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名棋手王積薪及其傳世之作《十訣》 唐代一共經歷了二百九十余年。在這個昌盛的時代,圍棋有了空前的發展,展現出了一幅絢麗的圖畫。 唐朝統治者對圍棋頗為重視,唐玄宗特為圍棋手們設置了一种官職,叫“棋待詔”,官階九品,与“畫待詔”、“書待詔”同屬于翰林院,所以又被統稱為“翰林”。至此,圍棋手開始成為國家高級文職人員,從而确定了圍棋在我國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唐代統治者對圍棋的重視,使圍棋在更廣大的范圍內獲得更快的發展。因此,唐代棋手多如星云,其中最負盛名的當推王積薪。 王積薪是唐玄宗時的棋手。据《西陽雜俎》記載,開元年間,王積薪曾在丞相張說家住過一段時間,在那里和一行和尚下過棋。王積薪自知棋力不差,不久便去投考翰林。果然一戰告捷,成為“棋待詔”。以后他就常在宮中陪唐玄宗下棋。 王積薪性情豁達,不拘小節。在棋藝上則刻意求精,勤勉好業。當時流傳著這么一個故事:王積薪成名后,從不以名家自居,每次外出游玩,身邊總帶著一個竹筒,里面放著棋子和紙畫的棋盤。他常把竹筒系在馬車的轅上,途中不管遇見誰,哪怕是平民百姓,只要會下棋,都要下馬來對弈一盤。誰要贏了他,還可以享用他款待的一頓佳肴。(注一) 《集异記》上說,安史之亂時,王積薪隨唐玄宗逃往四川。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到了一處地方,住房都被一些大官們占用了。王積薪沒有栖身之地,卻碰到了婆媳兩位女棋手,夜間一起談論圍棋忘了困倦。“鄧艾開蜀勢”便是那天夜里學得的。那時,王積薪已近晚年。 王積薪在當時所以名震天下,不僅是因為他棋藝高超,而且由于他提出了一套圍棋理論,根据前人和自己的實踐經驗,總結出圍棋《十訣》。這《十訣》為: 一、不得貪胜。 二、入界宜緩。 三、攻彼顧我。 四、棄子爭先。 五、舍小就大。 六、逢危須棄。 七、慎勿輕速。 八、動須相應。 九、彼強自保。 十、勢孤取和。 圍棋复雜多變,而王積薪僅僅以這十條,四十字,极其簡練、准确而又通俗地概括了圍棋實戰中的戰略和戰術;總結了全局和局部,進攻和防守中的一些重要原理。有了這十條,便可把握住圍棋實戰各個階段的關鍵之處。 《十訣》的影響十分深遠。宋、明、清的棋手,莫不以《十訣》為座右銘。他們在探討圍棋理論時,也都把《十訣》作為基本原理,在《十訣》的基礎上,不斷發揮和提高。 《十訣》是我國古典圍棋理論中的瑰寶之一。 王積薪另有三本圍棋專著已經失傳。其中《金谷九局圖》記錄著唐玄宗開元年間,王積薪与棋手馮汪在太原尉陳九言家里下的九局棋。因陳九言家又稱金谷園,所以題為《金谷九局圖》。可惜棋譜已經失傳,我們無從知曉九盤對局中,雙方精妙的棋藝与風格。 但從晚唐詩人韓 描寫《金谷九局圖》的詩句:“眼病休看九局棋”中,我們仍可想象出九局棋的激烈廝殺情景。另外,我們目前還能夠從幸存下來的王積薪習用式子——“一字解兩征”(見宋代李逸民所著《忘憂清樂集》)中,看到名棋手棋藝水平之一斑。 傳友誼揚國威的圍棋高手 除王積薪之外,唐代尚有不少一流棋手。在唐朝日益頻繁的國事交往中,這些圍棋高手起了不少積极作用,為國家和民族贏得了聲譽。 開元25年, 即公元738年,新羅(朝鮮)國王興光病逝。