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新加坡寫作人協會於1977年6月8日,邀請香港著名武俠小說家梁羽生先生,在國家圖書館作專題演講,題目是:《從文藝觀點看武俠小說》。演講近兩小時,前往听講者十分踊躍,座無虛席,殊為盛況。這儿所刊出的,是現場錄音的精彩部分。 各位同行各位朋友: 首先我要感謝新加坡寫作人協會的邀請,讓我有這個机會向同行們演講,以及有机會和對武俠小說有興趣的朋友們見面。 《從文藝觀點看武俠小說》,這是一個新鮮的題目。也許是我孤陋寡聞,像這樣有系統地談這個問題,以前好像沒有。我本來是沒有資格來談以前沒有人談過的,而且是像這樣有系統和新鮮的題目。我昨天剛剛從馬來西亞回來,這里有旅途中和我同在一起的朋友,旅途匆匆,毫無准備,手頭上也沒有參考資料,所以可說是沒有什么准備。但是為了主人的雅意,只能夠試試,講得不好請各位指教原諒。 我准備把這個題目,分為几個部分來談,第一部分:武俠小說算不算文藝?有很多人可能有這种觀念,到底武俠小說算不算文藝呢?第二部分:武俠小說跟其他類型小說的共通性。第三部分:武俠小說的特性。第四部分:為什么很多人認為武俠小說不算文藝?這是牽涉到現在流行的武俠小說的評价問題,也就是說,在武俠小說當中,有好的,有坏的,還是都是坏的,或者說都能夠算文藝,或是都不能算文藝等种种問題。第五部分:從武俠小說在東南亞、港台流行的一些聯想。這可能是題目以外的,但也有點關聯。這次來星(馬),我得多謝謝克先生送我兩本書,一本是《新加坡華文文藝》,另一本是《新加坡華文文學作品選集》。未來新加坡以前,我對新加坡的華文文藝,實際上是沒有什么認識的。看了這兩本書,開始有一點點初步的認識,所以我不敢說我對新加坡文藝的發展有什么看法,那是屬放高級的,而我所講的,只能說是一點感想。 現在言歸正傳。武俠小說算不算文藝?老實說,在我初寫武俠小說的時候,我自己也曾經這樣怀疑過,到底它算不算文藝?我怎么學寫武俠小說呢?南洋商報一位記者的訪問里面有談到一點。那是在1954年的時候,港澳有兩派拳師比武,一個是武術界輩份比較高的,年紀比較大的太极派掌門吳公儀,另一個是少壯派的白鶴派陳克夫,兩個人開始時是在報上以文字罵戰,我說我好,你說你好,怎么辦呢?就打一下吧。香港的法規是不准打的,雙方于是決定在澳門新花園打擂台。兩位掌門人一打,不到三分鐘就結束了:太极派的老掌門一拳打出去,白鶴派的鼻子給他打破,鼻血也流出來,裁判赶快叫停,這場決斗三分鐘就結束。但是這三分鐘就影響了香港報紙,各報在這項比賽的前后都加以大事渲染,一時大為轟動。我有一位朋友,他是新晚報的總編輯。他突然靈机一動,邀我寫一篇武俠小說,我說不行,但是后來被說服了。為什么當時我推說不寫呢?在1954年香港的華文報,有點地位的大報,是根本不會刊登武俠小說的,當時對武俠小說的觀念,認為它是比較低級的,是不入流的小說,只有小報才登,大報是不登的。新晚報在香港算是有地位的大報,我那位朋友表示對我有信心,他表示不怕降低報格來登武俠小說,于是我就嘗試寫《龍虎斗京華》。可能自己受舊的武俠小說的影響比較少,加上我嘗試用一些新的東西——諸如近代文藝的寫作手法等摻進去,想不到反應還不錯,就這樣的一直寫下去。 到了今天,除了中國大陸之外,港澳和海外的報紙,几乎很難找到一份不刊武俠小說的,這种現象剛好跟1954年的時候相反,這當然并不是我個人開武俠小說的風气。 其實,武俠小說之所以流行,是有許多社會因素,其中一個是都市生活緊張。以香港為例,一般人是九點鐘上班,五點鐘下班,城市的高樓大廈好像森林一樣,人們向往廣闊的天地,在現實里找不到,但是在武俠小說里面,他可能見到了西北草原的奇景;有些真誠的友誼,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也可以在武俠小說中找到;有的人向往純洁的愛情,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也可能在武俠小說中找到,諸如此類。 