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1)毛澤東复電:停戰簽字必須推遲。 1953年6月下旬,朝鮮金城前線,精力充沛的楊勇爬山越岭,到前沿陣地進行了現地勘察,了解了地形和敵情。前方炮聲隆隆,兩側樹木還在燃燒,飄著濃煙。 他看到,金城以南,是對方戰線的突出部,約25公里寬。突出部是以轎岩山為主的一片山地,山高坡陡,易守難攻。而西部、西北部山勢較低,尤其是金城西南地形開闊,雙方陣地相距近千米,不易接近。突出部的東側是長達317公里的北漢江,江水深約5米,水流湍急,不能徒涉。對方在這一帶擔任防御的是李承晚的首都師和第3、6、8師,這几個師都是李承晚的精銳部隊,特別是首都師,是他的一張“王牌”。 這或許是朝鮮戰爭的壓軸戲,這台戲該怎么唱?這是楊勇察看地形時一直在冥思苦想的問題。 楊勇眯著眼睛,眺望遠方,想到很多: 就在2個月前──1953年4月18日,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毛澤東在中南海那間寬大簡朴的辦公室里,揮動著遒勁有力的大筆,以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名義簽署了一項新的任命:調任楊勇為中國人民志愿軍第20兵團司令員。 楊勇是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高級步兵學校接到新的任命的。楊勇与楊得志、楊成武是人民解放軍著名的三虎將。1930年參加紅軍,開始了戎馬生涯。新中國成立后,任貴州省人民政府主席、省軍區司令員、總高級步兵學校副校長、第二高級步兵學校校長。他曾多次要求參加志愿軍。盡管周恩來也曾說過,要把“三楊”拿出去,讓“三楊開泰”。但由于种种原因,楊得志、楊成武已先期赴朝,而楊勇一再要求參加志愿軍,請纓殺敵。他常常面向軍用地圖久久地凝視和思考,在地圖上畫出各种標記,記熟了許多朝鮮地名,好象自己已經置身于朝鮮戰地似的。他和大家認真學習和研究抗美援朝戰爭的經驗。如今楊勇終于如愿以償。命令一下達,楊勇迅速交代了工作,帶著簡單的行裝,急不可待地奔赴朝鮮前線。 作為一名軍人,他深知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和肩負的使命;作為一名將領,他比一般人更清楚朝鮮的形勢: 進入1953年后,朝鮮戰局仍處于對峙狀態。年初,美國陸軍第8集團軍司令范佛里特發動了“陸空聯合作戰”。范弗里特在指揮朝鮮前線地面部隊作戰的兩年多時間內,戰績一直不如人意。他就要退役回國了。選擇了“丁字山”這個有利于進攻的陣地作為最后的攻擊目標,1月25日發起了這次進攻。 那天,范弗里特邀請了一批高級官員和各國新聞記者,親臨戰場前來觀看他一手導演的“陸空聯合作戰”。那些應邀到場的客人們,每人抱著一本彩色精印的“進攻路線圖”和“作戰進程時間表”,以為這場“陸空聯合攻擊”會很快地占領山頭。可是結果呢?傷亡比例是9:1。 美國合眾社報道說:他們看到的是“聯軍這次進攻,被那些聯軍以為已被大炮和飛机打得粉碎的共軍擊退了。” 英國記者也報道:“‘丁形山’上深溝据守的共軍,使聯軍丟了臉,聯軍在3個月以來所進行的最猛烈的攻擊竟被共軍擊退”等等。 美國國會許多議員紛紛向國防部提出質問:“不管采取什么方法,美國的死亡名單必定更長。” 范弗里特就這樣离開了朝鮮。這時,狹長的朝鮮半島集結了300万軍隊,“聯合國軍”總兵力為120万人,朝中方面總兵力達180万人,已超過對手,火力也有很大加強。 