唐王派出左贊善大夫邢濤為特使,前往新羅參加吊祭活動。唐玄宗知道新羅和中國一樣,是君子之國,禮義之邦,“其人多善弈棋”,便命當時我國圍棋名手楊季鷹作為邢濤的副手,一同前往新羅。這是我國歷史上記載的去朝鮮的第一位棋手,楊季鷹顯然棋高一著,到那儿后沒有人能戰胜他,朝鮮人民欽佩他,送給中國使者許多貴重的禮品。(注二) 顧師言也是當時的著名棋手。《舊唐書·宣宗本記》上,曾記載了一件他与來訪的日本王子對弈的事。《杜陽雜編》記載更詳細:日本國王子來訪唐朝,唐宣宗得知王子精通圍棋,便把顧師言召進宮,命他和王子對局。王子很高興,拿出了极為名貴的棋盤“揪玉局”和棋子“冷暖玉”,謹慎地擺下陣勢。雖說是下棋,因為兩人是代表著各自的國家,心情都很緊張,一時胜負難分。顧師言唯恐有負君命,有辱國威,每投一子,都要凝思良久,舉棋時,手指已經汗滋滋的了。經過一番苦戰,到三十三著時,顧師言終于把日本王子逼到了“瞪目縮臂,已伏不胜”的境地,從而大獲全胜。這就是有名的“三十三著鎮神頭”。 此事是否真實,自明代王世貞起,就有疑問。但不管怎么說,顧師言毫無疑問是位杰出的棋手。唐宣宗時,曾以一只蓋金花碗為獎品,舉行過圍棋比賽。這可能是我國最早的圍棋獎杯賽了。在這次比賽中,顧師言力挫群雄,最后戰胜一位叫閻景實的棋手,奪得冠軍,可以相信,以顧師言的棋力,是足以振國威的。 棋品和人品 下棋有助于修養身心,磨練思維。許多棋手以其深厚的涵養,敏捷的思路贏得人們的尊敬。 据說唐元和年間,有一位名叫鄭注的醫生多才多藝,精于棋道,敏悟過人,人們都很喜歡他(注三)。另一位善弈者盧藏用,也才華橫溢,文章、書法、音樂都很好,在讀書人中享有聲譽(注四)。但也有為取胜不惜采用卑劣手段,棋品不甚高明,人品也不高尚的。 《玉泉子》中說,東都留守呂元應,常和門客們下棋。一回,正下著棋,送來了大量公文。要他立即處理。呂元應剛拿起筆來准備批复,下棋的門客迅速偷換了一子。他以為呂元應處理文件,一時不會注意棋局。然而,呂元應并未專心于公文,門客的小動作,他看得一清二楚,只是未動聲色。門客胜了這盤棋,第二天,呂無應就請這位門客走了,誰也不知為什么,連那位門客自己也不明其中原由。臨行時,呂元應照例送了許多東西,以禮相待。十多年過去了,呂元應終因重病不治行將离開人間,他把儿子、侄于叫到床前,對他們說:“交朋友必須認真選擇。”接著,他向他們講述了十年前与門客下棋的那段往事,說,“當時偷換了一個棋子,我倒并不介意,但由此可見此人心跡卑下,不可深交。你們一定要記住這些。”說完,便与世長辭了。 呂元應的遺言是他多年察歷人生的經驗之談,棋品和人品是不可分割開的。 楊貴妃智救殘局 唐代棋手中,可以列上几位君王的名字。 唐高祖李淵很喜歡下棋,《舊唐書·裴寂傳》上說,他留守太原時,有時整天整夜地下棋。高祖的第四個儿子李智云,也是個棋迷,他甚至把圍棋當作一門學問加以研究。(注五) 唐順宗李涌還是太子時,對圍棋就很感興趣,常和當時的棋待詔王叔文下棋。當了皇帝后,仍愛下棋,并且重用棋手王叔文,使這位有抱負的政治家有机會實行他一系列的革新措施。(注六) 最負盛名的帝王棋手當推玄宗李隆基,他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千百年來流傳下來,婦孺皆知。但有件事人們未必知曉,楊貴妃還是位通曉圍棋的棋手,從《西陽雜俎》記載的一件事來看,足見楊貴妃的乖巧、聰慧。