上述所舉的例子,涉及一個文藝觀點的問題,即所謂“距离產生美”,文藝上的所謂心理距离說,是意大利克羅齊的理論(朱光潛有介紹過)。這就是說,一個人在東岸看西岸的風景美,到了西岸看到東岸的風景美。為什么呢?因為這里面有了距离,近看不覺得美,有了距离就產生美,這是他的說法。所以,回憶往往是美麗的,因為有了時間的距离,回憶童年的時候,常常是美好的;是不是真正美麗呢?那不見得。再說,為什么初戀的愛人總是好的呢咽為得不到就有了距离。上面所說,只是文藝的一种表現手法,觀點對不對,我們不作結論,我只是說有這种觀點,但并不等于說我贊成這种觀點或反對這种觀點,而只是說有這种文藝觀點。武俠小說的流行有很多原因,上面所談的所謂距离美,只是其中之一。況且,文藝理論有很多派別,各家各派有各自的學說,而我所說的是一般人比較公認的。 話說回來,武俠小說到底算不算文藝?我們先從武俠小說的歷史來追蹤吧。司馬遷的史記里面的《游俠列傳》,還不是小說,那只能稱作傳記文學,那只是寫一些類似武俠小說的東西。真真正正的武俠小說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呢?應該是從唐代唐人傳奇里面的俠義小說開始,比如《虯髯客傳》,寫的是虯髯客想爭天下的故事。《紅線傳》是很特別的,女主角是一個做奴婢的,幫一個節度使偷另一個節度使的金盒,使得一場戰爭平息下來……。我寫過一本《大唐游俠傳》,就是取材于這些。我認為如唐人傳奇里面這些小說,才是中國武俠小說的開始,尤其是《虯髯客傳》,知道的人最多。……在中國文學史里面,雖然武俠小說并不是重要的,但是它算是文學,文學史上有它的地位,是小說里的一個流派,盡管它的地位并不重要,也還算是一個流派,是屬于文學的。又比如說《水滸傳》寫的是農民起義的小說,嚴格來講不能算是武俠小說,但是里面有很多故事是有武俠情節的,比如魯智深大鬧五台山,把四大金剛都打下來;武松殺死潘金蓮;還有林沖夜奔等等,這些都是很有武俠小說的意味。后世的武俠小說里面,有很多故事情節是套用《水滸傳》的。《水滸傳》嚴格來講不算是武俠小說,不過它卻有一點點味道。從中國文學史上來看武俠小說,應該說,它是屬于文藝的一個流派,應該算是文藝。 我們再從文藝小說的特征來看,第一個特征是時代的反映,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文學作品。文藝小說是通過小說的形式來反映某一個時代的現實。順便解釋一下,常常有人問,小說的主題思想是不是特征?我認為主題思想不是特征,它是分析一個作品的時候,一個重要的東西,但是并不是文藝小說的特征。為什么呢?因為理論文章或任何文章都有主題思想,所以主題思想并不是文藝小說的特征。剛才談到文藝是時代的反映,怎么說呢?比方,你寫些數學論文,可以不必有時代反映。那么,武俠小說是不是要反映時代呢?當我們追蹤這個問題的時候,又得從兩方面來看,一個是當時人寫的,如曹雪芹的《紅樓夢》,他寫的是反映他的那個時代沒落貴族階級的生活,當時的人寫當時的事。武俠小說就不同,比如我寫唐朝,我就不是唐朝的人;而曹雪芹作品反映那個時代,正是當代人寫的。又舉例來講,台灣的於梨華,她寫的是美國留學生生活,雖然那是六十年代,但是她寫她同時代的美國留學生的生活。……台灣的白先勇,在技巧方面是有相當貢獻的,他能寫很多种風格的小說,有的人批評他是反映台灣某些沒落貴族階層生活的,便這也說明白先勇寫的是反映他那個時代的現實。可是歷史小說呢?作者寫的并不是作者生活的時代。