,條件嗎,我贏了,你還給我舔腿,怎麼樣?輸了還是給你當馬騎。」說著,只見鐵拐李從腰間取下一個破碗遞與王欽,叫他拿著,自己口中唸唸有詞,說聲「水」,碗中登時不知從哪裡來了一碗水,又說了聲「起雲」,剎時,烏雲驟起,狂風大發,鐵拐李又叫王欽將碗中的水向空中一撒,說了聲「下吧」,頓時大雨傾盆而下起來。見真的下起了雨,王欽高興的手舞足蹈起來,趕忙跪下給鐵拐李磕頭:「多謝仙長搭救黎民,敢問仙長尊姓大名,仙居何方?」「哈、哈、哈,王欽,這個你就別問,還是給我舔舔腿吧。」王欽豈敢違約,跪下連忙就舔2起他那腥臭的爛腿來,舔完後,鐵拐李起身告辭:「王欽,我去也,今後三年,重慶一帶又會風調雨順的。」說完,縱上雲頭不見了,只留下一串笑聲。

    這場雨一起下了三天三夜,使乾旱的重慶恢復了生機。以後三年,重慶果真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百姓安居樂業。三年後,王欽告假回鄉省親時,重慶百姓為了表達感謝王欽為民求雨之情,送了他許多東西,其中有一頭珍貴白黎木,派專人送至王欽的故鄉榮坊村。王欽回鄉後,蓋了一幢官廳,特用這頭黎木做梁。至今這座官廳還在烏龜山邊,保存良好。

    【鐵拐李點撥游醫】

    相傳有一個江湖游醫,其拿手的本領就是,用草藥外敷,專治跌打損傷、叮、瘡等之類的小外傷病。也就是將草藥搗亂,敷於創面,用布塊包裹。其效果一般,卻很麻煩,但他心地善良,頗有醫德,只要是尋上門來的,無論貴賤,他都精心地為其治療。若是病人貧困無錢支付藥費,他就分文不收。鐵拐李得知後,有心要提攜游醫,於是,化作乞丐前去故意考驗一下游醫。鐵拐李來到游醫的門前,要他為其治療瘸腿,並聲明無錢支付醫費。游醫見鐵拐李著實可憐,二話沒說,每天為其治腿換藥,不厭其煩。誰知,那腿越治越糟糕,鐵拐李不由破口大罵。游醫心有愧疚,讓他在旅館住下,又為其買狗肉補養身體。鐵拐李吃完狗肉,還罵他藥是假藥,把游醫的藥料倒在狗肉湯裡翻攪,然後將熬成糊的藥料,往牆上的狗皮上亂撥,只見鐵拐李在狗皮上用手沾上一點,再敷在他的瘸腿上,游醫擔心鐵拐李被燙著,趕忙把藥料揭開,卻發現他的腿完全好了。正在游醫發愣之時,鐵拐李隱身遠去了。游醫這才明白,是神仙在點撥他。後來,他就用鐵拐李教授的方法給人治傷,十分靈驗。這或許就是「狗皮膏藥」的起源,只不過是,由於一些江湖游醫心術不正、昧著良心,專心去行騙,而敗壞了「狗皮膏藥」的原本意境,使人們一聽「狗皮膏藥」,就與江湖行騙等同起來。

    【漢鍾離】

    1、鍾離權的生平

    鍾離權姓鍾離,名權,字雲房,一字寂道,號正陽子,又號和谷子,漢咸陽人。因為原型為東漢大將,故又被稱做漢鍾離。少工文學,尤喜草聖,身長八尺,官至大將軍。後因兵敗入終南山,遇東華帝君授以至道。乃隱於晉州羊角山。道成,束雙,衣槲——然飄過,何仙姑身著朝霞服站立雲端,正當人們跪地膜拜之際,一束黃綾由空中飄落到鳳凰台上,上面寫著這樣的詩句:

    雲母溪畔勝天台,千樹萬樹桃花開;