雙方實力的轉換迫使美方首席代表哈里遜不得不又一次回到板門店談判桌上來。1953年4月20日,中斷6個多月的朝鮮停戰談判复會。楊勇由衷佩服毛澤東早在半年多前就預見到這一夭。 毛澤東那時就指出: “……我們是邊打,邊談,邊穩。 ……我們過去打了二十几年仗,從來沒有空軍,只有人家炸我們。現在空軍也有了,高射炮、大炮、坦克都有了。抗美援朝戰爭是個大學校,我們在那里實行大演習,這個演習比辦軍事學校好。如果明年再打一年,全部陸軍都可以輪流去訓練一回。 這次戰爭,我們本來存在三個問題:一、能不能打;二、能不能守;三、有沒有東西吃。 能不能打,這個問題兩三個月就解決了。敵人大炮比我們多,但士气低,是鐵多气少。 能不能守,這個問題去年也解決了。辦法是鑽洞子。我們挖兩層工事,敵人攻上來,我們就進地道。有時敵人占領了上面,但下面還是屬于我們的。等敵人進入陣地,我們就反攻,給他极大的殺傷。我們就是用這种上辦法撿洋炮。敵人對我們很沒有辦法。 吃的問題,也就是保證給養的問題,很久不能解決。當時就不曉得挖洞子,把糧食放在洞子里。現在曉得了。每個師都有3個月糧食,都有倉庫,還有禮堂,生活很好。 現在是方針明确,陣地鞏固,供給有保證,每個戰士都懂得要堅持到底。 究竟打到哪一年為止,談判到什么時候?我說,談還是要談,打還是要打,和還是要和。 為什么和還是要和呢?30年戰爭、百年戰爭是不會有的,因為長期打下去對美國很不利。 一、要死人;他們為扣留1万多個俘虜奮斗,就死掉了3万多人。他們的人總比我們少得多。 二、要用錢。他們一年要用100多億美元。我們用的錢比他們少得多,今年比去年又減少一半。“三反”“五反”清理出來的錢,可以打一年半。增產節約出來的錢,就可以完全用在國內建設上。 三、他們國際國內都有難以克服的矛盾。 四、還有一個戰略問題。美國的戰略重點是歐洲。他們出兵侵略朝鮮,沒有料到我們出兵援助朝鮮。 我們的事情比較好辦。國內的事我們可以完全作主。但是,我們不是美國的參謀長,美國的參謀長是他們自己的人。所以,朝鮮戰爭是否打下去,我們和朝鮮一方只能作一半主。 總之,對美國來說,大勢所趨,不和不利。” 楊勇听到毛澤東入木三分的分析,不能不佩服這位大戰略家的遠見卓識。 楊勇一入朝,正赶上志愿軍胜利結束1953年春季反登陸作戰准備,井從5月13日發動夏季反擊戰役第一、二次攻擊。 志愿軍的卡秋莎火箭炮部隊一個師首次參加了戰斗,大顯神威。晚上21時,卡秋莎准時發射,炮火形成數道火光,象刮大風似的飛向敵人陣地,紅透了半邊天,几平方公里的敵人陣地被全部覆蓋,迅速燃燒起來了。 志愿軍夏季反擊戰役這种勢在必打、勢在大打的架式使停戰談判中拖延將近一年半的最后一項問題——遣返戰俘問題,終于在1953年6月8日達成協議,并公布于世。至此,朝鮮停戰談判全部達成協議,正在籌划簽字儀式。雙方心照不宣,都有一個大体的停戰日期,即6几25日,朝鮮戰爭爆發3周年這一天舉行簽字儀式,結束戰爭。 就在彭德怀從北京前往朝鮮簽字途中,李承晚從6月17日深夜起,“就地釋放”了2.7万名朝鮮人民軍被俘人員。 李承晚企圖利用北朝鮮和中國戰俘問題,破坏和平談判,并使戰事再起。李承晚宣稱,如果需要,韓國軍隊將單獨戰斗到“最后胜利”。 李承晚的這一舉動引起了國際上的強烈反響。那段時間,楊勇從報刊上、內部材料上不斷看到一些國家對李承晚的強烈遣責。 《印度時報》說:“局勢要求我們以全力拯救停戰……必須盡一切力量追回被釋放的戰俘。必須給予嚴重懲罰,包括在必要時用立即把李承晚撤職的威脅來迫使甫韓政府在這個工作中進行合作。” 