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爭霸之異軍突起

正文 第六十九章 遲來的成名之戰(1) 文 / 藍色寶劍

    ps:明後兩天,有名死黨要辦婚禮,得幫他忙活去,更新也只能盡力而為了!先說:「對不起了!」

    劉基,字正平,世居東萊,其祖上是齊孝王,與前兗州刺史劉岱,後來的揚州刺史劉繇,是一族遠親。只是幾百年下來,雙方的血脈已經疏遠了很多,雖然共同祭祀著同一祖宗,但平日裡卻基本上沒有什麼來往(劉基這個人本來只是虛構,但沒想到今天看三國誌的時候突然發現,劉繇的兒子也叫劉基,所以不得不補充一下)。因此,儘管劉岱也曾是一州之刺史,參與討董的一方諸侯,但劉基卻沒有受過這位遠房兄弟的任何關照。一直在介亭當這個亭長!後來青州大亂,百姓的生命安全沒有了絲毫保障,劉基作為介亭的亭長,又是本地的大戶,自然就被眾人推舉出來,帶著大家一起築堡抵抗黃巾騷擾。幾年下來,憑藉著家傳所學,也把介亭堡這個地方經營得頗有起色。

    正是這幾年來和黃巾周旋的經歷,讓劉基對黃巾的習氣極為瞭解。當看到李健所攜帶的大量的糧食之後,馬上就斷定,用不了多久,黃巾就會為了這些糧食蜂擁而至,進行搶奪。李健是交州的將軍,又是自海上來,如果見事不妙,自然可以在退回海上,但介亭堡中的數千百姓可就要遭殃了。失去了目標的黃巾必然會將介亭堡當做釋放怨氣的目標,雖然之前介亭堡也曾打退過數股黃巾的進攻,但那都是些附近勢力比較小的黃巾。而此次黃巾不來則矣,來,就必然是大股。光是憑借介亭堡中的這些百姓恐怕是無論如何也抵擋不了的。至於黔陬的援兵卻是想也不要想,如果黃巾來得少,黔陬方面或許還能意思意思,但真要是有大股黃巾出沒,恐怕黔陬方面是怎麼也不會派兵出城的!正是由於這些原因,劉基才突然向李健表示願意臣服之心。一來是為了能夠將李健留住,抵擋即將來襲的黃巾,二來,也是為堡中的鄉親以及自己求一條生路。畢竟此戰過後,即便是勝了,介亭堡也將成為附近黃巾的眼中釘,與其在這裡等死,還不如乾脆隨李健出海開荒,總算是條活路!

    而正當李健和劉基在介亭堡內全力備戰,準備和黃巾一決高下的時候,附近的黃巾也得到了介亭堡內有大批糧食的消息。傳聞之中,甚至將這批糧食的數量誇大到了十萬石。為了這批糧食,介亭堡附近百里範圍內的黃巾紛紛聞風而動,不少離得近的中等規模的黃巾甚至為了能夠搶先一步得到這些糧食,不股自身實力是否足夠,搶先一步向介亭褒殺來!

    「正平先生,這些俘虜夠交給你了,押到堡中好生看管起來!李恪,立刻組織人手打掃戰場,尤其是箭矢,一定要都收拾乾淨!」

    這些自持有些實力,便目空一切的黃巾一般都在數千至萬人左右。如果放在從前,這些人就算是打不下介亭堡,也能給堡內造成相當的傷亡。畢竟作為一個幾乎沒有什麼官方背景的豪強壁堡,在武器方面自然不可能得到什麼精良的制式裝備,尤其是在極度缺少強弓硬弩的情況下,僅憑肉搏,堡內的百姓就算zhan有少許地利,但也是要付出相當代價的!但有了李健這四千精銳的加入,情況就大不一樣了。這四千人中,光是弓箭手就有足足一千人,每人所用的具都是真正的強弓。當這些僅僅身穿麻衣的黃巾們,手中舉著各式各樣奇怪的「武器」向介亭堡發動衝鋒的時候,一支支強勁的箭矢就如同雨點一般砸向了人群。在帶起一朵血花的同時,一個個面黃肌瘦的黃巾也緊跟著倒在了衝鋒的道路上。在面對巨大的傷亡之時,從未受過嚴格訓練的黃巾自然不可能做到視死如歸,一通箭雨之後黃巾們不由自主的選擇了撤退。而早在堡內等候多時的兩百餘騎兵,便從堡內瘋狂的衝出,再加上三千精銳的隨後掩殺。此時的黃巾要麼跪地投降,要麼被騎兵追上一刀砍倒在地,除此之外便再也沒有第二條路好選了。通過這種方式,從李健進入介亭堡到如今的五天時間裡,已經有四支萬餘人規模的黃巾被消滅在了介亭堡下。如果不是擔心此時黃巾真正的主力尚未露面,而俘虜過多不好看管的話,恐怕堡中的俘虜也不會是如今這區區兩千餘人了!