    玉簫吹過黃龍洞,勿引長度跨鶴來。

    寄語張家與李家,體將塵事鬧閒情;

    蓬萊弱水今清淺,滿地花蔭護月明。

    已趁神仙入紫薇,水鄉回首尚遲遲;

    千年留取井邊履,說與草堂仙子知。

    詩中有對故鄉風物的眷戀,也有對鄉人的殷殷叮嚀,更有對神仙生涯幽寂情懷的剖白,勸導凡人要珍惜自己的生活。真是「人人都說神仙好,誰知神仙有煩惱,勸君惜取凡人時,莫待時光空自消!」

    【說法二】

    何仙姑,唐廣州增城何泰之女。相傳年十四五夢神人教食雲母粉,身輕不死。景龍中白日飛昇。世謂之何仙姑,俗傳為八仙之一。

    關於她的故鄉,除廣東增城說之外,還有廣西、福建、浙江、安徽、湖南等多種說法。說法的不一,大概是因為歷史上本無此人。

    另有一說是:何仙姑原名何秀姑,生於武則天朝某年二月初七。父親開豆腐坊,她自幼做父親的幫手。十三四歲時到野外遊玩,遇見了雲遊的鐵拐李、呂洞賓和張果老,三位神仙給她吃了仙桃、仙棗和雲母片,從此她再也不覺飢餓,並能預卜未來,知**福。鄉親們為她蓋了一座小樓,要她住在那裡,人們常來這裡請她算命。漸漸地,何秀姑的名字變成了何仙姑。

    《仙佛奇蹤》說:何仙姑為廣州增城一位叫何泰的女兒。生時頭頂有六條頭髮。十六歲時夢見仙人教他:吃雲母粉,可以輕身而且長生不死。於是她照仙人的指示,吃雲母,發誓不嫁,經常來往山谷之中,健行如飛。每天的早上出去,晚上帶回一些山果給她的母親吃。後逐漸不吃五穀,武則天遣使召見她去宮中,在入京中的途中忽然失蹤。之後白日生仙。唐天寶九年,出現在麻姑壇中,站立在五朵雲中,其後,又出現在廣州的小石樓。

    宋曾敏行《獨醒雜誌》記載:狄青早年在爭南儂時路過永州,聽說何仙姑能預知吉凶,便特地去詢問戰爭的結果,何仙姑說:公不必見賊,賊敗且走。開始狄青不信,後來宋軍先鋒與南儂智高的兵交戰,不機回合,智高戰敗並逃入大理國。

    【何仙姑的「掛綠荔枝」】

    據說唐明皇與楊貴妃為吃南方鮮荔枝,下令各驛站快馬加鞭地傳送荔枝,因而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千古佳句。而荔枝之王的「增城掛綠」,則由於是沾上了何仙姑的「仙氣」而享譽天下。清初屈大均的《廣東新語》中說,「掛綠荔枝,爽脆如梨,漿液不見,去殼懷之,三日不變」。其奇特之處是,此荔枝從蒂部到頂部都帶有一道綠色的線痕,故叫「掛綠」。這顆荔枝樹在廣東增城一果園裡,故人何仙姑偶然間來到荔枝樹下小解,將其綠色腰帶順便掛在了樹上,此樹因此感染出了「仙氣」,而結出「掛綠荔枝」,其果實鮮美爽口,深得食家們的推崇,名聲頓時遠揚。而今,增城城內原有一座何仙姑廟,廟前有一口水井,其家廟大門上有一幅對聯:

    千年履跡遺丹井,

    百代衣冠拜古祀。

    相傳何仙姑最後是從此井「水遁」入仙道的,臨別時,她在井台上留下了一隻繡花鞋,後人就將此井叫「問仙井」,從而吸引了各地的信徒前來拜祀。

    【藍采和】

    藍采和,唐代的隱逸。最早見於南唐沈汾《續仙傳》。常衣破藍衫,一足靴,一足跣,夏則披絮,冬則臥雪,氣出如蒸。藍采和常行歌於城市乞討,手持大拍板長三尺餘,似醉非醉,踏歌云:踏歌藍采和,世界能幾何。紅顏一春樹,流年一擲梭,均為神仙脫世之意。後得鍾離權之度化,乘雲而去。