比如我寫唐朝、宋朝、明朝,我當然不是唐朝、宋朝、明朝的人。那么,是不是應該做到反映作者所寫的那個時代呢?這個問題,以前有人談過一點點,但不夠深入,我自己也想得不大成熟。正統的歷史小說,當然算是文藝,由現代人來寫的,有好處也有缺點,缺點是他并不是當代人。比如我寫唐代,我不是唐代的人,對唐代人的感情思想,就算我怎樣去考据,肯定是不能一致的。像曹雪芹能把《紅樓夢》寫得那樣好,因為他本身就是沒落貴族。但是卻也有优點,后代人寫歷史小說,他能夠看到整個歷史輪廓,看得全面,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意思是說,你在里面就不知道山的真面目,整個歷史時代還沒過去,你在潮流里,你不一定看得全面,但是一旦過了一百年,過了兩百年,后代的人寫歷史小說,他不是那個時代的人,他就比較看得全面,他可以收羅到歷史上各方面的材料,比在當代的人寫的還丰富。他可以用一定的史觀來寫,史觀好像一條線,很多的歷史事實,就好像古代有孔的錢,讓線把很多銅錢穿起來,這樣就可以寫得比較全面和有深度,這就是优點和缺點的兩方面。 那么,武俠小說寫古代俠士的活動,是否可以反映那個時代的現實呢?我認為是應該的,而且必須要有的。舉例來說,有人寫宋代的小說,很多很多出身不同的女孩子愛上故事中的男主角(俠士)。我曾經開玩笑說,假定你把時代背景放在唐代,還有一點譜,因為唐代是一個比較開放的時代;可是宋代呢?宋代的禮教是很嚴的,講究男女授受不親。假定你要寫男主角,什么不同出身的女孩子都愛上他,本來已經不合理,但是放在宋代來寫更加不合理,放在唐代還有一點譜。所以,寫歷史小說,要懂得時代背景,不懂時代背景,很可能就出問題。 武俠小說可以做到時代反映嗎?我認為是可以做到的,雖然某些地方可能受到約束。換句話說,文藝小說反映時代的特征,在武俠小說里也可以有,沒有人禁止你,你所寫的反映不出來那是你的事情,你的功力不到,不能說這不是特征。 文藝小說的第二特征,是創作方法上典型人物的塑造。魯迅的《阿Q正傳》,我們現在只講阿Q,大家腦子里就出現一個精神胜利者,不用怎么描繪,一提起阿Q,大家腦子里就有這個典型的形象,巴金寫《家》的時候,很多親屬感謝巴金,讓他能在巴金筆下超生,說巴金寫了某人某人……。其實,巴金并不是寫任何人,人們會認為巴金寫他,這就是文藝作品中的通性和特性。所謂通性,魯迅寫阿Q,阿Q是農民,農民一般是比較保守的,不愿意离開自己的鄉土,這是農民的通性。阿Q有,小D也有,但是阿Q和小D到底還是不同的,這里面就有他的個性、特性。所以,典型是有它的通性和特性。新文藝小說注重人物的塑造,講性格的刻畫、內心的活動,武俠小說是不是要具備這些呢?我看當然是要的,你寫人物性格寫得成功与否,那是你的事,寫得不好,就不可能吸引讀者。某些武俠小說,盡管它的內容不一定健康,但是有的人物性格刻畫得很成功,我們不能否認。我嘗試過寫人物的性格,自己認為不滿意。我有些小說在香港也流行,如《云海玉弓緣》,傳奇演的那個角色,吊儿郎當,但是有正義感,又肮髒又不修邊幅。在香港放映此片期間,很多人將這類人叫金世遺。最近香港正在上映我寫的《白發魔女傳》,女主角很刁蠻,有人就將刁蠻小姐叫做白發魔女,把刁蠻男孩叫做白發魔男。并不是說我對人物的性格刻畫成功,我是想通過這些例子來說明,武俠小說里也是要有典型人物的塑造,也要有性格的刻畫,有內心活動的描寫等等。而這些正是文藝小說的特征之一。 文藝小說的第三特征,是小說的藝術感染力。通俗來說,就是能夠打動讀者的感情,令你跟作者起共鳴。這是涉及表現技巧的問題,諸如嚴密的結构、生動的語言、比喻手法等等。西方有人比喻女孩子的眼睛美,形容她的眼睛好像金鎖匙,能夠為人們開啟天堂或地獄的門。這個比喻很新鮮。比喻女孩子的眼睛像秋水,中國方面也有人以秋水比喻女孩子的眼睛……。