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二十二回 探虛實西門返華山 中埋伏子謙被活捉


  這次秦軍的主帥張子謙可絕非等閒之輩。他原來一直在秦國的北方抵御胡人1,戰績頗佳。這次秦敬公決心奪回河西之地,又怕再敗在吳起手上,這才將張子謙從千里之外調回了咸陽,讓他親自指揮這場戰爭。這不僅是因為張子謙熟知兵法,身經百戰,更重要的是——他与吳起一樣,极力推崇法治。張子謙領兵一向奉行“信賞必罰”的原則,因此他所訓練出的士卒,不僅個個能征慣戰,而且還有著极強的紀律性。在秦敬公看來,張子謙一定能戰胜吳起,替自己奪回西河之地。
  --------
  1胡人:指少數民族。

  張子謙自己對這場戰爭的認識倒十分客觀,他對吳起早有耳聞,而且張子謙還有几分佩服吳起——能在十天內連下三城的將帥是值得敬佩的。張子謙知道魏“武卒”雖然只有七万人,但絕不可以輕視——那七万人都是吳起用心血培訓出的精銳之士,如果正面交鋒,說不定鹿死誰手。而自己手中雖有三十万兵馬,但這三十万人中只有不到七万人是他親自訓練出來的,也就是說,他只對這七万人的戰斗力和紀律性有絕對的把握,而對剩下的那二十几万兵馬,張子謙也只有希望他們能盡可能的配合自己了。當然張子謙也相信,憑自己的才能和秦軍的戰斗力,不見得會輸給吳起訓練出的“武卒”,但如果自己帶領的軍隊中的行動不統一,那么戰爭的結果可就難說了!
  正是出于這個考慮,張子謙在正式攻西河之前,將三十万秦軍集結在了華山下,進行了十五天的統一訓練,以協調各部行動。他本以為,華山地處偏僻,消息不會泄露。可他又怎會想到,在這如斧劈刀砍般陡峭的華山上,竟然住著西門父子這樣兩位世外高人。他更不會想到,就在他忙于熟悉新部下的時候,吳起已經知道了秦軍准備攻打西河的計划——他張子謙在這場較量中,一開始就輸了一招!
  但張子謙畢竟是張子謙,在進行統一訓練的同時,一個具有相當大破坏力的進攻計划誕生在他的腦海中了。
  張子謙准備首先借助秦軍在人數上的优勢,以頻繁的佯攻來消耗只有七万人馬的“武卒”,再在“武卒”完全失掉戰斗信心時,給其以致命打擊。具体說就是,從秦軍中抽調出十万人馬,分成三部,其中兩部分別同時進攻西河最北端的要塞夏陽、最南端的重鎮鄭城,另一部負責在南北之間游擊前往兩城增援的魏軍。剩下二十万人馬仍暫駐華山腳下,一旦時机成熟,立即北上宁晉,再直搗西河的首府——臨晉,以切斷西河東西之間的聯系——那時整個西河就會如囊中之物,伸手可得了!當然,要能活捉吳起就更好了!
  以數倍于敵的兵力進攻,還要采用如此复雜的方案,不能不說張子謙這次是夠謹慎的了——因為他不想當第二個章霸川!