    「藍采和」在八仙中排第六位。

    民間傳說中的八仙分別是:鐵拐李、鍾離權、張果老、呂洞賓、何仙姑、藍采和、韓湘子、曹國舅。據有人研究,漢、六朝時已有「八仙」一詞,原是指漢晉以來神仙家們所幻想的一組仙人,直至唐代,「八仙」都只是一個空泛的名詞。而上述八仙中的具體人物,到明代中葉吳元泰的《東遊記》和湯顯祖的《邯鄲夢》問世後,才被正式確定下來。

    據傳他常身穿破藍衫,手持大拍板,在鬧市行乞,乘醉而歌,雲遊天下,後在酒樓,聞空中有笙簫之音,忽然升空而去。一說藍采和原名許堅,在勾欄裡唱雜劇,年五十歲做壽時失誤官身,被官府棒打四十大板,後被鍾離權引度成仙。他的事跡在《續仙傳》、《南唐書》、《確潛類書》等書中均有記載。元雜劇《藍采和鎖心猿意馬》、《漢鍾離度脫藍采和》、《藍采和長安鬧劇》等劇本對藍采和的姓名也都有不同的說法。南唐沈汾《續仙傳》:「藍采和,不知何許人也。常衣破藍衫腳著靴,一腳跣行。夏則衫內加絮,冬則臥於雪中,氣出如蒸。每行歌於城市乞索,持大拍板,長三尺餘,帶醉踏歌,老少皆隨看之。機捷諧謔,人問應聲答之,笑皆絕倒,似狂非狂,行則振靴後踏歌於濠梁,酒樓乘醉,有雲鶴笙簫聲。忽然輕舉於雲中,擲下靴、衫、腰帶、板拍,冉冉而去。」

    有人孩童時見過他,及至年老再見,采和顏狀如故,後於酒樓乘醉騎鶴而去。元人以此逸事,撰雜劇漢鍾離度脫藍采和。

    《仙佛奇蹤》中:藍采和,不知那裡人。經常穿著破爛的衣服,帶著六寸的腰帶,一隻腳穿靴,一隻腳赤足。夏天時在長衫內穿厚厚的內衣,冬天時躺在雪地中,呼出的氣彷如蒸氣一般。每次在大街中討飯,手持大拍版,長三尺餘。醉了就唱歌。老的小的都看他唱歌,唱時好像是發狂,但又不是。歌詞隨意而作,歌中充滿了仙意,而且變幻莫測。把得到的錢穿在繩子上,拖著走,就是掉了也不顧。有時贈與窮人家,有時花在酒肆中。周遊天下,有人在孩童時見過他,至老後再見著他,藍采和的容貌依舊。後來有人見他在壕梁酒樓上飲酒,聽見有笙蕭的聲音,忽然乘著鶴而飛上天空,拋下靴子,衣衫,腰帶,拍版,慢慢而升。

    據傳,藍采和十八歲就接了爺爺的班,開始行醫了。他經常進山採藥,餓了吃野果,渴了喝泉水,常吃靈芝和茯苓。一天,他手拿藥籃進入山中,走到一個荷花池畔,見一個曲眉大眼、坦臉大肚皮的老者,躺在塘邊睡覺,黑刺刺的肚臍邊一塊瘡已爛得流膿,還滴著許多黑血。藍采和心中不忍,就走到他身邊,用手擠用口吸那瘡。膿血吸盡了,藍采和就帖一張膏藥在那裡。哪曉得那老者肚子上竟流出血來,藍采和頓時傻了眼,心想,「怪哉,我的藥是百分之百有效的呀!」