上面的例子,是說明文藝的藝術特征。那么,這特征在武俠小說里可以做到嗎?我認為是可以做到的,它同樣可以有新鮮的語言,來打動讀者的感情,使讀者与作者起共鳴。我自己寫得不成功,不過也有個經驗,我寫《萍蹤俠影錄》的時候,以女讀者來信最多,什么原因?因為她們妒忌小說中的女主角,因為男主角太美了,女讀者說那個女主角有什么好?為什么男主角也喜歡她?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文藝小說的藝術特征,武俠小說也可以有的。換句話說,這也正是武俠小說与其他文藝小說的共通性。 那么,武俠小說的特性是什么呢?我們從兩方面來談。第一方面,顧名思義,標明是寫武俠小說,有武有俠。我認為,武是一种手段,俠是一個目的,通過武力的手段去達到俠義的目的,所以,俠是最重要的,武是次要的,這是我的看法。一個人可以完全沒有武功,但是不可以沒有俠。那么,什么叫做俠,這有很多不同的見解。我的看法是,俠就是正義的行為。什么叫做正義行為呢?也有很多很多的看法,我認為對大多數人有利的就是正義的行為。 第二方面,寫武俠小說的作者,知識面越廣越好,他不一定要專,也就是說,十八般武藝不是要你件件精通,但起碼你要懂得要三招兩式,懂得越多當然越好。比如寫武俠小說,這是古代的東西,那你多少要懂得一點歷史。你寫中國古代的東西,你就多少要懂得一些中國古代的歷史;你寫愛情小說就不一定需要。比如小說中的人物分別在新加坡和吉隆坡,那你要知道中國的歷史干嘛?你完全不曉得也同樣可以把愛情小說寫得非常好。但是如果你寫中國古代小說,不懂一些歷史恐怕就很糟了。比如寫武則天,為什么武則天在唐代做起皇帝來呢?起碼就得看一點書。寫武俠小說,地理也要懂一點,既然要寫古代的俠士,你的角色就不能老是在同一個地方,所以多少要懂得一點地理知識,如果不懂地理知識,寫起來可能不知所云,沒有地方特點。假如你寫一個俠士,在黑風洞打架,如果寫成□叻洞就不同了,你不能把黑風洞和□叻洞寫成一個洞,里面有它的特點。桂林的石山跟云南的石林是天下奇景,在地理學上都有它的特點,假定你不懂,那么俠士到什么地方都不知道。很多武俠小說就是這樣,沒有年代也沒有地點,從頭到尾沒有說明故事發生在那個朝代,俠士到了什么地方也不知道,有的隨便制造一個地名出來,實際上沒有這地方。也沒有寫地方的特點,只寫了些風景,千篇一律。泰山和峨嵋山有什么不同,他不知道,其實,他根本就不寫泰山,也不寫峨嵋山,他隨便寫一個“烏龍山”。所以,認真來說,地理知識要懂得一點。 如果要求高一點,四裔學也要懂得一點。寫武俠小說常常會寫到少數民族,所以懂得四裔學也有好處,我是連皮毛也不懂,不過還懂得有這個名字。還有,多少也要懂得一點民俗學。懂得一點民俗學,對寫武俠小說的作者也有幫助。 此外,也要懂得一點中國舊文學,對中國詩詞也應該知道一些;甚至對宗教也要懂得一些。武俠小說經常寫到高僧,十本武俠小說起碼有九本寫到和尚。但是,請問高僧高在什么地方,請你說出來,糟糕,你可能看不到他到底怎么高,你只會寫阿彌陀佛或善哉善哉。所以,在佛學上也要懂得一些。 剛才隨便舉例,寫武俠小說,要懂得一點歷史、地理、四裔學、民俗學、佛學,這樣多的學問怎么辦呢?我本人也做不到。我只能說,這是武俠小說應該擁有的特性,但是有沒有人做到呢?我本人是做不到,只懂得一點皮毛,甚至只懂得几個字,但這是武俠小說跟文藝小說不大相同的地方。寫愛情小說就不必懂那么多,你可以談歷史,不談地理,什么都可以。總之,是我心目中理想的武俠小說的標准,但是這樣的作者到現在為止,恐怕還沒有出現,那只有期之后人了。 一個作者的知識面越廣越好,那就得接受外來的文化。我本人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体,不拒絕西方文化的影響。