  計划制定出來后,張子謙又進行了反复的推敲和論證,并將种种可能發生的情況考慮在內,又定出了數個預備計划。最后,張子謙認定——這套計划已如一架情密的机器般無懈可擊。十五天的統一訓練一結束,這部“机器”就開始轉動起來了。負責佯攻的兩部,張子謙分別交給了左將軍宁思遠和右將軍盧蒲岳——這兩人對作戰不是很在行,佯攻的任務對他們能力來說正合适;游擊援軍的任務交給了副將司空休——此人能征慣戰,是張子謙的心腹。張子謙自己留守華山,坐陣指揮,等待著与“武卒”最后決戰的時刻。
  几天后,夏陽、鄭城這一南一北兩座城几乎同時遭到了數倍于己的秦軍的攻擊。好在駐守兩城的南宮尚義和項業在此之前就已接到了吳起的通知,做好了准備。兩城軍民攜手,共抗秦兵,加之這兩處秦兵本就是佯攻,所以并沒有給城中造成什么損失,當然也就用不著向吳起求援了!這樣一來,張子謙精心設計的那部“机器”就出現了故障——不能將“武卒”調動起來,他的計划就無法再繼續進行下去!事情有時就是這樣——計划的越精密,就越容易失敗。這就好像越精密的机器,容易出故障的地方越多一樣。
  但張子謙畢竟不是當年的章霸川,出現這种情況的可能性他早就想到了。盡管如此,張子謙得到前線的戰報后,還是禁不住暗自點頭:“吳起訓練出來的‘武卒’竟然會有如此之快的反應速度!看來吳起還真是個對手呢!”張子謙立即下令宁思遠、盧蒲岳兩部作久攻不下之勢,撤入秦國境內,与負責游擊援軍的司空休部合兵一處,隱蔽在邊境上,就地待命。此令一下,一時間西河邊境上又恢复了平靜,好像這場戰爭已過去了。
  邊境上的平靜反而使吳起的心中不安起來。他問西門虎:“西門,集結在華山下的秦軍真有三四十万之多?”西門虎十分肯定地回答:“是的!起碼有三十万!”“那秦軍的這次后撤就只能理解為是緩兵之計了——那前些時候的攻擊也肯定是佯攻……這個張子謙下面要干什么呢?”吳起喃喃地自語著。西門虎說:“吳兄,行軍打仗的事,我不懂。不過,我知道,兩個高手對招時,總是作出种种假相,以誘使對手出招,這樣才能摸清對手的路數,達到置對手于死地的目的!据我想——前些時候的進攻就是在摸你的路數!”范匱也在一旁說道:“上將軍,西門先生說得有道理——秦國既然調集了几十万的兵馬,是絕對不會就這樣罷手的!”吳起在大廳里來回踱著步,沉思著,忽然,他停下了腳步,自語道:“好!張子謙,讓我也來摸摸你的路數吧!”
  “西門!”吳起叫道。“吳兄,想出對策了?”“有件事只有拜托你去我才放心……”“吳兄,你我之間還客气什么?什么事?”“我調給你三千武功較好的士卒,你今天就帶上他們,化裝成老百姓的樣子,分散潛回華山——偷襲張子謙大營!要速戰速退,不要讓秦軍陷住!”西門虎十分痛快地說:“好!借這机會,我也好好活動活動筋骨……順便接我爹下山!”吳起又叮囑了一句:“一定不要戀戰!只要碰一下秦軍就行!打完立即回來!”又回過頭來,對范匱說:“范賢弟,你馬上帶上十几個机靈的弟兄,沿邊境偵察一下,一有秦軍的消息,馬上回來報告我——如果我沒想錯,前些時候攻打咱們的秦軍一定還在邊境上埋伏著!”范匱響亮地答了一聲:“是!上將軍!”轉身出去了。接著,吳起又到營中點了三千名精于技擊的士卒,交給了西門虎。他們化好了裝之后,便三三兩兩的出了城,向著華山的方向去了。
  三天后,范匱回來了。一進大廳,他便低聲對吳起說:“上將軍,你猜得絲毫不差——大概有十万秦軍就藏在离合陽城不到二百里的山林里!”吳起點點頭,說:“好极了!馬上召集城中各副將來這里……”
  与此同時,西門虎帶領的那三千勇士已經到了華山。西門虎悄悄上山請下了老劍客西門路,父子倆一商量,決定當夜帶一千五百人,從秦營的南北兩座門一起往里沖,各自貫穿秦營,再從相對的北南二門殺出。明天一早,在山中一處隱密的峽谷中聚齊,一同返回臨晉。
  入夜,張子謙的大營之中一片寂靜,偶爾傳來的巡營哨兵擊打刁斗1的聲音,顯得尖利而悠遠。就在此時,南北兩個方向几乎同時傳來了一陣殺聲。听到動靜,已經進入夢鄉的秦國士卒們,慌慌張張地披上衣服,提著兵器,從帳篷里跑出來一看——只見夜色中沖來了一群面目猙獰的“妖怪”,手中高舉著閃亮的刀劍,逢人就殺,見人就砍,嘴里還發出“噢、噢”的怪叫。睡眼朦朧的秦國士卒一下就被嚇懵了,慌忙拿起武器胡亂抵擋起來。
  --------
  1刁斗:古代行軍用具,銅質,白天用于煮飯,晚上敲擊以行軍。

  來的這群“妖怪”當然就是西門父子帶領的那三千勇士,他們為在气勢上壓倒秦軍,所以在進攻前,每人都用油彩將自己的臉畫成了一張恐怖的鬼臉。憑著西門父子那絕世的武功,打進營門自然是易如翻掌。而那三千勇士,也個個都是“武卒”中的精銳——武功過人!南北兩路夾擊,勢如破竹,轉眼間攪得秦營中大亂。
  張子謙听到外面大亂,正要喊侍衛問發生了什么事情,卻見一個士卒慌慌張張地跑進來說:“將軍,不……不好了!來了一群妖怪!”“妖怪?”張子謙乍一听也有些吃惊,即而,他明白了過來,對士卒說:“哪來的什么妖怪?多半是吳起搞的什么名堂!你去通知弟兄們,不要惊慌,馬上組織力量,反擊來犯之敵!凡能活擒敵兵者,本將軍給予重賞!”