美國國會內對此議論紛紛,一部分議員甚至也認為美國應追回被劫奪的戰俘,一個參議員說:“我們應盡我們可能盡的力量追回一切戰俘,這樣就表示了我們的誠意,然后,我們應該堅持立即停戰。”另一個參議員指責李承晚是“老牌的、失敗的、變化無常的統治者”。 英國首相邱吉爾于6月22日在下議院宣讀了英國政府致李承晚政府的照會:“……作為一個有軍隊參加朝鮮戰爭的聯合國成員,女王政府強烈譴責這种侵犯聯合國軍司令部的權限的背叛行為,這种權限是韓國在1950年曾經同意的。”邱吉爾說:“事態顯然非常嚴重充滿著危險”。“現在看來,追回被放的戰俘——象中國与北朝鮮共方所要求的——是十分明智之舉”。 6月20日22時,彭德怀由北京赴開城,准備辦理停戰協定簽字事宜,途經平壤給毛澤東發了一封電報: “毛主席:20日晨抵安東,南北朝鮮均降雨,故白日乘車至大使館,与克農、鄧華均通電話。根据目前情況,停戰簽字須推遲至月底似較有利,為加深敵人內部矛盾,擬再給李承晚偽軍以打擊,再消滅偽軍:万5千人(6月上半月据鄧華說消滅偽軍1万5千人),此意已告鄧華妥為布置,擬明21日見金首相,22日去志司面商停戰后各項布置,妥否盼示。” 毛澤東接到彭德怀的電報后,當即复電,表示同意: “彭德怀同志: 6月20日22時電悉,停戰簽字必須推遲,推遲至何時為适宜,要看情況發展才能作決定。再殲滅偽軍万余人极為必要。” 接到毛澤東的复電后,彭德怀親自主持開會研究,決定立即在全線發起夏季第三次攻擊。彭德怀說:“要捏緊拳頭,狠敲李承晚軍隊一家伙,把它徹底打痛。”楊勇和兵團前代司令員鄭維山、政委王平參加了會議,并接受了主攻任務。 24日,他向志愿軍司令部電告,以5個軍的強大兵力,在金城以南實施進攻,并以拉直金城以南戰線,殲滅偽首都師、偽6、偽8、偽3師為戰役目的。7月上旬完成戰役准備,7月10日前后發起進攻。 此時,楊勇親臨視察前沿陣地。他看到,志愿軍正分成多路縱隊向南挺進。公路、山溝和彎曲的山道上,到處都擁擠著長長行列,汽車、坦克和各种口徑的大炮,風馳電掣般地向南飛奔。大白天有這樣雄壯的進軍場面,這在以前是從來沒想到的,那時候几乎大大小小的戰斗都是在夜間進行,如果在外面誰想點支煙,都要先听听有沒有敵机的聲音。 特別令他振奮的是,志愿軍的坦克從山谷中浩浩蕩蕩地開上公路,編成縱隊急速地駛向前方。隆隆的響聲,震蕩著山崗和原野。 天黑下來,坦克放出了強烈的燈光,從遠處看去,頗為壯觀。在炮塔里站著防空哨兵,警惕地監視著夜空。敵机的封鎖已不能阻擋住這股鋼鐵的洪流。 東方泛出一片灰白色,這支強大的坦克隊,在轟轟的炮聲中進入了待命陣地,無數門威風凜凜的坦克炮對准了敵人陣地。附近的步兵跑來親切地和坦克手們說:“敵人在談判桌上常常大叫,要用他們的大炮、飛机來爭辯,這一回,該咱們用坦克好好回答他們一下了。” 楊勇還看到,一輛輛炮車急駛向前方。僅卡秋莎火箭部隊就有兩個師。步兵非常歡迎卡秋莎炮兵師,稱之為炮兵之王。那時他們的車號是“84”,部隊一見“84”車號就主動讓路。 (2)7月13日,楊勇一天沒吃下飯。 7月13日,兵團指揮所,楊勇覺得這一天格外漫長。整整一天,楊勇對桌上擺著的烙餅和紅燒肉罐頭無動于衷,焦慮地來回踱步,一會儿舉手看看表,一會儿抬頭望望夭,他牽挂著從昨晚開始就潛伏在敵人鼻子底下的突擊部隊3000多名官兵。 金城以南突出部山巒起伏,河水湍急,敵人第一防御地帶為一座橫斷山,山勢陡峭,居高臨下,整個地形宜守而不利于攻。敵人的防御工事由塹壕、交通壕相連接,陣地前沿設有十几道鐵絲网。 