    過了一會兒,那老者睜開眼睛盯著藍采和突然大聲說:「傻瓜,還不趕快用籃子去提一籃子水來,這裡還流血呢!」都說竹籃提水一場空,藍采和心裡明白,卻又無奈,就飛快地去提水。到了老者身邊,籃子是滴水全無。藍采和見老者苦笑兩聲,又聽他數落道:「真笨,用那塘裡的粘泥糊在籃子的空格上,不就行了!」說完歎了一口氣。藍采和臉一紅,照老者的話做了。提了一籃水,可是成了渾沌湯!那老者一看發了怒:「癡貨!還不快把它倒掉,換一籃子清水來!」

    藍采和心中上了火,卻又不發作,畢竟那是個可憐的老人呀。他正在一籌莫展的時候,忽然看見一位俏麗的女人在一旁捂著嘴笑,他更加尷尬了。那女人說:「大哥,咋不想想法子呀?」藍采和望望荷塘,又看看竹籃,搜腸刮肚還是一點辦法沒有。女人看了老者一眼,老者也看了她一眼,女人就說:「你看那荷葉比泥巴那個好?」她說。

    藍采和看看清綠滴翠、寬大的荷葉,心有所悟,拍了一下腦門,就去摘了幾張荷葉,疊在籃子裡提了一籃子清澈澈的水來。老者仰倒在地,藍采和自然會意,將一籃清水潑在那一灘黑肉上。老者的肚子立時就光光的如同平常一般。藍采和奇異至極,瞪著眼,張著嘴巴,百思不得其解。「真傻!剛才下塘時身上冷不冷?這水奇得很,喝一口看看是什麼?」那老者翻身站起來,指著荷塘。藍采和於是就依老者用雙手掬了一捧水喝了下去,一股清香沁入肺腑,身子變得輕飄飄的。那女人撿起籃子,嬌聲嬌氣地說:「大哥,你成仙了。」說時遲,那時快,就見那老者拉了藍采和一把,頓時他和他手提的竹籃子就離開了地面,老者說:「我們去蓬萊島玩玩去!」藍采和騰空而起,看見膝下縈繞著蘑菇狀彩雲,追隨著老者和那手持荷花的女人而去。

    那老者和女人正是全真二祖鍾離權和荷花仙子何仙姑

    元劇《鍾離權度藍采和》則說藍采和是藝名,真名叫許堅,在勾欄裡唱雜劇,年五十時,做壽因不知犯了什麼錯,為官府扣打,後被鍾離權度化成仙。

    《全唐詩》錄藍采和《踏歌》一首:踏歌藍采和,世界能幾何。紅顏三春樹,流年一擲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紛紛來更多。朝騎鸞鳳到碧落,暮見桑田生白波。長景明暉在空際,金銀宮闕高嵯峨。

    【藍采和的貧賤形象】

    宋朝詞作家陸游和龍褒都認為,《采和持板踏歌》是唐隱士陳陶所作,因而,人們便把藍采和與陳陶扯在了一起,元代雜劇《漢鍾離度脫藍采和》中,則說藍采和只是其藝名,而其原名叫許堅。許堅實有其人,《全唐詩》裡收有他的詩作,由此,藍采和應是唐朝人。在八仙中,只有藍采和的社會地位最低賤、最平凡,而有關他的姓名、身世等資料無所出處,清代還有人認為藍采和只是一個曲牌名。在民間,「采和一手把籃挑」的形象,十分符合市井中下層老百姓的生活:藍采和手挽破竹籃,常常是破藍衫、醉踏歌,沿途說唱、叫賣,如同市井裡的小販、說唱行乞等階層民眾。因此,藍采和的角色,也是最貼近群眾、最貼近生活的神仙,他與大眾是一脈相通,也最受老百姓的推崇。

