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江南棋客劉仲甫奉饒天下棋先” 到了宋朝哲宗、徽宗時,出了獨霸棋壇、所向披靡的大棋手劉仲甫。他在圍棋各方面都比王積薪有所發展,對后來棋手影響甚大,是圍棋史上承上啟下的人物。 劉仲甫是江南人,《春諸記聞》里描述了他的一段經歷。 有一年,劉仲甫由江西去京城,途經錢塘,借宿在一家旅店里。几天過去了,劉仲甫每天早出晚歸,旅店主人怎么也猜不透他是干什么的。這天清晨,店主忽然發現門上飄拂著一個幌子,上面寫著:“江南棋客劉仲甫奉饒天下棋先。”一會儿功夫,門口被看熱鬧的人擠滿了,全城人都知道來了一個愿持白子、讓人先手的下棋高手。只見劉仲甫成竹在胸,拿出銀盆酒器,价值約三百兩銀子,作為獎賞。 第二天,果然來了几個棋手。他們也湊了三百兩銀子,選出一位他們中水平最高的人,約劉仲甫到城北紫霄宮下棋。 棋局開始了,下到五十余子,圍觀的人看出白方局勢不妙,下到百余子,黑方已經開始得意了,“大局已定,黑當贏矣!” “不對。”劉仲甫堅持下下去。又下了二十余子,劉仲甫忽然把棋盤上的棋子全都收了。一時,黑方和觀眾都覺得莫名其妙。待醒悟過來,紫霄宮一片喧嘩,人們紛紛指責劉仲甫不守信義,怕輸賴皮。 劉仲甫從容不迫,他對眾人說:“我是江南人,從小喜歡下棋,對此有點研究。這回去京城,就是經許多人的推荐,看能否補上翰林祗應的職務。錢塘是個大地方,棋壇高手多,下棋的人都稱這里為一關。我想,如果我的棋藝在這儿還能胜人一著,也算過了一關,我就繼續往前進京去。我來這里已住了十來天了,天天与人下棋,但還沒發現真正的高手,所以才挂出幌子,并不是我太狂妄……”說著,劉仲甫拿出棋子,擺了這十天來他贏的十余盤棋,觀棋的人一個個目瞪口呆,十分惊詫,緊接著,劉仲甫把剛才下了一半的棋又擺出來,不差一道。他指著棋局說:“依你們看來,此局黑棋必贏。可我已經看出一要著,只要使這一著,白棋可胜十余子。這著棋我先不說,如果有人能看出這著棋,我馬上卷舖蓋回家,從此不再下棋。” 听了這話,人們議論的議論,苦想的苦想,誰都想一著壓過劉仲甫。可是,誰也沒有想出來。只好請劉仲甫下子。劉仲甫在不當敵之處放下一子,眾人看不出有什么奧妙。劉仲甫解釋說:“此著二十著后方才用得上。”棋局繼續進行。劉仲甫多在邊角上投子。下到二十余著后,果然遇著此子,頓時局勢大變。最后收子時,白棋胜了十三路。觀眾無不信服,對劉仲甫高超的棋藝敬佩不已。 劉仲甫著的《棋訣》,是對王積薪《十訣》的發展。劉仲甫結合以前歷代棋家的經驗,把圍棋實戰中各种著法,各种變化,各种次序,在理論上概括為布置、侵凌、用戰、取舍這四個方面,并對各方面做了深刻的闡述,提到了圍棋戰略的高度。 《棋訣》從理論上闡明了布局的重要性。第一次從戰略的角度提出布局問題。劉仲甫准确地指出了布局的原則,在著法上也提出了具有普遍意義的意見。劉仲甫認為,布局是圍棋之基礎。 從全局、從戰略上重視打入,是劉仲甫圍棋理論的又一特色。他提出了進攻的時机問題,總結了打入的普遍原則。 劉仲甫對戰術上的對殺,持慎重態度。他認為不可輕舉妄動,不打無准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 《棋訣》的精彩之處,還在于它把任何一個局部得失,都放在全局加以考察。對于實戰中的取舍,劉仲甫也有獨特的創見。 總的說來,劉仲甫的《棋訣》較之前人的棋書,更全面、更系統、更深刻地總結了圍棋的一些規律,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具有較高的价值,是圍棋發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四棋手爭霸棋壇 劉仲甫獨霸棋壇足有二十年,但人終老,棋終衰,不斷涌現的新棋手,不少人躍躍欲試,想壓倒劉仲甫的棋霸地位。