由此也可知她為何能博得唐玄宗的寵愛。那是一年夏天,玄宗与親王對弈,賀怀智受命在旁邊彈琵琶助興,楊貴妃站在一旁觀陣,手里牽著一种溫馴的小動物——康國 。下著下著,玄宗招架不住親王的圍攻,眼看就要輸了。楊貴妃看得明明白白。她急中生智,把手中的康國 放到棋桌旁邊, 讓它爬上棋盤,結果把棋子攪亂了。一局棋便不了了之,給皇上解了圍。玄宗為此十分高興。(注七) 唐朝還有位皇帝僖宗,他的圍棋水平不高,可總喜歡下。《天中記》里,說他下棋時,就命棋待詔來觀棋。名義上是觀棋,其實是叫人幫出主意,他自己只管按吩咐投子。 詩人和棋手 唐朝是我國詩歌興盛的時代,在唐詩中,可以找到歌頌棋手的詩句。 詩人杜牧有兩首《送國棋王逢》,稱贊王逢棋力超群,“絕技如君天下少”。他的棋風“贏形暗去春草長,猛勢橫來野火燒,守道還如周柱史,鏖兵不羡霍嫖姚。”很有些不貪不怯,穩扎穩打的气派特點。 詩人劉禹錫則在《觀棋歌送還師西游》一詩中,說棋手還師“行盡三湘不逢故,終日饒人損机格。”還說他“雁行布陣眾未曉,虎穴得子人皆惊。”把棋手善用奇兵。出奇制胜的棋風描繪得淋漓盡致。 大詩人杜甫的詩中,提到圍棋的更多,例如:“楚江巫峽半云雨,清覃疏帘看圍棋。”(注八)寫的是詩人觀棋。“對棋陪謝傅,把劍覓徐君。”(注九)這寫的是詩人下棋。“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注十)這里詩人是用圍棋的變化莫測來比喻世事复雜。“且將棋度日,應用酒為年。”(注十一)這里,下棋已成了詩人晚年的樂趣了。從這些詩中,我們可以看出,杜甫對圍棋不僅有興趣,而且有相當的造詣。 著名詩人元稹,也很喜愛圍棋,從他的“客來有棋局”的詩句中,可以看出他常与來客對弈。元稹還寫有《酬段丞与諸棋流會宿敝居見贈二十四韻》一詩,記述了長慶元年在他府中舉行的一次圍棋名流薈萃的盛會。 唐末詩人李洞,是位隱者,他寫有“幽人斗智棋”和“石上舖棋勢”的詩句。他還在詩中描寫過他与宋校書、薛秀才、鄭侍郎等隱者下棋的場面。 詩中寫棋也給一些人帶來麻煩。《候鯖錄》中提到,唐宣宗時,杭州缺一刺史,原准備派李遠去做這個宮。唐宣宗知道后說:“李遠寫過一首詩,里面有一旬‘青山不厭千杯酒,白日唯消一局棋。’這樣貪杯戀棋的人怎能夠理事治民呢?”李遠一句詩丟掉了一個官職。 也有人在下棋時做詩的。据說王勃下圍棋時,投四子可作一詩,真可謂一朝大才子。(注十二) 李后主棄棋從政 人們志向不同,下棋的目的、態度就不同。五代時戰事頻仍,一些知識分子遠离塵囂,避居山野,以求脫世超然。這些人愛下圍棋,以此修煉性情,甚至作為一种精神寄托。《冊府元龜》上記載了隱居在華山的鄭云叟的一些事情。他非常愛下棋,一旦遇到對手,常常晝夜不歇。冬天刮風下雪,他的手腳全凍裂了,仍無休局之意,依然下個不斷。 另一方面,那些昏庸無聊的官宦則把下棋當成賭博的手段。据《五代史·陳保极傳》記載,后唐進士陳保极,就常以圍棋賭博,此人人品低劣,輸了便以手亂局,賴著不給錢。 后蜀君臣中也有以棋賭博之風,花蕊夫人的《宮詞》中“日高房里學圍棋,等候官家(皇帝)未出時,為賭金錢爭路數,長憂女伴怪來遲。”的詩句,專門記述此事。 与前、后上蜀同為當時文化中心的南唐,君臣也終日以圍棋“娛賓而遣興”,甚至因而貽誤國事。 凡有點志向的君主,多少還能控制自己的棋癮。南唐后主李煜也酷愛圍棋。