楊勇為保證戰役進攻的突然性,出其不意地進攻,利用夜幕秘密潛伏了一支突擊部隊。他們潛伏的這條山溝三面環山,周圍都是敵人。 溝底是一條小溪,流淌著清澈的澗水。小溪兩旁,稀疏地長著一些小松樹、灌木叢和彎彎曲曲的藤條。現在,突擊隊員就隱蔽在這些樹叢的下面,從枝葉的空隙中,兩眼凝神地仰視著山頂敵人的陣地。 四周寂靜得很,听不到往日的封鎖炮聲和槍聲,只有浙瀝瀝的雨點聲和眼前小溪的流水聲在不緊不慢地作響著。每當有一點風吹草動,楊勇的心就緊縮起來。士兵們隱蔽在稀疏的灌木叢中。天明以后,敵人俯視這里,就象看它的腳面一樣清楚。因此,他知道士兵們就要經受嚴重的考驗,身体麻木了不能翻身,炮彈落在身上不能吭聲,必須一動不動地埋伏18個小時,才能瞞過頭頂上敵人的眼睛。 朝鮮7月黎明的風吹在臉上,好象刀刮一樣的冰涼難受。雨忽大忽小,澆濕了士兵的全身,從山上流下來的泥水,又從身子下邊悄悄地淌過。濕淋淋的衣服緊繃繃地沾貼在身上,人們的身上早已一點熱气都沒有了,兩排牙齒凍得不住地打架。但士兵們始終一動不動地緊貼著地面。 夜色漸漸退去了,地面上騰起一片白茫茫的晨霧。敵人開始施行火力警戒。子彈掠過突擊隊員的頭頂,炮彈在潛伏區內不時地爆炸。考驗的時刻來到了。 楊勇后來得知,一陣爆炸的煙霧消逝之后,士兵張湘元腳部挂花了。他忍著疼痛一聲不吭,又一排炮彈爆炸過后,炮彈片擊中了士兵嚴德賢的腹部。他的臉色一會變得蒼白,一會變得鐵青,頭上的汗珠像豆粒似的往下滾,眉毛也一蹙一蹙地顫動著。他咬著牙,雙手緊緊掐住腹部的傷口,忍受著可怕的疼痛,直至犧牲。 指揮所山洞里,搖曳的燭光,不時把楊勇那魁武的身影縮短又拉長,楊勇不停地來回踱步。“這些具有高度組織性紀律性的戰士是完全可以戰胜困難的,他們一定能夠堅持到底。”想到這些,他焦慮的心情漸漸平靜下來。 楊勇在桌子旁邊坐下來,在偶爾傳來的稀疏的槍炮聲和臨戰前的相對宁靜中,拿起毛筆,寫下了一篇戰地日記: “今天是7月13日,我离開北京已經兩個月了。兩個月前,我由可愛的祖國跨過鴨綠江,來到了被敵人破坏的朝鮮。城市變成了廢墟,頑強的朝鮮人民在敵机炮火下,滿怀仇恨和信心在勞動,在斗爭,憧憬著光明幸福的未來而生活著,戰斗著。朝鮮本是一個青山綠水的美好地方,可是由于敵人的破坏和轟炸,使這美好的河山已破碎不堪,到處滿目瘡瘦。此乃正激起吾人之勇敢,為國際主義,為捍衛自己祖國免遭蹂躪而戰斗下去,直到完全胜利為止。” 洞外,濃云密布,欲雨未雨,大地籠罩著沉悶的空气,使人憋悶得喘不過气來。 黃昏終于來臨了。 時針指向21時,楊勇一聲令下,信號彈沖上夜空。分布在縱深几十里以內的各個山頭上的上千個炮口,同時噴出火柱。遼闊而又宁靜的夜空回蕩著滾雷般的炮聲,炮彈往敵人陣地上傾瀉,像疾風驟雨,像瀑布飛流。開始還能听出連續的渾厚的巨響,后來就像刮起台風一樣,什么也分辨不出來了。 卡秋莎火箭炮也發了言,炮彈拖著長長的火尾呼嘯著飛過去,敵人陣地上立刻騰起團團濃煙,燒起熊熊大火,把黑色的天幕映成赤紅色。 炮手們揮汗如雨,一發緊跟一發地把炮彈送進炮膛,又一發緊跟一發地發射出去。炮手們的臉上大汗淋漓,好像被大雨濕透了,可是他們誰也沒去管它,只是用冷水浸透的棉衣,一次又一次地蓋在打得發紅的炮膛上。 20分鐘內,1900余吨炮彈傾瀉在敵人陣地上。 坦克部隊也初試鋒芒。僅215號坦克在部隊發起沖鋒前,以5分鐘的時間,將直接威脅步兵前進的敵人3輛重型坦克干淨利落地消滅。敵人第2天反扑時,215號坦克又擊毀重型坦克2輛,擊傷1輛,成為志愿軍坦克部隊一面光榮的旗幟。 楊勇從來沒有象今天這么痛快過。 兵團的3個突擊集團向李承晚軍隊4個師25公里防御正面展開了突然而猛烈的突擊。