  有了張子謙的將令,秦軍漸漸從惊恐中解脫出來,開始組織反擊。可這會儿剛剛明白過來已覺太晚——三千勇士憑著惊人的膽量和過人的武功,已經在秦營中貫出一條血路,准備殺出營去了。不過,張子謙的士卒确實訓練有素,反應過來之后,立即沖了上去。兩軍展開了一場血戰。
  西門路指揮的那部分魏軍被圍在了北門前。西門路一見秦軍一層層地圍了上來,馬上指揮大家奮力突圍,他自己蕩開了那口當年威震武林的靈蛇劍,大開殺戒。只見劍光閃處,濺起片片血花,秦軍一個個倒在了靈蛇劍下。他帶領的那一千五百名勇士,也是人人奮勇,個個爭先,刀劍齊揮,緊跟著西門路往北門外沖。經過一番浴血奮戰,這支魏軍終于沖出了秦軍的包圍,但也有几百人相繼倒在了突圍的路上……
  西門路帶著突圍出來的魏軍到了預定集合的那處峽谷,卻見西門虎帶著另一部分魏軍早已等候在這里了。西門虎見爹回來了,連忙迎上去問:“爹,你怎么現在才到?憑你的功夫,對付那些窩囊廢還要費這么大工夫?”西門路還沒說什么,一個跟隨他的士卒就對西門虎說:“西門先生,那些秦軍可不是窩囊廢——要不是仗著老爺子的無敵神劍,加上弟兄們舍生忘死,我們還不定沖得出來沖不出來呢!就這,也有差不多一半的弟兄死在了亂軍中!”西門虎一听,大覺意外,說:“這就怪了——剛沖進營時就不必說了,那是秦軍還沒反應過來,可我們一直到沖出秦營也沒遇到什么像樣的抵抗呀!”說著又回過頭問自己帶領的那些魏軍:“是不是這樣?”士卒都說,他們确實沒碰到什么麻煩!西門路听后,也覺這事有些蹊蹺,但這會儿沒時間討論這個問題了,他對西門虎說:“虎子,閒話少說——咱們還是赶去臨晉要緊!”于是,一行人又晝夜兼程,赶回了臨晉城。
  這次偷襲之后,輪到張子謙在帳篷里踱步了,他不斷地思索著:“這次偷襲是不是吳起指揮的?如果是,那么吳起這次偷襲的目的是什么呢?像這樣的偷襲并不會給我方造成太大的損失呀!而吳起又是怎么知道我的大營設在這里呢?”這時一個士卒走進來報告道:“將軍,我們檢查死尸時,發現來襲者的外衣下面都套著魏軍的號衣!”張子謙點點頭,問:“那有沒有抓到活的?”“報將軍,這些人都十分的勇猛,不殺死他們,根本就近不了他們的身,好容易找到了几個重傷的,要給你送來,可一沒留神,他們竟然都咬舌自盡了……”張子謙听罷,揮揮手叫那士卒出去了,自己在心中不由得對“武卒”贊歎道:“好一支鐵軍!看來要戰胜他們,我還得格外小心才行!”