當時敢于和劉仲甫一爭高低的三位棋手是:祝不疑、晉士明、王憨。 紹圣初年,祝不疑進京去禮部辦事,同鄉硬把他拉到寺庭里觀國手下棋,正巧這天劉仲甫也在那儿。在人們慫恿下,不疑与他下了一盤。一上來,不疑請仲甫讓子。劉仲甫說:“非高手不到這里下棋。在這儿下棋是對子才行。連先后都還得爭呢!”最后,還是劉仲甫讓先,這盤棋下到終局,祝不疑敗三目棋。他又問劉仲甫:“現在是不是可以讓子了?”劉仲甫說:“我看你的棋,開始階段走得很好,要照這樣下,我是不能讓先的。可惜后來不怎么理想。你如果還這么下,我讓五子也可以,豈止是讓先。”祝不疑笑而不語,他們又下了第二盤。 這盤棋不是讓先而是分先了。 下到三十余子, 劉仲甫突然停下,拱手問到:“官人貴姓?家住何處?”祝不疑的同鄉忙回答道:“他是信州的李子明。”劉仲甫說:“我雖不出京城,但天下有名的棋手我都知道。這几年,听說衡州有位祝不疑,棋力甚強。听人說他今年秋天被州府推荐,進京做官了,不知你是否認識此人?”停了一下,劉仲甫有點抱歉地告訴不疑:“我今天和朋友有約會,這盤棋下不完了,以后有机會,我一定登門拜訪,我們再接著下。”說完就准備走。這時不知是誰告訴他,剛才和他下棋的不是別人,正是大名鼎鼎的祝不疑,劉仲甫感歎他說:“真是名不虛傳。” 后來,劉仲甫去看望過祝不疑數次,奇怪的是,從來不談棋。也許劉仲甫已看出祝不疑棋力不凡,怕下不過他,使自己國手之名蒙羞。《春諸紀聞》中就有這樣的評价:“近世士大夫棋,無出三衢祝不疑之右者。” 王憨的棋力可能与劉仲甫不相上下,可惜在棋壇上活動時間太短,過早地去世了。《鐵圍山叢談》里寫到:“有棋手王憨者,以其能迫仲甫,未几而痛心死。” 后起之秀晉上明也是劉仲甫的勁敵。政和初年,晉士明年方二十八九,棋力已在仲甫之上,甚至高出兩道有余。他下棋左右縱橫,神出鬼沒,很有特點,名噪一時。劉仲甫知道后,主動找他對局,果然連吃敗仗。書上說劉仲甫“為晉士明再四連敗之。”(往一) 《宛委余編博物志》上也有評价,認為:宋朝時,繼唐朝王積薪而棋品最高的,要算江南的劉仲甫。當時能与劉仲甫抗衡的,有王憨。后來出現的祝不疑,棋力比劉仲甫高“一道許”,再后出現了晉士明,“河東晉士明高仲甫兩道許。”劉仲甫獨霸棋壇的局面就此結束。 王世貞在《弈問》中認為,劉仲甫高于王積薪,确是水平問題。而祝不疑、晉士明高于劉仲甫,則是利用了劉的弱點,況且,劉仲甫那時年事已高,祝、晉二人則是風華正茂之時。 此外,另一位值得一提的棋手是王与玨,他与劉仲甫在東京万胜門里長生宮對弈的場面,被描繪在《長生圖》里,流傳至今。 宋哲宗元佑九年,劉仲甫、王玨和另外兩位棋手楊中和、孫先,曾在彭城舉行四人聯棋賽,這個遺局被稱為《四仙子圖》。 阿諛之徒,留子保命 宋朝除上面提到的几位名棋家,還有一位不能忽略,這就是宋太宗趙光義。 宋太宗非常喜愛圍棋,据《通志》,《宋史藝文志》及《皇朝類苑》記載,太宗著有《棋圖》一卷,《御制角局圖勢》數卷。但這些圍棋著作現已亡佚。 据說,宋太宗常常做些“棋勢”(即死活圖勢)考朝臣們,相傳太宗曾制過三個棋勢:“對面千里”、“獨飛天鵝”和“海底取明珠”。《忘优清樂集》里保存了前兩個,后一個已經失傳。宋太宗的棋勢比較深奧,朝臣們都不懂,紛紛上表請求皇上再別出了。宋朝文學家王禹傅,曾在他的詩中,把這些棋勢描繪為“天机秘密通鬼神”。 宋太宗有“善弈”、“絕格”之稱,當時的一些國手都下不過他。這里面有沒有些虛假成分就很難說了。這些棋手很可能為取悅皇上,并未全力以赴。當時的棋待詔賈玄,棋力顯然在宋太宗之上,可他每回陪太宗下棋,太宗都讓他三子,賈玄卻每回必輸一路,連宋太宗都知道賈玄并非真輸。