机關槍、沖鋒槍、手榴彈和炸藥包爆炸聲連成一片。火光閃閃的夜空里閃現出一幅幅异常壯觀的畫面。 1小時后,捷報頻傳:志愿軍突破了敵人前沿陣地! 西路突擊集團突破前沿后,迅速向縱深發展。68軍203師609團一個加強營,其先頭分隊化裝成偽軍,由排長楊育才帶領,急速向縱深挺進。14日2時許,這支僅由13個人組成的分隊,巧妙地騙取敵人口令,順利地闖到了二青洞附近,也就是首都師白虎團團部所在地。他們戴著李承晚軍隊的鋼盔,穿上大頭皮鞋,頂著雨,踩著泥,在敵人后方公路上飛快地前進,大部隊跟在后面。 快到“勇進橋”了,過橋不遠就是白虎團團部。楊育才不由地緊張起來,命令后面士兵提高警惕,作好戰斗准備! 迎面開來兩批滿載著敵人增援部隊的大卡車,足有四五十輛,他們沒有理睬,從路旁雜草叢生的深溝里閃過去。 到了“勇進橋”,影影綽綽地看見警戒橋頭的哨兵在游動;聯絡員金大柱机警地緊赶了几步,沖著敵人哨兵大聲喝問: “干什么的?口令!” “古輪姆歐已!” 兩個哨兵望著這一隊人,遲疑了一下,前邊那個端起槍走來,看樣子是要查問。 但就在這當儿,韓淡年大搖大擺、神气十足地一步跨到哨兵面前,大聲喝罵:“干什么?還不赶快到前面去警戒,沒見我們有緊急任務?瞎眼的東西!”他這么劈頭一罵,兩個哨兵慌忙閃在一旁,隊伍從公路當中大搖大擺地走過去了。 一切都很順利,很快就到了白虎團團部的溝口。 這一帶的公路修得格外平整,通向溝里的那條特別惹眼,几道鐵絲网攔在公路兩旁,看著戒備森嚴的。 忽然,六七輛載著敵軍的大卡車開過來,車上坐著的士兵還吱哇吱哇地亂喊著。楊育才命令迅速動手,全部干掉它。車上的偽軍士兵被這突然打擊揍昏了,哇哇地亂叫著,不到兩三分鐘,連人帶車統統報銷了。 先頭分隊趁著混亂插進溝里,分成3個小組,直奔敵人團部的作戰室、電台和警衛排。 楊育才帶著一個小組扑向作戰室。那里燈光明亮,特別是屋里那500瓦的大燈泡,照得室外也明晃晃的。老遠就看見許多人由里往外搬東西。門口停著兩輛卡車,他們借著樹木陰影隱住身子向屋里望去,只見一個瘦軍官正在地圖旁邊打電話,另一個胖家伙提一根指揮棒不住地走來走去,還有几個軍官模樣的人坐在桌旁,緊盯著打電話的那個人,像是查問剛才溝口發生了什么情況。 一陣槍響之后,他們把外面的敵人消滅光了,沖進作戰室,從牆上取下了白虎團的“虎頭團旗”,興奮他說:“這是個證据,免得李承晚那老小子再賴帳!” 他們在另一個屋角里搜索著。剛打開衣櫥的門,只見那排挂著的衣服簌簌地抖動起來,一個軍官舉起手哆哆嗦嗦地走出來。原來這就是白虎團人事課長,他證實倒在門口血泊里的就是自己的團長。 10分鐘戰斗結束。 白虎團旗給楊勇送來了。楊勇下令給楊育才記特等功。楊育才后來被授予“中目人民志愿軍一級英雄”榮譽稱號。 這場戰斗后來被編為著名京劇《奇襲白虎團》。 李承晚軍隊首都師副師長朴益淳被捉,更具有戲劇性。 14日凌晨,敵人的一線陣地被攻破后,潰逃的敵人是如此狼狽,他們丟掉了汽車和炮群,扔下了裝滿子彈的武器和冒著熱气的飯鍋;汽車碾過尸体,坦克又撞翻了汽車……。 志愿軍一個排順著公路一直追下去。突然發現公路兩邊草棵子里亂晃動。志愿軍士兵停下身來仔細一看,原來是3個敵人:有一個胖子穿著一件滿是泥巴的襯衣,鼓著個大肚子,一會儿搔搔腦頂,一會儿又抓抓頭皮,一會儿又把手遮在眉毛上,東張西望;另一個是細高個儿,活像根電線杆子,站在胖子旁邊;离他們不遠還有個好像是衛兵模樣的家伙。在他們前邊是一條約有20米寬的河,渾濁的河水在翻滾著,急促地向北流去。 一個志愿軍士兵繞到敵人后側,用槍一逼,大聲喊道:“吆包!