  張子謙在帳篷中思慮良久,猛的一拍大腿:“明白了!我明白了!吳起果然厲害——竟然識破了我的佯攻之計!不僅如此,他一定還探明了我將十万兵馬埋伏在邊境上的事,故而准備發動攻擊,好以攻為守,占据优勢。可是又怕我華山下的兵馬趁机進攻他的側后,所以才派出這批勇士,來偷襲我的大營,好讓我感覺大營受到威脅,調邊境上的伏兵回援,他便可以在半路伏擊之——好厲害的連環計!不過到底沒有瞞過我……”張子謙想到這里,大喊“來人”,一個侍衛應聲走了進來。“你立即將營中諸副將叫到我這里來,然后火速赶去宁思遠、盧蒲岳、司空休三位大人那里,告訴他們就地堅守,嚴加防范——沒有得到我的將令之前,絕不許他們輕舉妄動!”張子謙對侍衛吩咐道。侍卒听罷,領命去了。
  諸副將听到張子謙叫他們,顧不上睡覺,急忙來到了他的帳中。張子謙將他的分析對眾人說了,眾人听后也覺得很有道理。于是有人問道:“將軍,既然你已經摸出了魏軍下一步的動向,那咱們該如何對付呢?”張子謙回答:“兵法上講究的是避實擊虛,既然吳起准備去攻埋伏在合陽附近的司空休等部,那鄭城、宁晉、臨晉一線防守必然空虛,咱們可以乘此時机去端吳起的老巢!”一個年輕的副將略帶不解地問:“可是將軍,咱們不是要等司空大人他們將魏軍拖垮后,再出擊嗎?”張子謙听了他的問話,哈哈大笑道:“你簡直是蠢嘛!孫子有云:‘兵形似水’,就是說用兵打仗沒有固定的模式!當初的計划是根据那時的情況定出的,可現在情況變了,難道咱們的計划就不能變了嗎?要是照你那樣打仗,早就全軍覆沒了!”一席話說得那副將羞愧地坐了回去。
  “不過,將軍,吳起用兵狡詐,咱們還是該小心些才是!”又有一名副將說道。張子謙听了點了點頭,說:“這一點我也想到了……這樣,咱們一面做出擊的准備,一面派出探子去打探一下吳起那邊的動靜,如果他确實正在調兵北上,那咱們馬上出擊!”
  西門父子回到臨晉,將事情經過報告了吳起。吳起立即下令,調駐守鄭城、宁晉兩城的一万騎兵及兩万步兵前來臨晉,會同自己帶領的一万步兵,准備揮師北上。鄭城、宁晉守將得到吳起的命令,忙率部向臨晉開去。
  張子謙得到這一消息,大喜過望。他心中暗想:“正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吳起你這一招棋走得可不算高明!”當即下令駐扎在華山下的二十万兵馬拔營起寨,直扑要塞宁晉。
  走出一百多里,張子謙看到前面有一座高山,一條峽谷穿過山間。看著如此險要的地形,張子謙暗自慶幸道:“好在吳起大軍北上,不然他一定會在此處設下伏兵,那樣的話,就算我不會敗在他的手中,也無法靠近宁晉!”這時有副將來問:“將軍,前面地形險要,是不是采取些防范措施,防止中埋伏?”張子謙雖然相信此處應該沒有伏兵,但還是說:“好吧!調聶子礬部、白光部在前,命他二人小心前行,一有變化,火速后撤!”