    「主公,這些黃巾真是太不經大了,咱們還沒使出全力呢,就已經潰散了。早知道這些黃巾如此的不堪一擊,咱們還不如殺上門去,收編了他們算了!反正如今台灣正是缺少勞力,這些黃巾正好給咱們開荒!」和以往的戰鬥一樣,黃巾們在李健麾下這四千精銳的打擊下,很快便潰敗了。李恪一邊遵照李健的命令命人開始打掃戰場,一邊蹭到李健的身邊,小聲嘀咕著。

    李恪雖然年紀不大,但在徐庶、甘寧等人的調教下,早就已經足以獨當一面。但生性跳脫的他,再加上了李健獨特的主僕關係,讓李恪始終靜不下心來。李健雖然也曾說過他好幾次,但效果卻是甚微。看到李恪今日又是一副無所謂的模樣,李健也不得不拉下臉來反問道:「你認為這些黃巾很好對付嗎?」

    「哦……應該……很好對付吧!」李恪跟了李健將近二十年,對李健的一言一行自然是異常的熟悉,聽到李健言語之中語氣不善,李恪也沒有了剛才的灑脫,小心翼翼的回答著。

    李健看他收斂了些,於是問道:「我問你,如果你是這些黃巾的頭領,以手中如此簡陋的武器裝備,你會選擇以一萬之眾來進攻擁有壁堡,且人數並不低你多少的敵人嗎?」

    「當然不會啦,在這種實力對比下,沒有五倍以上的人數優勢,我才不會主動去進攻呢!」李恪很快的回答了李健的問題後,毫無在乎的說道:「所以說啦,這些黃巾真的沒有什麼好害怕的,給我兩千人,我就能把這周圍的黃巾給掃蕩一空!」

    「砰」看著李恪毫無在乎的神情,李健忍不住用手在李恪的頭盔上輕輕的拍了一下,把李恪打得一低頭說道:「不論是裝備還是士氣,雙方的實力差距就擺在那裡,你以為這些黃巾的頭領看不出來嗎?既然明白其中的差距,他們為什麼還要發動這種無謂的進攻?這說明什麼!?」說著不等李恪反應過來,繼續說道:「這說明正如劉先生所言,他們缺糧!而且已經缺少到,為了糧食可以不顧性命的程度了!剛才我問過劉先生,目前咱們碰到的黃巾還只能算是小股黃巾,真正的大頭還在後面。根據劉先生估計,還沒露面的黃巾至少也在五萬以上。你想想,五萬為了糧食可以不顧性命的黃巾!當他們向咱們衝過來的時候,那將是副什麼情景!」

    李恪的性格雖然並不是那種很嚴肅的類型,甚至有時讓人感覺二十歲的他仍未長大,但卻並不是沒有頭腦。聽了李健的話後,腦中略微將今日衝鋒的人群擴大五倍,即便是歷來天不怕地不怕的李恪,也在額頭上冒出了冷汗!要知道人數越多,他所引起的群體效應也就越大。雖然這種效應是把不折不扣的雙刃劍,但只要運用得當,也不是輕易可以抵擋的!想到這裡,李恪下意識的問道:「主公,不如我們先撤到海上,來日再做計較?」

    李健聽了李恪這話,雖然知道這也是李恪多年給自己當跟班留下的潛意識作祟,但仍舊嚴厲的呵斥道:「李恪,你說什麼!?撤!?如果連這些烏合之眾都對付不了,日後咱們還怎麼去和中原的那些諸侯爭霸天下!?難道你這一身的本領都餵狗了嗎?如果真是這樣,你現在就回船上去,我不攔著!」

    李恪好歹也是被徐庶仔細調教過的人,也明白李健心中的志向,剛才那句話甫一出口,便知道自己說錯了話。又聽到李健如此呵斥自己,年輕氣盛之下,李恪怎麼忍受得了。當下把大搶往地上一插,跳下馬來,不顧一身的甲冑,跪倒在地,嗚咽道:「主公!是李恪糊塗,險些壞了主公的大事!今後但請主公明察,日後李恪若是再有怯戰之舉,項上的人頭,主公之管拿去!」

    李健看到李恪如此模樣,心中也是一軟,跳下戰馬將他扶起之後,細聲寬慰道:「李恪啊,剛才那話是我說重了。要知道你從小就跟著我,到如今已經快二十年了,從前在家之時,你的第一任務就是保護我的安全,其他的都可以拋到腦後。但如今不同了,既然下定決心要逐鹿中原,又怎麼能像在家中一樣呢?」說完之後,拍了拍李恪身上的甲冑,笑著說道:「你的人品我還不知道嗎?等此間事了,也是到了讓你獨當一面的時候了,好好幹,將來我還要靠你給我打天下呢!」

    李恪聽了這番言語,心中激動得跟什麼似的,正要大表決心,遠處一名李健手下的斥候,飛奔而來,到了近前翻身下馬,向李健報道:「稟報主公,十里之外發現大股黃巾,正在向介亭堡開來!」

    「哦?來的怎麼快?」李健聽到消息後問道:「來了多少人,打誰的旗號?」

    那名斥候,聽了李健的問話,有些不確定的回答道:「回主公,這些黃巾旗幟雜亂,隊伍鬆散,屬下實在無法探知具體有多少人,不過看樣子,總有三萬上下。最前面兩桿大旗,上面一個寫鮑,一個寫徐!」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