站住!”3個家伙一听,扭頭就跑,排長端起机槍朝天空放了一梭子彈,胖子和細高挑儿嚇得連忙爬在地上,細高挑儿頭一個跪在泥里交了槍,胖子趴在旁邊,雙手舉得挺高,腦袋死往泥里鑽,好像老母豬似的,哆哆嚏嚏地弄得周圍草棵亂動。志愿軍士兵抓住他的衣領,把他拉了起來。 胖子一抬頭,只見他渾身都是泥漿,滿腦袋看不見一點肉色,泥水順著脖子往下流,只是額角上不知被什么划破了一點皮,涂得紅糊糊的一片。 排長用生硬的朝鮮話給他講解了一下寬待俘虜的政策。胖子苦笑了一下,然后忙從口袋里掏出鋼筆和手表遞給排長,排長嚴正拒絕了他,并又給他解釋了半天寬大政策,最后拍了他兩下肩膀,胖于才算安定了。他點點頭,隨后又用手拍拍肚子“怕必!‘怕必!”地亂叫,伸出兩個手指表示兩天沒吃飯了。給了他兩塊餅干,這家伙一張口就填進去了一塊,一面吃,一面伸出大拇指說:“志愿軍頂好!” 他就是首都師副師長朴益淳,漢城廣播電台正喊他失蹤了呢。 戰斗仍在緊張激烈地進行著。 楊勇密切地關注著戰局。 14日拂曉后,云濃雨大,敵人空軍不能出動。志愿軍各路攻擊部隊遵照楊勇的命令,乘机發展進攻。 攻擊轎岩山的199師,在激戰13個小時后,于10時25分,終于把紅旗插上768.7主峰。楊勇走出作戰室,一起分享這胜利的喜悅。 經過21個小時的激戰,志愿軍已全部突入對方縱深陣地,不僅拉直金城以南戰線,推進95公里,而且給偽首都師、6師、8師和3師以沉重打擊,殲敵1.4万余名。至此,戰役第一步任務全部完成。 由于睡眠不足,楊勇那雙明眸里布瀝了血絲,充滿著焦慮和憂喜,流露著疲倦。 “老楊,去睡會儿吧。你太辛苦了,起碼掉了5斤肉”。20兵團政委王平關切地對楊勇說。 “掉點肉好哇,過兩天咱們去爬轎岩山,走起路來不是更輕快嘛。”楊勇樂觀而又風趣他說。 楊勇抓起電話耳机,很炔又下達了新的指令。 (3)李承晚終于坐不住了。 在金城前線活躍著一批勇敢的美國記者,他們在槍林彈雨中發出了大量的前線報道。 15日,美聯社描寫朝鮮戰場的戰況說:“今天沿著20英里的荒涼的前線,進行著兩年來朝鮮戰爭中最大的一場戰斗。中國軍隊把南韓軍:師又:師地擊潰而沖入南韓陣線,迫使韓國4個師沿著金城突出地帶后撤。”“守望山已經失守,指頭岭差不多等于失守了,其他無名高地也都在中國軍隊猛攻下失陷。”“南韓師受到痛擊。” 在此之后,激烈的戰爭在前線繼續進行,關于李承晚軍隊遭受慘敗的情形,從美國通訊社的報道中繼續不斷地透露出來。 美國通訊社的無數消息承認在朝中軍隊發起反擊之后,偽軍立即被打得如喪家之犬。國際新聞社寫道:“共軍步兵從無數小山谷里沖出來,包抄和襲擊被斷絕的部隊。其他的南韓部隊在共軍的正面和背后的攻擊中遭受重傷。”被稱為“南韓軍的精銳”、“南韓軍的榮譽”的首都師,被打得頭破血流。据美聯社說:該師“副師長和一個團長在作戰中失蹤了。在被打垮的一個團里,相信沒有一個營長還活著”。國際新聞社記者杰尼斯描寫這個師潰散的混亂情況說:“整個早晨,退下來的疲憊不堪的散兵一跛一拐地走進首都師師部。”“有些疲倦的士兵赤著腳,沒有衣服,在寒冷的早晨受著雨淋。”而“冷酷的憲兵在一座山頭上拿著槍把那些逃避中國軍隊炮火的散兵赶回”。 無數傷兵涌向后方,合眾社記者說:“整夜都有傷員川流不息地從打得一塌糊涂的前線涌回來,進入匆忙筑起來的醫療帳篷。”在一個,‘泥泞而凄慘的醫療所里”,一位軍醫說:“我們這里只有3個醫生,卻有這么多傷兵。”他指著那千百名傷兵,他們躺在地板上和角落里的擔架上。他歎一口气說:“已經擠不下了,但他們還是源源而來”。 李承晚軍隊在遭到痛擊后全線慌慌張張地開始大遺退。