  這條命令正是張子謙的私心——聶子礬和白光所率領的人馬都不是張子謙原班人馬,戰斗力較弱。讓他們兩部人馬前行,即使中了埋伏,也傷不了張子謙的元气,而且一發現情況不對,張子謙還可以馬上帶領自己的几万子弟兵撤出山谷。
  聶子礬、白光二人對張子謙的安排雖有不滿,但也不想擔個違抗將令的罪名,只好照辦了。
  秦軍調整之后,開進了山谷。在前面的聶子礬和白光帶領著手下小心翼翼地往前一點一點地摸索著向前走。張子謙帶領著自己的那几万親信士卒遙遙的站在后面,注視著事態的變化。
  山谷中一片寂靜,沒有一點有伏兵的跡象。張子謙的心漸漸放了下來。天快黑的時候,有士卒回報:打前陣的聶子礬和白光已經帶領著他們的部下們出了山谷。張子謙一听,更加放心,命令自己的手下加快速度通過山谷。
  一陣急行軍后,張子謙已經遙遙地看到了谷口,他在心中說道:“吳起,你這無敵將軍這次可要敗在我張子謙的手中了!”想到這里,張子謙忍不住要仰天長嘯。可是,他就在一仰頭的時候,猛然發現,在山谷出口兩邊的山上,分別有一個兩丈多高的大石堆——都是用磨扇大小的大石塊堆成,顯然是人為造成的。“不好!”張子謙大叫一聲,“有埋伏!”
  張子謙話音未落,就見那兩堆石塊邊出現了十几個光著膀子的壯漢。他們雙手扶住石堆,緊接著發出一聲震天的吼聲:“下去吧!”兩大堆大石塊應聲滾下了山,將谷口堵了個嚴嚴實實!
  几乎与此同時,滾雷般的戰鼓聲響了起來,隨著這戰鼓聲,兩側的山上如同從地里長出來般的出現了几万張弓搭箭的魏國士卒,一面火紅的“吳”字帥旗飄揚在他們的上空——
  這正是吳起帶領的“武卒”!
  吳起不是調動兵馬,准備攻擊埋伏在合陽附近的那支秦軍的嗎?怎么會出現在這里呢?原來,吳起根本就沒打算去合陽!他分析,既然前些時候的攻擊是佯攻,那么秦軍主帥張子謙肯定不會在那支合陽附近的隊伍中,因而合陽方向的情況不足為慮!吳起深知“擒賊先擒王”的道理,他想,只要活擒了張子謙,那埋伏在合陽附近的那支秦軍便會成為一群沒頭的蒼蠅——不戰而敗!吳起派西門虎闖營,正是為了引張子謙出戰——吳起對張子謙也有所耳聞,知道他是一個會用兵的人。而會用兵的人往往會有一個毛病,那就是對戰場上的事情想得比別人复雜。吳起就是利用了張子謙的這一特點來誘使張子謙進了這個死亡山谷。那夜的偷襲,在一個普通將領的眼里肯定是一次挑釁,是一個引誘自己出戰的誘餌,而不加理睬。可在張子謙眼里,事情就變得复雜了,他想到了他的通盤考慮,想到了還埋伏在合陽附近的另一部秦軍,還想到了對吳起的种种傳言……想的結果是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結論——這個結論恰恰是吳起所希望他得出的!至于調動兵馬什么的,自然是吳起為了讓張子謙堅定對自己得出的那個結論的信心,而制造的假象了——因為吳起知道,想讓張子謙這樣的人上當,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當張子謙鑽入了圈套之后,一切仿佛又變得很容易了——地形上的极端劣勢,使得張子謙的那几万精銳雖有反擊之心,卻無用武之地,生生被“武卒”困在了谷中。
  吳起站在那面“吳”字帥旗下,向著山谷中喊道:“張將軍,久仰大名,想不到今天在這里相見!”張子謙雖然被困,卻是虎瘦雄心在,也不甘示弱地站出來向山上喊道:“吳將軍,我是一時不明上了你的當!不過你也不一定能贏——我們已經有十几万人出了谷,他們會放過你?就是我身邊的這几万兄弟也絕不會束手待斃的!”吳起笑了笑,說:“張將軍果然是條漢子——不服輸!那么就只好領教了……”又一回身,對士卒們命令道:“放箭!”立時,山谷中下起了一陣箭雨。秦兵被射得手舉著盾牌,東躲西藏。看來處于這樣的局面下,嘴硬并沒什么用!