在這方面我倒覺得新加坡很有特色。有人講,東方是東方,西方是西方,好像冤家那樣;但是冤家還是聚頭,何況它并不是冤家。新加坡正是有東西文化交流的特點,新加坡的朋友,能講很多語言,英語、華語、廣東話,福建話等很多种語言。我覺得在文化上,也跟一個人一樣,心胸好像大海,文化也是,各种各類的文化都可以容納,但是這种容納,是吸取其精華,把它的糟粕拋掉,要不然就算是大海,也可能受到污染。 談完武俠小說和文藝小說的通性和特征,再來談談為什么有人認為武俠小說不算文藝。現在還有人這樣認為,這是因為有很多武俠小說并不是武俠小說,因為它根本沒有俠義,有的只是离奇怪誕的,神怪的故事,甚至沒有武,只有神,根本沒有俠;有的所謂武俠小說,只是拳頭加枕頭,變成低級趣味。這种故事實在不能算是武俠小說。我看港台有很多文藝小說也不能稱為文藝小說,港台有很多愛情小說散播灰色的人生觀,或者是黃色的、黑色的等等。這些所謂文藝小說,放在榨果汁机里,也榨不出几點“文藝”出來。 現在我想談談我對新加坡文藝發展的感想。我覺得新加坡的文藝,跟你們新加坡國家一樣年輕,新加坡是一個朝气蓬勃大有前途的國家;新加坡文藝是大有前途的文藝。并不是我特別恭維你們,我是老老實實的講,就事論事。因為新加坡的文藝,一開步就比港台健康,這是很重要的。并不是說港台沒有健康的文藝,有的,但是更大的比例是不健康、烏煙瘴气的東西。我曾經看過謝克著的《新加坡華文文藝》和《新加坡華文文藝作品選集》(孟毅編),這些作品都是從生活出發,走的是健康的路。諸如苗秀的《河灘上》,謝克的《新加坡小景》,都是描寫生活,情節也都滿好的。反觀港台的作品,不健康的比健康的多,而新加坡文藝的主流則是健康的,這句話我認為是可以成立的。港台的灰色小說(由于同行的關系,不好意思指名道姓),有很多女作家,知名度很高的,她們寫的都是灰溜溜的,好像對人生絕望的灰色小說。很多黃色小說,借愛情小說為名來販賣廉价愛情。台灣有的黑色小說,把黑社會的大頭子捧上天。香港有很多電視劇集和報紙上的所謂社會小說、离奇小說,都是歌頌大流氓、黑社會勢力等。灰色的、黃色的、黑色的小說,在港台占了相當大的比例。而新加坡文藝的主流一開步是比較健康的。 在技巧方面,港台老作家的技巧可能比你們熟練,但是技巧并不是重要的問題,重要的在于主題思想,看看是不是健康的文藝,是高級趣味或是低級趣味,技巧是次要的。我跟謝先生閒談的時候,曾經舉過一個例子,我說我今年是虛齡五十二歲,假定現在有一個十二歲的孩子跟我打架,我一定打贏他,但是再過八年呢,那時他是二十歲,我是六十歲,他一拳就可以把我打倒。所以說,新興的東西是不斷在發展的,只要路走得對,就會壯大就會發展;而腐朽的東西,盡管技巧很成熟,它會慢慢在衰亡。新興事物總是從幼稚到成熟。 不過,新加坡在這方面受港台的影響相當大,書店書攤也有很多港台作品,銷路也不錯,這种情形對新加坡來說是不适應的。但是這也不足為怪,這是很必然的現象,上層建筑是意識形態的東西,它的變動一定是慢過社會的變動;新加坡的社會變動很大,但是上層建筑的變動可能跟不上。我希望新加坡的文藝能反過來影響港台,而不是港台影響你們,因為他們的文藝主流不是健康的,而新加坡的文藝主流是健康的,十年八年后或者有一天,慢慢地由你們來影響港台。杜甫有兩句詩:“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万竿。”意思是說新的事物恨不得快快長大,免受烏煙瘴气的影響。我用這詩祝你們的文藝快快長大。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网獨家推出||http://www.cnread.net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