有一回,宋太宗對賈玄說:“今天這盤棋,如果你贏了,就賜你一件紅衣裳,如果輸了,就把你扔到泥水里去。”一局終了,不胜不負,成了和局,太宗說:“我是讓了子的,下成平局,應該算你輸。”說完,命左右把賈玄架出去扔到泥水里。不料賈玄立刻大喊大叫起來:“我手里還有一子呢!”太宗大笑,即把紅色錦衣賜給了他。(注二) 賈玄品質惡劣,他那种為取寵于皇帝而不擇手段的作法,當時一些朝廷大臣也很反感。《湘山野錄》中說賈玄“悅惑明主”,使皇帝終日迷醉于圍棋,不理朝政,馮元仲的《弈旦評》也說賈玄是“不死不生”的人,是阿諛奉承之徒。 其實,真正喜歡圍棋的人,以實力相拼為樂事。以輸棋討好對方,對方未必高興。有人無意取悅皇上,倒被皇上賞識。那時有個名叫郭贊的平民百姓,有一天正在廟里与和尚下棋,忽听得外面呼喊:“南衙大王(宋太宗未當皇帝時,有此稱呼)來了!”當時,老百姓是不可隨便見大官的。郭贊慌忙找地方躲藏,連棋局都沒顧上收。 太宗進廟, 發現了這盤殘局,很惊訝。他問和尚正在和誰下棋,和尚說:“郭贊”。太宗馬上命令左右將郭贊找來,郭贊哪里還躲得住。和尚把他引到太宗面前,太宗問他寫不寫什么文章。郭贊恰好有詩稿放在桌上,便取來給太宗。詩稿第一篇里有這么兩句:“高低草木芳爭發,多少龍蛇眼未開。”太宗看后大為欣賞,認定自己發現了一個人才,回府時,郭贊便成了他的隨員。不到一個月,太宗當了皇帝,郭贊也做了“隨龍思命官”。十年后,郭贊官至“公輔”。(注三) 宋太宗對善弈者大概都能厚待。《宋史·錢椒傳》中提到,吳越國王錢椒,也是位圍棋好手,歸順宋朝后,宋太宗曾賜他“揪棋局”,“水晶棋子”,并在諭旨中寫明,可用他賜的棋盤、棋子來消磨時間。 庶民与大夫同好 北宋善弈者絕非几個皇親國戚和達官貴人,有位被一班士大夫稱作“昏濁垢穢不可近”、“不足置之樽俎間”的“里巷小人”叫李重恩。他的棋力很高,“頗為人所稱,舉世無敵手”。(注四) 可惜,關于下層人民的棋事,史書上的記載寥若晨星。 宋代的几位大政治家、文學家都是棋桌邊的常客。范仲淹曾以“一子重千金”的詩句描寫下棋,還立下過“吾當著棋史”的宏愿。 王安石也是一位棋迷。《冷齋夜話》記載他曾与薛昂下棋賭梅花詩一首,誰輸誰寫詩。結果,薛昂敗了。論理該他寫詩,可薛昂苦思冥想了半天也沒寫下一句。王安石無法,代他寫了一首。以后,薛昂去金陵做官時,便有人就這事寫詩挖苦他:“好笑當年薛乞儿,荊公(即王安石)座上賭新詩。而今又向江東去,奉勸先生莫下棋。” 歐陽修的棋也相當不錯,他自號“六一居上”,六中之一便是圍棋,《潛确類書·僧寶傳》里有段記載,說歐陽修听說浮山上有位法遠和尚,不同俗人,特地去拜訪他。見面后,歐陽修頗感失望,從外表上看,法遠和尚沒什么特別之處。歐陽修自覺無聊,便与一來客下棋消遣,法遠和尚陪在一旁觀看。下著下著,歐陽修突然停住不下了,他轉過身去,請法遠和尚就圍棋之道談論人生哲學,法遠和尚并不張惶,擊鼓、升座,香煙裊裊,而后開言道:“肥邊易得,瘦肚難求,思行則往往失粘,心粗則時時頭撞。休夸國手,謾說神仙,贏局輸等即不同,且道黑白未分時,一著落在什么處?”停了許久,法遠和尚又說:“從來十九路,迷悟几多人?”听得歐陽修連連點頭,稱贊歎息不已。 宋代著名科學家沈括,博學多能,尤其喜歡圍棋,他曾以數字方法解棋,還提出了四人聯棋賽取胜的方法。(注五) 官吏著棋之事記載頗多,《宋史·李惲傳》說李惲喜歡棋与酒,以致影響公務,北漢王劉繼元對他此點很不滿意,但李惲不以為然。一回李惲正与一個和尚下棋,劉繼元命令派人前來把正下著的棋盤給燒了。李惲不慌不忙地到劉繼元面前,向他謝罪。劉繼元把他訓斥了一頓。但次日李惲又做了個新棋盤,依舊沉溺于圍棋之中。 据說開封府戶曹毛經下棋而不誤事。他和人下棋時,府尹要他放下棋子,去處理案件,毛經說:“處理案件和下棋沒什么沖突,可以各不妨礙。”