  那先頭開出山谷的那十多万人馬的命運也不會比張子謙強到哪儿去。實際上,他們之所以得以順利出谷,也完全是因為吳起的安排。吳起從西門父子那里听到了關于張子謙大營中南門守衛松懈,而北門的守衛卻甚為嚴密的情況后,便想到這是由于此次來犯的秦軍,士卒的素質良莠不齊——那些被西門虎稱之為“窩囊廢”的一定不是張子謙訓練出的子弟兵。由此吳起認定張子謙入山谷前,一定會讓這些与他沒多大關系的“窩囊廢”在前面當探路石——這也是人之常情。放這部分秦軍出谷,一來是為了讓張子謙安心進谷,二來是因為這條峽谷很狹窄,但并不是很長,本來就無法將二十万秦軍都裝下。既然一定要放一些出來打,那吳起當然要選擇好對付一點的……
  聶子礬和白光出了山谷不遠,便命令隊伍停下,等張子謙。隊伍剛剛停下,就听到了山谷中巨石落地的聲音,他們知道,這一定是張子謙中埋伏了。對此,二人頗有些幸災樂禍——讓你張子謙拿我們當探路石!
  可很快他們就高興不起來了——由范匱帶領的兩万騎兵已經在林中恭候他們多時了。只听一聲吶喊,戰鼓齊鳴,兩万鐵騎如一陣狂風般沖進了秦陣。他們手中的長劍上下飛舞,猶如片片雪花,揚揚洒洒地落到了秦軍的頭上。這里雖然出了山谷,但道路仍然很崎嶇,這無疑對戰車的行動非常不利,而對訓練有素的騎兵來說,卻是一處馳騁的好地方。因此,雖然從人數上講,秦軍是“武卒”的好几倍,但面對來去如風的鐵騎,秦軍那些戰車和步卒們卻顯得那樣的力不從心。開戰不久,秦軍就明顯落了下風。魏“武卒”的騎兵們在秦陣中肆意地砍殺著,如入無人之境……
  谷中張子謙的那支隊伍更是完全處于被動挨打的境地,盡管圍困他們的只有兩万人,可秦軍身處谷底,根本無法接近他們的敵人。而魏軍居高臨下,強弓硬弩、大小石塊、集束火把齊發,將秦軍打得連頭都抬不起來……
  這場兵力懸殊的戰斗進行了整整一夜。當黎明到來的時候,擁有二十万之眾的秦軍徹底被只有四万人的“武卒”打垮了。谷外,十几万秦軍被砍殺得只剩下一半不到,連聶子礬和白光這兩個副將也死在了那閃光的長劍下。其余的人簡直是被“噠、噠”的馬蹄聲嚇破了膽,紛紛扔下武器——投降了!谷里,張子謙的那几万子弟兵,在一夜間几乎死傷殆盡,天亮后,山上的魏軍沖下山,秋風掃落葉一樣收拾了剩下的秦軍。張子謙身中兩箭,被清理戰場的魏軍捕獲。
  吳起率領著得胜之師,返回了臨晉。封賞過有功將士之后,吳起讓人把張子謙押到了自己的面前。“張將軍,現在你還有什么可說的?”吳起問道。張子謙在親眼看到自己的二十万兵馬就這么敗在了吳起的四万“武卒”手中,深感吳起治軍有方,此時已無話可說,見吳起問他,只好長歎一聲:“唉!想我張子謙戎馬半生,今天竟敗在了你的手中——讓我還有何臉面再自稱將軍!吳將軍,我是一敗軍之將,還有何話說?殺剮均听尊便!”吳起感慨地對張子謙說:“張將軍,不必如此——胜敗兵家常事。你我同為領兵打仗的將領,誰也難保不會功虧一簣!我吳起敬你是條漢子……”說著,吳起上前為張子謙解開了綁繩,“張將軍——你可以走了!”張子謙沒想到吳起會如此寬厚的待他,一時愣在了那里。半晌,張子謙才反應過來。他高舉起右手,指天明誓:“我張子謙自此隱跡山林,今生絕不再与吳起為敵!”說完,向吳起施了一禮:“多謝吳將軍活命之恩!就此告辭——你我后會……無期!”說完,邁步出了郡守衙門……
  見吳起放走了張子謙,范匱上前對吳起說:“上將軍,張子謙這一走,會不會卷土重來?”吳起肯定地搖了搖頭說:“他也是一個主張法治的人——主張法治的人尊崇的就是一個‘信’字!”
  這時,派出去的探子來報,合陽附近的十万秦軍全部撤走了——至此,秦敬公此次收复河西之地的計划,以流產告終!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