美聯社記者愛德華茲說:“原先估計韓軍要炸毀橫貫金城川的橋梁,而在南面的高地上建立防御陣地。但是,韓軍沒有擊毀橋梁,也沒有在金城以南停下來,他們讓許多橋梁留存著,不斷向南退去。”那些狼狽万狀的士兵,“有的坐著卡車和吉普,有的攀在坦克上,有的騎在大炮的炮身上。但是,還有成千的人用那穿著帆布膠底鞋而且起了水泡的一雙腳向南步行。這些人一拐一拐地向前走,到了精疲力竭的時候在路旁的泥地里倒頭就睡,顧不得傾盆大雨了”。 敵人戰線被志愿軍突破,美第8集團軍司令泰勒和李承晚的國防部長官孫連一親赴前線,力圖扭轉戰局,此時,他們才了解到指揮這場戰役的是年方四十几歲、身經百戰的20兵團司令員楊勇。 “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也于16日從東京飛到金城前線,召集泰勒和偽第2軍團長丁一權等,“要發動強大的攻勢,堅決奪回失地”。 李承晚終于坐不住了,親往前線督戰。漢城廣播電台說:“要堅決收复失地,向總統獻禮。” 合眾社說:“韓軍的反擊遇到敵人的主力,因此反攻不動”,不僅如此,朝中軍隊一再以反擊來打擊李承晚軍隊的反扑。18日,合眾社記者威爾米倫寫道:“中共軍的攻擊,今天挫折了在中線向北推進的3師南韓軍隊。”19日,合眾社又寫道:“中國軍隊突破聯軍防線兩處”,使“遭到3日來最大一次打擊”。20日,威爾米倫又寫道:共軍“挫折了南韓軍的向北推進”。 李承晚軍隊的傷亡大大增加。合眾社記者寫道:“救護軍的行列像是沒有完的”,“有些救護軍看起來像是大公共汽車,它們上面排滿了擔架。每個位于上都有人。”國際新聞社記者杰尼斯引述一個軍醫的話說:“到處都被病人占滿了,甚至這個醫院辦公的地方也被病人占用。醫院里只有300張床位,但是有一天卻收容了1300個傷兵。有1000人沒有床位,就睡在擔架上。沒有足夠的救護軍來運送所有這些傷兵,他們是被很不舒服地硬塞在卡車里。” 美軍在戰斗中也受到痛擊。美聯社記者吉布遜報道一個美軍炮兵營覆沒的情形說:“約在上午2時5分。夜是黑漆漆的。云層遮蓋了星星。炮手們在雨中流著汗。然后,在炮聲的間歇里,一個兵士豎起了耳朵,其余兵士也都側耳傾听,中國軍的號角聲——前面、右面、左面都是。一時寂靜得可怕——突然被中尉的尖叫聲打破了。向前直射!隨便射擊!中國兵來了。他們向著我們沖來。他們沖破了外圍,向大炮陣地沖來,他們跳進大炮的垣牆,和那邊的炮手們扭成一團。敵人蜂涌沖入營部指揮所。到上午2時47分——听到號角聲以后42分鐘——一切都完了。死里逃生的人回來,只帶回5門炮。他們疲憊不堪,衰弱得要死。他們這個久經戰斗的野戰炮兵營里,至少有300個美國人被打死或者失了蹤。 23日晨,彌漫許久的晨霧像紗幔一樣輕輕飄散,東方的天際泛出魚肚白。一陣急促的電話聲響,喚醒了剛剛肅靜下來的兵團指揮部。 “老楊嗎,我是鄧華。”志愿軍代司令員來電話。 “你好,鄧司令,這么早打來電話有啥指示?” “解方同志從板門店傳過話來,說敵人哇哇叫,要簽字,我看你們就停下來吧,別再打了。” 鄧華還告訴楊勇:敵人遭慘重打擊后,在談判桌上被迫作出了讓步。外電報道,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國務卿杜勒斯和李承晚于22日相繼發表聲明,同意接受停戰。美方談判首席代表哈利遜也保證,:‘不以任何方式阻撓停戰協定草案的實施”。為了世界和平這一利益,中朝雙方同意美方提出的盡快簽定停戰協議的要求。 楊勇頗為惋借地對政委王平說:“真沒想到,敵人蠻橫無理地在談判桌上拖了兩年多,現在,眼看他們的整個戰線就被摧垮,急忙前來講和,真是太便宜他們了。” 