他叫人把狀子拿來讀,他一邊下棋一邊留神听狀子,結果,棋也贏了,案子也處理得很好,博得府尹的夸獎。(注六) 可見,圍棋是受各階層喜歡的一項文娛活動,宋朝潘慎修在獻給宋太宗的棋說中說:“棋之道,在乎恬默,而取舍為急,仁則能全,義則能守,禮則能變,智則能兼,信則能克,君子如斯者,庶几可以言棋矣。”其實,將“仁、義、禮、督、信”用于圍棋實戰中,极為勉強。(注七) 莫与皇帝說知道 南宋官吏也都愛好圍棋。抗金名將宗澤在金人离汴京不遠時,仍在和客人下棋。當時京城人都很惊恐,宗澤部下來問他怎么迎敵,宗澤笑著說:“何必如此張惶,有劉衍等大將在外,一定能抵抗住敵人。”說完,繼續下棋。然后,他挑了數千名精銳戰士,埋伏在敵后,金人正与劉衍大戰,忽然伏兵殺出,前后夾擊,金人大敗而逃。(注八) 宋高宗喜歡圍棋,《擇塵余語》說,當時的著名棋手,御前祗應沈之才常在宋高宗面前与人對弈,有一回宋高宗提醒他不可大意,他隨口答道:“知道了。”不想触怒了宋高宗。宋高宗命人打了沈之才二十大板,井將他驅逐出宮,以此顯示皇威不可辱沒。 宋孝宗在“万机余暇,亦留心棋局。”他常把國手趙鄂召進宮里陪他下棋。(注九) 著名詩人陸游自幼酷愛圍棋。一生中寫了許多吟詠圍棋的詩篇。 大哲學家陸九淵,年輕時,白天觀棋,夜間讀譜,潛心研究,后來戰胜了不少名手。(注十) 民族英雄文天祥也是好棋手,《宋史·劉沐傳》記載他与劉沐對弈,經常“窮思忘日夜”。文天祥身后,遺留下近二十首描寫棋弈的詩篇。 南宋時,又出現一位著名的女棋手。她叫沈姑姑,棋藝很不一般。据《太平清話》里記載,她因擅長圍棋而在內廷奉職。 金、元時期的棋手見于記載不多。我們現在只知道金朝的圍棋競賽制度与宋朝相仿。金世宗時,貴族宗室中棋風甚盛。据《金史》記載,圍棋賽中還曾鬧了一起糾紛,監察御史梁襄因此受了處分。 金朝時被推為全國第一的棋家是張大節。他曾被召至宮中与禮部尚書張景仁對弈,張景仁也是一位著名棋手。(注十一) 据《中州集》上說,金史公文章書法“皆有前輩風調”。圍棋也“絕人甚遠”。 元文宗孛儿只斤圖帖睦爾,愛好圍棋,身邊聚集了一些名手。宮中下棋者甚多。元人袁伯長有《宮娥弈棋圖》詩,描寫了宮女們下棋的情景。 《棋經十三篇》及其它 宋、元時,出現了三部重要的棋書,直接影響后世,在圍棋發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這三部書是:《棋經十三篇》、《忘憂清樂集》和《玄玄集》。 《棋經十三篇》在宋仁宗皇佑年間問世。它的作者,有人認為是張擬,有人認為是張靖,尚未有定論。 《棋經十三篇》的《序》,對整個圍棋的形勢進行了分類,談到圍棋著法与戰術,与兵法相似。《論局篇》對棋盤進行了解釋。《得算篇》則強調計算關系到一局的胜敗,因此要心中有數。《權与篇》談的是布局,指出了布局的重要性和原則,《合戰篇》則全面周密地提出了實戰中的各种問題,這是全書最重要的篇章之一。《虛實篇》主要探討戰術進攻的原則。《自知篇》把有無自知之明提到了胜敗的高度加以闡述。《審局篇》要人們特別重視棋局形勢的變化,做到成竹在胸,《度情篇》從各個方面討論了態度問題。《斜正篇》談的是棋風問題。在《洞微篇》中,以變化的觀點探討了圍棋戰術,列舉了戰術上一系列原則。《名數篇》歸納了下子的三十二种術語。《品格篇》把棋力的高低分為九段。《雜說篇》則比較蕪雜,值得特別注意的,是提出了棋手的品質作風問題。 《棋經十三篇》的价值,首先在于它的系統性。我國古典圍棋理論,從尹文子和太叔文子算起,中經班固《弈旨》、馬融《圍棋賦》等,到了敦煌寫本《棋經》和王積薪的《十訣》,才逐漸開始系統化。但真正建立起一個体系的,還要算《棋經十三篇》。