他剛當上皇帝不久,被貶為舒州副使的肖嚴應召回來。這天后主正与親信下棋,肖嚴前來叩見,看到皇帝在下棋,他勃然大怒,揮手將棋盤扔到地上。后主嚇了一大跳,十分不滿地問他:“你想學魏徵直諫嗎?”肖嚴朗郎而言:“我非魏徵,陛下亦非唐太宗。”后主一下醒悟了,他明白了肖嚴是想要他不要因為下棋荒廢了政事,便不再繼續下棋了。(注十三) 南唐君王中還有不少喜歡下棋的。中主李景及其兄弟都是圍棋愛好者,常在一起對弈。現存五代著名畫家周文矩的《重屏會棋圖》,描繪的就是他們下棋的情景。 中主第九個儿子李從謙,才几歲,下圍棋和作詩都很好,后主很喜歡他。《全唐詩》里說,后主与侍臣下棋時,還沒几歲的從謙便愛在一旁看,樣子看實討人喜歡,后主曾命他寫了一首《觀棋》詩。 徐鉉和他的圍棋理論 南唐圍滇大家是當時的吏部尚書徐鉉。他是一位頗有成就的圍棋理論家,著有《棋圖義例》、《金谷園九局譜》、《棋勢》等圍棋理論著作。他的《棋圖義例》在我國圍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在《棋圖義例》中,徐核將當時圍棋實戰中的各种術語和各种著法,歸納總結為三十三种,其中有些現在還在應用。它們是: 立,行,飛,尖,粘,干,綽,約,關,沖,覷,毅,割,頂,捺,蹺,門,斷,打,薛,聚,劫,搜,扑,勒,刺,夾,盤,松,持。 研究著法,實際上就是研究圍棋的戰術。《棋圖義例》可以說是我國圍棋史上第一本全面研究圍棋戰術的著作。 為便于人們記棋譜,徐鉉分別給圍棋盤上的十九道線冠以名稱,這在當時可以說是一個創舉,大大方便了棋譜的記錄,它對于棋譜的流傳起了重要作用。徐鉉給十九道線取的名字為: 一天,二地,三才,四時,五行,六宮,七斗,八方,九州,十日,十一冬,十二月,十三閏,十四雉,十五望,十六相,十六星,十八松,十九客。 后來,隨著時代發展,這种記譜名稱逐漸被:“1,2,3,……”和“一,二,三……”所代替,它已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銷毀古譜,獨持秘訣 唐、五代棋書很多,除了王積薪、徐鉉寫的那几本,至少還有《棋圖》、《玉溪圖》、《棋勢圖》、《棋勢新注异圖》、《弈棋經》、《棋要訣》和《棋術要訣》等,但除了王積薪的《十訣》和徐鉉的《棋圖義例》之外,現都無處查找。 關于古譜的亡佚,近代學者孫鑒認為:是因為“術士深秘其書而毀之”,以便“獨持自夸隱晦之极”。也就是說,有些棋手,得到古譜后,怕流傳開去別人也學會了著法,顯示不出自己的高明,便將它們忖之一炬。封建社會印制技術落后,版本稀少,毀于一炬不無可能。加上那個時代以棋進階者不乏其人,獨持秘訣之心也并非夸張之言。但不管怎么說,古譜的散失影響了圍棋的發展,這不能不說是件遺憾的事情。 (注一)《云仙雜記》 (注二)《舊唐書·新羅傳》 (注三)《舊唐書·王守澄傳》 (注四)《舊唐書·盧藏用傳》 (注五)《新唐書·高祖列子傳》 (注六)《弈旦評》 (注七)唐·段成式《西陽雜俎》 (注八)《七月一日題終明府小樓二首》 (注九)《別房太尉墓》。 (注十)《秋興八首之四》 (注十一)《寄岳州賈司馬六丈嚴八使君兩閣老》 (注十二)《棋天洞覽》 (注十三)《南店書·肖嚴傳》。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