王平說:“他們總算知道了好歹。這叫牽著不走打著倒退,敬酒不吃吃罰酒。” 6月27日,金城戰役胜利結束,收复土地178平方公里,拉直了金城以南的戰線,造成了對中朝方面极為有利的勢態。 楊勇作為戰役指揮員思考著這樣一個問題: 這次戰役,是志愿軍轉入陣地防御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對敵人堅固陣地進攻的戰役。對方的防御陣地已連續加修了兩年,布滿了蓋溝、坑道、地堡、火力點和鐵絲网、鹿砦、地雷等防御体系,在25公里寬的正面戰線上,有4個師的重兵把守,單是105榴彈炮就有25個營。戰役發起后,志愿軍卻能一舉突破敵人的防御正面,突入敵人防御縱深最遠達15公里,共斃、傷、俘7.8万余人,比彭德怀預料的殲1.5万人超過4倍以上,繳獲各种炮423門,坦克45輛,深刻地表明志愿軍裝備有了明顯的改善,火力大為加強。以炮兵來說,地面炮兵已由入朝初期的3個師增至10個師,高射炮已由1個團增至5個師。在這次戰役中,志愿軍集中了1360多門火炮,形成平均每公里44.4門的火炮密度,在兵力上和火力上志愿軍均占优勢,分別為3:1和1.7:1。因此,盡管敵人的防御陣地很堅固,20分鐘的炮火准備,就把敵人所有的工事摧毀了40%,并大量消滅了敵人有生力量,為志愿軍步兵在1個小時內全線突破敵人的防線,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志愿軍炮兵部隊,在這次戰役以至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都是發揮了威力的。据不完全統計,炮兵部隊入朝作戰以來,配合步兵殲滅敵人18.2万多名,擊落敵机2335架。 毛澤東對這次戰役給予了很高的評价。他在一次高級會議上說,“今年夏天,我們已經能夠在:小時內打破敵人正面21公里的陣地,能夠集中發射几十万發炮彈,能夠打進18公里。如果照這樣這下去,再打它兩次、三次、四次,敵人的整個戰線就會被打破。” 美國不得不作出實施停戰協議的保證。 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在給金日成和彭德怀的复信中明确表示,今后“保證停戰條款將被遵守”。7月13日到7月19日,美方首席談判代表哈里遜作出保證,“聯合國軍包括大韓民國的軍隊在內准備實施停戰條款”,“大韓民國進行任何破坏停戰的侵略行為時,聯合國軍將不以支持”。 朝中方面鑒于美方已作出保證,而且有關各方都希望盡快結束戰爭,所以盡管志愿軍還可以乘胜取得更大的胜利,但為了世界和平的利益,仍然同意了美方希望盡快簽字結束戰爭的要求。 7月24日,雙方談判代表确定了最后的軍事分界線。這已是第三次校正分界線了,第一次校正是1951年11月27日。由于以后接触線又發生了變化,雙方于1953年6月17日第二次校正了軍事分界線。第二次校正比第一次校正的分界線,志愿軍向前推進了140平方公里。由于李承晚集團的破坏,停戰協定的簽字又往后推遲,以致這:個月里接触線又有了變化,所以又作了第三次校正,志愿軍又向前推進了192.6平方公里。后兩次校正較之第一次校正的雙方協議的軍事分界線,志愿軍共向前推進了332.6平方公里。 ------------------ 書海网書LUORJ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