這標志著我國古典圍棋理論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棋經十三篇》比起以往的圍棋理論,在一些重要問題上,論述更加深刻、更加全面了。特別是涉及圍棋戰略、戰術的篇章,充滿了辯證法的觀點。如“棋有不走之走,不下之下”,“有先而后,有后而先”,“有始少而終多者,有始近而終遠者”等等,都是妙絕千古的真知灼見,這是這本書的另一重大价值。 此外, 《棋經十三篇》 還第一次闡述了棋手的品質作風等問題。書中提出了“胜不言,敗不語”,“安而不泰,存而不驕”等評走棋手品質作風的標准,認為這關系到一局棋的輸贏,關系到棋手水平的提高。這些觀點至今還為棋手們所稱道。 總的來說,《棋經十三篇》運用朴素的唯物主義觀點,總結了歷代下棋的寶貴經驗,全面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古典的圍棋理論。這是圍棋史上最重要的理論著作。 《棋經十三篇》問世九百年來,歷代棋手都受到了它的影響。据《棋經十三篇·跋》的記載,此書一問世,就受到包括劉仲仲甫在內的宋代棋手的重視,“人人皆能誦此十三篇”。劉仲甫以后許多棋手為之作注,至元代,晏天章、嚴德甫“會諸家之要”,撰成集解,《忘憂清樂集》、《玄玄集》等書都全文收錄《棋經十三篇》。對今天的棋手來說,它仍有惜鑒、指導作用。 李逸民編著《忘憂清樂集》是這一時期的另一部重要棋書。 《忘憂清樂集》書名來自宋徽宗的題詩:“忘憂清樂在枰棋……”,全書分為四部分:一、文字部分,包括《棋經十三篇》、《棋訣》、《論棋訣要雜說》等重要著作;二、全局棋譜,其中有著名的《孫策詔呂范弈棋局面》、《四仙子圖》等;三、邊角的著法,包括有座子的与無座子的著法;四、棋勢,每個勢子各有專名,相當于今天我們所說的局部死活。 《忘憂清樂集》的价值,在于它保存了《棋經十三篇》、《棋訣》等重要論著,保存了一些古譜(包括宋代大棋手劉仲甫的對局),而書中所載的那些邊角著法和棋勢,也不無參考价值。 《忘憂清樂集》在元、明兩朝,流傳并不很廣。清初錢曾見到此書,非常高興(見所著《讀書敏求記》),清嘉慶年間,黃丕烈收集到僅存的宋刻本。本世紀初,徐乃昌依宋刻本影摹出版了《忘憂清樂集》,從此流傳下來。 元朝也流傳下來一本馳名中外的棋書——《玄玄集》(又名《玄玄棋經》)。該書由元代大棋手嚴德甫主編,晏天章幫助整理刊刻。這本書刊印于元至正年間。 《玄玄集》書名來自《道德經》中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是用來比喻棋圖著法精妙的。全書共分為“禮”、“樂”、“射”、“御”、“書”、“數”六卷,內容比《忘憂清樂集》還要丰富。第一卷也是文字部分,收有班固的《弈旨》、馬融的《圍棋賦》、皮日休的《原弈》、呂公的《悟棋歌》、《四仙子圖序》、張擬(一作張靖)的《棋經十三篇》、劉仲甫的《棋訣》等篇。二、三兩卷,重點是邊角走式,還有讓子局譜和術語圖解。四、五、六三卷,共有三百七十八個棋勢圖,是全書中最重要的部分。 《玄玄集》在我國古代有深遠影響,直到今天,价值仍很大。在日本,此書也很受重視。 (注一)宋《鐵目山叢談》 (注二)明 彭大翼《山堂肆考》 (注三)宋《春諸紀聞》 (注四)宋·歐陽修《歸田錄》 (注五)《明道雜志》 (注六)《山堂肆考》。 (注七)《宋史·潘慎修傳》。 (注八)《宋史·宗澤傳》. (注九)南宋 張端義《貴耳集》 (注十)南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 (注十一)《金史·張大節傳》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