    【韓湘子】

    道教八仙之一。唐朝韓愈的侄孫子。生性放1蕩不拘,不好讀書,只好飲酒,世傳其學道成仙,在二十歲時去洛下探親的時候,傾慕山川之趣而一去不返,二十多年音訊全無。在唐元和年間,忽然回到長安,衣衫破舊,行為怪異,韓愈讓他入學校和學生們讀書,但韓湘子和學員討論時一言不發,只跟下人賭博,喝醉了就睡在馬房中睡三天五日,或露宿街頭,韓愈擔心不已,問他人各有所長,就算小販也有一技之長,你如此胡鬧,將來能做什麼呢?韓湘子說:我也有一門技巧。只是你不知道。韓愈問:那你能做什麼?當時正當初冬季節,令牡丹開花數色,又嘗令聚盆覆土,頃刻開花。

    韓湘子後傳說跟呂洞賓學道。位列仙班。

    普遍的說法,韓湘子是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的侄子(有說侄孫),《唐書·宰相世系表》、《酉陽雜俎》、《太平廣記》、《仙傳拾遺》等書都有關於他的介紹。一稱是韓愈侄孫,歷史上韓愈確有一個叫韓湘的侄孫曾官大理丞。韓愈曾有《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一詩:「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他成仙的傳說,最早見於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書中稱韓愈有一年少遠房子侄,為人輕狂不羈,不喜讀書,韓愈曾責怪他,他卻能在七日之內使牡丹花按其叔的要求改變顏色,並且每朵上邊還有「雲橫秦嶺家何在……」的詩句,韓愈驚奇萬分。還有說韓湘子是韓愈外甥,其事跡和《酉陽雜俎》所言大同小異,韓湘子其人物原型為韓愈的族侄,五代時即被仙化。

    《青瑣高議》謂湘字清夫,為愈之侄,且雲所開之花類牡丹。《酉陽雜俎》謂愈之疏從子侄,並失其名,且雲湘為愈之牡丹染色。又,兩書均未言韓愈被度成仙事。考《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三上》及韓愈《韓滂墓誌銘》,湘字北渚,為愈之侄孫,官至大理丞,非神仙中人。後世小說及民間故事中所謂「八仙」之一的韓湘子形象,當由《韓仙傳》等書所載附會渲染而成。清趙翼《八仙》詩:「韓湘、張果、呂洞賓,此外載籍無其人。」.《青瑣高議》謂湘字清夫,為愈之侄,且雲所開之花類牡丹。《酉陽雜俎》謂愈之疏從子侄,並失其名,且雲湘為愈之牡丹染色。又,兩書均未言韓愈被度成仙事。考《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三上》及韓愈《韓滂墓誌銘》,湘字北渚,為愈之侄孫,官至大理丞,非神仙中人。後世小說及民間故事中所謂「八仙」之一的韓湘子形象,當由《韓仙傳》等書所載附會渲染而成。清趙翼《八仙》詩:「韓湘、張果、呂洞賓,此外載籍無其人。」

    【韓湘子得道】

    據元朝人所著《韓湘子引渡升仙會》、《韓退之雪擁藍關記》中記錄了韓湘子得道成仙的故事:韓湘子原是蒼梧之野、賓龍峰西經皇老洞中,東華公、西城公(道教中的神仙)座前的白鶴,因經常聽仙人們講道而深有感悟,只因它是鳥類,不得登上仙班。後來,呂洞賓教其先轉化為人類,脫去羽毛。韓湘子於是投胎於河南孟縣韓家,出生後取名韓湘。他自幼喪父母,是叔祖父韓愈將其培養成長,希望他能攻讀儒學。呂洞賓化名為「官無上」,前來傳道、點化韓湘,使韓湘子很快成仙。後來,韓湘子幾次點化韓愈,而韓愈始終不悟。韓愈的《徐州贈族侄》多少道出了與韓湘子的關係。

    擊門者誰子?

    問言乃吾宗。

    自雲有奇術,

    探妙知天工。

    更多好看的小說,txt下載~請上~一流書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